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37号 |
信德祈祷的神学反省 |
王敬弘 前言 近年来圣神的风在教会内不断地吹动,不但刷新整个教会的结构,也使许多个人在信仰生活上更新前进。因理性主义导致上帝死亡的神学已成历史,而现在愈来愈多的人不但相信有一个生活的天主存在,而且也相信自己能与这位生活的天主来在。在教会中,无论是神职人员,修女和信友对祈祷的兴趣普遍的增加;天主也是沛降恩宠,使更多的人愈来愈深地与他交往。 在人与天主交往进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阶段被称为“信德的祈祷”这种祈祷曾经在教会内十分受到重视,例如十四世纪时,一位英国神秘学家会写了一本书“玄奥之云”(The Cloud of Unknowing)(注1),就是讨论信德祈祷最好的书籍之一。由此可见这种祈祷在教会的信仰生活中渊源久远。 但是,不幸的是在十七世纪一部份作信德祈祷者走火入魔,提倡所谓的“寂静主义”(注2)(QUIETISM)。这种主义后来被教会宣布为异端。当时教会中有几位名人对“寂静主义”极力打击;因此引起人们对正确的信德祈祷也发生了畏惧,使它在教会内渐渐不受重视。不过,这并不表示无人再有这种祈祷的经验。实际上,信德祈祷在教会中仍然延续下去,也有人不断地著有书探讨这种祈祷(注3)。但是信德祈祷再度普遍地在教会中受到重视却是近几年来的事。例如《玄奥之云》这本书,近十年中再版了四、五次之多,就是最好的证据。 393 感谢天主在最近的十年中,把这种深沉祈祷的恩惠赐给许多在台湾的神父、修女和信友。但是讨论信德祈祷的中文书籍却十分贫乏。民国五十九年,我按自己的经验写完了信德祈祷浅说的和总。当时,我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但是,由于当时分享祈祷经验在教会内尚未普及。所以民国六十二年闻道出版这本书时,耶稣会的审查者要求我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此书只是描述信德祈祷的一些经验,但对信德祈祷的神学基础缺乏深刻的反省。此后在甘易逢神父所写的静观蹊径中(注4),也略略提到这种祈祷的状况,但并没有直接而清楚地描述和分析信德祈祷中各种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并不一定获得很清楚的认识。在民国六十七年二月份的铎声杂志,我翻译另一篇文章,就是法国神修学家沙普曼神父(Don Chanman OSB)所写“信德的祈祷”。他把圣十字若望对这种祈祷的教导作有系统的整理,虽然这些教导对许多人有实际的帮助,但仍过于简要。沙普曼神父也在文中声明,这篇文章主要为刚刚进入信德祈祷者而写的。当一个人有更深的经验时,这篇文章已不足帮助他前进。 由以上所说的各种因素,我希望依据我个人在信德祈祷中的经验和所看的有关书籍,对这种祈祷作一个神学反省。我将首先讨论进入信德祈祷的过程,及祈祷者与天主圣三的关系;然后再谈它的特质及判断它正确性的准则,分辨神类的方式及其神学基础;最后,天主的信德祈祷净化人的过程作一个结束。 进入信德祈祷的过程 首先我愿先谈一种人际平面中的经验,它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了解进入信德祈祷的过程。 当两个人,无论是一男一女或是两男、两女之间发展较深的友谊时,他们先有一种面对面的爱 394 情。这也就是所谓“你——我的关系”(I——THOU RELATIONSHIP)。相爱的二位彼此愿意把自己给予对方,也接受对方的爱当二人的爱深至某种程度时,二人就会有形成一个“我们”,也就是说二人有某个程度的合一。这种情形在一男一女相爱中最清楚。当二人相爱到某个程度,就走上结婚之途,而形成“我们”。他们彼此不仅以互相面对的关系相联系,而也以“我们”共同面对他们自己的未来、他们的亲戚、朋友、工作、四周环境及他们的儿女。 一般来说,人与天主来往大半是以认识耶稣基督为开始。在祈祷中,用福音默观耶稣生活的奥迹,愈来愈深地认识耶稣这不只是得到理性的知识,而是一种活生生交往的经验。祈祷者发现耶稣愈来愈深地进入自己的生命中,愈来愈与自己更深地结合。平常,这种默观耶稣生活奥迹的祈祷会愈来愈简化。许多时刻,福音中一句简单的话就给祈祷者带来很大的平安和满足,使他安息在耶稣的爱内。所以这种祈祷使一个人慢慢地进入耶稣内,耶稣同样地也进入他内。在彼此的给予和接受中,祈祷者和耶稣合成一个新的“我们”。对此过程最好的描写,读者也许可以参看甘易逢神父所写的“意识奥理七步骤”中的第三步和第四步(注5)。 当祈祷者与耶稣结合到某个深度时,他慢慢不再只向耶稣基督祈祷,而更与耶稣形成一个我们共同向父祈祷,这时他就走到“意识奥理七步骤”中间所描写的第五步(注6)。祈祷者自第四步走到第五步,是相当具有决定性的转变;不只是祈祷对象的转变,而且整个祈祷经验也发生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在下文中我要加以描述的。 395 信德祈祷者与天主圣三的关系 除非一个人与耶稣有相当深的结合,便不可能作信德的祈祷。除非一个人在耶稣内与他形成一个“我们”时,不可能与耶稣一起向父祈祷,称天主为父。在这种经验中,他深深地体会自己已分享耶稣基督天主子的地位,也分享耶稣对父的爱情;那就是发自耶稣对父的圣神,借着这个圣神他可以从内心深处高呼“阿爸,父啊!”同样地他也在耶稣内分享父对子的爱,接受发自父的神,并体会自己是天父所爱的子女。 所以,祈祷者首先经验到的是一体关系,那就是他和耶稣结合成为一体。同时,他也体会到很深的位际关系,就是他和耶稣一起面对父,接受父对他的爱;也用整个的生命愿意承行父的旨意,来还报父对他的爱他与耶稣一起接受父的爱,并奉献自己还报父爱这就是体会到圣神的德能。所以,祈祷者借着信德真正地进入圣三内在生命的奥秘中。他同时朝拜三位一体的天主,又与同一天主的三位各有不同的关系,所以我们可称信德祈祷为真正圣三性的祈祷。它是在耶稣内,借着圣神,投奔父的祈祷。 另一方面我们不应把信德祈祷视为很难达到的高深祈祷;其实它应该是每一位基督信友基本祈祷的方式。从入门圣事神学的角度来看,在洗礼圣事中我们借水和圣神重生,已经分享耶稣基督的生命,已生活在基督之内。这是保禄和若望再三强调的事实。保禄曾在他的书信中一百六十五次用“在基督内”一词。他愿意再三强调这是作基督信友基本的特质和恩宠。若望也再三强调这个事实,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耶稣讲到圣体圣事时,他会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 396 他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在若十五章,他又用葡萄树的比喻,重新肯定这项事实。这并不是一个希望达到的理想,而是天主在我们接受耶稣作我们救主时,赏赐给我们最基本的恩宠。无论从保禄和若望的神学来看,信德祈祷为每一位信仰基督的人都是可能的。事实上在我的牧灵经验中,有不少基督信友以简单的信德及心灵得到这种祈祷的恩惠,并非只有少数人才蒙此特恩。 进入信德祈祷的人不再以抽象理性分析的方式去认识三位一体的天主;而在实际的经验中与三位一体的天主交往,因为他整个生活经验使他进入了圣三生命的奥秘。他所有的认识可能因缺乏神学知识或恰当的词汇把它表达出来。但是实际上他对天主圣三的认识往往超过没有这种经验的神学家。这种经验并不一定要有神学知识才能体验得到,否则,对没有受过什么高深教育的信友来说,认识天主圣三的奥秘就成为不可能的事,天主是万民的天主;他是知识份子的天主,也是目不识丁的乡下人的天主,他以全能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显示给每一个人,让他们体会到他独特的爱情。 在历史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圣本堂维亚内神父常看到一个农夫每天在田间工作后,就到圣堂中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来,他好奇地问农夫说:“你到底每天在圣堂里这么久作什么?”农夫回答说:“我看着天主,天主看着我。”实际上,他所作的正是信德祈祷。 在信德祈祷的一些特质及其神学基础 当我们静观耶稣生活的奥迹时,我们祈祷的对象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虽然是真天主, 397 但他的天主性是借着他的人性影显出来。在这种静观中,我们的祈祷有具体的内容,就是耶稣借着人性所表达的思、言、行为。虽然在耶稣人性的行为中有他深奥天主性超越的一面,但是同时也有他人性的一面。这人性的一面,人多多少少可用想像力设想当时环境,用理性去了解耶稣思、言、行为的内涵,有时也会有激发我们心理和感情上的反应。因此,在静观耶稣的奥迹中,我们各种精神的官能都发挥其作用,也就是以我们整个的人去认识耶稣整个的人,借着认识他人性的表现慢慢体会出他天主性的奥秘。 当我们进入信德祈祷以后,我们和耶稣一同面对他的父。父是无形无像、无限的天主。他的本性本体任何的一面都超越我们的想像力,理性的思考和情绪心理上的感觉。因此上白先我们体会的是我们的想像力、理性和心理情绪的感觉都无能为力使我们触及天主,只有借天主所赐的信德意识到父的临在。这是因为我们在耶稣内,与他一起去面对父;也是借基督所赐的圣神,给予我们这样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人的想像力、理性的推理和心理情绪的反应并不能完全受意志的控制。虽然,我们愿意完全和耶稣一起全心专注地面对父,但是我们的想像会随意乱跑,理性会胡思乱想,心情也会有些起伏不定。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之所以仍能体会自己是在祈祷,一方面是凭着内心的平安,它是和耶稣结合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另一方面,是由于借着信德我们体会在父的面前;他的临在就是和他交往,也就是活生生的祈祷。 从以上解释看来,这种祈祷是凭意志和信德而行的祈祷。人的想像力、理性和心理情绪上的感觉和反应,都是起不了什么作用。除非在偶然的情形下,天主赏给我们一些安慰和记号,让我们的想像暂时得到安息,理性也不再乱想,情绪也得到一片平安宁静,但这种情形是比较少。大部份的时间我 398 们的意志力紧紧地钉牢天主父的临在,而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思想、想像和情绪上的反应;它们会随意妄动。这是信德祈祷中十分正常的情形。否则的话,我们面对的天主就不是一个无限,绝对完全超越的天主。作信德祈祷时,我们应该十分注意一点,就是对天主所给的任何神光、神慰都要保持完全“平心”的态度,对它们没有丝毫的依恋之情。天主偶然会给我们灵光一闪,使我们很深的领悟某项信仰的奥理,或者给我们一种直观的能力,认识天主圣三内的生活的奥秘;或是给我们在心理和情绪上得到满足的神慰、感动、流泪、喜乐、平安等。当这些恩赐来到时,我们应知道它们不是天主自己,而只是天主给我们的一些礼物;它们让我们体会天主对我们的爱继续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生命中。所以义们对这些神慰应该毫无依恋;天主给,我们就接受;天主一停止给予,我们绝不用自己的力量去抓住它、控制它、或是想延长它。如果我们这样作,会对自己带来相当的伤害。 从以上的描述看来,信德祈祷的第一特征就是在父面前被动而渴望的等待。在这种状态中,父不但临在于我们内心最深处,也包围我们所有的一切。个人在作信德祈祷的初期这种临在的意识平常不会十分地强烈。如果他凭着信德恒心不断地继续往前走,父的临在会日益活泼生动。这时,他的想像力、思考和情绪的反应也慢慢得到安息。同时,他体会有一种超越想像的爱,不断地被父灌注到自己心内,自己只得在他面前俯伏朝拜,接受他白白赏的恩赐。在向父五体投地的朝拜中,他一方面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受造物,无能为力去接近那住在不可接近的光明中的父;只有在耶稣内借着圣神,他才能够意识到他的临在.这种临在却又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自己无法抓住它。他也无法决定自己体会这种临在强度和深度。父愿意以何种方式给予,自己就如何接受,否则自己就一无所有。 从静观耶稣生活奥迹进入信德祈祷之过程中,第一个反应就是好像自己什么也不能作,甚至怀疑 399 自己是否真地在祈祷。我们所能凭借的判断是纯粹的信德,而信德也在祈祷中日益加深地为天主所炼净,才能越来越确实而敏感地体会他的临在。 信德祈祷中另一特征是它的被动性。我们主动所能做的只是对天主的工作不加任何积极的阻碍,使我们整个的心预备接受天主随时来到。所以,用“白痴式的等待”是这种祈祷中最好的描述之一。天父何时来临、以何方式来临,完全不由我们决定。但另一方面我们愈来愈稳定地体会秘的临在是恒常而不断的,但却是不可捉摸的。这种情形在信德祈祷浅说中会加以描述;在这里不再多资。 作信德祈祷者应注意的另一特征就是尽量使任何主动的行动柔和。例如,当我们体会自己分心走意时,我们应以意志力十分柔和地使整个人转向天主。有些人会发现很柔和地按呼吸的韵律说一个字(加耶稣或父),或一句话,有助于保持自己的心神于天主的临在前;但这一切都该在完全不费力的情形下进行。我们在祈祷时的种种动作越是柔和,天主也越能更深地在我们内心无声无息地潜移默化。如果我们用力来控制自己的想像、思想或是情绪反应,反而阻止天主在基督内借圣神在我们身上工作。可是我们也应知是必须经过长期磨练和天主恩宠的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地柔和,那时我们愈来愈会把自己放在天主手中,由他借着圣神的德能不断塑造我们。我们才会慢慢放弃任何带有暴力性的行动,而把整个人的三思五官让他任意的处置,此时,他才能随心所欲地爱我们。 判断信德祈祷好坏的准则 作信德祈祷者在正式的默观时,除了体会天主或浅或深的临在外,在理性、情绪和想像上常常是一片空白,甚至分心走意得非常厉害.这些现象已经在上一段中加以描述。当天主让人进入信德祈祷, 400 祈祷者好像用力想去抓住一些可感觉的东西,就会体会自己无法祈祷,因为全能无限的天主绝不是凭着人的想象、感觉情绪和理智可以抓得住的。因此,信德祈祷不能够凭着在正式祈祷时间中所体会的一切来判断每次祈祷的好坏。当我们在一次祈祷中体会十分平安而心神集中,这并不就表示这次祈祷特别好;在另一次祈祷的经验中分心走意,心猿意马,好像完全在浪费时间,根本无法进入情况,可是这次祈祷并不见得比较坏。因此我们必须在祈祷的时间以外,去找出一些征兆和效果来判断自己的祈祷生活是否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迈进。 一般来讲,能够进入信德祈祷的人大致上已被天主净化到某一程度,也和耶稣基督有相当深的合一。所以,平常能作信德祈祷者很少会故意地得罪天主,但是,这并不表示祈祷者不需要被更深的净化。这种净化有时是排队一些私欲偏情更深的根子,有的时候是除去在爱德上积极前进的一些障碍或束缚。可是这种较深的净化需要较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很难在一个短期内看出显明的效果。因此要判断作信德祈祷者是否正确的神修道路上前进,不能够单凭短时间的观察得到正确的结论,也不能够只从祈祷时间中所得到的经验判断。 那么,到底是怎样判断呢?这个判断必须要从长期来看:这个人在生活中信仰是否加深?在爱天主和对天主的忠实上,有人及对别人的关系上是否有所改进?换句话说,要从这个人的全面生活中看他是否越来越按照信仰的精神和爱人的表现而生活。这种进步平常不是靠一两天也不是靠一两个星期,甚至不是靠一两个月就能够看到非常明显而确定的效果,最好的判断是看三、四个月,甚至半年,在自己整个的生活中是否有所进步?特别是在信德的精神是和对待人的爱德上是否有进步?在内心的平安上和喜乐上是否恒常比较平稳而久?所以耶稣给的最简单辩别神类准则还是从果子认出它的树来。 401 但是把它应用在信德祈祷上,不能按偶尔一天有好表现或者一些好好坏坏的起伏下判断,而是凭着整个生活及长时期的表现而下判断。 除了这个一般性的判断准则外,还有几个更精细而切实的记号和效果来判断信德祈祷的好坏。首先一般来说,作信德祈祷的人,在祈祷的时刻,虽然在理性、心理感觉和想像力中,或是分心走意、或是一片空白,可是在祈祷的时间以外,反而更容易在许多日常微小和琐碎的事上查觉天主临在,他也会在许多错综复杂的事件中看出天主的安排。这种经验如何能够用正确的神学去解释它呢?在上面已经说过,由于在正式的祈祷时间,祈祷的对象是无限全能超越人理性、心理、感觉和想象力的天主,所以我们才会造成或是分心走意、或是一片空白的情形。但是,在祈祷的时间以外,我们所接触的对象是天主所造的万物和一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情,如果我们以信德的眼光来看,任何受造物的美善都来自天主。那具有完全美善不可见的天主用各种各式的受造物把他的美善略略的表现出来,或是借日常生活所经历的许多事,把他对人类慈爱的照顾用很确实的方法表达出来。当作信德祈祷者在正式的祈祷时间,信德增加的话;这种信德的光使他在祈祷时间外的日常生活看到天主;从一点点很小的美善就可体会万物都是天主所造的;从一点点天主的恩惠中就可体会天主仁慈的照顾。在这种情形中,赞美和感恩之心很自然地从内心深处涌出。如果这一类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愈多、愈自然、愈不费力,就表示这个人在正式祈祷中已受到天主更深地潜移默化,也领受了更深信德的恩赐。他慢慢不再只用血肉眼睛的光来观察每天生活的遭遇,而以一种更深的信德的眼光去看透超越一切感觉在万事万物中临在的天主,及他所表达的美善和爱情。 另一个比较确实的准则,可以说是对人爱德的增加,如果作信德祈祷者是在正确途径中迈进的 402 话,虽然他不感觉到什么,但是事实上他和耶稣基督结合愈来愈深,也愈来愈深地体会到父对他的爱,这种爱常超越人的感觉。但是当他在正式的祈祷时间外面对每天生活中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时候,他慢慢会把在祈祷中所领受的爱情对他所接近的人表达出来,渐渐会在各人身上看到天主所给不同的能力和美善。这种爱情不再是按照血肉的原则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可爱,而是按照信德的眼光去接受每一个人是天主的肖像,具有个人的尊严,优点及能力。所以他也按照不同的关系去爱,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对各种各式的人不同的爱。如果普遍来说,他和别人的交往渐渐加深;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中,他能更深地体谅别人的痛苦、同情别人的处境,并以实际的行动把爱德表达出来。这就表示他所作的祈祷是非常良好的。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判断准则,就是这个人是否愿意渐渐把自己全部的生活按天主的旨意去安排它。因为当一个人越来越深地在祈祷中和基督合一,也受圣神的引导承行父的旨意,那么必须在每天的生活中表达出来。这并不表示我们不会有软弱跌倒的时候,甚至偶尔在某个特别情况中也会故意地得罪天主。但是一般来讲,这种情形是很少发生的;万一偶尔发生的话,他大半也会以悔改之心承认自己的罪过,接受且相信天主的宽恕。可是,这只是消极的一面。另一面就是他会十分积极地在每天生活中,甚至在许多非常微末细节中,都愿把自己整个生活完全地接父的旨意去安排。因为这是耶稣基督面对父最基本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以为自己在信德祈祷中,却没有把承行主旨的精神十分确实地表现,那么表示他所行的祈祷有某方面的问题,至少有一些存疑的地方。 由于信德祈祷本质上的要求,所以在这种祈祷中非常需要快速而敏感地分辨天主旨意的方式。固然,在重大的事情上他仍需要经过长期的收集资料、思考、推理、祈祷等。在这类事上可遵照以前他 403 意识奥理七步骤的第三步第四步祈祷中所学到的分辨神类的方式慢慢分辨。但是进入信德祈祷者需要另外一种更快速而敏感的分辨神类的方式,帮助他在日常生活很多细节中认清天主对他的旨意。所以下一段中就要讨论信德祈祷中所使用分辨神类的方式和它的神学基础。 分辨神类的方式及其神学基础 信德祈祷者的基本精神就是承行父的旨意,也就是他与基督台而为一的唯一方法。一个人只是消极的不犯罪绝不可能进入信德的祈祷,只有积极地寻求父的旨意才能进入信德的祈祷。并且一进入这种境界他不只是在某些大事情上才说:“父——你要我做什么?”,“尔旨承行”应成为祈祷者生活基本精神和方式。因此,他需要学习一种对天主旨意相当快速而敏感的分辨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是直观的、立刻的。 在描述实际的方法以前,最好先描述一种人际关系的经验,来帮助了解“我们和父之间”的经验。在中国的家庭中,从小我们就被训练去察言观色:我们一看到人的脸色就体会我们所做的是否取悦于人或是受人指责。尤其当我们在长辈面前时,往往不需要他讲话,我们就已经知道他要我们做什么了。在信德祈祷中分辨神类的方式就跟这种情形有些类似。当我把要做的事放在我与父之间,然后用直观的方式看父是否愿意我做。在这里也许应注意一点:当我体会我所愿做的事,使对方有些不高兴、甚至反对,那么在干心里会引起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当我所做的事情中悦对方,在我内心也会引起一种比较积极的情绪反应。 在直观性的分辨神类中,我们有一种类似的情形:就是我和基督一起面对父,把一件事情放在父 404 和我之间,然后我和基督一起去分辨父的反应;虽然我不可能用血肉的眼睛看到父的面貌和他的反应,不过如果父接纳我的请示愿意我做的话,那么我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和谐或较深的平安。可是如果我愿做的事正好和父的旨意相违背,我就体会出在我内心产生了一个隔阂或不愉快的经验。 解释这种方式分辨神类的神学基础并不困难;因为在我内的耶稣的基本精神就是承行父的旨意,如我所愿意做的和父的旨意不相合时,也使我和耶稣的结合引起干扰。换句话说,我的意愿和耶稣基本精神之间产生了一种紧张;这种紧张使我内心深处感到不安、不愉快或者觉得受到一种阻力。另一方面如果我所愿做的正是父的旨意,与耶稣基督的精神是相吻合的,于是在我和耶稣间产生了更深地和谐,更加深了我他的合一。 这种方式及其神学基础看来虽很简单,但在具体实行时并不那么容易,首先的问题是一个人对内心平安的敏感度到达多深;当然这种敏感度需要慢慢在经验中学习而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正好像小孩子在学习察言观色时,可能会错了意或表错了情。我们的经验越多,敏感度也越强,也更加正确。 这种敏感性也假设一个人对父的旨意真实的平心(indifference),那也就是说他对事情的取舍,既不偏向这一方面,也不偏向另一方面,只希望父所愿意的。当他没有看清楚父的意愿以前,没有任何偏情的桎梏和困扰,常在内心保持平和的状态;一旦他认清了父的意愿后,他就全心去实行父的旨意。能做到这一点并非一天得来的功夫。有些小事情上我们很容易做到,但当天主要求我们舍弃更大的私心或更强的依恋时,我们马上就体会自己并非那样自由。所以神辨敏感度的增加,需要看自己在天主面前平心的程度如何,那也表示自己的私心被天主炼净到多深的程度。 405 以上几点都可说是同一的事情这个人的内心愈能真正的自由,他愈能答覆天主的召叫,也愿在天主面前真正的负起责任(RESPONSABILITY)。我之所以引用这个英文字,正因为这个字是“回答”和“能力”二个字拼起来的。实际上RESPONSABILITY的解释就是有能力做一个恰当的回答。我们努力分辨神类的目的无非是愿意对天主的召叫做一个恰当的回答。 这种分辨神类中第二种困难是自己的经验及知识的不足。例如:一件事情有三种可能去做,但按照我的经验和知识,只知道其中两种可能。当我把这件事摆在父的面前,我只会向他问如何在二者中选择。如果天主所愿我做的正是第三种可能,那么我在这一种直观式的询问时我根本就得不到答覆,因为我所问的两种可能性都不是父所愿意的。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使祈祷者感到困惑。所以我在信德祈祷浅说中十分强调开始进入信德祈祷的人最好找一位有经验的神师指导;否则的话,作不好分辨神类会使祈祷不能深入,也不能在神修上进步,更坏的是有时候会误入歧途而不自觉。魔鬼常能装作光明的天使给我们一些假的光明、表面的平安,及至到了我们陷入错误已深才发现的时候,即使还有回头改过的余地,但是有时候所受的场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治愈,所受的损失也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弥补的。所以在一件具体分辨神类中发生疑问时,就教一位在信德祈祷有经验的人是很重要的事。天主常降福这种谦逊的态度。等到自己愈来愈有经验时,就不必常常的询问自己的辅导者或是神师了。 现在再把分辨神类的方式作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叙述;当我愿知道天主在某项事要我如何作时,我先用理智、经验和所有的知识来判断,这件事有几种实际的可能性,有些可能性基本上只在理论上的可能,但实际上为我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应加以排除。然后,我把发现实际可能性——假设有三 406 种——放在父和我之间。这时让我的心倾向第一种可能性,好似询问如果我这样做天主会有何反应;然后转向第二种可能性,看看天主在我内心产生何反应;最后转向第三种可能性,看看我的内心是否有平安和扰乱的反应。有时因我对内心反应的敏感性不够或在这三种可能性中平心的程度不够稳定,就得不到确定的答覆。这时义应先让自己整个的人安静下来,祈祷并呼求天主圣神的帮助,然后重新再作分辨。有时在第一次分辨时就得到相当万定的答覆,我仍可再用同样的方式再作一次;如果得到同样的答覆,自己的内心就会更加安稳。 因为信德祈祷实在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因此分辨神类是不断的过程。所以在具体实行天主旨意时仍需不断地询问天主我是否作得对。有时当我走错一步时,天士会让我体会到自己对原来决定已有偏差了。有时,境遇有新的改变,所以我应作某种适应或改变,天主的圣神自然会在这种时刻给我引导。 我们很少注意分辨神类是圣神的神恩之一。它是保禄在格前十二8-10列举九种神恩之一。保禄也在其他书信中强调不断作神辨的重要。如果我想在神辨中精益求精,就需不断地呼求父遣发他的神给我神辨的神恩。不但使我能知道他的旨意,而且有力量和耶稣一起实际地去作。这整个的过程,也使我渐渐净化。在最后一段中,我要对净化过程加以描述和分析,作为本文的结束。 天主净化过程的分析 除了极少的例外,一般能进入信德祈祷的人已在默观耶稣生活奥迹的过程中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否则他不能与耶稣合而为一,也无法与耶稣形成一个“我们”一起面对父。所以在信德祈祷中,不再是外在行为的净化,也不是明知故犯小罪的净化,而是内心私欲偏情最深根子的净化以及脱离某 407 些受造物依恋的净化。现在我们可以再作更进一步的分析—— 按照平常人际交往的经验,当我们和德性越高的人交往,我们也越体会自己德性的不足。在和基督交往的经验中,我们也会有同样的体验。当我与耶稣愈深地结合,他也愈深地进入我的内心。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罪过的根子是如此之深,有如细丝一般地束缚着我的心灵,使我不能也不懂得自由地去爱天主和接受天主对我的爱。 一般来讲,作信德祈祷者会意识到自己在爱德上十分贫乏,当他很清楚地看到许多深入内心的毛病、问题、和自私时,由于根子是如此之深,以致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去拔除它。有时即使自己完全愿意悔改,也无法凭借己力触到自己内心那么深。有时,当天主在拔除这些内心束缚,由于它们植根太深,其痛苦也不是凭着人力能忍受的。在此境况人在非常实际的经验中体会自己的神贫。“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五3),这是真福八端开始的一端。只有当人有这种真正神贫的经验之后,才能深深承认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美善全是来自于天主。这时,回顾自己以前的神修过程中,有时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而且里修德或是改毛病。现在与天主交往较深,渐渐体会以前以为好似自己所有的能力,其实都是出自天主白白的恩赐。这时由祈祷者心中升起两种反应:一种是对天主俯伏朝拜,承认自己在天主前是一无所有,一无所能,如果不是出自天主爱的创造,自己根本不存在;如果不是出自天主在基督内所施的救恩,自己仍在罪恶枷锁的控制下,趋向死亡之路。另一方面,很深地体会整个的我被天主所爱,我现在能朝拜天主,表示他不但用爱创造了我,并在基督内已使我得到救恩。这种神贫的经验可说是净化必经的过程,它帮助我承认存在与救恩最基本的真理,并更深接受天主的爱。缺乏这种神贫经验的人,很容易把天主应得的光荣归到自己身上。结果使人不但不在神修上进步,反 408 而急遽地减退。谦卑的人要受举扬,自大的人要被贬抑:这是万古不移的真理。 在信德祈祷中我们虽和耶稣一起面对父,但我们对耶稣的认识仍然不断地加深。耶稣是父的“言”,只有从父所说的话中我们才能真正的认识父。但对耶稣认识的方式与默观他生活奥迹时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从前主要是从耶稣人性上的思、言、行为的内涵中去慢慢认识他,看到借着耶稣人性所彰显天主的光辉。现在却从于对父的关系和态度上越来越深地认识子跟父之间的关系。这种认识有时仅是灵光一闪,但却是很深刻的。有时圣神赐给我们一种很深的直观,越来越体会耶稣对父基本的精神就是全心委顺、承行父的旨意、服从至死、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作信德祈祷的人最好的读物也许要算若望福音了,因为在若望福五中对子与父之间的关系曾作非常深刻的反省。我们不应匆匆地阅读若望福音,而要再三再四地去阅读,深思反省。因着个人在信德祈祷经验的加深也能对以前好像无法领悟的句子,更深刻的领悟。 当我加深对耶稣基督的认识时,我也同时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因为当我看到耶稣对父的态度是如何谦逊服从时,我才体会自己的悖逆和自私的可怕。同时我也体会除非我有如葡萄枝接在葡萄树干上,否则在承行父的旨意上就是一无所能。许多次天主叫我认识自己的罪过,也获知某些极深的私欲偏情的根子尚在我心中,并要求和努力地去革除它。当我尽力而为之后,往往发现毫无功效。这时我只能回到父的面前承认自己的无能。有时就在那一霎间,天主使我一切努力都得到它所应有的效果。这显示出最后真正使我改变的不是依靠人的努力,而是靠着天主在基督内白白的恩赐。但是我的努力也是重要的;这表示我愿意更深地悔改,而预备自己去接纳他在耶稣内所赐给我更深更大更圆满的爱情。 409 在净化内心深处的自私和罪恶的根子以外,天主也使我们的心脱离各种受造物的桎梏。本来享用这些受造物或占有这些受造物不是一件罪过。可是因人的私欲偏情我们软弱的心多多少少会被这些受造物的心所牵制所占有,而使我们的心不能真正自由地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吧:我们在需要休息时去看一场好电影,根本不算是罪过。可是在某些情况中,天主也许会要求我们牺牲这种视觉的享受。有些人直觉地接受这种灵感时,很容易怀疑它是否来自于天主。我们会想看电影本身不但不是罪,甚至能帮助更好的休憩,所以当天主这样的要求时,我们先会和天主讲理。但这个要求确是来自天主的话,并不是因天主不愿我们享用美好而无罪的事物,而是要我们心神愈来愈完全地归向他。当我们答覆天主这种召叫时,最先所体会到是一种内心剥离的痛苦。也就是丧失一件好东西的痛苦,且在我们心中留下“空虚感”。原来占有我们心灵的某些好事物现在被拿去而留下空缺。如我们不能忍受剥离之苦所留下空虚感或孤独感,有时我们会主动地找一样代替品来填塞它,为求得一种所谓心理上的补偿。可是这种行为往往会带给我们更大的空虚感。最后只有当我们带这种内心的空虚感孤独地转向天主时,让他处理一切时,他会用他的爱来填满我内心的空虚。只有此时我们的心才会真正得到他所赐的平安和喜乐。在此过程中,最痛苦的一面就是我们自己无法作主;我们无法决定天主何时用何种方式来填满我们的空虚,只有孤寂地系恋于天主,怀着因信德而来的希望,在天主面前如白痴般的等待。按世俗的眼光来批判,这实在是一种愚蠢;可是按信德的眼光看,这是一种极大的恩惠。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人才能够慢慢脱离受造物的束缚,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得到内心的真正自由。只有在得到这种自由之后,人才能真正地去爱别人。 以上所描述的是在信德祈祷中可以相当清楚意识到的净化过程。它有一个相当典型的步骤。第一 401 步就是认识;认识自己罪恶的根子,或是知道天主要我们脱离某种受造物。第二步就是愿意对天主的要求有所答覆而努力。第三步往往竟在我们尽力而为之后,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达到天主的要求;这时很深体会自己的贫穷。在这神贫的经验中,也体会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第四步是在天主面前承认并接受这样的神贫经验,让天主在我们内心工作而得到净化。 在信德祈祷中,除这种有意识的净化过程之外,最深刻的是一种不完全清楚意识到的潜移默化。天主的本身就是最深刻而真实的爱。信德的祈祷带领我们进入天主圣三生命爱的交流奥秘中。在表面上看来信德祈祷大部份时间都花在与基督一起在父的面前“白痴式”的等待;我们也似乎感觉不到有任何事情发生。实际上,天主圣神在远远超越我们的感觉、想像和理解的内心深处,正在作潜移默化的转变:(TRANSFORMATION)。他不但使我们与耶稣基督合一,而且在我们身上塑造天主子耶稣基督的肖像。这种潜移默化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动力,使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地去寻找他的旨意。由于我们越来越细,在每一时刻中,常以承行主旨的精神尽自己的责任,并接受一切外在遭遇,我们就在很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被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觉察出来。有时我们在天主的光照下,忽然回顾过去几个月或几年来,他在我们身上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时我们才看到天主的工作,远远超过我们所感觉、所体会或所了解的。他愿意给予的超过我们所能想象和所敢祈求的,因为天主的爱远远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范畴。当我们让天主按他愿意的方式爱我们时,他在我们身上所做的是无法完全用言语描述的。我们越来越深与天主圣三结合,他会带领我们慢慢进入神秘祈祷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已超越了信德祈祷,也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411 结论 以上是对信德祈祷中一些经验的描述,以及神学分析和反省。希望它能帮助作信德祈祷的人有某些可遵行的判断准则。并给与那天主愿赐此恩宠,却徘徊在信德祈祷门外裹足不前者一种鼓励。这实在是天主给的一种十分崇高而巨大的恩惠。当人一旦藉着信协,甘心情愿地把自己交付在天主手中,让他的神自由地领导人进入极简单又深刻的祈祷中,他一定会慢慢地转变化,使他成为天主得心应手的工具。这篇文章虽不能很详细而完全讨论信德祈祷所有的问题,但因这种祈祷本身已在神秘祈祷的门限,有许多经验是超乎人的文字和言语所能清楚地表达的。天主引导每一个人的道路各有不同的方式,这需要每人按天主所赐的恩宠及圣神引导,并藉着神师的指导走天主带领积压人所走的道路。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所提的只可说是一个粗浅的介绍。只要它能给正在进入信德祈祷者或已经进入这种祈祷者一些帮助的话,已算达到目的了。但愿因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对信德祈祷有进一步的体会及反省,并按他们所得到的灵感及光照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能真正地收到一些抛砖引玉之效。 附注: 1. 此书于1944年由伦敦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1947年由伦敦为Burn Oates and Washbourne出版;于1974年由纽约Doubleday Comp.出普及版。 2. 关于“寂静主义”的历史和内涵,参阅 “ Quietian ”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 1967) VII第二十七页。 412 3. 例如J. P. de Caussade, SJ写了一本书,名为Spiritual Instructions on the Various States of Prayer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f Bossuet于1741年以隐名方式出版,就是专门讲讨论信德祈祷的书。 4. 甘易逢:静观蹊径(台中:光启出版社,1968)。 5. 甘易逢:《意识奥理的七步骤》神学论集30#(1976)586-589。 6. 同上注:589。 413 (上接第三七六页) 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