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30号

「第三世界的神学」初学迈步


 

「第三世界的神学」初学迈步(注)

房志荣

 

笔者在本刊。期补白文中已置为报告「第三世界神学家在东非坦尚尼亚首都集会」的经过,本文进一步介绍此一组织和运动的缘起、目标、程序,及其所根据的原则和事实(本文第一部分),然后采摘达莱撒兰会议的一些结论,作为第三世界神学的初步自我表达(本文第二部分)。最后略提此一组织的现状和未来,以作本文的结束及供读者继续反省的资料。

在建设地方教会的努力中,建立本地的神学是最重要和最艰难的工作(注一)。在一个拥有古老而优越文化的地区如我国者,这一本地神学的建立像开凿一条隧道,可由两端动工,一端是固有文化的发扬与光大,用启示之光加以照明;另一端是努力答覆当今世界的急需及本国国计民生的渴望和要求。前者在全国复兴文化的声浪中已够受人注意,并有畅销的著作出现(注二),后者近年来确实有更多更好的行动,但尚缺乏神学反省与之配合。

本文所将述及的第三世界的需要不必是自由中国目前所有的需要,但若逼近一点去看,我们所处社会的险恶及许多黑暗层面,也无非是剥削、压榨、不公道、不平等所造成的后果。本地神学应以本地大多数人民的福利及人性尊严为重?应以福音的自由平等精神扫除特权的观念和作风——教会自己

563

先以身作则。本地神学应特别注意福音的革命精神,用以革除古老文化的许多积习和弊端。不必怕提革命,革命不是中共的专利品,早在中共以前国父孙中山是革命家,耶稣基督也是革命家。

一、第三世界神学家会议的缘起、目标、程序及原则(注三)

一九七四年在鲁汶大学读书的一群拉丁美洲学生,与该大学教授François Houtort「神父开始研究,如何能招集一次亚、非、拉丁美洲的神学家会议,他们当时的构想只限于天主教神学家。同时一群拉丁美洲的神学家们也表示亟想举行一次第三世界神学家会议。

一九七五年八月在美国底特律(Detroit)的一次会议中,拉丁美洲的一些神学家有机会与北美的同事相遇,收获匪浅,因此会议结束时上者重提他们的顾望和兴趣,要与非洲及亚洲的神学家交谈,并决定支持在鲁汶开始的计划,推选Sergio Torres 神父为代表,前往鲁汶作初步接触。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在鲁汶集会讨论的结果是把神学家交谈扩展为大公性的,即同时请天主教及基督教的学者参加。同年在乃洛比所召开的世界教协(CCC)大会供给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以与各地的神学家接触。就是在此大会中形成了一个由七人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其职务是继续推进在鲁汶所倡导的这一运动,划定第三世界神学家交谈的目标,决定所应该邀请的人士。该委员会也开始与世界各教会及神学界接触,介绍此一运动,并希望他们加以支援。

目标:制定一个神学反省的程序,用以帮助亚、非、及拉丁美洲的本地人民看清并抉择,在教会及神学上,哪些概念为他们更具意义,并在他们的生活中能发生效用。这一反省也能帮助欧美的传教

564

士忠于玛廿八19所说出的伟大使命和委托。这一神学反省程序的具体。标可列为以下数条:

1.给第三世界神学家一个互相认识的机会,藉以分享他们的关注及神学反省。

2.评估亚、非、拉丁美洲的各种神学,察看其与西方神学的关系,并检讨各种新的趋势。

3.协助各基督徒团体对天主的启示有一个本地性的了解,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文化、经济、政治的情况来革新他们事奉天主的途径。

4.让亚.非、拉丁美洲的基督徒团体有持久的、较方便的交流。

5.研究各本地教会与传教士的新关系。

神学反省的程序:只开会不够,还须建立一个程序,所有的会议都该有一个准备的时期,和一个实践及继续的时期。第三世界神学家的研究、交谈,及会议便按照一项四年计划来执行:

1.一九七六年八月,亚、非、拉丁美洲神学家领袖在坦尚尼亚首都达莱撒兰集会。其日程为:第一天,彼此分享各人的经验,指出那些使每人达到目前神学地位的因素。然后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各有一天介绍、讨论它们特殊的情况,这种介绍分两部分:一、每一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的脉络;二、各教会临在的一个评价。其余的三天多用来共同讨论同样的题材,但所采取的角度是每一洲人民的宗教经验,可以分三个步骤来检讨:

a) 西方神学临在的评价

b) 新起神学模式的轮廓

c) 走向第三世界的神学

2.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仍在达莱撒兰集会,由非洲神学家更深入地检讨非洲事实,发掘突起的非

565

洲基督神学所包含的种种因素,特别其与部落宗教所有的关联。此一集会及下面两次集会将邀请更多的代表参加。

3.一九七八年将在亚洲召开亚洲神学家会议,更深入地探讨亚洲事实,并发掘突起的亚洲神学所含有的各种因素,特别是亚洲传统宗教的临在,及其所发生的影响。

4.一九七九年在拉丁美洲召集会议,深入地检讨拉丁美洲事实,正在突起的解放神学,及教会与各国政治能有及应有的关系。

在这个神学反省的程序中,不仅有神学家参与其事,并且希望基督徒团体,牧民工作者,不分男女,都派代表参加。特别受欢迎的是那些为正义,为社会改造,为人民解放而战斗的人士。所企望的是在今后的几个阶段中,有职业神学家,也有一般人民,来共同从事神学反省。

神学多元化:亚、非、拉丁美洲的基督徒团体,很久以来,已发觉泛泛的讲神学不能解释他们的人生问题。神学需要地方化、地区化,就是说须按照亚、非、拉丁美洲这三个广大而不同的地理及文化区域,各依其需要去从事神学反省。神学的场地的确在由欧洲移动,而广大无垠的新地区正在向福音挑战,要求在每一个不同的脉络里予以新的答案。

此外,在认知的层次上也有重要的突破。在今天,认识天主的启示要求人对世界上千百万的男男女女在饥饿线上、在穷困劳顿中的挣扎有所认识,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性的事实,这事实催促人运用新的认知范畴,催促人重新思考耶稣基督的讯息,其出发向该是新的思想趋势及人民为自由解放而战的世界变局。

因此,神学多元化将不仅是同路思想家们的智力竞赛,而更是许多深刻差别的出现与齐鸣,这些

566

差别并不威胁统一,却使之更有创造性,结出更多的佳果。

穷国广富国之间的鸿沟(注四):上下文或脉络影响人对内容的领悟。谈到神学的上下文或脉络时,有很多层面需要注意,而在今天特别值得注意的一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件十分突出的事实:在已发展的国家及未发展的国家之间的日益加深增广的鸿沟。全世界的政治领柚都在分析这一鸿沟,而由一九六四年开始每四年召开一次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注五)也都以此为主要题材。因此各教会与神学家也必须努力研究这一事实,因为这与天主对此世界的旨意有著密切和深浅的关联。

与其他宗教的交谈:第三世界神学家会议的另一个重点是基督信仰与世界其他宗教的关系,这一点在亚、非二洲特别重要。在经历过好几个世纪的误会和冲突以后,我们终于发现其他宗教的许多价值,并且发觉这些价值是唯一的历史主宰的同一个启示的种籽。

二、第三世界神学的初步表达(注六)

第三世界神学家的自我认同是以为他们是属于人类被压迫的一群,他们本身也许并不生活在压迫中,但他们的民族和国家的确在受著人类中另一部分的压迫和控制而难以脱身。如今整个世界在挣扎、在寻找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以正义、友爱及自由为基础,那么冠以基督之名的神学家们自有一份特殊的使命和服务需要完成,使得基督信徒在建立世界新秩序上真能站在最前线。

567

1.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种族、及宗教背景

今日谈神学已不能置社会情况于不顾,正相反,种种社会环境给予神学反省的冲击是大而且深的,因此必须将第三世界各国的社会背景屡加分析。

「第三世界」的概念是晚近才取用的(注七),它所指谓的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一些国家,前者包括西欧、北美、日本、澳、纽这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后者包括苏俄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特征是:生活水准低,技术落后,出产以农业品为主,在贸易上常有逆差并每况愈下,所积资本有限,而外债庞大且日益增长。在政治管理上,第三世界的国家分两大派,一派走西方国家路线,取自由竞争方式,另一派走社会主义路线,普通都与资本主义霸权断绝往来,或者已被资本主义霸权封锁。

另一方面,第三世界的国家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宗教及文化的传统,后者曾给予这些地区的人民以深湛的生命意义。在过去的历史里,这些国家在技艺、教育、卫生、交通,以及一般的经济成长上!的确发展的迟缓,不会积极地现代化。大多数人民传统上受著国君、首长、贵族的长期剥削。不过在西方强权实行殖民以前,这些国家颇能经济自足,发挥着强烈的守望相助的精神。在某些方面,如科技,农工,建筑及艺术上,这些地区甚至超乎西方之上。特别是包含人生哲学及富于文化的各宗教会是第三世界人民的灵魂,世世代代在引领著他们的人生之路。

568

第三世界人民的发展落后这一近代现象的主因却是欧洲人民的有系统的剥削。自从第十五世纪末以来,欧洲人大事扩展;将世界大部分地区置于他们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及宗教的统治之下。为他们来说,那同时是军事技巧的胜利,是一种冒险,和「开化」或「基督化」「外邦人」的热诚。在促进殖民地的现代化程序上他们有所贡献,不过在进行此一程序时他们也收获了大量的物质利益。说的难听一点,他们抢劫了美洲、亚洲,及非洲的财富。金、银、宝石,及原料被搜括,以大量增加他们的资本累积。他们国家财富及权力的增长,建筑在被征服及被殖民的国家发展落后之上。

a)西方强权占领气侯温和的地区,移入自己的人民来居住。本地人民稀少而自卫力薄弱的地方,他们便予以消灭——一如在北美,南美的部分地区,澳洲,及纽西兰。这是一个简便的方式,那些死里逃生的少数土著只供我们追忆人类历史中的这个人种集体大屠杀。

b)在另外一些地区,欧洲人与当地人同居共处而使之屈服,南美及南非就是如此。在南美欧洲人与本地人通婚,生出很多混血儿,但统治权仍掌握在欧洲人手里。

c)在很多人口稠密的国家,帝国主义的势力是靠商人或传教士的渗透而建立。只有少数国家像泰国及中国内地逃过了这劫运。在另一端,苏俄向东、向南扩张,直至阿拉斯加。

d 在此期间西方强权为自己保留一些无人居住或将居民驱除的土地,建立起国家来,好能永保供应资源及确保权势的基础。他们在各处为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一种经济剥削的模式,虽然为此须消灭整个民族,化百千万人为奴隶,驱使所有殖民地的人民于生存的边缘,也在所不惜。这样他们奠下了他们自己的发展,而让第三世界发展落后的基础。

e 殖民者挖空殖民地经济的手段,除了瓠取原料外,还在于以低薪雇用人力,以高价出售产

569

品。肥沃的土地加以强占,利用被压迫的人民种植甘蔗 咖啡——茶——橡胶……或者驱使千百万的人由一国移至另一国,来作奴工,或作受契约束缚的苦工。在美洲——印度——非洲——马来西亚——斯里蓝卡,太平洋及加勒比海诸海岛上的黑人都遭遇过这种命运。这样剥削下去,殖民者的资本积累自然有增无已。奴隶制度废除后,他们继续掠夺殖民地国家的原料,诸如油、锡、铁矾石、铜、木材、金、银、钻石……数世纪之久,西欧各国在亚 中南美各洲能毫无阻碍地进行著自肥的政策,而北美在独立后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f)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国家渐渐获得政治上的独立,但一种新的剥削方式开始蔓延生根:西班牙及葡萄牙为英、美,及其他西欧国家所取代,后者不再用武力或政治直接控制,但却成了经济的殖民主义者。

在亚、非二洲,政治独立后,政权普通转入当地的少数人手中,他们继续著走殖民时代的经济体系路线。五十年代以来,经济剥削采取了一个新方向,那就是美国,西欧,及日本的公司,藉著纵横两方面的整合,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三世界的搜括。这些庞大的多国籍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erationsMNC)不断增长,拥有极强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力量,用以控制整个生产及贸易路线。多国籍公司剥削贫穷国家的手段可说是杀人不见血。他们以最前进的科学和技术,使世界的穷国与富国之间,使一国内的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注八)

g)在这欧美人民长期剥削第三世界的过程中,对较弱者的文化侵署是实施压迫的重要工具。亚、非,及美洲人民的语言、艺术、及社会生活会受到殖民者的无情攻击。不幸的是基督信仰的各教会在很多方面确会狼狈为奸。基督徒精神上的优越感本身已给予征服、甚至消灭「外邦人」的行动以

570

一种合法性。殖民者的神学在多数情况下都设法为这种不人道找理由,作辩护。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基督信仰所表达的神学,在其与被压迫的民族之间的关系上,大体上不也就是如此吗?

社会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也有他们的政策,他们所给的「援助」,一般说来,虽比资本主义国家条件较好,但也不无同扣及受惠者吃亏的现象。他们的外交所找的仍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每每使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分散。此外,因了交流上的许多障碍,我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况所知有限。

近数年来,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使第三世界中的自由竞争国家加增了紧张。各地人民的迫切期望带来了很多不安和暴动。少数的特权阶级普通与外国势力串通,以武力镇压,施行戒严法或战时法,而实行军事独裁,这是目前亚、非,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的现况。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彼此冲突加深了大多数人民的痛苦。

在国际事务上,第三世界的领袖们会竭尽全力,想为他们的外销产品得到更高的价格,保证商品的调整供应,重新排定外债偿还时间,控制或取消多国籍公司及军事基地,规划传递技术的方式等(注九)。但效果微薄,只有石油输出国家的组织,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得以赚取巨额的石油美金,但同时也严重地伤害了那些不产石油的穷国家。

第三世界的神学应顾到这些历史情况,应追问:在这些发展中教会在每一阶段、每一情况扮演过怎样的角色?面对西方侵略其他民族的这一现象基督徒曾作过何种反应?当时的神学主流为何?基督信仰神学对今日世界上的继续不断的剥削又有何关联?神学对建立一个正义的世界社会能有何贡献?教会能贡献出什么来以解放那些因种族、阶级、性别而受压迫的人民?

571

2.教会在第三世界国冢中的临在及任务

基督信仰的各教会固然来自耶稣基督、天主的圣言及圣经的启示,但仍然是由人组织起来的一些一体制,因此受著人性软弱及其各种社会、文化环境的限制。

基督信仰的发源地是亚洲,在其散布于欧洲前,早已到达非洲。不过今日亚、非,及拉丁美洲的教会都源于欧美教会的传教热忱。拉丁美洲及局部的亚、非二洲主要是由西班牙及葡萄亚教士向之宣教。较晚,其他欧洲国家的教士,终将基督信仰——包括天主教及基督教的两个方式——传到了地球的每一角落。韩国却是一个例外,因为这里是由中国来的普通教友作著归化及发展基督徒团体的工作,数十年之久没有一位神职人员或欧洲教士的参与。

传教士离乡背井。来到亚、非,及拉丁美洲传福音,他们普通都是为人的精神福利而献身。他们在生理及心理的层次上多次受过严峻的考验,但他们终能建起这三大洲的基督徒团体,这些团体是他们的热忱与专心的明证。

虽然如此,传教士仍难逃避历史情势的模棱两可。在大部分国家他们多次与殖民者——商人及军队——携手合作。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不沾上一些淘金者,以及其他寻求香料、土地、奴隶,及殖民地者的色彩。他们固然有拯救人灵的热忱,不过他们也喜欢想,西方人民在贸易及军事上的扩张正是天主所给的一个机遇,可用来拯救人灵,广传福音的讯息。这样他们不怕与殖民事业合作,虽然有时因了殖民过程的残酷,他们也会感到良心不安。总之,传教士的善意及基督福音的本质是一回事。传

572

教事业在殖民地国家事实上所有的冲击则是另一回事。

传教士一般认为宣扬基督信仰就是把他们欧美教会的体制,在一个帝国统制的骨架下,移植到传教地区来。结果,新归正的基督徒与他们左右的亲邻隔离,也与传统宗教、文化遗产、及固有的团体生活疏远。礼仪是由「母体教会」原封不动地搬运过来,教会组织及神学亦然。连当时在欧洲盛行的假虔诚及守法主义的神修也照样引入新成立的教会中。较晚,西方的教育制度也在殖民地诸国展开,其推动的主力是靠各教会的服务。总合起来,传教区的教会建立得与欧美教会一模一样。

在西方势力扩张的早期阶段,教会成了殖民过程的同盟,他们在殖民势力的荫庇下扩张,在帝国的声势下得到方便。反过来,传教士也为西方的帝国主义有所效劳,首先以帝国主义为合法,其次使新入教者接受来世永远赏报的期待,以补偿今世地上的不幸——连殖民者的剥削在内。西方狡猾的商人及军队很快发现在被征服的人民之间传教士的临在而加以利用。在面对外人抢劫本国而引起的爱国情操与反抗的运动中,福音竟成了缓和局势的工具,又成了驯服皈依者思想与文化的代办。事实上,外国势力每每给予基督徒以特殊的地位来安排他们对殖民地的治理。在这种种过程中基督信仰与道理染上了营私谋利的色彩,因为那些自称基督徒的人,是用皇帝及精神界领袖的名义在执行职权。

在此期间各教会的神学不但屈就殖民的程序,还以之为滋养,给欧洲人民的军事及商业的优越感以观点上的支持,就是基督信仰超过其他宗教,后者理应用「真理」予以取缔。数世纪之久,神学并未严肃地正视殖民地被抢迎,甚至整个民族和文化被消灭的事实。耶稣基督信息的意义迟钝到如此地步,面对整个种族的垂死挣扎竟毫无感受。这一切不仅是悲惨的历史事实,还是现代西方神学的直接祖先。因为西方神学还没有学会正视殖民者的继承人,即欧洲、北美、日本这些经济大国,也没有发

573

挥一种神学来制止殖民商人的后代——多国籍公司在今日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在亚、非,及拉丁美洲的殖民时代,基督各教会的确推动了各种教育及社会服务,改进了那些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不幸的是他们的价值模式迁就著资本主义统制的标准而大部分是理论的和个人主义的。其后果是,一个殖民地国家独立后,起来领导该国的人普通都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传统受过教育的人(以革命图争夺取政权的国家不在此例)。这样教会无意中栽培了一批地方名流,在政治独立之后,继续做著那些剥削大多数人民者的帮凶。社会服务也是如此,虽然救济了一时的急需,但并未产生一种会批判的社会意识,亦未支持那些为社会正义而兴起的彻底运动。一般而论,教会在意识形态上继续做著中等阶级的伙伴,而这些人是与少数的有权者联结一致,分摊著外国公司的经济特权。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后如此,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亚洲及非洲独立后的国家也无不如此。

最近几十年,亚、非,及拉丁美洲教会,继传统的保守态度后,逐渐有了「自由」、开放的趋势,这些趋势主张须使教会适应本地的文化,适应自由企业资本主义骨架中的议会民主操作法。本地的修会士,司铎,及主教代替了外国的教士,神学也适应到独立后的局势。不过教会还没有跟大多数为基本社会正义而战的群众打成一片。

只有在最近几年中,全世界才有一群群的基督徒开始明了那些被剥削的人民的情况、,感受的更深切,观察的更正确。教会领导阶层、像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及世界教协(WCC)都曾鼓舞信徒委身于建立正义的世界,并向世界其他的宗教及思想型态开放。多处的地方教会、区域性的会议和主教团也支持这一趋势。各种由外国统制下的民族解放运动现在也由教会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例如世界教协在反对种族歧视上就有过贡献。教会团体开始意识到经济系统的许多不公平,人的权利在亚、

574

非,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里现在受到基督徒团体、甚至教会领袖们的维护。

在分摊人民的关争时,神学发展了一种新的观点,要尽力促进人的及结构的整体解放。这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形式。在拉丁美洲,「解放神学」表达了这种分析和献身。在古巴及越南,安哥拉、莫三鼻克,及几内亚比绍,基督徒团体会卷入革命战斗。在南非有些基督徒在解放国争中占著中心地位。有些国家如坦尚尼亚及尚比亚的基督徒首领正在寻找途径以在当代世界中实践福音的理想。在亚洲,基督徒团体在为人权战斗中打著先锋,特别是在韩国和菲律宾。

在印度及亚洲其他国家,传统宗教的研究,木地神修的推进是基督徒团体的关注所在。在非洲及亚洲的某些地区,也正在严肃地发展著本地神学及礼仪,特别是宗教神学。在这些国家中很多神学家的最大关注点是建立起一个真实的本地教会。拉丁美洲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里都产生了一批批的见证人,给福音对解放所有的彻底要求作证。青年男女,学生,工人,及农民,现在都对教会革新,对使神学切实中肯,作著诸多贡献。

由以上种种看来,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教会临在的确已露出希望的标记:自力更生的寻求,参与人民战斗的阵线,本地化的礼仪,中肯神学的兴起,近代的大公运动,许多教会的革新努力,以及对社会主义变化的相当开放……这一切都是走向一个更彻底的基督信仰的前驱。

当然,还剩下一个深度的挑战需要面对:当各国愿意迅速地走向现代世界,人民渴望著彻底的改革,以实现正义与自由,以促进本位化及与各宗教的交谈并合作时,各教会仍然背负著过去殖民时代种种传统、神学,及制度的包袱。

575

3.在第三世界中神学任务的初步了解

我们肯定对我等主基督的信仰,以快乐的心情庆祝的奥迹,深信没有的力量和智慧任何神学都一文不值,甚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做神学的学问时,我们所追求的是使福音关切到一切的人民,并高兴做的合作者,以完成它对世界的计划,虽然我们自觉不堪当这份重任。

过去由欧洲、由北美所承接下来的神学,应认定它们是在与那些国家有关的情况中兴起的,因此不可毫无批判地予以接受,却应追问那些神学在我们国家的脉络里是否中肯。的确,为了忠于福音,我们必须反省我们自己情况中的种种事实,分辨天主的临在,解释天主的言语。

首先神学须用科际合作的方法,其次,在神学与社会、政治分析之间有著辩证性的相互关联,这两个事实应该予以承认。不错,受造界基本上是好的,天主的神也不断运行其间,但仍该记取恶的复杂奥秘,这奥秘在人的多罪及经济、社会、政治的结构上显示出来。人间的不平等是千变万化的,造成人性降格的许许多多的形式,这些不平等要求我们使福音成为「穷人的喜讯」,恢复福音的本来面目。

基督的身体、教会应觉悟到它在今日现实中的角色。不仅不应对人民的急需麻木不仁,还该追不及待地,毫无畏惧地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耶稣在其一生的服务中常与罪人及被社会压迫的牺牲品站在一起。在解放他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并使他们与天主及彼此和好时,使人重获人性的完满。同样,教会的使命也是使人整个的实现自己。

576

第三世界的另一部分事实,是本地文化及宗教的影响。基督信仰必须谦虚地与之交谈。我们深信这些宗教和文化在天主的普遍计划里有一席之地,也相信天主的神的确在他们之间活跃。

无可否认的,今日的世界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垒。我们所赞同和鼓吹的是一个积极推动正义的系统,就是希望它真能防止剥削,防止财富累积在少数人手中,防止种族及性别歧视,以及任何压迫、歧视、降低人性的其他方式。

我们更深信,一个神学家应该更彻底地了解,什么是在圣神内生活,因为这种生活包括一种生活格调,就是与穷人及被压迫的人同甘共苦,并为了他们而卷入行动。任何神学需要一个意识型态,并且神学就是意识型态。在我们的国家里,神学的任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就是要与弱小者一同生活和工作,引领他们体验到解放及和好,一如我们承认基督是解放者及使人和好者一样。

上述有关在各地固有脉络里研读神学的需要,是与会同仁相当一致的看法,此外我们也承认在我们的国家里的确有著共同的问题。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种族,及心理情况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来,第三世界的国家有过相似的经验,在做神学时应该注意到这些经验。虽然如此,在会议中也会注意到,不同的情况也带来神学上的差别。比方,在第三世界的某一地区,经济及政治的解放被认为做神学的生死关键,其他地区的神学家却认为,非基督宗教及文化的临在,以及由之而生的情况、诸如在非基督信仰社会里基督徒仅占少数等,对神学的任务同样是一个挑战。在互相分享中我们觉得彼此都获益良多,我们满怀希望展望未来,愿日益加深我们对神学的献身。

我们以祈祷开始,也该用祈祷结束。我们祈求天主,使我们忠于工作岗位,求透过我们、实行的旨意,并不断在我们眼前展开委身于耶稣基督福音的意义及其圆满的幅度。

577

 

这次的集会虽感短暂,却颇热烈,而具活力。我们意识到这是一次具历史意义的会议。坦尚尼亚总统 Julius KNyerere 藉其多次的临在,增加了会议的意义及亲切。我们知道这次努力的许多限制,特别是未能更清晰地规划出未来行动的路程,但我们深信这几天大家一同走的这段路是做神学工夫的唯一而难能可贵的经验:我们好像是从地球及人类历史的另一端来做神学。由亚、非、拉丁美洲,并且仅由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而来的神学家们,终能聚首一堂共同检讨并重新估价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由之而产生了一些有创造性的透视。在将这些透视与大家分享的同时,我们保证要继续一同工作,为能进一步了解天主在耶稣基督内、为现时代的男男女女、为整个在摸索中的人类所有的计划。

以上的话都是由我们生活经验的深处说出,我们亲切地要求大家,以之为我们共同意见的诚恳表达,这是我们对我们的人民数世纪的沧桑所知道的。希望这些话在向世界各民族播散真实而坦诚的互相了解上有所贡献。

三、第三世界神学家的现况及其展望

参加这次会议的神学家在他们的教会里都有著积极的角色,并且大多负有责任,不过他们并不是教会的正式代表。这群神学家的特点在于觉悟到神学必须有一个深度的革新,其出发点为社会、政

578

治、经济、及文化等等事实的脉络。

为此动机所驱使,他们将召开会议的决定向教会官方组织及国际大公组织报告。一般说来,都感兴趣,或至少表示谅解。大部分被询问的人都感觉有开辟新途径的必要,虽然他们也主张,在研究和交谈上应有充分的自由和弹性。

这第一次会议是要激发第一世界的已建立的教会与第三世界的新成立的教会之间的大公交谈。今天对西方的神学帝国主义已有健康的反应。第三世界的神学家相信他们必须以信仰及团结的精神来面对这个挑战,但同时也该顾到真理和诚实。这要求交谈,但有时也免不了对抗。

神学上的差别反映著社会及文化的差别。第三世界的基督徒及北大西洋盟国的基督徒,就像必须共同合作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样也该一齐寻找一个新的神学公式。

我们感谢美国、加拿大,及欧洲方面所表现的支持和谅解,也感谢个人及团体为了此一计划所供献的精神及物质方面的协助。现在只剩下祈求天主圣神领导启迪我们的工作。在我们国家的穷人及受压迫的人正引领企望著由我们口中听到一两句希望之言呢。

***             ***                 ***                ***            

(注:关于第三世界的分类在联合报民国六十五年七月一日的「观察站」有一篇简明的解说。当然,以第三世界为「那些在联合国兴风作浪,擅长制造纠纷而大出锋头」的国家,是一种片面之词。除此之外,该篇短文写的非常精简清晰,值得将它抄录在这里:

579

国家分类及第六世界的界说

什么是「第六世界」?甚至第四或第五世界?相信非常关心外交形势的人,也不见得答得上来。然而,据环球特稿供应社的鲁斯认为,确有「第六世界」存在,而且还将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列为其中之一。

一般所指的「第一世界」,包括西方那些大工业国,加上日本。「第二世界」指的是苏俄及它的共产附庸国,包括古巴在内。而所谓「第三世界」,就是那些在联合国兴风作浪,擅长制造纠纷而大出锋头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一与第二世界的斗争中,不公开偏向于那一方,标榜不结盟以及中立,最显著的就是印度。然而这些国家实不能混为一谈,因此产生了「第四」及「第五」世界。

所谓「第四世界」,指的是不仅「未开发」,而且无从开发的国家,不但毫无资源,而且人口众多,食粮缺乏,孟加拉国即为一例。至于「第五世界」情况则迥异。它们尽管是属于开发中国家,但幸运的是拥有珍贵的资源可供开发,如阿拉伯产油国等是,小小的科威特据传国民所得在二万美元左右。其他如伊朗,甚至委内瑞拉及印尼,均可计算在内。

然而什么是「第六世界」呢?据环球特稿供应社这篇报导说,属于这一类的是中等幅员的国家,经济富庶,军事力量庞大,政府右倾,是个可靠的反共国家。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同样受到所谓「中立国家」及共产国家的侵害,例如中华民国、韩国、以色列、西班牙、罗德西亚、智利、巴西,可能还有阿根廷、乌拉圭及巴拉圭等国均属之。(陈永绰)

580

附注:

1)罗光主教在「建设地方教会与今日传教工作的方向」演讲中会说过:「我们建设中国地方教会,最重要和最难的工作,乃是建立中国化的神学」。见教友生活周刊,民国六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第四版。

2)如成世光主教所著「天人之际」,台南闻道出版社,及李善修神父所著「天主教中国化之探讨」,台中光启出版社。

3)参阅:SERGIO TORRES:“Report from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of Ecumenical Dialogue of Third World Theologians.(Opening Session-Dar Es Salaam-Aug6, 1976).

4)参阅王曾才:「富国穷国关系的展望」,中央日报民国六十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第九版。

5)参阅: SAMIR  AMIN How the Rich are Swindling the ‘Third World’, Report   on UNCTAD”。Target July 111976

6)参阅:“Statement of the Ecumenical Dialogue of Third World Theologians”,  Dar Es  SalaamTanzania 5-12  August, 1976

7)此一概念由四十年代开始运用,直至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才有清楚的交代。

8)参阅:FRANCOIS HOUTART:“Underdevelopment An Induced Phenomnon”。

9)参阅中央日报民国六十五年八月二十日第九版的报导:「不结盟国家高堂会」。可将之与印度邮报八月十六日的一则新闻相较:The Indlian ExpressAug16, 1976

581

The agenda                    

COLOMBO Aug. 15.

At the top of the economic issues 1isted for consideration by the non-aligned summit is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The summit agenda includes subjects like collective self-re1iance and trade expansion amongdeve1oping countries.

The New Delhi non-aligned Minister-1evel decisions on the press agencies pool await ratification by the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of the 85-nation community.

Here at a glance are the other issues for the conference: producer associations for primary cornmodities ; common fund for buffer stocks; monetary and financial reforms, nuclear energy for peaceful purposes; collaboration in commercial banking; an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centre; code of conduct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ordinated policy on transnationals.

Political issues on the summit agenda are: detente; decolonisation; Indian Ocean, a zone of peace; Southern Africa, apartheid, majority rule, Zimbabwe, Namibia; Middle East-a just, lasting solution Zionism national rights of  Palestinians.

Latin America: Total Panamanian sovereignty. Puerto Rico. Guantanamo: Korea: Withdrawal of foreign troops, peacefu1 reunification; South-East Asia: Freedom peace, neutrality, Indo-China and the role of non-alignment in today's world , -Samachar.

58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