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32号 | ||||||||
从系统神学反省传扬福音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
||||||||
谷寒松 神学研习会第一及第二天的演讲是从目前具体的情况出发,来发现传扬福音在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靠我们人的感受、思想、方法和力量就可以解决的。既然是传福音、报喜讯,常应溯本追源:一方面把人间的事实综合,另一方面藉系统神学来反省。我们可分四个步骤来说: 一、基本课题 二、教会是救恩的圣事,即天人遇合的圣事 三、目前要求一个聆听的教会 四、时代讯号 在进入神学反省之前,需要澄清“传扬福音”(evangelization)的意义。根据一九七四年全世界主教会议,“传扬福音”一词可作如下解释:首先,广义的说,凡人在世界上的行动作为,按照天主的旨意而加以改善,即可称之为“传扬福音”。其次,狭义的说,教会的先知、祭司和牧人的工作才是传扬福音。更狭义的说,把传扬福音局限于教授要理,宣讲福音,使尚未听到的人成为基督徒,已听过的成为理想的基督徒(注1)在此,我们所提的“传扬福音”是根据第三意义。(注2) 249 一、基本课题 我们常应先假定我们脑海中的天主观是在启示中认识的天主、生活的天主内在于我们,她是一绝对内在的天主,且比我之在我内更深于我。在中国思想中,这是比较容易领会的。她是人类历史进展的原动力,基督徒相信宇宙万物之所以能活动,乃是由于那绝对生活的天主的“推动”。她是绝对超越的天主,此非时空的超越,而是在于她的生命是完全的无限,我们只能用类比性的言语提到天主,以有限的字眼讲解无限的天主。例如天主是爱,但此爱却非单是我们所体会到的你我之爱,伦常之爱,男女之爱等等,它类似而又超越、一样的一个生活的天主工作于人间,更具体的,就在中国社会中借着死而复活的基督改造我们。 提到耶稣基督逾越的降生奥迹,这里不是讲解基督论和救赎论,而是看看耶稣基督的使命。耶稣基督的使命包含四个不可或缺、互相连贯的因素:传扬福音、审判、死亡和复活。他把这个使命传递给教会,因此基督徒的生活,不论个人或团体,都同样负有这以四个因素为基本结构的使命。 降生的天主于耶稣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告诉人,怎样做人,他面对的,接触的,共同生活的是整体的人,他与人交融,以他的言行举止传播爱的信息。在传福音中,他提出审判,劝人悔改,严厉指责社会、文化、宗教的偏差,对法利塞人的责斥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不能容忍虚伪,假善。她明辨是非,教人分辨人的爱:人爱的对象是谁?自己?他人?或其他……?若是自己,应改善。若是他人,需是这样,但更正确的是指向天主的爱人。人在此审判中走向死亡:克己,自我空虚,犹如麦粒 250 之死,接受父的一切旨意,在无言中接受痛苦的爱,达到浑然忘我,舍生为人的复活。那是生命圆满—共融的境界,生命开花结果,产生创造性的解放力量,充满圣神,发射永恒爱的光芒。为了使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使命概念清晰,可列表如左:
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传扬福音的使命下,很不容易接受审判和死亡,惯常是立刻要跳到复活,但这样已偏离福音的正途,唯有在圣神的领导下踏实的穿越四关,福音才见真传。 天主的神随意吹拂。在这个属于圣神的时代,尤其感觉到认识圣神的迫切需要。天主父和子互爱 251 而共发的圣神是基督徒团体,教会,内在生活的原动力。在她的推动下教会成形且具有规模的组织。可惜,往往相反的是,我们“控制”圣神行我们所意图的。圣神是父和子爱的结晶,结合的力量,所以,我们需要一起聆听和接受。当整个教会如此的专注于圣神的教诲时,它才表露为救恩的圣事。 二、教会是救恩的圣事,即天人合一的圣事 在此无需重复梵二教会宪章1---7号所说教会的奥迹,只是针对传扬福音需注意的几点来谈教会。由于教会是天人合一的标记,在它内有双重的活动因素:主动宣告因素和聆听接受因素,换句话说,即天主和人双方的行动。第一个因素是藉天主所拣选祝圣的人,圣职人员,在其先知,导师,祭司和牧人的使命上领导和服务天主子民的团体。第二个因素则是凡信友都在入门圣事中接受了普通祭司职;接受并答覆天主的爱。在传扬福音中这两个因素互相渗透,因为在人聆听服膺天主之后,天主就托付他主动宣告的使命,使普世人类陆续受惠。故此,延续耶稣基督的任务的教会唯独在聆听中方可知道切合时代的执行方式。 三、目前要求一个聆听的教会 旅途中的教会是在基督光照下的人类历史过程中,教会在此过程中依时代的要求,强调它奥迹不同的一面,因此聆听之后才能有所着重。究竟何谓聆听?简言之,聆听就是圣子的基本态度,他生于 252 父,来自父,从父接受一切,完全依靠父,灌服从父。在天主圣三神学中说天主子是自我接受那自我给予的天主父,天主子基督建立的教会是在子内的天主子女,故教会自然应表达子的特色:聆听、依靠和彻底服从天主父。 聆听生活的天主概括两面:向内聆听信仰的团体,向外聆听教会之外的世界。实际上,这是一件事实的两面,因为教会就在实行它的使命时,成为“救恩的圣事”。例如去年神学研习会的主题为“建立地方教会”,不看向中国社会传福音的一面,今年反过来注意对外传播喜讯,把建立地方教会一事暂时搁置一旁。然而,在生活中两面的聆听需齐头并进。 在信者团体中的聆听可从三个角度来描写。第一,心的聆听。科学、理智无法触摸和体验信仰,这纯属于心的领域。心是以整体,以信仰,以直觉沉醉于天主的奥秘,无声胜有声,在此妙境中,天人遇合了。 第二,聆听要求信仰团体的自我意识,是在内在灵修氛围中的地方教会可听见。如果地方教会遇到行动困难,其神修有待反省,如果地方教会富于神修,则教会往下扎根,天国愈行扩张,人若倾听,敏感度强,容易觉察地方教会的特征而着手行动。此外,也越会分享与合作,这是近七、八年来的现象,的确,地方教会的自我意识增长了。 第三,在个人和团体继续不断的分辨神类中聆听。个人分辨神类主要在于坦荡的良心,以开放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天主,随时准备好自己接受变化和成长,并且意识到自己内在各种不同的动向。至于团体辨别神类的重要方式是共同祈祷,分享经验,悔改等等。系统神学的工作不是教导个人和团体怎样实际的分辨神类,而是深入的了解个人和团体分辨神类的意义。因此分辨的更深 253 神学内涵是在祈祷中倾听天主的圣言,接受审判,死于自己,活于天主。希伯来书第四章十二至十三节论天主的话说:“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更锐利,直刺入灵与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没有一个受造物,在天主面前不是明显的,万物在他眼前都是裸露敞开的,我们必须向他交账。”假使我们把这样的天主圣言时常置于眼前,自然要悔改净化了。换句话说,推翻偶像,否定自恃,不再把自己放在与天主相对的独立存在地位上。 在一般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容易陷入自恃的危险,由傅佩荣先生的演讲可看出一二。我们身受基督信仰的人有待从中净化。去年七月我在高椎寿山与佛教法师交谈,其中一个问题是佛教所谓的自力和他力。法师明白我们所说的他力,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他力。佛教认为在我内有佛性,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成佛,这是与基督教相当对立的思想。基督徒应知道不能依恃自己的力量,我们仰赖的是生活的天主。我们也要痛击虚伪,除去我们再带上的假面具。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在生活中时时反躬自省:我为何而爱?为已?为人?为天主?藉如此虚心的分辨,我们将和基督一起穿越死亡,度圆满的生命。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聆听天主三位的工程。教会是“救恩的圣事”,并非闭关自守的城堡,当它愈实现它的使命,愈是基督的教会。所以,它不仅内在的聆听,同时也聆听它以外的世界生活实况,因为同一的天主三位就在其中工作! 现在环视我们自身所处的中国社会,天主正积极的参与其历史事件,等待我们去发觉。同样的,它也需要我们以心、智聆听,在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或认同中聆听和继续不断的分辨神类。 以心以智聆听现代的中国社会,何以我们还需加上理智一项?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腾的时 254 代,便不该忽视天主藉着人的研究所得而愿告诉我们的,却应以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的成果来触及现实社会的核心。譬如:因了家庭结构的改变,个人主义的台头,东西文化的交流等,引起中国意识型态怎样的变化?我们以基督信仰的心灵去体验,就会在这些人性的平面上,及社会记号的表达中与生活的天主相遇。 上述的聆听要求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即在价值观,理想上了教,行为等上面的自我意识。在这样的意识中,须追溯其本源。今日交通的迅速,人之间来往的频繁;大众传播工具的广泛影响,使世界缩小了,社会、文化也密切交融,但就在这样似乎不分你我的境界中,人更渴求维持其木来面目的“我”,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向来称“文化大融炉”的中国,也在寻求中国人的自我,自尊。在寻求,分享和交流中,自我意识就通过文化,语言,大众传播流露出来。 在个人和团体的分辨中聆听。我们已经听到昨天温神父和房神父的演讲,以及前面提到分辨神类的神学意义,无需赘述?只是应注意向外的分排工夫不必设立新结构或组织,而在于加强原有的各组织的作用机能,使之尽量发挥作用。若我们真正在现代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中倾听,且加以分辨,不难洞悉天主在中国社会中早已进行的工作,而学习他的方法,知道如何把福音传给国人。也许我们的问题症结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是否会聆听和分辨。 四、时代讯号 在某些范围内,地方教会要更细心聆听时代讯号,讯号可分基本的态度和具体的问题范围两种。 255 以下的基本态度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讯号。首先看看台湾居民的一般倾向:住在台湾的中国人是在发展中都市化,建立工业化社会,生活电气化,经济繁荣,打开外销市场等。这种现象可用两个字说出,即“发展”。每天翻开报纸,一连串的“发展”……呈现在眼前,耀人眼目,谁不意识到这明显的时代讯号?那么我们要问:它与传扬福音有何关系?在“发展”的气氛中如何使之配合福音?那些因素该消失?那些因素值得保留? 再看宇宙,包括天人一体,有着总体性的谐合,但不完全。到底它与天主的关系怎样?需除去那些因素,而使之达到在基督内圆满的整体性谐和?伦理的警觉与传扬福音的关系又如何?是否我们受了西方的真理、法律的影响,疏忽了中国社会所重视的弹性?但我们不否认中国人的包容性是一个危险,不可能在基督内一切差不多,开放和接受到何种程度?我认为“无为”的态度是中国珍贵的传统,这触及中国文化的焦点;“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又道德经第七九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为什么我们不用这深刻的思想注解基督的逾越奥迹?是否这个传统比人文主义更有助于我们渗入基督教的奥义?无为实在包涵着温柔,谦逊和忘我的真髓。最后再问,个人价值的提高与传福音的关系?与家庭的关系?个人第一,抑或家庭第一?目前迫切需要基督徒贡献的是个人和家庭的谐和。 我们已经约略的提出一些突出点加以反问,现在针对台湾社会列出具体的问题范围。 1、 第四届全国教务座谈会的第一项决议案是中国家庭基督化。我们怎样协助复兴中国文化,维护家庭固有的美德,同时又铲除非基督精神的生活传统? 2、向中国社会传扬福音。中国八亿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在大陆,百分之二在台湾,百分之三在 256 东南亚和华侨分布地。面对这情况,如何展开我们传播福音的工作?是否我们对大陆同胞肩负严重的责任?是否我们对地方教会的观念,心胸太狭窄了?我们要如何准备自己? 3、谁做最后决定?在实行地方教会的先知使命中,这使命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在传福音中影响决定者,不是反对他,而是如何以耶稣基督的价值观念影响他? 4、台湾的六百万工人,是否我们看到这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教会步伐好象比当地社会落后十年,结构亦复如此。去年教务座谈会第八、九决议案都是有关社会工作,我们实在应协助他们实施。 5、民间宗教的吸引力和佛教的复生。为什么我们没有深入民间?是否我们应该降生到以人为中心的民间宗教,然后提升他们到较高尚的宗教领域?我们怎么分辨非基督宗教内有价值的因素,而去无存青? 经过了研习会议天的演讲、反省、深究,我们已经比较清楚的知道传扬福音要求的基本态度和方向。一个以心以智内外聆听的教会刻不容缓,唯独这在天主内的聆听可以使我们在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中分辨、履行先知使命,广传福音。 附注: (1) 参阅一九七四年世界主教会议文献。 (2) 教宗保禄六世在“传扬福音”宗座劝谕第18号说:“对教会来说,宣传福音是指将福音带到人类每个阶层中,并且由于它的影响从内部改造及革新人类。” (3) 参阅梵二教会宪音16号3段;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号6段;II SINODO DEI VESCOVI 1974,899-901。 257 2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