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36号

耶稣的绝对要求


这一届讲习会是从比喻、奇迹、死亡与复活、童年叙述和名号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耶稣基督的奥迹。本讲题则从耶稣的绝对要求探讨耶稣究竟是谁。但在描写耶稣的绝对要求时,需要常把耶稣福音的另一面就是天主的仁慈,摆在眼前,虽然我们不能时刻提及它。这次演讲特别注意耶稣所宣扬基督徙理想的内容究竟如何,同时也藉著分析他要求的方法而更认识他,也更领会他的伟大,以及在他身上蕴涵著非人理智所能完全了解的奥迹。
此外,我们希望提供牧灵工作者足够的资料来正确的宣讲耶稣的理想。在中国社会里,我们多少次遭遇到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例如:青年的圣召因父母的反对而被摧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协助有志入会者,以免他被父母逼入他途?这是我们牧灵工作中很实际的困难。又如升学主义也是一例。每个国家都有错误的价值观,中国亦不例外。我们在传扬耶稣的要求时,需要勇敢直言,不怕责难和反对。西方国家都会相当地排拒基督的福音,残杀了无数的传教士;但在圣神的推动之下,逐渐的改变态度,接受信仰。
我们的演讲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          耶稣、初期教会及四位圣史的宗教背景。
二、          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中耶稣的要求。
三、   略微分析上述的资料。
 
197
四、   耶稣的绝对要求。
藉著今日释经学的研究成果,我们所用的方法很明显地包含两个不同的方向:首先,我们先从历史环境看耶稣、初期教会及四位圣史的宗教背景;然后我们再返本溯源到耶稣自己传扬福音时的绝对要求。
一、耶稣、初期教会及四位圣史的宗教背景
耶稣生活在犹太宗教的制度里,其信仰重心是一位一神论:只有一个天主,名叫雅威,是他创造、领导以色列人,使之成为一个民族。因此,以民奉雅威为唯一的真神,因为社会和以民缔结盟约,使他们成为天主的选民。这个宗教不准为天主画像,也不可直呼雅威的名。耶稣处于绝对一神论的社会中。本来这是犹太人纯真感人的信仰,但后来却成为初期教会的最大困难。
雅威和以民立约的具体规范是法律,以民必须时刻遵守,实行法律等于履行「正义」。经师们以为在天主前有一天秤,一边置人的善行,另一边置人的恶行。人若要在受审判时站立得住,就应多积善行,满全天主的法律。在此思想之下,产生很大的危险,以民在行为上努力成义,结果造成一般犹太宗教的人墨守成规,死守法律,失去了法律的精神。我们如果翻开新经,耶稣责斥法利塞人的章节多而醒目,似乎他们恶名昭彰。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仍有好人如尼苛德摩者。耶稣忍受不住那些自认依恃自己的力量和善行可以成义的人,无怪乎他们受到耶稣一连串「祸哉」的诅咒。
天主是以民至高无上的主宰。耶稣及初期教会时,在庞大的宗教势力影响之下,犹太社会结构是宗教、政洽和管理交织而成,实际掌权者为司祭阶级,次为长老、经师。但这制度受罗马帝国的总督
198
所控制。比拉多坐镇耶路撒冷城,保留政治决策和裁定死罪的机柄。
至于老百姓,他们无权参政,而受制于人。据说到了公元第二世纪犹太的宗教法律条文增至六一三条,其中二四八条积极鼓励人行善,三六五条为消极的禁规。其实这种法律主义渊源已久,在耶稣生活的时代,繁琐的法律使贫困的人民受尽高阶层的欺凌。因此,以色列人衷心等待新时代的来临,即先知们所预言的末世救恩时期的出现。耶稣与自已的同胞民族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心情动向了若指掌。
从耶稣的宗教背景,我们不难窥测初期教会的生活环境。耶稣死而复活了,他显示给宗徒们使他们相信他复活了,在他的圣神的推动之下,宗徒们组成一个小的信仰团体。这个充满复活喜乐的团体,意识到自身拥有末世的救恩,是新天主子民团体、「天主的教会」(宗廿28;格前十32;十一22;十五9,迦一13,弟前三5、15)。起初宗徒团体仍然与犹太宗教维持密切的关系,参与它的礼仪(宗二42;参阅三1F,五20F;五40),希望保持犹太方式的生活。但不久,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发生了无可避免的冲突,造成痛苦的分裂。这是新与的基督教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步。从此以后,他认识自己的身份,脱离犹太宗教和制度而自立,毅然决然的离开本国,把福音传扬到天涯海角。
宗徒们把福音传到希腊和罗马世界时就面对新的挑战。他们要在一个新文化环境之中继续思考耶稣的奥迹,反省耶稣与雅威的关系、圣神降临的意义、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为了答覆新文化背景之要求,遂在教会中就产生了四部福音。
199
二、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中耶稣的要求
关于耶稣的要求,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提供一些什么资料?我们把这些资料约略分为四种要求,并且也分析福音作者如何表达耶稣要求的方式。
1)无可置辩的召唤(平行文的记号:“=”)

 
召唤首批门徒
一17-18  =
四19  =
五11
一37(廿一22;十六16)
召唤肋未
二14  =
九9  =
五27-28
 
他所想要的人
三13  =
五1;十1  =
六13(宗12-14)
 
富家少年
十17-22  =
十九16-22  =
十八18-23
 
使徒圣召辛苦
八18-22
     =
九57-62
 
具有权威
一22   =
七29(七25) =
四32(六48)
七46
耶稣洞悉人心
二8
 
十一17
二23-25
保禄的蒙召
 
 
 
宗九1-19廿二5-16
廿六10-18

 
    这些资料里所表现的是一位超越而具有权威的人物,他认识人心;人面对他应做一抉择:接受或拒绝他。他召唤首批门徒:伯多禄、安德肋、雅各伯、若望……。他也改变人,使税吏肋未变成了圣史玛窦。他随心所欲召唤人,而不是人选择他。凡跟随耶稣的人不是要坐享其成;相反的,他必须抛弃一切,承受生活的考验。富家少年的例子可资借镜:
    「耶稣正在路上行走时,跑来了一个人,跪在他面前,问他说:『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善?!除了天主以外,没有谁是善的。诫命你都知道: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不可欺诈,应孝敬你的父母。」「他回答耶稣说:『老师!这一切我从小就都遵守了。』耶稣定睛看他,就喜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样:你去,变卖你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你来,背著十字架,跟随我!』」(谷十17-21)。
在21节,耶稣喜爱了富家少年,于是给他一项更大的挑战。可惜,财富的诱惑太大,少年黯然地离去。耶稣不用讨人喜欢的话来吸引人,他讲明十字架的道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崎崛坎坷」之
201
途;他说话具有权威,他的要求是绝对的,圣保禄即蒙受此绝对的召唤,前后判若两人。
(2)基督徒生活的彻底要求

 
悔改
一15b    =
四17
 
 
彻底的态度
九43-48   =
十八8-9,五29-30
 
 
不妥协
 
十二30   =
十一23
 
耶稣,分裂的原因
 
十34-36   =
十二51-53
 
拒绝耶稣=拒绝天父
九37    =
十40   =
十16,十四25-27、33
十三20
要求英豪的信德
十一20-24   =
廿一20-22  =
十七6
十四13-14,十五7,十六23
信赖天主的照顾
 
六25-33   =
十二22-32
 
不要害怕
 
十26,28,31,32,33     =
十二4、7、8-9、32
十四1、27
信仰
一15b
*若望福音中的基本主题:三12;四48;五24;五38,47;六29!36、40、47;八24!;八31-32!;九35-37;十26;十一25-26!;十二44!;十四11;十六9,27;廿27!;廿31!
新生
 
 
 
三3
像赤子
十13-16   =
十八3-4,
十九13-15  =
九46-48,
十八16-17
 
新精神(真福八端)
 
五3-10   =
六20-26
(十六20)
新酒——新衣新的生活准则:无条件的爱
二20-22   =
九16-17,
廿五31-46  =
五36-39,十29-37(慈善的撒玛利亚人),廿三34(为敌人祈祷)
四23,十三34-35,十五12-13
穷寡妇的捐献
十二41-44
          =
廿一1-4
 
无限的宽恕
 
十八21-22,35=
十七4
 
仆人
九35-37,
十41-45    =
廿24-28     =
廿二24-27,九48
十三13-17
但我告诉你们
 
五22、28、32、34、39、41
 
 
七祸哉
 
廿三13-32   =
十一37-54
 

 
新生活的要求极多,主要的是诚心的悔改,内在态度的彻底改变,凡阻碍新生活的因素必须根除:「倘若你的手使你跌倒,砍掉它……倘若你的脚使你跌倒,砍掉它……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
204
剜出它来!」(谷九43-47)因为残废地进入生命比躯体完整的投入地狱里更好。耶稣不做无谓的妥协:不随同他的,就是反对他;不与他收集的,就是分散(玛十二30)。因此,他的来临也造成了分裂,「人脱离父亲,女儿脱离母亲,儿媳脱离婆母;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玛十35-36)。这一点为以家庭为主的中国社会难于接纳。有人排除万难,跟随了耶稣;有人却畏惧家庭关系的破裂而拒绝了耶稣。成功与否全在当事人信德的强弱。
耶稣要求英豪的信德。人必须离开本有的安全感,把信仰建基在耶稣身上,信赖天主的照顾,不要害怕、畏缩(玛十26,28,31)。在若望福音中,「信仰」一词特指接受耶稣这个人。若望福音与对观福音的信仰解说各异,容后讨论。
「人除非从上而生,不能看到天主的国」(若三3),天国属于如同孩童一般心地善良、单纯无邪的人(参看谷十14—15)。真福八端是天国的新精神,其具体的生活准则就是无条件的泛爱众人,无条件的为爱付出一切。有一次,「耶稣面对著银库坐著,看众人怎样向银库里投钱,有许多富人投了很多钱。那时来了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耶稣便叫他的门徒过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所有向银库里投钱的人,投的更多,因为众人都拿他们多余的来投;但这寡妇却由自己的不足中,尽其所有,把全部的生活费,都投下去了。’(谷十二41-44)」耶稣的要求不止于对天主的完全奉献,也要求对他人无限的宽恕(玛十八22),如同仆人一般服侍别人(谷九35)。他会六次说:「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我却给你们说……你们当爱仇人……。」(玛五13-32)
205
(3)往训万民
 
在世期间
六7-9  =
十1,9-10 =
九3;十3-4;廿二35
 
拂去尘土
六11 =
十14 =
九5
 
往训万民
十六16 =
廿八18-20 =
廿四47;宗一8
廿21;十七18
 
我们发现耶稣在世时,已经派进门徒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传教,嘱付他们把平安留给接受者,如果有人拒绝,则拍去脚上的尘土,表示他不堪当得到福音的恩泽。耶鲜对门徒们的指示值得我们注意:福音不是一堆烂货;传教士不必像推销员一样,费尽口舌,硬要人接受。相反的,唯有心灵准备妥善的人,才配受主的眷顾。初期教会自宗徒们承受同样往训万民的使命,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人付洗。在此使命中我们发现初期教会承认,接受耶稣是主。
(4)跟随耶稣基督至死不渝
206
 
谷          
苦难的预言
a.八31-33 =
 b.九30-32 =
 c.十32-34 =
十六21-23 =
十七22-23 =
廿17-19 =
九22
九43
十八31-33
(三14;七1)
跟随到死
八34-38 =
十六24-28 =
 
十38-39 =
九23-27
十七33
十四26-27
十二24-26
像耶稣一样受迫害
十三9-13 =
十17-22 =
十二11-12
廿一12-19
十五20
 
宗徒们对于耶稣苦难的预言感到困惑,也不明白跟随耶稣到死的内涵。但是圣神降临之后,初期教会经验到和耶稣相仿的迫害,在实际的遭遇中,教会开始了解耶稣的彻底要求包括人的生命在内,是末世的要求。
三、略微分析上述的资料
这一步骤藉著对上述资料的分析看出耶稣的许多要求之中有些是来自初期教会的,但不是初期教会凭空创造的,而是根据耶稣曾经对门徒们及听众们的要求。
(1)我们运用释经学解说圣经学家们怎么从教会的信仰回溯到耶稣身上。新约中耶稣召唤门徒的
207
记载,对观福音与若望福音不一样:首先,被召叫者的名字不一样;其次,召叫的时间也不一样。在对观福音中,耶稣是在若翰洗者被囚禁之后,召唤了门徙;在若望福)中,耶稣受洗之后,门徒跟随了他。此外,召唤的方式各异:在对观福音中,耶稣在他们工作时,以命令的方式召叫了他们;在若望福音所记之情况比较自然;若翰的门徒听了若翰的提示,就跟随耶稣到他的住处。何以在两者之间有如是的区分?依据现代圣经学家的看法,每一位圣史有其神学构思和目标。例如:马尔各强调伯多禄,所以在述说耶稣的召唤时,把伯多禄摆在第一个。其实,安德肋、若望、雅各伯并不次于伯多禄。另外,若望福音蕴含著一个问题:若翰洗者与门徒的问题。因为若望所在的地方教会,门徒宣讲时仍然有人跟随若翰,因此若望福音强调若翰的门徒在若翰还在宣讲时就跟随耶稣。
事实上,耶稣究竟怎样召唤了门徒?大概情形是这样:耶稣领洗时,首次认识那些人,以后他被圣神领往旷野。他回来之后,若翰被监禁,不久,他决定性地召唤他们。所以,在历史上,门徒们经历慢慢认识耶稣的过程。可是重要点在于:时候一到,耶稣就以命令召唤他们。
为求进一步的了解,在此详细地分析谷一16-20。这一段福音好似是历史正确的记载。事实上,我们将发现它具有更深的神学意义。
「当耶稣沿著加里助亚行走时,看见西满和西满的兄弟安德助,在海里撒网,他们原是渔夫。耶稣向他们说:‘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捕人的渔夫。’他们便立刻抛下网,跟随了他。耶稣向前走了不远,看见戴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正在船上修网。耶稣便立即召叫他们,他们就把他们的父亲载伯德和佣工们留在船上,跟随他去了。」(谷一16-20)
初期教会知道耶稣的门徒自若翰施洗时(宗一21-23,十37)就与耶稣相遇,因此把这段记载
208
放在加里肋亚传教的开端。16节:「耶稣沿著加里肋亚海行走」中所用的动词「沿」字,在中文看不出它有特殊的意义;但在希腊文paragon意为「经过」。它表示耶稣的出现,并显示自己为天主子(参看谷二14,玛九9,九27)。为什么马尔谷和玛窦采用这一个动词?在旧约中,这动词表示雅威的「经过」。当有人要杀害厄里亚时,他逃到旷野四十天,躲在曷肋布山洞内,天主经过并显现给他(列上十九11)。列上这节经文的动词与马尔谷所用的相同。可见马尔谷在16节愿意表示有一位具有天主性的人经越加里肋亚海边,他以天主的权能创造门徒。因此,17节说:「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捕人的渔夫」。
19节「他……看见……雅各伯和若望」,马尔谷以编辑的手法,在这节经文中让耶稣钟爱的三位门徒成为第一批蒙召的。他们两人离开父亲、佣工,跟随耶稣(20节)前面提过伯多禄和安德肋抛弃他们的网,好像马尔谷愿解说为他们抛弃了一切生存的依靠,甚至亲情,因为耶稣的要求是彻底的。至此,召唤的叙述讲出初期教会对耶稣的肯定。他是具有超越权威的一位,是复活的主,以天主的权柄召叫门徒们。
(2)跟随耶稣的生活必然经验到分离的痛苦,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玛窦福音廿三章为作者巧妙构思的一段,它上接廿二章耶稣与法利塞人的辩论,同时预备廿四章的末世言论。廿三章按其结构可分为绪言(1-12)、七祸哉(13-22)和结论(33-36)三部分。我们发现这一章是初期教会与犹太教分裂的速写或缩影。耶稣咒骂法利塞人和经师的七祸哉是一连串对犹太教基本错误的指责,它们不仅是耶稣当代,也是后来初期教会面对的困难。这些因素迫使初期教会必须忍痛离开那与复活的主不相容的旧宗教礼规制度,建立基督徒的团体。初期教会不断的在圣神内分辨犹太宗教内的那些因素
209
尚有保留价值,那些应予以剔除。门徒们在每天纪念主的礼仪中更体会到分裂的过程早已在纳匝肋的耶稣身上开始;因此他们勇气倍增,毅然决然地师法基督。福音中多次写到耶稣说:「不要怕」。这反映出初期教会也受到类似耶稣所受的迫害,而以耶稣的话来劝勉众信徒依赖主的照顾。
若望福音中「信」的对象不是天国的来临,而是耶稣木人。纳匝肋的耶稣是初期教会的信仰中心。这个信仰的内涵不仅是依靠耶稣的助佑,而更是接受天主在纳匝肋的耶稣身上降临人间,并且承认耶稣基督是天主子。若望福音的结尾说他所写的一切是为叫人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若廿31)。若望福音常记述耶稣与法利塞人辩论。从他们争论的内容不难测知第四圣史所处的地方教会面对雅威是否是唯一真神的难题。因为如果耶稣基督复活,坐在天主右边,则他是否是雅成?如果基督等于雅威,他又叫雅威为父亲,那么,如何能保持唯一神论?对固守以色列传统宗教的人,这是一个难解的谜,也不见容于其宗教思想内。但它却是若望的最深目标,革命性的新天主观。
(3)在圣神的引导下,宗徒们和首批信徒也开始领悟传扬福音的工作不局限在以色列。他们肩负往训万民的使命(玛廿八16-20)。正如同父派遣了子,教会也接受了子的派遣,成为万邦的使徒,这样的意识源于何处?纳匝肋的耶稣在世的使命!他自身!
(4)「……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和福音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上(谷八34-35)这样的话在福音中出现六次,意味著对基督徒生活很是重要。假如把四部福音互相对照,马尔谷和若望常是在末世语言的内涵中讲这些话,玛窦和路加却是在基督化生活的上下文内。不管如何,他们全都承认这些是基督徒生活的要素。
210
为了进一步明了耶稣的要求,我们仔细分析谷八27—九13的文学结构。
A 人们说我是谁?
厄里亚,……若翰洗者(八27-28)
B 你是默西亚
默西亚的秘密(八29-30)
C 首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伯多禄的谏责和受斥(八31-33)
D 中心信息(八34,九1)
a「对他们说:谁若愿意……」(八34)
b「谁若愿意……必要救得生命」(八35)
c「人纵然赚得了……为他有什么益处?」(八36)
c’ 「人还能拿什么作为……代价?」(八37)
b’「谁若以……为耻……」(八38)
a’耶稣又对他们说:在这里的人……」(九1)
C’耶稣显容
伯多禄乱说话(九2-6)
B’ 这是我的爱子
默西亚的秘密(九7-10)
211
A’ 为什么经师们说厄里亚应该先来?
「厄里亚固然要先来……厄里亚已经来了」(九11-13)
这一段经文次序的编排并非出于偶然。作者运用前后平行和对应的文学技巧来点明他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A的前半部问人们说我是谁?A’也提出问题:为什么经师们说厄里亚应该先来?后半部答说厄里亚已经来了,就是与A对应的若翰洗者。B伯多禄承认耶稣是默西亚,B’天父的话证实「这是我的爱子」。B的后半部为默西亚的秘密,B’亦相伺,这是巧合吗?C预言受难和复活,C’耶稣显容时也谈到他的逾越奥迹。伯多禄不知好歹,在C的后半段谏责受斥,在C’又乱说话。至此,剩余的独立经文D就是马尔谷宣报的中心信息:八34,九1。即使这个中心信息也是用前后呼应对称的方法写出:a,a’,b,b’和c,c’所用的词句平凡,根据圣级学家的解释,马尔谷把犹太人惯用的成语做为表达他神学思想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四、耶稣的绝对要求
至此,耶稣的绝对要求已经清楚的摆在人的眼前,试问:何以初期教会胆敢向普世万民做如此彻底的要求?这是我们最后一部分要探讨的问题。
如果初期教会坚心持守它的信仰,并且向跟随此信仰的人发出绝对的要求,这不外是证明历史中纳匝助的耶稣曾亲自向其追随者作同样要求。我们再回到历史中观察耶稣的一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与要求,和他的四周景况有什么差异?首先,我们把经师与耶稣作一对比:犹太宗教一晏门徒自行登门拜师,耶稣却是亲自召选门徒,犹太教的师傅有许多位,门徒拜人为师为的是后来自己也要成为他人的
212
师傅,耶稣召叫门徒与他生活在一起,在他之外别无师傅,跟随他者永远是他的门徒;犹太经师的教学采用辩论、问答、交谈等方式,耶稣拥有不可辩论的权威,他是唯一的导师,人们接受他的教导;经师教导的内容是法律,耶稣讲解天国的新精神,赋予新使命,要求人和他一起寻求天主的旨意。
总之,耶稣与犹太经师迥异,自成一格。他以命令的方式召唤人跟随他;他主动的召叫使蒙召者必须做抉择,不可能无关痛痒的任其呼声飘荡而去。他认识人心,不亡目目的拣选人。即使他选择了茹达斯,过*也不在他,茹达斯自己应负起变节叛逆之罪。耶稣的召叫震憾人心,使人如此地体验自己身不由己地被他吸引住,随他而去,甘心度一个崭新的生活。
耶稣不挂心于当代的宗教政治状况。他耿耿于怀的是人类世界的未来,期待著宇宙万物彻头彻尾的改头换面:天主的国来临,天主的旨意承行于地!什么是天主的旨意?若翻开圣经来看,从第一页到末页,所说的是使个人和人类全体得救恩。因为天主爱人,他的旨意富于解救、圣化和降福。凡蒙受他爱的眷顾者,也必听到他爱的要求,即他藉著耶稣基督颁布的爱的诚命。爱是宽恕,如同天主宽恕了我们,我们要完全的宽恕别人,不只宽恕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无限的宽恕。爱是服务,人子来不是为受人加侍,而是服侍人,忘我的服务。爱杲牺牲,没有比为朋友舍掉生命更大的爱情了;基督把我们从罪人升格为他的朋友,也希望我们有如同他这般伟大的爱的情怀。
在爱的诫命的绝对要求之下,耶稣把犹太宗教制度相对化了。他公开宣讲时已经批判当代不合理的法律主义。初期教会在纪念他时,忆起他的教诲,接支圣神的领导,走出犹太教规,到世界各地宣扬爱的福音,跟随耶稣到底,至死不渝。「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若十二24)基督的教会便是在门徒的彻底跟随其师傅的道路中,发扬光大。
213
阐述了耶稣的绝对要求之后,我们不禁要反躬自问:这位以权威召叫人,要求人度新生活,赋人以普世性的使命,甚至要人为他的缘故牺牲到死的人物到底是谁?初期教会答说:「你是默西亚、天主子!」我们的答覆也如出一辙:「耶稣基督、天主子!」
21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