[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28号 |
现代教会文献中的地方教会 |
温保禄主讲 张雪珠记录 「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与天主亲密结合,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表征和工具。」(教会宪章1) 序 言 在这四天的讲习会里,我们已从圣经、信理历史、甚至从文化背景与政治等各方面讨论了有关建设地方教会的问题。其中不乏稳固的神学基础及个人的真知灼见,这些均使得我们对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最后一篇演讲的目的,不过是愿意从教会有关的训导文件里,借镜反省我们为建设地方教会已实行的工作,并展望未来建设的可能性,可说是对我们前面所听过的演讲的一个综合,以为本届讲习会的结束。在此,我们尤其要反省,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为建设地方教会的一切可能性,我们是否都利用了?我们实际上做了多少?或者有那些地方尚待加强?抑或有无其他更可遵循的方法与方式?至少,我们要了解在来多年中,在建设台湾地方教会的工作上,我们将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篇演讲所参考的资料,主要采自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因为此法令直接涉及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尤其是该法令的第三章:论局部的教会,对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有许多实际的指示。此外,我们还参考了梵二大公会议之后,教宗保禄六世于一九六八年八月六日颁布的。“Motu Proprio”同时也 295 采纳梵二在论及教会的使命时,对动会的一般基本观念。我们所以应用教会传教工作法令为主要的参考资料,因为它为我们有许多可取之处:一来此文件内容丰富,颇值得我们不断加以反省,再则,此文件是集全世界各地方主教的参与所写成的,深具教会普世性与地方化之意义。而且,这法令的中译本在台湾很容易购买,极方便大家的参考。尤其是我们台北地方教会的罗总主教是草拟此法令草案委员之一,有何疑难尚可登门求教。最后,我们是针对台湾教会的具体情况来阐释教会文件的,因此不免毛遂自荐、提出拙见,以切磋于同道。 梵二对地方教会的素描:地方教会是「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而与当地文化相当和谐的,享有相当稳固基础的」,而如此能在当地承行教会使命的教友团体(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换言之,要建设地方教会,必须注意以下三点:建设地方教会是①建设一个教友的团体;②使它深入当地社会,并使之与当地文化取得和谐;③使它能在此一地方上承行教会的使命。 以上是梵二大公会议给予地方教会所做的描述。当然,「地方」能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可以说一个本堂或一个教区是一个地方教会,甚或说整个亚洲是一个地方教会,这类说法均有其立论的根据。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定义,以作为我们实际工作的基础。按照拉内 (Karl Rahner)神父的主张,通常一个地方教会是指一个有组织的教区:cf.K.Rahner and H.Vorgrimler, Kleines Konziilskompendiurn(Freiburg: Herder,1966)、PP.602f。按拙见,拉内神父这一定义为我们仍不太适用,我们更好说,整个台湾教会是一个地方教会。这一定义有足够的根据。台湾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均自成一个整体。教会内的许多组织与机构,也以整个台湾教会为其服务对象。教区与教区间往来频繁,浑然成一整体,统谓之一个地方教会, 296 名正副其实。 我们下面的演讲将按照梵二有关建设地方教会的训示,分三部分讨论:一、何谓建设地方教会?二、建设地方教会的主要工作,三、建设地方教会的一些重要条件。 一、何谓建设地方教会? 在这部分中,我们依循梵二给予地方教会的描写做五点申述。 (一) 建设教友团体 所谓建设地方教会,是建立起一个教友的团体。换言之,地方教会不是一群立不相干的基督徒,而是一个以信仰为联系基础的信者的团体。因此,建设地方教会不只是在于引人皈依基督(虽然是建设地方教会必经的途径),而是在训练望教友时,就应当引他们参与教友的团体。假如一个教友领洗从不参与地方教会,假定他只成为某位神父或某位传教员、或某些修会的弟子,而不成为当地本堂和教区的教友,那么我们就没有做到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有的教友迁移,而我们不帮忙他与当地教友团体取得联系,我们便不是在建设地方教会。教会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群人,职是之故,建设地方教会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引人进入地方教会,培养其团体意识。 我们称之为教友,因为我们藉著基督信仰天主、,并以这信仰为生活的轴心。因此,所谓教友的团体,并不是一个俱乐部、合作社或是一个党派。在教友团体内,人彼此的关系以广为基础,其次,各种促进教友彼此间关系的组织,在建设地方教会上能有其作用。除非我们帮助教友对天主获致更深 297 的信仰,并以此信仰作为彼此间的基础,那么我们也不是在建设地方教会。所以,我们需要藉著诵读圣经与祈祷,不断加深教友的信仰生活。 教友团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第二章):①基督徒的作证:教友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以言以行,尤其以爱德的表现,昭示自己的信仰,为天主的爱作证。为别人逐渐敞开走近天主的门路,这是教友的使命(法令11—12)。②宣讲福音、集合天主的子民(法令13—14)。只有行为的作证,而无言语的宣讲,也不是完整的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③形成教友团体,将教友们团结起来。在此,教友与传教员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他们在形成教友团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法令15—18)。 (二)建设地方教会是建设一个在当地有稳固基础的团体 何谓有稳固基础的团体呢?我们举例说明。譬如从国外来了一群朝圣团,其中有教友、修女和神父,他们一起在乌来举行弥撒圣祭,我们可以说普世教会在此出现了,但不是台北或台湾地方教会的出现。因为所谓地方教会是一个已经深入本地社会生活,和当地文化相当和谐,并享有相当稳固基础的教友团体。就是说,这教友团体拥有相当人数的本籍司铎、会士和教友,经费达到某程度的自给自足,有适合自己民族天性的信仰表达方式,有配合得当的本地的要理课本(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因此,培养本地神职人员,寻求适合民族性的信仰表达方式(尤其是礼仪敬礼),以及配合当地的要理课本,都是建设地方教会,即有基础的教友团体,所不可或缺的一些措施。 个人认为,如建设一个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还应加上另一个因素,就是教友团体,尤其是其 298 领导人,应做此地方上的盐。我们主要的使命是,引领该地方的人成为天主的子民。倘若我们不是推进本地的教务发展,而讨论其他地方教会的事,我们便不是在建设地方教会。 由此可见,为建设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拥有本地的教友、神职人员、主教,并达到自养自足是十分重要的。一次,有些基督教的地方教会的代表在曼谷集会,他们向外国朋友慎重地提出要求道:「一年内不要你们的帮助」,好能让他们有机会完全发挥自己的力量。按拙见,尽自己的能力所达百分之六十的效果,确实比过分靠外来的帮助而达百分之百的效果更好。外来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建设地方教会应该知道这一点。而且,一切外来的帮助,无论是人材或金钱,都是为给地方教会打好稳固的基础。 (三) 建设地方教会是建设一种适合其目标的「工具」 说教会是一个「工具」,听来似乎有点粗鲁,不过意思却表达得很好。我们可以这样说,教会整个的存在是服务性的。耶稣谈及自己的使命时,曾毫不含糊地说到:「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谷十45)。耶稣尚且如此,假使教会真是基督的身体,那么它的存在也应当是为服事人的。因为「基督是为别人生活的人」(Bonhoeffer)。因此,身为祂奥体的教会,在各方面也应反映出来,它只是一个「工具」,是为别人生活的,是为服事人的。 因此,教会内一切的制度和组织,其建立是具有服务性作用的。基督既然不是为自己而来,教会也不是为自己存在的,而是为别人存在。教会内的职务,其作用也是服务性的,为服事人,为服务于信者的团体;绝非单为了要有个名份罢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值得我们一再提出反省,梵二之后我 299 们对此实现了多少?我们所行的一切是否堪称为「工具」?抑或我们仅为了自己? 在此需要另补充说明一点。当然,说教会是一个「工具」,是一种图像的表达法,有其可取与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以「工具」称教会,但是千万不要误以为因此我们要好好保存、少用它。相反的,「建设这工具」是在使用它的时候。如同一把刀,愈用愈锋利,久之不用则生锈。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消耗自己,服事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在建设教会。 自然的,我们要询问,既然建设地方教会是在建设一种适合其目标的「工具」,那么其目标何在?此「工具」的作用何在?主要可举出两点:。它是协助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②是协助人「彼此团结的工具」。下面我们继续阐述此二点。 (四)建设一个协助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 教会是一个协助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在此,教会的牧灵工作包括宣讲、礼仪、祈祷、访问与施行圣事。教会要帮助人在各种事物与情况下,与天主建立密切的关系。照顾教友,安慰痛苦的人,给人讲明天主的爱,使他们在信仰上日益进展。在教友的生、死等重要时刻,施予圣事,使他们在喜乐与病痛中,在信德的光照下,常与天主保持亲密的结合。 对于教外人士,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强调,本地教会不管多小,已负有向外教人传播福音的责任(法令20)。向教外人宣讲福音,不仅是外籍传教士的责任,本地的神职人员和教友,甚至于望教友也及有向教外人传播福音的使命。传播福音也不只是为了要吸收新的教友;教会的存在本身已具有作证性。前年本人曾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传教士的讲习会,其中有人提出:教会的使命是不准在人中失 300 去有关天主存在的谣言。这是一句富于幽默感的话,不过也表达出了教会存在的意义。教会的存在本身,常能够提醒人去思索有关天主存在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藉著出版事业、医院或教育工作,以及其他方式,教会本身已在为天主的存在作证。对于在教外人中为天主作证一事,梵二大公会议会赋予我们很大的责任,它也在启示宪章25号给我们建议了一个可能有效的实施办法: 「此外,宜编写适合非基督徒的情况,备有适宜注解的圣经读本,给非基督徒使用。人 灵的司牧或各界的教友,当用各种方法明智地设法予以散发」。 我们当承认,在这一方面基督教弟兄有许多可供我们取法的地方,比如他们就常在旅馆的抽屉里。放置一本圣经,使旅客能随意阅读。 教会是一个宗教的团体,是一个信仰天主、信仰基督的团体,否则它不是教会,而是一个俱乐部、党派,或是任何一种拘束人的团体。教会若不把自己当做使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工具,教会不再是教会,地方教会也不再是地方教会。教会内的每一职务和组织,都是为使人与天主结合的。倘若有那一所教会学校、医院或其他各种的活动组织,不关心这工作或这种使命,它已非教会的机构了。 (五) 建设一个协助人「彼此团结的工具」 教友团体的第二种作用是,协助人彼此团结。圣经给予我们的启示,爱天主与爱人是一件事的两面。当我在新竹华语学院学台语时,老师给我指出来台语说法的一个特色,即在表达家庭的关系时通常要用复数。换言之,用台语时不说我的哥哥,而是说「阮(我们的)阿哥」;不说我的太太,而是说「阮(我们的)太太」。当然我们明白那是在说他的哥哥和太太。不过,这文法的特色也给我们说 301 明一个很深的道理:当我愿意天主做我的父时,我必然要将别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待,因为我进入天父的大家庭,我不称祂为「我的父」,而是「我们的父」。 教会在所有行动中,应以团结人,并促进一个更合乎正义和公道的社会为目的。为大家造成更和谐的社会,是教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梵二大公会议宣布 : 「教友们要用他们对世俗事务的专长,用他们经基督的圣宠、在本质上提高了的职业活动,努力使受造物的价值,按照天主的规定及天主圣言的指示,用人力、技术及文化去培育、造福人类的每一份子,要使这些价值更均匀地分配给大众,并按其限度,在人性的自由与基督徒的自由内,促进全人类的进步」(教会宪章36)。教会应是一个促进更协调的社会与消除各种纷争的「工具」;这是教会出於其内在的要求。 在我们的教会团体内,应具有这样的作用,不断强调彼此和好的重要性,实在促进人彼此的团终。我们的工作不应成为使某些人不和,或造成歧见的原因。我们的学校和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人彼此在爱德和正义中团结起来。我们需要告诉所有的教友,若教会使人分裂,使山地与平地人分开,使客家人与闽南人不和,使大陆人与合湾人彼此歧视,或使工人与资本家纷争,则教会违背了自己本有的使命。 总而言之,地方教会在其自身上应反映出普世教会的性质来,应实际成为使人彼此团结和引领人与天主亲密结合的有效「工具」。 二、建设地方教会的主要工作 302 (一)培植人 建设地方教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要培植人。按照梵二大公会议的指示,在培植人材方面,最重要的应注意两点,即他们应是真实的「地方上的人」,同时也应是名副其实的教友。所谓真实的「地方上的人」,是真正属於地方上的人,积极参与地方上的生后与事务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实的﹁地方上的人」和名副其实的教友才能负起在地方上做「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的使命。否则缺一,就无法成为此社会的酵母。 1.教友 论及在建设地方教会中教友的地位,梵二大公会议会以非常严肃的话给我们指出其重要性: 「除非有名贵相符的教友阶层和圣统在一齐,并协同工作,这个教会就不能算是真有基础,就不算完整地生活著,就不是基督在人群中的完美标记?没有教友的活力表现,福一 就不能在一个民族的思想、生活与活动中深深扎根。所以,在一个教会的建基之初,就要极其注意形成老练的基督化的教友阶层」(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1)。 教友在建设地方教会上的重要性,再没有比梵二洹段文字更显明的说明了。 教会传教工佗法令更进一步给我们指出,教友家庭是地方教会最稳固的基础。教友家庭应成为「教友传教以及司铎和修会圣召的发源地」(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教友家庭应在其生活领域中为基督的信仰作证。在台湾,有人拜访本堂神父时,常会问这一异有多少教友,本堂神父就会告诉我们;但 303 是,若在美国,我们所得到的回答将是这堂口有多少家庭,在德国情形则又不一样,人既不问有多少教友,也不说有多少家庭,而是问有多少个灵魂。按梵二大公会议的看法,当然是美国的说法较为可取。因为教会不是以灵魂,也不是以教友个人,而是以教友家庭为其最稳固的基础。 此外,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还特别强调了教友的传教精神及其事业的专长(法令21,参阅:教会宪章36)。如果一位律师不精通法律,他如何能在法庭上主持公道?他如何能促进一个更合乎公道的社会?因此,我们必要奉劝教友学生、医生、老师……等,实在要在他们的领域中成为一个权威,这样他们才能够在社会中产生酵母的作用。至于教会的领导人,则应尊重他们的传教使命,并予以精神的鼓励(参阅:传教工作法令21)。 2、 神职人员 我们将传教员归并在神职人员之列讨论,因为正如梵二大会议对他们所称赞的,他们「极有功于向外教人传教」(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7)。在建设地方教会的工作中,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应该以各种方式予以训练,使能「尽善地执行其与日俱增的重大任务」(同上)。尤其重要的是,在他们正式受过训练之后,要「在礼仪中公开地举行授职典礼,使他们以更大的权威在民间为信仰服务」(同上),使他们了解自己实在「极有功于向外教人传教」。 梵二大公会议说,只有当一地方教会有了自己的六品、司铎和主教时,才算有了比较坚固的基础(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6)。而且劝每一教区要有一个培植圣召的计划(同上19)。对于他们的基本训练,要在本地方教会内施行,这样他们才能成为适合本地文化的教会领导人(同上16)。此外还要藉 304 讲习会等,继续给予再教育的机会,「使神职人员在时代的千变万化中,获取更完整的神学及牧灵方法的知识」(同上16)。 在此我们能自问,我们是否利用了梵二大公会议给予的一切机会?:例如六品职的建立;是否采用了教友管理本堂的办法?对于后者,屏东早已将一本堂交由一位修女管理,另将一处现无神父的本堂交给教友代表会,而他们都很勇敢地接受了。 (二)建立所需要的组织、机构及职务 每一团体都需要有专门服务的人员和组织,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们是属于地方教会的定义的一部分: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说到,地方教会「享有必需的职务与机构」(法令19)。 但是在建立所必要的组织与职务时,务必注意下面三点:⑴避免有名无实,只是挂个名称,而实际上没有作为。⑵「上下」兼顾,不要因人材聚会太盛而产生上盛下不足的现象,以致地方教会的堂区缺乏人材做基层工作。⑶促成合作的气氛,当有需要建立新的职务和组织时,「下面」的人应积极表现合作的态度。若要建设一个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上述三点不能不多加注意。 (三) 建立和加强自养的基础 梵二大公会议明令:「教友团体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就要尽可能自给自养」(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5) 自给自养为建设有稳固基础的地方教会的重要性,是非常显明而不需要再加以说明的。这是梵二 305 大公会议颁布的一项命令,而且也很合乎基督徒的精神,因为给予的确比接受好。按人情来说也是这样的,当教友愈关心分己本堂的事务时,则愈是他享受自由的时候。基督教「一年内不要你们的帮助」的呼吁,实在可以取为借镜。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有稳固基础的教友团体,在自给自养方面不能不多加紧努力。对此,除了基督教弟兄之外,还有佛教的经验可为参考,与他们交换意见,或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以上的反省与展望中,发现有些措施我们已经付之实行了,譬如司铎进修班、修女培育班、初学修士联合训练班以及各种的讲习会。但是,在我们地方教会的现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既有的要继续发挥作用,不足的地方则要赶紧奋袂而起,迎头赶上。 三、建设地方教会一些重要的条件 建设地方教会的条件当然有很多,尤其是要有热心、信德和爱心的教友生活,以及有才能和有创造力的人材。不过我们在此只就知识、同心合力和勇气三方面做简单的讨论。 1.知识方面 每一行动需要知识的指引,以便知道我们往那里去。尤其我们的基本工作是宣讲,我们更需要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信仰,即使从事一般的社会工作,我们同样不能缺少信仰的引导。由此可见,为建设地方教会,神学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梵二大公会议以下面一段话,强调信仰反省为建设地方教会的重要性: 306 「为实现这项计划,必须在每一个所谓大的社会文化区域内,发起神学的检讨,就是在整个教会的传统前导之下,把天主所启示而记载於圣经内的史迹和语言,又经教父们及教会训导当局所阐述者,重新加以研究。如此可以明白看出,注意到各民族的哲学与智慧,经过什麽途径,信仰可以寻找理智;又可以看出各民族的习俗生活意识,和社会秩序,如何能够和天主启示的道德相协调。这样就要找到在整个教友生活的范围内,进行深度适应的道路。这样作法,将会避免一切混合主义及虚伪的立异主义的踪影,基督生活将会符合每一个文化的天赋特性,个别的传统和各国的优点,在福音光照之下,将会被纳入大公的统一中。只要使占多禄圣座的首席权保持完整,使之主持整个的爱德公会,新的局部教会,衬饰著自己的传统,便要在教会的共融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2)。 这种在一个新文化的脉络中重新反省整个传统的工作,当然需要大家同心协力的合作。 此外,在向地方上的人宣讲福音时,我们必须使之了解,福音是他们一切渴望的满全。但是,欲达此目的,我们不能不先了解他们有什麽样的希望。这不仅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信仰要重新反省,也要求我们对本地的文化要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因此,梵二大公会议说,主教及其整个教会,「必须深深了解所属羊群的环境,及其同胞对天主的真正观念,同时要细心注意到所谓的都市化,人民的流动性、以及宗教中立主义所引起的那些变化」(教会传教工作法令20)。换言之,我们应先知晓这地方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及近来所产生的新气象。 在我们教会里,也许已有人从事此项思考工作,但或由於对此项工作的作用认识不清楚,以为这样的新研究工作为建设地方教会实际上的需要并不重要,而未将研究所得予以普遍化。职是之故,我 307 们要有某些组织与职务来使之普遍化,以期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在与本地文化「同化」之时,也不可太过于天真,而忘了原罪的存在,在原罪的影响之下,没有一样人事不是需要经过基督救恩的治疗而能获致其圆满的。 2、 同心协力 建设地方教会是多方面的,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分头并进。首先,我们应先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看清自己的工作在整个的建设中占著什么样的地位,然后我们能够与别人合作,在不同的工作中朝着同一的大目标前进。 至少,在共同建设中,我们应尊重别人的工作,因为教会存在每一地区中,而每一工作单位都有其特殊的神恩,都是在建树教会。从某一方面来讲,在建设地方教会中每一样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即使在我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是不可取代的,我也要承认,别人的工作亦复如此。另一方面,任何样式的合作都要求人要具有牺牲的精神。不过,我认为人际间的友谊关系对此极有帮助,能够使我们的合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有时一瓶啤酒比一顿训话更有效,或说「同吃饺子好办事」,都说明了友谊的气氛的确具有使我们更容易合作的奇效。 3、勇气 没有人知道未来如何,但是为建设地方教会,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来不断向前迈进。在向前摸索中,我们不免要经过许多尝试,而在尝试中也免不了会有差错或失败。但是,只有勇者有成功的希望。因 308 此,纵然在实验中会使我们丧失某些东西,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寻找一条能做好自养自给和照顾教友的新途径。此外,为了要负起共同建设地方教会的使命,我们不但要有做实验的勇气,而且当需要来到时也要有放弃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因为有时「建设」的工作是以「拆毁」开始的。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向前摸索的勇气并不是莽撞。圣神常在教会内引导我们。教会虽会错过多次,但是教会依然继续茁壮。现今台湾的教友日益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务,显示出台湾地方教会的前途是光明的。无论如何,福音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耶稣……就对西满说“划到深处去,撒网捕鱼罢!”西满回答说:“老师,我们已整夜劳苦,毫无所获,但我要遵照你的话撒网。”」(路五4~5) 结语:建设台湾地方教会的重要 这一次讲习会选定了这一题目,因为我们觉得建设地方教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更进一步说建设台湾地方教会另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前年在德国一次国际性的讲习会中,我曾思索过这样的问题。就某一方面来看,台湾教会在普世教会中所占的位置很小;而且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台湾的力量虽日有进展,但影响力仍嫌不够大。同时我发现敝(德)国教会也存在著许多的问题,急待有心人的效力。我不得不思考去留的问题,既决定了要同台湾,又不能不自问回台的理由何在。一次在我家乡的本堂里举行弥撒,在讲道中我提到建设台湾地方教会的重要性。台湾虽小,但它是人口最众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唯一可以自由宣扬福音的地方。我们在台所做的工作是撒种子,撒在一个良好的田地上,一个颇具重要性的地点上,它不是世上任何地方可比拟的。 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