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53号

耶稣会东亚参赞区神学家会议简报


 

           CGArovalOSJ

                                                          

                                              日期: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至二十九日

                                              地点:菲律宾、大马尼拉奎松城马尼拉

                                                    亚典耀大学东亚牧灵研究所

        1  

    一九六八年四月,耶稣会东亚参赞区在香港举行一次耶稣会传教区谘议会(Jesuit Missions Consultation),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当耶稣会东亚参赞区高级长上于一九八O年在马来西亚的Port Dickson开会时,就批准再开一次有关今日亚洲耶稣会传教事业的咨议会,作为一九六八年会议的延续。这次咨议会的目的,主要是对过去十年中耶稣会在束亚的传教事业作一评估,并勾划出八O年代传教工作的方向和具体行动。这项咨议会预计在一九八一年举行,并希望大约有六十人参加。

一九八O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在香港圣神修院为未来的咨议会召开了一次筹备会,以拟定一个日程表。与会代表在热诚的讨论之后,决定建议取消这项参赞区大型的咨询议会,并预计在一九

485

八一年七月在马尼拉举行两个较小的会议来代替:一是亚洲社会结构研习会;对亚洲社会的结构分析可供给在亚洲耶稣会传教事业境遇的了解;主要与会者是社会学及收灵工作计划人。第二个会议是参赞区中耶稣会神学家第一次「非正式」的集会。

    一九八O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会议记录以及建议,在耶稣会亚洲事务处的报告中予以发表,CGArevalo SJ.神父—筹备会主席,也写了一封信说明。关于神学家的会议,可参看该报告的五至六页。

    这项修正计划,在一九八一年一月的高级长上会议中获得批准。

    原有咨议会的筹备会,现在也负责筹备七月间举行的神学家的会议。它由 CGArevalo神父担任主席,FrAdolfo de Nicolas是主人(因为会议将在东亚牧灵研究所举行),FrAntnonio Lambino,张春申神父及FrSean O’Cearbhallain担任筹备委员。大家决定神学家会议将于一九八一年七月召开,最初三天是和社会分析研习会举行联席会议;这是一种科际的交谈。然后从七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神学家自行集会。七月二十九日再和社会分析团体举行联会而告一结束。事实上,这也是后来会议进行的程序。

        2、出席耶稣会神学家会议的成员:

中华民国:张春申神父(台北辅仁大学神学院院长,系统神学教授,中华民国主教团神学专家)

          谷寒松神父(辅大神学院信理神学教授,科学品质和社会科技研究计划主任)

          房志荣神父(旧约圣经教授,辅大神学院前任院长,现任耶稣会中华省会长,中国男修会会长联合会主席)。

486

香港澳门:Sean O’Cearbhallain神父(香港圣神教区修院教务主任,香港基督生活团总转导)。

印度尼西亚:Robert Hardowirjono神父(印度尼西亚主教团神学委负会主席,Yoyyakarta神学教育学院院长,系统神学教授,亚洲主教团联盟神学顾问)。

Bernard Mafdiatmadja神父(耶稣会印度尼西亚省学术研究主任,系统神学教授)。

日本:百濑文晃神父Fumiaki Momose(东京耶稣会神学院院长,东京神学院及上智大学系统神学授)。

      宇佐美公史神父 Koshi Usam(东京神学院新约教授)。

南韩:Paul sye In-Syek神父(旧约教授,汉城西厢大学神学研究所主任)。

马来西亚:Paul Tan神父(马来西亚牧灵研究所主任,及马来西亚耶稣会区会长)。

菲律宾:Antonio BLambino神父(马尼拉亚典耀大学罗耀拉神学院院长兼教务主任,马尼拉神学研究院主任,伦理收灵神学教授)。

        William Abbott神父(罗耀拉神学院及马尼拉总教区圣加罗修道院新约教授)。

        Asandas Balchand神父(马尼拉亚典耀大学文理学院神学系统主任)。

印度(邀请的客人):Mchael AmaladossVidyajyoti系统神学教授,Vidyajyoti德里神学院前任院长,耶稣会印度参赞区研究培育副会长)。

                   Thoonun Kalpdrambil John(德里 Vidyajyoti神学院教务主任)。

耶稣会美国参赞区(邀请的客人):Thomas EClarke(纽约省)(华盛顿Woodstock神学中心研

487

                究员,「基督与社会系统」研究计划主任)。

东亚牧灵研究所(EAPI.):Adfo de Nicolas(日本省)(东京系统神学教授,现任马尼拉东亚研究所主任)。

耶稣会东亚事务所(BAA):CGArevalo(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罗耀拉神学院系统神学教授,宗座国际神学委负会会院,亚洲主教团联盟及菲律宾主教团神学顾问)。

泰国:Iker Villanueva(耶稣会泰国区会长,曼谷大学心理学教授)。

澳洲(罗马)Patrick O’sullivan(基层基督徒团体总辅导,耶稣会澳洲省前任省会长)。

玛利诺会神父(观察员):Michael Mokenna:玛利诺会总辅导会一员。

小计:出席人员:二十人。

    研究所主任、院长或教务主任:十一人。

    圣经教授:四人。

    系统神学教授:十二人。

    具有神学以外博士学位者,四人。

现任省会长:二人(三)

出席国家:十个。

附注:除了澳洲以外,在参赞区内每一个省的神学主任都参加会议、印度Vidyajyoti神学院主任也出席。在本参赞区内,每座神学院的主任亲自代表出席,是为破天荒第一次。

488

        3、日程与进展:

    正如上述,从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神学家与社会分析研习会举行联席会议,其宗旨主要是互相倾听。从神学家方面提出,按中国传统,回教及解放神学的眼光,对人类救援的了解:也提出一个按信仰的眼光作科技反省的方法论(以科际合作的方式作「神学反省」)。会议的第一部份有它的积极性(主要是提供资料);也有某一种程度的互相影响和交谈。但是因事先的计划不够,因此其整合性及连续性方面并不很成功。不过,这是第一次尝试作这种交谈,其本身也有它的好结果。

    社会分析研习会及耶稣会神学会议的联席会议团体太大,而且成员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以致不能够有很深刻的交谈。

    大多数人相信,这最初三天会议的基本概念是正确的,但它需要更仔细的计划,才能更为成功。此外,也应该注意到这三天会议整个进展的过程(例如会议的主持人,有系统的参与及回馈,可以促进整台和连续性的主持小组)。从七月二十四日上午直到二十八日下午,神学家们自己开会。无论从每次会议以后的积极回馈,以及书面的评估,大家都对这个会议感到满意(特别是对小组开会)。不过,有些人对于会议缺少正式学术的论文,以及更有结构性的内容(这类会议常有的内容)感到不太舒服。

          4、以下部分是使没有参与的人能够对神学家会议事实上的发展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489

            耶稣会神学家会议(简称JMT)的目的:

    一九八一年三月九日,亚洲事务处给可能的出席者发出一封通函,而以下各段,就是从这通函中摘出的:

    1)为使东亚参赞区中的许多神学家在第一次集会彼此认识,也知道在我们神学院及团体中,到底正在做些什么(例如神学本位化)。

    2)为完成高级长上会议交下来的工作,并对下列问题提出答复:

      a 第一个问题:总长神父在他的信函和演说中,会指出「神学反省」是耶稣会的使徒工作。这对长上们、「专业性的神学家们」,以及在参赞区内其余的人员到底有何意义?这项被指为使徒工作的「神学反省」,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工作?

      b第二个问题:何谓亚洲神学反省?在我们的参赞区中,要如何来作信仰的反省,才能被称为具有亚洲的特性?「亚洲神学」这一名词,到底有何意义?从以上问题的答案来看,对我们各省中现有的神学教育有何影响?

      c 在我们的区域中,按照我们对亚洲神学潮流的知识及我们的判断,有哪些主要神学主题对神学和神学反省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意义?或至少最具有相关性?

      d实际的问题——未来的合作:在此参赞区内,神学院实际上能进行怎样的合作?有关与非耶稣会神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神学学术机构,以及和其它宗教的交谈,我们能做什么?

在参赞区内,我们是否应该组织一个小单位——为的是能够使大家交换消息。东亚牧发研究所是否可能成为参赞区神学反省的中心?将来要举行怎样的会议?未来合作可能有什么计划?

490

3 在上列各段中,把所提出的问题全部写出,为的是使人了解在日自中实际讨论的过程。

5

    从议程的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会议是一个不拘形式的集会:更着重于实际解决一些问题,而不在于集中神学内容的讨论。由于,议程相当繁重,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我们愿做的事。我们不能讨论任何真正的神学问题,或至少对它们作稍有深度的涉猎;关于这一点,许多人表示遗憾。我们的重点是在于回答为高级长上会议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期望将来能够再有机会讨论神学问题,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去做。

    会议进行的情形如下:有几次全体的集会,开始时讨论了神学反省的本质,后来讨论了「主要神学主题」。此后,方自分成两组,讨论一些特殊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在小组中讨论的范围很广,颇有收获;只是有时不够集中。此后,我们还要详细列举在回馈中所有的批评。总而言之,大家对会议相当满意。

        6、讨论的结果:

    JTM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一项同意声明。关于此项文件,我们可以提出下列几项说明:

    1)这项同意声明由三位出席者分别写出;不过,所有的资料是从全体讨论或分组会议中提出的(第一段由FrLambino所写,第二段由FrAmaladoss所写,第三段由FrNicolas所写)。

491

这项声明几乎全体一致通过。JTM对每一段都予以讨论,但只做了很少的修正。

2)讨论的范围很广,也显示了许多共同的问题和关心。很多事宣上被讨论的资料,并没有收入在最后的声明内。大家广泛关心的问题之一(只举一个主要的例子),是怎样处理下列两种资料,使它们相会:一面是对「传统」(对圣经以及对传统的资料——从圣保禄一直到梵蒂冈二届大公会议所有学术性和深刻的知识)真实完整而深刻的了解;另一个是从「时代讯号」,从我们同胞的生活,奋斗和痛苦中,所得到的经验、追寻、反省和导引出的神学。更进一步,如果在「第三世界」的神学家,要面对在第三世界中的重大问题。这第三世界是按照社会科学和意识型态的观点而建构的。他怎样能去做到这一切;每一个问题都要求人完全的参与而花费他所有的时间和力量。雅鲁贝总长神父曾提到,今日在亚洲神学家的职务是一个「不可能的职务」。上主会使你们可能去做这不可能的职务。(EATWOT会议和文件中,会列举了由解放神学所提出的在第三世界中许多问题,可参看Asia’s Struggle for Full Humanity, edited by Sergio Torres and Virginia Fabella, ORBIS1980)「译者注:关于EATWOT的缘起和计划,请参阅房志荣神父在神论29期四O四、四三O、四五八及30期五六三至五七九的报告。至于亚洲神学家在这方面的会议,可参看谷寒松神父两次神学会议报告神论。二O五至二 三页)。

3)这些声明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对自己以及对我们教神学的同需发的。其次,它也是为参赞区中高级长上而写的。因为我们尝试着有意识地回答他们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第三,它是向一切对「神学反省宗徒事业」有与趣的耶稣会士而发的。在我们最后的会议中,总长神父又一次提到,在今日的耶稣会中,这项宗徒事业具有第一优先。

192

    4)这些声明使我们对某些问题和观点加以澄清,也包含某些「共同意见」。但是,它不是最后的断言。它提供一些资料,作为神学教授各种宗徒工作的主任以及他们的合作者研究之用。希望这次参加会议的人,回到自己所属的会省中,能够向耶稣会士和其它有兴趣的人、加以解释或补充。

    5)此外,还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包括为这次会议所写的文章,为研究和讨论所预备的资料,以及较重要讨论的录音带等等。这些资料为我们和别人都有用处。但是,为了把这些资料加以编辑和发行,需要人力和金钱,才能完成。

    6)每位出席会议者(至少几乎是每一位)同意我们不要组织一个只为耶稣会士经常性的机构。但是,有时学行会议,再加上经常的交换资料,增加彼此的合作(并对非耶稣会士开放)是非常需要的,并且应该立刻着手进行。

    7)神学家们把「在今日亚洲的宗教,人文主义及意识型态的境遇中,耶稣的位格及他的信息意义」列为将来最优先讨论的神学主题。参与社会分析研习会的某位人士,对这一点感到惊讶。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像EATWOT的神学家们一样的作法,集中考虑一个「亚洲解放神学」?(这是否表示在参加会议的人中,缺乏社会分析的记号?难道神学家们对这个地区重要的现实缺乏接触吗?)这篇报告因篇幅有限,无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澄清的主要问题。

                  7

    最后,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八月,耶稣会菲律宾省的省讯中摘录以下的片段:

现在,我们只从这次会议中,提出一些「结论」。有一项很显然的事实就是,每一省中有能力的

493

当地亚洲神学家的数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少(大家都同意,本地的「神学反省」首先是他们的任务)。一般讲来,这些神学家工作上的负担(以及行政上的职务)已经过重了。这些神学家,一方面被要求作基督信仰神学传统干练的传递者;另一方面,被要求成为一个能使神学本地化「创造性的反省者」。后者要求他们有时间进到当地的环境中。有时反省、写作和发表,有时指导学生作神学反省1。在会议将要结束时,人们要求总长神父对这个问题作一澄清。他仍然坚持「神学反省」(按照他所指出的意义)仍然是耶稣会士「第一优先」的服务(是对地方教会的服务)。我们的亚洲神学家们,应该去尝试面对「这个不可能的职务」。在耶稣会士各种不同的宗徒工作内,大家都同意推动「在信仰之光下的科际反省」,是神学家及其它会士相当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之一:大家应共同努力,在我们的团体和使徒工作内,促进这种在信仰中宗徒全的反省。我们的神学家(及其它会士)一定要为这个共同目标,提供他们的服务(这也是总长神父在最后谈话中所强调的)。一项未来的计划:大家都同意在未来的数月中,应共同努力研究「在今日亚洲宗教,人文主义及意识型态中耶稣的意义」。在最初几个月中,这项工作应由辅仁神学院的张春申神父和谷寒松神父担任协调工作。总长神父在最后的对话中,一再地提到,「神学反省」(按照人们对这名词「一般的」了解也可能是「更恰当」的了解),以及「在信仰之光的科际反省」,二者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二者都是对耶稣会的大学教授们重要的挑战。他说:「在今日亚洲的境遇中,这是特别的迫切和需要,因为亚洲现在正在写出亚洲明日教会的历史。」我们应该提出他给菲律宾省所指定的两项主要

494

工作,也就是以后多年中教育努力的方向。一是在菲律宾及亚洲的文化中,福音的本地化,另一是在信仰之光中的科际反省。这两项都是为了菲律宾人的传教使命,及菲律宾教会要提供的服务。

注:

可能应该提出,总长神父更常用「在信仰之光中的科际反省」来代替「神学反省」。他用前者的名词来指他努力推动的在各种不同学科中工作的耶稣会士,共同合作所作的反省。所有的人都应在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中,藉信仰之光来分级反省。总长神父好像愿意把这项工作和严格的「神学反省」加以区分。后者要求一个人在神学学科中,具有特殊的能力和技巧(如Lonergan方法论中所指莲作上的专业知识」,新约的诠释等等)。

49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