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46号

基督教在中国之前途


——谢扶雅
编者按: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之意见,本刊无意介入作者与何世明牧师之辩
一、中国本色基督徒
基督教在中国之前途,与其谓将决定于本色教会或本色神学的造成,无宁将视中国本色基督徒之能否产出。早在二十年代,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在沪成立,盛唱「中华归主」,至致力自理、自传的时候,笔者曾在「文社月刊」(第三期?)中发表了一文,大致谓,中国本色教会的大前提是需要养成一批「基督徒君子」。我之所以采用了「君子」的名称,不过意味着我们中国的宗主兄妹和教牧师,应勉为养成中国型式的基督徒,而不可像西方的洋教徒模样。这,我自然毫无任何蔑视外国基督徒的用意,却只强调我们中国基督徒应多具本国风的学养与德操,不要被国人讥评为洋化或媚洋崇洋。我又屡为文,说在现阶段的中国基督徒必须爱护祖国,而视若干西宣教士之热爱中国者反有愧色!当然,除此之外,中国基督徒应该养成的品德还很多,但亦无需枚举。
我国在中世纪输入印度的佛教,瞬即产生了万千善男信女,出家削发为僧尼,同时也译出乃至自己写作了许多经典。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几乎呈现了「全盘佛化」的概观。但也惹起了一些「反教运
541
动。」其最著者为: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乃是家族宗法伦常,乃忽有男或女大群遁入空门,拒绝婚嫁,乖违传统伦常道德。但出世主义是世界哲学思想史上一个很湛深的学派。中华民族素来泱泱大度,无所不容,对于世上各种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学说与宗派,原无峻拒仇视之心。所以佛教之有惹起中国人反感处,只在某些讨厌的和尚与玷污佛门的那班出家人。而对于有修养有学问的法师「大德」,则朝野一般威表敬仰。因而中国历代都有「高僧传」之撰作,而一续再续。唐宋以还,一般高级知识分子,或远道求经,或居家号「居士」,或与禅师为挚友而密切过从,受其启发。所以造出中国本色佛教者,乃是先后辈出的中国本色高僧。是他们写作了多种中国本色佛经,建立了中国自己的佛学,而对中国学术文化作了巨大玉皇的贡献。
十年前,我又常为文呼吁台港基督教界,会同发起组织「景教资料搜集委员会」,准备整理纂修一部景藏,以与佛藏道藏媲美。中国是个史学天才的民族,而中国的修史,其重心在「人物」,却非似西方人作史之专重事功。可惜基督教入华一千三百年,像佛教那样陆续编作高僧传者渺不可亲。民初我乡先贤谢洪宝,在上海青年协会书报部编印了一本薄薄的,含有十位牧师传记的书!题名「名牧遗徽」,以后即成绝响。年前香港的基督徒送书会,受鼓励编行了一册「港澳粤名牧生平」。此外,中国基督徒名人传之见出版者,真个寥寥若晨星而已!以视佛藏中累累的高僧传,实可谓膛乎后尘!是则基督教在过去中国之暗也无色,其故盖可深长思矣!
近数年来,台港两地圣教中人竞作中国本色神学之议论与磋切,笔者亦不自量而有所追陪。最近从香港景风第六十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刊行)得读何世明牧师大作「五十及六十年代一些本色神学工作。」何牧师对于笔者过去所作刍议之剖析论评,容于此文下节,另提答复。何牧自己所提议的「神
542
学之国学化」与「国学之神学化」两点,诚具创见卓识。他心意中所谓「国学之神学化」,盖比拟于宋明新儒家所受佛学的深厚影响,而暗示基督教可能大有造于中国传统文化上革新。对这,我绝不否认,我也屡次主张中国固有文化到了今日,必须吸收西方的纯客观科学方法与热爱牺牲的宗教精神,特别是耶稣基督的人而神的崇高典范,可给中国民族打一强心针,而使儒家的「天人合一论」白热化起来。然而,正如当年中国新儒家,好比南宋的朱子(熹),因得大慧宗杲禅师的深挚友谊而促成其为理学的一代宗师。朱子自称他的学识之博大精微是由①静坐与②读书而致。这个静坐的修养工夫,无疑地全拜佛教的「坐禅」之赐。明代名臣徐光启,其人格德行,人皆知自耶稣会士利玛窦与相交友而涵濡以成。
西方近代有一名句“Religion cannot be taught but caught”真的,我们与其传教,无宁传耶稣其人,更无宁以身作则的示范。
我们汉译西文的“Religion”为「宗教」,实有深远意义。中国人对「教」字必先联想及「教育」与「教化」;而此两者的活动,显然皆用示范的以身作则。中国人讲「教育」,不似西方之专以传授知识为事,却必以「教人」为根本。而教人便须拿自己做模样。中国古语说得好:「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这便表明「教」的效率与收功,端在自身的表率。教化一词即点出「潜移默化」的功能。宗教的「教」更何能例外。所以我们不欲传基督教则已,如诚欲传基督教,与其授人以有关基督教的知识,与其教导圣经及神学,无宁身为表率而作出一个真正基督徒的模范。而中国尤其在「教门」上最重「师法」。儒教的师法是老师与门弟子共同身体力行孔圣的人格。佛教的师法是老和尚带领一班小和尚共同身体力行佛陀的人格,同样,基督教的圣职人员应表率或协同一班信徒共相身体力行
543
耶稣的人格。
本世纪初叶,美国纽约一间一个名的河边大教堂,其创建人富司迪博士兼牧师(Harry E.Fosdick)写过一本世界名著「完人之范」(The Manhood of the Master)。这与那部中世纪名著「遵主圣范」(Imitatio Christi)用意相同,皆在勉人养成基督化人格。二十年代中国教会喊出「自传」的口号;不错,我们要自传,其真意乃是:中国基督徒要用自己作模范,去「潜移默化」别人。而感化自己的同胞。当然最好用本国本色本香的方式与方法——否则,最好是用本人的本心去「以心传心」。我敢说:如真欲基督教在中国有前途,首先必须培育能与中国人士心灵相通的一批中国本色基督徒。
二、为中国人适用的圣经
香港何世明牧师在其上述的一篇大作(既景风六十期)中,批评我所提议重新编订为中国人适用的圣经为「此事非同小可」,惟恐中国教会将与普世教会脱离而分道扬镳。一向反对基督教有神论而禁止圣经通用的中共大陆政权,现在其治下的大学图书馆里有了圣经陈列。据说,为了英文某些读物中常有引用圣经文句,欲查知其出处,故列圣经在一般参考书架上。中共把圣经看作与一般辞典及百科全书同其性质,自然有其立场。我在幼小八股时代,国中一般奉字纸如神明,信为文昌帝君神灵十所寄。我们基督信徒当然不像中共一样,仅仅视圣经与一般参考书等量齐观,但也不致竟认圣经全部为一字一句为神圣而不容亵渎,一章一卷不容割裂改编。
按今世新旧约圣经通用本,原于西方初代教会的议会中,由来自各教区的众教父所甄选而编定,一时会有取舍争执,本非如中国神话中所「艳称」或迷执的「天书」。近代西方重版的新旧约圣经,
544
亦有把「次经」编入其中而成为三个部分。所以我曾拟议:将中华基督教圣经订为四个部分—⑴新约全书;⑵旧约撷萃,⑶儒经备要;⑷道佛举隅。耶稣当年宣告:「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它们一点一画也不应废掉……」。耶稣出生于犹太,当然诵习以色列的传统经典,正如孔子生于鲁,必习诗书礼乐,而祭祷天及百神一样。假使耶稣在中国出生,他必将宣布:六经和孔墨诸先知书都不可废弃了。真的,对一个中国人来说,与其令读以色列历史如列王记,历代志等等,隔膜难通,何不来学习本国的「圣贤书」,总较适合胃口得多呢?依据我自己的经验,默默领引我皈依基督的前导,一是我年轻寡母每于见危病时的虔呼佛号,另一即是童年所熟背的四书五经,而当我二十四岁领洗的前刻,不过读过了新约四福音书数章,与知随唱十来首赞美歌而已。我当时之所以要求领受洗礼仪式的原因,倒不是为了水一淋头可以洗罪——我自问本无「犯罪」(就法律上言),只是渴慕耶稣基督那种大爱与牺牲奉献的精神,而企求接驳他的葡萄树枝是了。
我不相信,由于我们中国教会改编了新旧约圣经一事,而将同普世教会决绝。我亦不大相信普世教会会因这事而宣告我们中国教会的破门!圣保罗曾提出「一主一信一洗」的公共准则。我尤其认为地上教会结合的核心,只在主耶稣基督人之子而亦神之子的型范,特别是他躬践钉十字架献身神旨的崇勇行为。他以后的众使徒所见证的,是众使徒对他的反映,又以后的原始教会,大公教会,东正教会,以至复原教会许多宗派,更是奉耶稣之名而行动的各种团契与组织。中土神州宗主兄弟姊妹自然也可以就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所承受的优良传统,而斟酌制定教义制度及崇拜仪式。所有地上教会都将合一而不必统一。基督是头,地上一切教会都是肢体。头不是新旧约圣经,而只是耶稣基督。太阳的光尚且普照义人和歹人。全爱的上帝父神,不会抛弃炎黄胄裔的。中华民族及其优良传统,将对
545
世界精神文明作出一番贡献,而会同各地区的同道,一齐推进天国的临格,与归荣天上的父之圣名。
至于圣经的重译改译问题,近代西方,先例累累,我们更不必畏缩踌躇。晚近台港两地许多神学院研究风气颇盛。不少平信徒对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深感兴趣,发表论文与出版书物,颇有可观。尤其是一位旅美学人李堤源博士,有感于美国圣经公会近年主动译经工作,未会如过去大陆时期之慎重其事,由各教会协同组织特别委员会来担任是项艰巨事业。李氏对于中文圣经之与中国语文多所脱节、深抱不安,数度为文刊登于港台报刊,具体举例指摘,呼吁修改。可是当事者往往扭于惰性,情愿将错就错,或故为由辩,不敢向真理低头。这一点将影响基督教在中国之前途甚大!
中文圣经改译之急要性,单就现下天主教会通用本与复原教会一般用本(并不计各地区方言本)中人名地名音译之纷歧百出这一点,已早令教外人士为之目眩神迷!对于中文圣经中所有人地及专辞译名之必应及早统一,表示今后修改中文圣经之极宜大举联合办理,而不容美国圣经公会一手包天,其理至明,其事亦至急。中华民族伟大优秀之一特征,在于文字统一行之二千二百年之久。奈何西差会来华传教,割据地盘,而将圣经及赞歌,纷纷以地区方言译出,犹夸称为中国民众普及教育的一大功劳,更扬言为中国语文拉丁拼音化前途之先声开拓!这样,西宣教士来华传道,与其谓其传福音,传基督,无宁谓其宣扬西方习性的宗派主义,立异扬镳思想,是则他们于无形中破坏了中国文字统一与分裂中国民情,可谓罪不可逭。
三、中国本色神学问题
照圣多默(多马阿奎那)在其神学总论中对神学所下之定义:「神学者,神事大科学也。」可是
546
中华民族性不大与科学相近,至少不似西方人对此道的擅长。因为科学是属「知」,而中国素来着重「行」。中国在人际关系关系的伦理学与修省工夫,很早就很发达。我先民敬拜上帝天地神祗,亦优为之,但不多想或无意作科学或哲学的深刻研究,如西方历代之穷探上帝如何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无宁同古代以色列民族对耶和华观念相近似。以色列人直觉地代上帝自我宣称:「我是自有本有的」(IamthatIam)。中国历史自尧舜(元前廿四世纪)以来,一直承认超自然界与自然界之关系,犹之人际关系的延伸。尚书汤诰篇载:「惟天方物父母,惟人方物之灵」。所以祖先鬼神上帝,相当于「五伦」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扩充。「幽明」相互间不废交往之情谊。这样,中国的宗教是全然融化于伦理之中,因而产生所谓「天人合一论」的学说,而并无分出独立的神学与宗教学。
自五四(一九一九)新文化运动为始,国中盛唱了欢迎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西方近代学术大量输入中土,因之中国基督教界译出西方历代神学并新起的宗教科学(如宗教史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等)。迨至外教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发生反基督教运动的风潮,遂激起中国教会的觉醒:「我们不要依赖西方差会及西宣教士,我们要自治、自传,乃至自己来写作中国本位化的神学」。所以台北辅仁大学神学院张春申院长,于纪念该院创立五十年时,出版了「中国教会的本位化神学」(一九七九年);其中便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虽很悠久,但是神学尚非常年轻」(亦见神学论集四十二期)。真的,基督教会自有圣保罗神学以来,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而基督教传入中国虽历一千三百年,中国本色神学的雄鸡第一声,恐须推周联华牧师所著的「神学纲要」为最(一九七九年,台北道声出版社)。以前及此外虽有不少关乎神学问题的讨论,但都是片段的,某一方面的,或寄附于耶稣基
547
督传记及其它课题之书中的,并不能称为整全的系统神学。故燕京大学宗教学院赵紫宸院长于一九四七年所撰的「基督教进解」一书,乃是基督教哲学,而未可以称作神学。他两年后出版的「神学四讲」,亦不能作完整的系统神学论。
鉴于我国佛藏浩瀚作品中「论」的部分,我以为将来中国本色神学,恐如中国本色佛学那样,与其用西洋哲学方法去探究和造成,无宁从密契(Mysticism)的通路悟入,再用否定形式(如东方教父丢尼修在其「神的名称」书中所常用的)表达出来。例如大乘起信论阐明真如的本质,不用任何逻辑方法,却以一连串否定冠词去解明——「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多相,非一多两相」。难怪当年佛教由外洋来,依傍了我国原有的道家思想为媒介。因为道家对于超自然的真体,也常用否定方式予以表明。老子称「道常无名」(道德经第廿三章);他又说:道可道,非常(上)道,名可名,非常名」(同第一章)。超绝的至道与上名,是不可道而不可名的。宋代道学家也曾受了道教与佛教的影响与暗示,把易经中的「太极」与书经中的「皇极」冠以否定词而称之曰「无极」。真的,我们中国的文法,往往否定或消极的字眼,反比之正面的,肯定的,积极的字眼来得强有力。孔子会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去说明仁恕之德。对基督教上帝的一些属性,如Omni Potence, Omni Presence, Omni conscience,聪明的汉译家也用了否定方式(或说「否定之否定,双重否定」)去表达:「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近年来,台湾的天主教会则致力于借用中国传统中的「孝道」来建立中国本位化的神学。诚然,中国自近古开始,特别把孝道突出化,而称「百行孝为先」,「圣王以孝治天下」。政府又取曾子所作的孝经列入于十三经之中。孝经曾把伦理性的孝加以宗教化,而称:「大孝尊天」。所以中国现代
548
天主教会拿孝道来作中国本位化神学的基础。随而鼓励一般教友恢复旧习惯,盛行祭祖制度。而复原教会方面则恐其有崇拜偶像的嫌疑,暂作旁观。中国传统的祭祀,其意义原非与基督教的上帝礼拜同科。不过世代相传,流弊百出,「慎终追远」之原义,与「尽心」纪念的功能全告丧失,而陷于虚伪的形式主义,浸假又恶化为「吃人」的礼教,以致新文化运动时,招致「非孝」的赤浪。十馀年前,香港圣公会牧师何世明曾着「从基督教观点论孝道」,提议将中国固有的孝强化为效孝于天父。此则与今日台湾天主教会所努力者合辙。
数年前,笔者连续写过两篇文章,本着自己的生平经验,陈述「我的感恩神学」(转载于香港道声出版社刊行的「生之回味」一书)。西方自中古经院神学一连串产生对上帝存在之本体论的证明,宇宙论的证明,目的论的证明。近世大哲康德曾对它们一一驳击至体无完肤,而自己想出了「道德论证」(moral                     argument)。我则更进一步而提「感恩论证」(gratitude  argument)。我是神州士壤的产儿,从亲身印证那自幼至壮所读过的中国历代经籍,也根据一生甘苦的实际经验,深觉感恩报本是中华民族最优良而合情理的人生观与宇宙观。「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记、礼运篇),「天以生之,地以养之」(同上),「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上传)。中国人一向认「忘本」与「忘恩负义」为人生最大罪恶;而这恰好等于基督教的「背叛上帝」。中国又是「人文主义」(注意:此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的民族,认「人」与「天」相通。我们常称「人性」亦是「天性」、「人伦」亦是「天伦」,因而有「天人合一论」的主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篇)。中国人把人跟上帝的关系拉得很近,很亲切,每一个人都怀有「天命」感。所以我们讲神学,不必去「寻」问上帝在那个地方,正如耶稣所说的天国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549
耶稣之成全与改进了犹太教者,即在乎此。犹太人看上帝高高在上,赫赫不可向而,耶稣却自白:「我在父中,父在我中」「我与父原为一」(俱见约翰福音)。这样,耶稣才是最伟大而最显明的「天人合一论」者。所以中国本位的系统神学,不必效西方那种序次,先圣父,次圣子,次圣神,却可以首先捧住耶稣基督,而后推至由他所启示出来的父上帝。并且我们也无需定要跟从那位拉丁教父特土良去穿凿三位一体的教义。中国民族素所尊崇的一贯位序,是习称「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是中国特有的美德与流风。孔子本是中国士于的至圣先师,今后教育全国普及,则孔子即为全中国人的大宗师。基督教输入中国,国人认识耶稣,应知崇奉他为比孔子更伟大的大宗师。当年耶稣所致力的推广天国运动,本在招收门徒,使其追随模效他本人的榜样。一贯尊师重道的中国人,为什么不于孔子而外更追随这位伟大的宗师呢?洪秀全不了解中国的正统文化,对孔孟更怀嫌恶的成见,却去模仿水浒帮会,而拜耶稣为「天兄」,这便使基督教跟中国优良传统剥离的最大不幸!一些不能深切了解中华民族心理及文化的西宣教士与「准」西宣教士,也常常犯了洪秀全一类的错误。这都是中国本色神学前车之殷鉴。
四、后论
我们今日正处于一个大过渡的时代。鉴往知来,惩前毖后!是我们的警钟。史学原是中华民族的特长。中国当今的宗主兄姊们皆应多少明白本国近代史,尤其应当清楚习知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成败得失。中共统治大陆后严厉控制了宗教活动、特别是复原教会,便蒙受有形无形的迫害与压迫。这个灾祸亦半由中外信徒的自贻伊戚!
550
语云,「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又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况台港两地的中国教会,三十年来,颇见蓬勃发展,海外华侨及旅美学界亦崛起各种大小教会团契。回望故国大陆,显然已惕于「文革」之殃而改采放宽政策。海内外同道骨肉,自可在不久将来,打通一片,而共同迫候「中华基督教」之来临。无疑地,圣教如要在中国有前途,必定非在中国土壤中产出华夏本香本色的基督教不可。事实上,这种中华本位化的基督教已在发作阵痛,我们都应有替他接生的使命感,而作应有的充分准备。可是,在这阵痛初兆的现阶段中,必须顾到有胎死腹中,甚或母婴两俱死亡的大险!
我们海内外同道大家的当前课题是「宗教自由」。大陆上的「三自运动」与海外华人教会,诚然皆向着自立、自养、自传之路而趋,但他们偏都忽略了「自由」之更为急要。现代世界的两大分野,正是自由与种权之争。人类社会的经济,可以容许统制;政治有时亦或有多少统制的必需,然而文化学术则决乎非自由不可。人而无思想自由,即等于丧失人之所以为人。宗教居文化学术中之最高度内在性。宗教的核心,是各个人自求安心立命。宗教而受政权统制,或去干预及统制政治,乃是宗教的最大致命伤!争取宗教自由是现代人的首要急务。中国基督信徒更应视宗教自由为最可宝贵,更应高呼「不自由,无宁死!」
在中华基督教呱呱坠地的前夕,中国教会内部应共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今日的中国圣教界,真应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与自由讨论,自由批评的大解放局面。你可以写作你的「神学纲要」,我可以,他或他,各可以自己写作各自的「神学纲要」,而且不厌放胆直书,也不惮彼此批判及论战,并且大家都做到「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基督徒「君子」。这样,才可以保证「中华本色基督教」的顺利产生,才可以归荣于「我们在天的父」!一九八O、六、二九于美维州山居
551
 
(上接五四O页)
552
灵修
Harvey D.Egan 郑文卿译
「本文内所引之页数,系指郑圣冲译「不知之云」(光启出版社一九八0、10」
「不知之云」(The Clou  of  Unknowing)是一本匿名的作品,也是十四世纪密契学(Mysticism)的名箸。它对冒牌的静观者有极为出色的描写。为了解其它密契学名著,这也是一本基本的书。
由于最近对于换态意识(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高超的、颠峰的经验,以及东方和西方密契学的兴趣,蔚为一股强烈的潮流,在本文里,我要专注于东西双方密契传统的众所周知的一面,也就是今天不甚受人重视的一面:冒牌的密契。许多为着自己人格的成长而对上述现象有兴趣的人,一律迅速假定,只要自己热心,便不致陷于迷惑、幻觉、或错误之中。虽然伟大的密契学名著一致强调,密契的旅程应当会达到灵悟,达到对真理之毫无执着的真正领悟,达到从真爱所流露的智慧,但它们也说,这个旅程也能够以严重的幻觉、迷惘,及心理上的创伤作为结束。
基督徒传统里的伟大密契家,都害怕冒牌的密契。因为它会使他们从真正的净化,真正的光照,
553
以及从爱之源泉所受的默化中,被引入歧途。他们从经验获知,冒牌的密契会导致人性的堕落,潜力的丧失,人格的崩溃,思想的混乱,以及精神上、心灵上、心理上,和肉体上的损害。因此,即便偶尔翻阅一下密契学名著,也会发现圣经关于分辨神类的告诫,密契家是非常认真遵守的。
因为真假密契之分辨,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因为这种艺术只有在活的宗教传统裹,在高明的神师与其弟子之间的交往上才能实践;因为即便分辨神类的大师依纳爵·罗耀拉,也只能提供几条规则,使在某种范围内能观察并了解,在灵魂上所产生的不同动态——好的,可以接受的动态;或坏的,应予排斥的动态(神操第三一三号),我对于这非常困难的冒牌密契的问题,只准备提供几点经过选择的意见①。因为这问题在当前的重要性,即便有限度的解说,也是非常需要的。此外,因为「不知之云」(以下简称「云」)这部匿名的十四世纪密契学名著,对于「冒牌的静观」有极为生动的描写,我要用该书的讲解作为基础,以便在这个基础上能与其它的密契学名著彼此参照」②。
「云」一书用没有系统的和紧凑的形式,描绘出神秘的升登之三个有名阶段——炼路、明路、合路。书中一再提及的爱之微弱火焰,有炼净和医疗的效用(PP.40、75)。这爱之微弱火焰导致人格的整合和一致(P.77)。可是,最为重要的是,它导致与「爱」本身作圆满的结合,把静观者转化为圣体爱的肖像(PP.66、130)。
由于「云」一书的教导,我要和一位密契学的著名权威安德希尔(E.Underhill)一起强调:「
554
密契乃是一种有机的历程,它要达到爱天主的极致」③。因此,纯真的密契不仅包含颠峰的经验和换态的意识,它乃是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自行保证其真实性,自行确定其义务行为④。故此,密契经验,不论其如何非凡,其意识如何换态,只要是纯真的,都是内心生活及其历程的外在化。这种密契经验逐渐浸润了密契家生活及意识的各面,从而重新整理其生活与意识,使之以爱天主为中心。有以上的认识作为背景,现在让我们明白地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冒牌的密契。
「云」一书强调真正的静观完全超越人的能力。「你绝不会想望度静观的生活,除非那不可言说的与不可知道的感动了你,使你去渴求那不可言说的与不可知道的」(p.86—87)。只有当一个人发现他有一颗净化的良心,习惯地被爱心的一目目激动所吸引,听到或谈到有关静观的事时,即感热情如狂,一种一目目的爱火常阻碍他的正常祈祷,一旦对静观的渴望去而复返,则渴望静观之心愈加强烈,只有这样的人,才算有真正的圣召度严格意义的密契生活(P.173)。
在另一方面,冒牌的静观者出于大胆和妄测,太快地离开谦逊的祈祷和灵修上的规诫,即开始(自认为可以开始)静观的工作(P.125)。「云」警告说:自己的独创努力(P.23)和心灵及想象力的滥用,只能产生假的成果(P.23)。此外,冒牌密契家常把有关玄妙事物的自然好奇心与真正的静观混为一谈;(PP.81.125)。由于自大、好奇及浪漫主义的倾向,他于是陷入白日作梦,异想天开,或复杂的推理之中(P.23)。属于灵修奥义的话语,他却按字面解释,因而愚蠢地滥用体力和情感的资源,而至于无理的程度(p.110)。魔鬼最有力的武器常常是针对人的骄傲、情欲和智力上的自大
555
(p.111)以摧毁他的体力。
真正的静观是从肉身与灵魂的温良而怡人的气质中产生的(p.114)「病态的抑制」,「不自然的强制」,「暴力行为」,以及「官能的滥用」等,都能造成假的静观,愚蠢而不自然守(P.111)。其甚者,此种假静观会变成肉身与灵魂通往死亡的捷径。因为假静观乃是一种脱离正轨的行为,终必导致疯狂(P.125)。
「云」的作者很谨慎地警告静观的初学者,在饮食、睡眠、读书、祈祷、作补赎等一类事上,不要太过份,也不要走极端。他奉劝他们要避免生病。因为静观要求在肉身和精神上都处于松弛的、健康的、及活力充沛的状态(P.103)此外,该书作者亦深知,紧张和放纵都会使初学者在设法减轻所受的痛苦时,终于陷入空洞形式的松弛,这种松弛毫无用处(P.109)。因此,恰与世俗所相信的相反,真实无伪的静观必须在紧张与放纵之间、采取中庸之道(P.101)。
除了紧张与放纵这两个现象之外,「云」的作者还能从冒牌静观者的怪癖行为上认出他们来。「天主的朋友们永远带着纯朴的恩宠」(P.127)。「假静观会使他不自然地引起强烈的情感,或使他自己工作得发疯」(P.109)。「冒牌的静观者会呆然凝视,有如一个疯子」(P.127--129)。「他们会像看见魔鬼的人」;(P.127)。「他们的习性是可笑的、不得体的,和女性化的」(P.128)。「他们会张开大口,好像要抓苍蝇」(P.137)。「有时他们的眼睛看来像濒死的、受伤绵羊的眼睛」(P.127)。「他们永远露齿而笑,说话像轻浮的女学生,或没有教养的傻小丑」(P.128)。「有的则发出尖锐的叫声」(P.128)。「悲呜或啜泣」(P.128)。「或用一种犹豫而羞怯的声音说话」(P.131)。他们切望在别人面前显出有圣德的样子,道貌岸然,因此借口出于兄弟之爱,自命为有权
556
教训别人,出言粗鲁而不合时宜(P.135)。又自以为负有高级圣职的任务,热心监督基督徒生活的各面;(P.132)。不消说,倘有人胆敢反对他们,他们一定要大发雷霆(P.128)
因此,「云」的作者深知,「魔鬼之掌握假静观者,正如天主之掌握真静观者一样地有把握」(p.111)。假静观者无疑地认为他的紧张与放纵都是为天主服务,实际上他是降服于典型的诱惑之下。因为他的受骗,不是受邪恶的骗,而是受表面上看来是好的事物之骗。「云」的作者又注意到魔鬼会按照受骗者之不同心态和癖性,运用无数的伪装和色调……(P.111)。「云」一书不过把这些伪装写下来,以见冒牌经验之一斑(P.111)
与冒牌的静观者相反,真实无伪的静观者用分辨神类的双刃利剑,很快就认出魔鬼的诱惑及其策略(P.87)。他对于其有净化、照明,及感化力的天主的爱所引起的温和激动,非常敏感,因而他的肉体会被精神的倾向所影响……即其精神的内在警觉性,会影响他的外在癖性(P.146)。正如基督带着人性回到父那里,成为三位中的一位(P.145我的强调),真实无伪的静观者也学会了保持内心生活与外在生活之间的正当关系。真实无伪的静观者甚至在肉体生活上也变成天主的「医疗爱」与「感化爱」之肖像。
「云」的作者非常重视人性的尊严(P.147)。该书说明在真货无伪的静观中、应如何发展人性的自然潜能(P.33),假的静观如何会导致精神上、肉体上、心理上、感情上,和道德上的损害。因此,按照「云」一书所描写的,若从人的态度和行为上去分辨谁是真正地被那爱的微弱火焰所点燃,
557
即被那产生光辉的黑暗,不知之知,以及在丰富、深沉、单纯的祈祷中,被一种超越言语与思想的沉默之爱火所点燃,谁是充满着虚假经验和虚假善工的冒牌静观者,是非常简单的事。
一个真实无伪的静观者会发射出圣神的神恩。他的爱心、快乐、和平、忍耐、仁慈、良善、忠信、温良、和自制,都说明了他是一个真实无伪的静观者。因为他经验到住在天主的爱内之平安与快乐,在肉身上似乎也发生了变化。他虽然在本性上也许不适于静观,但现在却愉快地有所见了(P.130)。他之发射圣神的神恩,吸引了别人,也加强了别人的信心。正如「云」的作者所说的:「你的自尊是很自然的,不会被自大的心所毁,你对待别人的态度会很温良,你的笑声是很快乐的,因为你对每一件事都很喜欢,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孩」。事实上,从内心的爱火所产生的智慧,使你在与别人交往时有不可思议的鉴别力。「外在地说,你的整个人格会放射神爱的美丽,因为这是百无一失的真理,神的爱会在你与基督徒弟兄交往时,提示给你最恰当的应对态度」。因为真实无伪的静观者本能地会辨认出,他所遇见的人具有何种性格,和处在何种情绪状态之中。「他知道如何迁就每一个人」(P.130)
无疑地,真正的静观者,其最重要的特性是他的决心分担基督救世所受的苦难(P.69)。他的人格和生命必须是基督为别人而空虚自己的再版(P.69)。「云」明显地教导说:「没有一种爱比舍己为人更伟大的了,不论这个别人是自己的亲兄弟,或是主内兄弟」。虽然「云」的作者认为,实行静观主要是为着「帮助你的朋友们」(P.36),「有益于炼狱中的灵魂」(P.15),也是「全人类救恩的一条途径」(P.69),但他亦强调,「这乃是善与爱的实践」(P.68),「这种爱的温暖不能不达到一切人身上」(P.68)。事实上,一个真正的静观者不能有仇人,因为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做兄弟(
558
p.68)。伟大的基督徒密契家们大家同意,效法基督的爱人榜样,永远是真实无为的基督徒信仰经验的试金石。
迄今为止,我们的注意主要集中在真假密契的外在表现。可是,真假密契的问题,乃从学习者的内心经验开始。例如,密契经验的根源是从那里来的?他如何认出或没有认出这个根源?以及他对于密契经验如何处理?……
「云」描写到一种「精神上的明悟」,以及一种「盲目的渴望」。这两种情形都是当静观的学习者在祈祷有进步时,开始显露出来的。如上所述,学习者早晚要获得讯号,表明他可以从散漫的祈祷进入严格意义的静观之中。这些讯号指出圣神现在比以前更加明显地从初学者的内心深处,指引他的静观生活。如今只有天主才是真正的教导者。静观者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除了与天主在毫无约束的爱中,作圆满的结合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满足他的渴望。
在这一点上,「云」坚主静观的初学者应忘掉一切,而把他的全部渴望,不是全部思想,集中在天主身上。在他与一切受造物之间,他应制造一种混忘之云,即便神圣的思想,有关天主、基督、天堂等思想,亦应视为分心与诱惑之源而予以摈弃(P.P.27,36)。由于忘却一切受造物,静观者便在自己与天主之间,建立起一道「不知之云」。他必须学习如何安息在无知之黑暗里,除了赤裸裸的意向以外,毫无感觉(P.22)。只剩下爱之利箭才能穿透这「不知的云」以达到天主,因为智力不能掌握天主(P.20)。
559
「云」的作者为了帮助实践这困难的历程,推荐一种静观的技巧。这个技巧和「超越的默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有其表面相似之处。静观者应选择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简短字语(P.29)。他不应集中注意于这字语的意义,而是用此字语去克服分心,专注在渴望上。这一个字能够使他在精神之高峰上保持警觉和待机而动的姿态(P.91—92),使他在单纯的、赤裸裸的、及盲目的爱中,举心归向天主。
这种爱之盲目兴奋,特别在真假静观的判断上,有其重要性及价值。此绝非夸张之语。正如作者所说:
应设法学习不断地被对静观的、盲目的、虔敬的、满心渴望的爱所占据:.…我确信这种爱本身即能使你在善与恶之间,作无误的分辨……要怀有信心地倚赖你心中的这种爱的温柔活动….:因为它乃是你此生最可靠的向导……(P.119我的强调)
因此,爱之盲目兴奋乃是标准的经验,其它的静观经验均可按此标准来衡量其真伪。在这种爱里,其出于神圣的泉源是自明的;这种爱的本身不能加以测验,因其内在的神圣性使它成为测验其它一切静观经验的标准。这种爱的品质在整个的静观生命里成为无法否认的权威。它建立了真正静观的基调,或真实无伪的静观境界,以供将来分辨之用。总之,从天主而来的爱、和平、快乐,以及爱之火焰所生的光,不能含有欺骗,并且自我作证其纯洁。其它一切的静观经验,若不使此种爱火烧得更和平、更快乐、更光亮,则只有使它减弱或熄灭。任何足以促进爱之盲目兴奋的事,同时也促进了真实无伪的静观;任何足以减弱或熄灭爱之盲目兴奋之效果的,同时也促进了冒牌的静观。基督徒密契遗产、在描述此种纯粹品质的神恩经验方面,显示了惊人的一致性。可见此种经验的神圣根源是无可
560
怀疑的。而此种经验也就可作为辨认其它一切静观经验的试金石。⑤
与通俗所相信的相反,真实无伪的静观并不一定有神魂超拔、狂欢大喜、非凡的绝顶经验,以及灵魂脱离躯壳等现象。真正的静观可能含有一种难解的、微妙的、隐存的平安,只须一种赤裸裸的投奔天主的意向便已足够(P.28—30)。尤有进者,圣神的作用是如此微妙,静观者甚至还不知道他所经验的乃是只有圣神才能给予的平安。「云」很明显地说到一种「秘密的爱」(P.45),一种「淡淡地与日俱增的渴望」,以及一种「和缓的兴奋」(P.29)。可见圣神感动了静观者,使他生活在其生命的深度核心(P.15),而不作任何引人汪目的显露。不过这种平安的品质在静观者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爱之微弱火焰也许只是单纯地、深沉地、静默地燃烧着,好让静观者顺其自然地安息在对天主之爱的静观里。基督徒的静观传统对此亦加以证实。
不幸地,此种在精神的高峰上保持警觉和待机而动的姿态所产生的真正静观者的宁静,必须与基督徒传统里所常遇见的、破坏性的冒牌静观,加以区别。举例来说,亚味拉的德兰不但促人注意只有圣神才能给予的宁静,同时也促人注意从魔鬼、从自己、及因生病而来的宁静。⑥
从魔鬼而来的宁静不是真正的宁静。这种宁静最终必会扰乱心灵,闭塞智力,削弱谦逊的德性。由自己的努力所产生的宁静,并无永久性的效果。它去得很快,然后灵魂便停留在干枯之中。圣女德兰注意到有些修女,由于健康欠佳,严厉的克苦和守夜,容易陷于非常深沉的宁静之中,沉浸在深深的默祷里,最后导致身体的虚弱。德兰用她那特有的率直语气,把有些修女认为是静观的「狂喜」状态称为愚蠢……因为她们什么也不做,只在浪费时间……毁坏自己的健康。⑦她很明智地建议,这些人应在正规的祈祷上少花时间,但要多吃、多睡。
561
虽然「云」盼望从爱之黑夜里所产生的密契宁静,是「轻易的」(P.74),但爱之火焰常常点燃了真正的静观者,使他们接受天主的恩宠时,忽然间神魂出壳(P.43)。该书又说:「在实践静观中所获得的灵修智慧,很自然地从精神生命的内部深处爆发出来」。其强度之烈,我敢说,只有天主的力量能够控制它,否则真不堪设想(P.43)
「云」的作者很清楚地把真正的密契性神魂超拔与冒牌静观者的狂妄,加以区别。因为在前一种情形中,天主会让你一瞥他那不可言说的神圣智慧之秘密,你的爱情也会因着他的爱有如着了火一般(P.74)。亚味拉的德兰也意识到密契性的狂喜与狂妄,女性的弱点,以及虚伪的狂喜之间的区别⑧。在这件事上,她的判断标准和「云」所揭示的标准完全一致。
圣女德兰强调在神魂超拔中的高度被动的因素:灵魂似乎无法抵抗天主的净化、照明,及变化心灵的爱的吸引力。真正神魂超拔的内在性是不可能看不出来的。在神魂超拔中也许会产生一种孤寂之感。在孤寂中,灵魂除天主以外不想别的。灵魂经验到一种从世事世物中脱离出来的疏离感。但其中最重要的,乃是灵魂中有了伟大的爱,亲切、谦逊,以及一种无法克制的自由之感。这些后果在分辨神类时也极为有用。真正的神魂超拔,其结果会使精神和肉体比前更强健。有神魂超拔经验的人,对于自己的最小缺点,也能有更深的体认。并因深知自己的可怜景况,对天主的爱与仁慈发生更深的倚赖。他的虚荣心已被摧毁。他经验到一种更新的勇气,并发现自己的渴望极有活力。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对别人是多么有益。甚至他感觉到自己的肉体也较前轻捷、强壮、爽快、健康。
「云」与圣女德兰完全同意圣方济各.撒肋爵对于真正的神魂超拔所定的有名标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神魂超拔」。⑨真正的密契家以不平凡的方式,过着平凡的生活。他对别人的爱德与亲切,
562
他对天主诫命的忠信,以及他的道德操守,显示即便在最平凡的行为中,他也有上升与下降的双向运动。上升即把自己提升上达天主,下降即把天主从天上带到人的生活里。真正的密契家甚至在吃、喝、睡觉、走路,和说话里,也能把天主那变化心灵的爱,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正如「云」的作者所说的:
「密契性的爱」要毫无错误地在你的一切生活上小心照管你,并神秘地放你如何在高度的、卓越的审慎之中,去开始及结束一切本性的行为……假如你有必要按照常人的样子说话、吃饭,或与别人同住,或做任何其它属于基督徒的共同习惯,以及属于人的本性的事,则「密契性的爱」会首先柔和地激发你,去做那些合于人的本性的普通的事,不论这些事是什么。⑩
无疑地,要分辨真假的密契,最重要的准则就是密契家的日常生活。
除了密契性的宁静和神魂超拔以外,「云」还希望静观者去经验不同形式的精神安慰与快乐,和感情上的安慰与快乐。因为爱之火焰既然净化了,也改变了静观者,它也能允许感官受到甜密的感情和甜密的眼泪所营养、所强化(P.121)。虽然「云」作者非常看重这些感官经验,视之为天主的恩赐,但他强调「我们应对一切感官上和精神上的喜乐与安慰十分小心(P.121)。因为它们本身毕竟不是恩宠,不过是恩宠的表记而已。因此,真正的静观者深知恩宠本身是那么崇高,那么纯洁,那么神性,感觉上的热心不过是恩宠的表记,而非恩宠本身。假如天主愿意,他准备随时放弃这些恩赐。真实无伪的静观者虽然也看重恩宠的表记,但总不致陷入冒牌静观者的那种精神的贪婪之中。他亦深知对于安慰的执着,会导致虚伪的甜密之感,那是魔鬼引人陷入迷途的设计。」
当然「云」深知魔鬼也能伪造一些光亮或声音,甜香或蜜味的幻象……并因而引起种种奇怪的感
563
觉……(P.125)。因此他劝告静观者对于从外面而来的安慰声音、快乐,或喜悦,而不知其真正来源者,应加小心。因为它们能够是好的,也能够是坏的(P.117)。有了这个认识以后,作者提供了一个卓越的辨别标准:「从满溢的神乐和真正的虔祷中所产生的安慰,绝对无须加以怀疑」(P.116)凡出自静观者内心深处的体验,均能自行保证其品质。从静观者的灵魂之颠所发出的爱,其真实无伪性是不容怀疑的(P.116)
许多密契家作证说,只有天主能进入静观者的精神中心。不过静观者必须防备,并小心分辨究竟从他的官能之窗进去的是什么(P.117)。鲁斯勃罗克(Ruysbroeck)说得对:「天主对我们的影响是从内而外,一切受造物对我们的影响,则从外而内」⑾。因此,最大的问题,亦即要达到清晰的、内在的、分辨神类之关键性问题,乃在于静观者必须增进对其经验品质之认识,以及此等经验究系从内心的何种深度而来的认识。圣十字若望若有所见地说,灵魂有一个最深度的核心,同时还有其它较浅的核心。一旦静观者体味到天主的影响力是从这个最深度的核心向外发展,并品尝到这种静观经验的高度品质,那就能够分辨那从外向内的影响,究属何种品质,尤其是那由较浅的灵魂核心而来的影响,究属何种品质。凡从灵魂最深度核心以外所来的影响,究竟应予接纳或予排拒,端视此种影响究竟是增进抑或减损灵魂最深度核心的活动而定。
如上所述,「云」对于真正静观者的优美风度极为激赏,生动地描绘出冒牌密契家的怪癖,反常与狂乱,而重视静观者的健康。不过,「云」同时亦描写真正静观者的真实无伪的净化过程。这个过
564
程在实践时可能与冒牌密契的外在表现稍有相似。
「云」教导说,静观者当最初的热心减退之时,会经验到诱惑、烈情,甚至惊慌失措。此外,当爱之火焰开始其炽烈的净化工作之时,静观者一生的罪都要起而折磨他。不管他转向何处,罪永远在他面前……其可怖之程度有如瞥见了地狱(P.161)。此种净化过程严厉非凡,使静观者受绝望的诱惑。对于自己究能被治愈与否,失去信心(p.161)。渐渐地他会经验到没有什么特别的罪,不过是概括的罪(P.161),而这个概括的罪不是别的,就是他自己;(P.163)。
因为「一切的事都容易忘记,就是“自己”不容易忘记」(P.104),静观者的最大十字架就是他自己。他的「我执」似乎要摧毁其寻求与天主结合的努力。可是最大的痛苦则在于静观者经验到,他对天主的爱不能像他所愿望之多。正如「云」所说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受爱心的折磨,「她因不能爱而感到失望」(P.49)。
从基督徒密契的历史里看,无疑地,用爱之活火于灵魂以炼净及变化的过程,可能使静观者产生短期的或长期的身心崩溃。因为这种活火能加强静观者身心的一切活动,并要求静观者全面调整其生活,以使以爱天主为其生活的中心。在静观者身上倘有任何部份发生反抗,则这个爱都要震撼他或攻击他。因此,不用奇怪,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病、精神病,以及其它一切破坏人格的一致性的病,都要加强而变成表面化。不过这种现象仅是将来人格更大整合的预告而已。即便圣依纳爵、圣十字若望、圣女德兰的批评者们,对于圣人们于危机过去以后的实事求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无不寄予钦佩之情。
不过,我坚决主张,真实无伪的密契即便在暂时的身心崩溃期中、仍然可以辨认出来,虽然这种
565
辨认往往极为困难。对静观者较有认识的神师,以及静观者自己,都能够体会到在其身心的外表现象之底下,还有一个更深沉的真实无伪的生命。此外,即便处于大危机之中,静观者的精神病、神经病,以及其最细微的缺点都已表面化,他仍然能表现出在不安全中的神秘信赖,在痛苦中的平安,在渐趋腐朽的生命中之新生机。有经验的神师,也许静观者自己,会体验到他已把密契家的人格核心、依附在变化的历程上,举凡精神病、神经病,和一切缺点,都正从这核心上被切除。从不谐和的人格中所流出之废料,就是反面的讯号,证明在静观者的生命核心,有一个真实无伪的密契经验之人格整合历程,正在悄悄地进展着。
我自己认识一位在欧洲的静观者,她已在精神病院里度过去好几个年头。精神病医师业已诊断出她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而这诊断极可能没有错。在另一方面,她的女神师向她保证,还有别的事要发生,因为天主的造化能力、正在她的生命核心活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准确的。即使静观者在严重的身心病弱之中,机警的神师也能明白,究竟这是天主把静观者安置在其生命的中心,或者这乃是冒牌静观的破碎心灵,有待清除。不消说,在这个水准上,辨别神类不是一种科学,而乃是一种极不容易的艺术。不过,真正的生命,即便在密契性的死亡之中,仍能为自己的生命作证,且能被辨认出来。
也许在辨别神类上更困难的问题,乃是在于那些长期在身心失调下受苦的密契家们。一位在密契学上很有名的作者徐格尔(F.Von Husel)提醒大家,对于圣女玛加利大,热那亚的圣女加大利纳,依撒格-梅克神父(Fr.Isaac Hecker),以及令人尊敬的陆卡迪修女(Sr.Lukardis)等生活中的梦幻……身心不正常及病态现象等,加以注意。因为这些现象令人对整个静观生活发生怀疑⒀。的
566
确,有很多人会同意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有关圣玛利亚-玛加利大(St.Marsaret Mary)的评语:「耶稣圣心的显灵,对于玛利亚玛加利大的生命有何益处?看起来除了受苦、祈祷,心不在焉、晕倒,和神魂出窍以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可怜的修女……别的许多神魂出窍的人,若非崇拜者给予照顾,恐怕早已不存在了」⒁。
虽然我们应当非常小心加以分辨,在「受伤害的灵魂里」是什么力量在活动,但我们也必须小心,不要用美国的实用主义,或自我实现主义的原则,去判断真实无伪的密契家生活。纵然真实无伪的静观在很多情形中、均能从密契家的动人的和谐人格和生活风格上看出,可是一个受害灵魂生命之真实无伪性,则应用信德的眼光予以辨认。基督的受难、屈辱至死,他在十字架上的寂寞与孤单,他的被误解、被埋葬,都是他救世事业的一部份。基督徒密契遗产显示,有些人的圣召是把基督救世生活中「受苦仆人」的一面、重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德日进神父有一次写信给他那长期缠绵病榻的妹妹说:
「玛格丽特,我的妹妹,当我漂洋过海把灵魂和肉身交付给宇宙可见的势力去支配之时,我的整个生命开始痛苦地观察着一切地上色调和阴影的加深;你却不动地躺着,在病床上静静地,在你的内心深处,把世界上最灰暗的阴影,转变成为光明。请告诉我,在造物者的眼中,我们两人谁更有福气呢」?⒂
真实无伪的受害灵魂与冒牌静观者之间的区别,可以从身心现象下面的生活品质上看出,亦可从他对于身心外表现象的反应中看出。有经验的神师能够在一段的时间中,辨认出静观者正慢慢地、静静地、秘密地,被更深度的生活和更佳的健康状况所净化、所照明。此外,在与一切的精神病征、神
567
经病征,以及毛病与弱点的混和之中,会有不容置疑的天主临在的讯号。那就是,即便在病苦中,仍然有平安、快乐、勇敢、爱心,与温良等心情。因此,我绝对同意徐格尔的锐敏观察:
「最后,我在这里(在热那亚的圣加大肋纳的生活里)发现了真的静观状态与被单纯的身心健康状况所困的情形之间,有极为明晰的对比——圣女本身很清楚地了解这个情形,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病态,那不过是为静观状态所付出的代价,只有静观状态才有灵修意义与价值⒃。」
静观者对于理性、圣经、教会的训诲,以及对神师的态度,也是分辨其为真假静观的主要标准。举例来说,虽然「云」的作者坚决主张,在静观之中,一切的事即便是最高超的本性智慧都应予以舍弃,但他并没有说,理性亦应予舍弃。确然,天主在静观者身上的作为超越人的理性,但亦绝非违反理性。该书作者对理性的尊重(P.149),及其强调在灵修生活上,理性省察的重要,都是不容否认的。此外,他亦坚持静观应受常识指导。这个常识包括对静观者的状况、年龄、生活环境等是否适合于静观生活的判断。
「云」的作者,作为一个基督徒,对于圣经当然有极深的敬意。他常常藉圣经来说明他的观点,规劝静观者要合乎福音的要求。静观者的日常活动必须受圣经之光的指导。此外,时常诵读圣经,并以圣经作默想材料,为达成静观生活的进步,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天主的话,不论是写下来的或说出来的,都像一面镜子(p.89),静观者可从这面镜子看到其真我。一个真实无为的基督徒密契家,必须以圣经的真理为基础,乃是自明之理。
568
该书作者在对于静观的教导中,从未忘记静观应有教会学的基础。他把那些亵渎圣人、圣事,及教会礼仪的人,视为伪君子和异端。他坚决主张真实无伪的静观者应对礼仪有最高的敬意;(P.111),应服从教会法律(P.80),遵守教会的规诫。总之,他注意到冒牌的静规者不遵从教理和教会的领导(P.134)因而陷入狂乱和邪恶,终于导致对教会的毁谤(P.56)从此可知,他暗示真实无伪的密契乃是真实无伪的宗教传统的产物,并用经验证实该宗教传统之信条,象征物,及礼仪之根源,基督徒的密契传统至此又证实了,在真实无伪的密契学里,教会学这一层次是多么重要。
「云」的作者坚决主张,静观者需要一位神师(P.80),以便获得指导(P.80)。一位明智的神师可从外面支持他,正如天主圣神已从内心支持他一样(P.119)。虽然该书作者证实在传统上,静观者需要一位神修导师,但他未说明什么理由。在另一方面,圣十字若望关于神师的必要,却提出十分清楚的理由:「静观者若不先向天主所派遣给他的灵魂上的法官请教,则他在灵魂上所得到的许多神圣的光照、力量,与安全感,便不能获得完全的证实⒄」。圣十字若望由是证实了密契传统上的一件事,对这件事虽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抱同样想法,但很多人是这样想——即天主之最深沉,最内在的恩宠上要一个社会性的,历史性的,和人际关系性的母体、才能奏效。虽然在高级的祈祷中,天主是最高的导师,但圣十字若望说得真好:「弟子的灵修是悄悄地按照其老师的灵修模式而形成的⒅」。
亚味拉的德兰也强调静观者需要一位富有经验的、明智的,和有学问的神师⒆。她写道:「一位有经验的神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有帮助,因为在密契的道路上,他能安全地给予指导。在另一方面,因为她坚决主张灵修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她特别喜欢有学问的神师。有学问的人,假如是谦逊的、有德性的,纵使他们未必有深度祈祷的经验,对于指导静观者也会有极大的帮助。他们的学问会帮助
569
静观者立即分辨出魔鬼的诈欺和诡计。他们的学问会防止静观者作出任何无理性的事,此外,他们对于圣经的研究,会在超性的事上,提供安全的保证。」
作为一个结论,我要建议,有分辨神类能力的神师,亦应留意静观者有否温顺的心灵,审慎而谦逊的思想,和受光照的理智。假如他发现静观者在装假,忙着无用的事,心里黑暗、混乱、固执、夸张、骄傲,及虚荣,则神师最好把他当冒牌的静观者看待。他也必须留意静观者有否内心的平安,真正的谦逊,信赖天主而不信赖自己,诚心接受指导,正直的意向,在困境中能忍耐、诚挚、精神自由,以及渴望效法基督忘我的爱等。在另一方面,假如他发现静观者不安静、骄傲、盼望表现出比别人更有圣德、失望、顽固、走入迷途,在考验中不忍耐,表里不一致,与俗世分不开,以及假热心等情形,则要让他知道实情。总之,一位神师必须意识到那最终鼓舞一切静观经验和静观状况的生活品质。正因一个真实无伪的密契家是被天主的爱所净化、所照明、所改变;由于分享天主的爱而与天主的爱合而为一,并变成被钉与复活生命的肖像,这种真实生命会自我作证其真实无伪性及有效性。但因这种真实的生命系表现在人生的情况里,其真伪的分辨仍然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乃天主所赐,为给予那些一心使自己降服于天主的净化、照明、及变化气质的爱之下的人。
注:
1、圣依纳爵神操「编者按:光启出版社共推出三种译本(王昌祉、房志荣、侯景文)」本文所引为三种译本共
570
用之标准编号。
2、William Johnston, S.J., ed., The Cloud of Unknowing the Book of Privy Counselling(Garden City: Doubleday, 1973)[译者按:中文本只翻译了The Cloud of Unknowing未翻译The Book of Privy counselling本文中将简称本书为「云」,我也将应用原作者对两者祈祷清楚的区分:一为默想开始者所作主动而推理的祈祷),一为静观(在坐志和不知中,所发展咱暗静默的密契祈祷)。
3、Mysticism(New York: Dutton, 1961)p.83.
4、Mysticism p.76.
5、圣依纳爵在神操三三O及三三六号中称此为「没有任何其它前因的」神慰。它「提拔人全心爱他的至尊天主。」并且「必不会有欺骗」。
6、The Collected Works of St Teresa of Avila, tr.by Kieran Kavanaugh and Otilio Rodriguez(Washinpton: The Institute of Carmelite Studies.1976)vol.I. p.106.
7、Interior Castle, ed.By Allison Peers (Garden City: Doubleday. 1961)pp.92—93.
8、Interior Castle p.149&p.156.For what follows,see: Collected Works,116—139.
9、St.Francis de Sales, Treatise on the Love of God, tr.by John Ryan(Rockford: Tan, 1975)Vol.II. p.30.
10、Quoted by William Johnston, S. J., The Mysticism of the Cloud of Unknowing(NewYork: Desclée, 1967)pp.122.123.
11、The Spiritual Espousals(London: Faber, 1952)p.92.
12、The Collected Works of St. John of the Cross, tr. by Kieran Kavangh and Otilio Rodriguez(Washington: The Institute of Carmelite Studies:1973)p.582.
571
13、The Mystical Element of Religion(Westminstter: Christian Classics 1961)vol.III, p.57.
14、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1958)pp.268, 269, 317.
15、Quoted by Henri de Lubac, S.J., The Religion of Teilhard de Chardin (Garden City: Doubleday, 1968)pp.263-264.
16、Mystical Element I, LX.
17、Collected Works,185-186.
18、Ibid., 161.
19、Collected Works, 89-97&227-235。
本文译自Harvey D. Egan “ The Cloud of Unknowing and Pseudo-Contemplation ” Thought Vol. 54 No 213 ( June 1979 ) p. 162-175.
57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