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54号

玛窦笔下的耶稣门徒


 

 

                                 William G.Thompson,S.J.  左婉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仔细研讨玛窦笔下的耶稣门徒。我们会看到他们的召叫、答覆,他们的参与耶稣到以色列的使命,他们对天国奥秘的了解,他们的「小信德」,以及他们跟随耶稣直到只死亡,为了看到他复活的光荣。最后我们将反省玛窦福音中的门徒们如何可当做我们使徒生活的模范。

    为我们很重要的是,在每一件事中看他们彼此互相来往,并看他们的交往如何经由不同的景幕编织成一个剧,这出戏的主角是纳匝肋人耶稣。在整部福音中?他基本上与三种人来往:他的门徒、群众,和犹太宗教的权威。下面这个图表可以显出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门徒

 

耶稣                                      群众

 

犹太教的权威

 

 

 

 

 

 


召叫与答覆

玛窦介绍出场的第一批门徒是四个渔夫——伯多禄、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四18-22)。在两场极为相似的幕中(介绍背景——召叫——答覆),耶稣先开始行动,邀请渔夫们跟随他。他们的答覆是彻底的一种投身:立刻舍弃一切,跟随了他。

—527—

    在第一幕中耶稣召叫了西满和安德肋「来跟从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捕人的渔夫」(四19)这两个人被召叫离开他们所拥有的职业,而去分担耶稣传扬天国的使命。第二幕的重点摆在雅各伯和若望立即的答覆上。他们离开了家庭和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也立刻舍弃渔船和父亲,跟随了他。」(四22)不论在召叫或答覆中,我们都感觉到一种迫切的气氛。

    同样的情形在对一个名叫玛窦的税吏的召叫重演(九9)。他因不公道的向犹太同胞索取钱财,并与令人憎恨的罗马人会作,为人所鄙视。但耶稣看见他并向他说:「跟随我吧!」,玛窦离开税关,跟随了耶稣。耶稣对这样一位被社会所轻蔑的税吏的召叫是白白的赐予的;而再一次地,答覆也是一且即并完全的。就如对那些渔夫一样,耶稣进入他每天生活的世界中与他相遇。敞开他的世界,并召叫他开始度一个新生活。这个召叫也同时包含了一个不断割舍的要求;舍弃家庭和职业。

    我们该如何去懂这个如此不近人情的要求呢?它凝聚了耶稣先前在宣讲中所有的要求:「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近了。」(四17)这项宣告代表人们所长久期待的一个时代的开始,上主要在这个时代中,救赎他的子民,并要在世上建立他的王权。人们必须悔改,意即依照新时代的要求改变他们的生活。从这一个召叫的故事可以看出为了悔改所需要的是什么。

后来门徒们跟随耶稣走遍加里肋亚,见他在说话和行事上处处显出极大的威能。玛窦扼要的记述了他的行动:「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洽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四23)藉著宣讲天国,耶稣宣告上主已经为王,并在施行他的权施,并且将救赎他的子民(四17)。在讲道中,尤其是山中圣训(五1-7),耶稣解释了悔改的召叫、要求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即承行天父的旨意(六10、七21)。在医治各种病症及各种疾苦时,耶稣显示了他制伏

—528—

邪恶的权柄。他治愈了病人,驱除了邪魔,并控制了自然界的恶势力,他在每一件事上战胜了邪恶的势力(八1九-34别)。他的门徒看到他所做的事,听到他所说的话,便开始了解怎样才是跟随他们的老师。

    门徒们的被召叫的另一面、可在海上暴风雨的故事中看出来。当夜幕低垂时,耶稣吩咐周围的群众,即那些听过他在山上圣训而随他下山的人,和他一起渡过凶险的提庇黎雅海。一位犹太的经师热心的说:「老师,你不论往那里去,我要跟随你。」(八19)而耶稣用了一种不能被误解的方式说出了所需要的是什么:「……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八20)另一个人,这次是一个门徒,要求去完成犹太孝道中对他父亲应尽的仪式:「主,请许我先去埋葬我的父亲。」(八21)但耶稣说:「你跟随我罢,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八22)当一个门徒经验到忠于耶稣或忠于他自己家庭的冲突时,必须选择跟随耶稣。

耶稣上了船,他的门徒跟随著他,群众留在岸边。门徒们冒险跟著耶稣在晚上渡过湖去。他们已准备在遇到与他们跟随耶稣的投身相衡突的事时,去分享那一切暗示在「他们的老师没有枕头的地方」中的结果。门徒们已准备也愿意去冒任何为这种投身所需冒的险。上了船之后,耶稣和门徒们遇到了暴风雨,甚至船为大浪所掩盖,耶稣却睡了。在此生命危急的时刻,门徒们唤醒耶稣并恳切请求说:「主!救命啊!我们要淹死了。」(八25)耶稣却向他们说:「小信德的人哪!你们为什么胆怯呢?」(八26)于是起来叱责风和海,风浪便平静了。这一幕所要告诉我们的不在于耶稣对风浪所有的权柄,而在于门徒们,小信德的人,必须对耶稣的权柄有更大的信心。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与耶稣的旅程,但却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他不会让他们在风雨中丧亡。他们的信德是一种仍旧会害怕的信德。

—529—

被派往以色列

    玛窦在重述了对耶稣的教导、宣讲、及治病的简略的记载后(九35),又描绘了他对群众的怜悯(九36-38),和他如何出于怜悯而与「十二个门徒」分享他制伏邪魔的权柄(十、1-4)。他派遣他们到「以色列人迷失了的羊那里去」由且讲并洽病(十5-8。他嘱咐他们一切有关生计,传教的方法,以及遭人迫害的事(十9-42)。总而言之,他把他的工作交托给他们,而他们也开始参与他的权柄。

    门徒们的宣讲(天国近了)正是若翰洗者(三1-2)与耶稣(四17的回响。他们要去「洽好病人」,如同他们看过耶稣治好了癫病人、百夫长的仆人、及伯多禄的岳母(八1-17)。他们要去「使死人复活」,如同他们见过他们的老师使雅依洛的女儿复活(九18-26)。他们要去「洁净癞病人」,如同耶稣洁净了一个癞病人。(八2-4)。他们要去「驱除邪魔」,如同他们见过耶稣驱逐了加达辣的魔鬼(八24-34)。门徒们就如他们的老师一样,也可想见他们将遭到迫害和反对(十24-25)。因为「徒弟能如同老师傅一样,仆人能如同主人一样,也就够了。」(十25)

天国的奥秘

在玛窦福音中,耶稣用比喻说教(十三1-52),他藉著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给了听众一个挑战,要他们从一个完全新的角度来看世界。有些比喻是说给门徒和群众听的,包括撒种者、麦子及莠子、芥菜子,以及酵母的比喻。另一些就只有讲给门徙们:藏在地里的宝贝,宝贝的珍珠,撒

—530—

在海里的网。而这些故事的解释,却都只讲给门徒们听。

    为什么玛窦福音中的耶稣要如此仔细的划分群众与门徒的界限呢?耶稣为门徒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天国的奥妙是给你们知道,并不是给他们知道……因此,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也不了解。」(十二11-13)群众拒绝了耶稣,他们只是带著好奇和惊讶的态度听耶稣讲的话,看耶稣做的事,却不会带着一种投身的精神,好使他们成为门徒。所以耶稣现在只用比喻对他们讲述天国的奥秘,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它隐藏的含义。但耶稣设法使门徒们了解这些比喻所要传达的讯息。

小信德

    在玛窦福音十四章1-12节中,群众和犹太宗教的权威都上场了。但主要的行动却发生在耶稣和他的门徒中,在他坚强他们的信德,加深他们对耶稣的了解中。好几次他答覆他们的议论和问题(十四15,十五12,十六5)。她称他们为小信德的人(十四31,十六8)并指责他们的无知(十五15-20,十六8-11

有一幕,特别显著的描写了门徒们在相信与怀疑间的挣扎,即耶稣步行水面的那一幕(十四22-33),同时这一幕也与先前海上暴风雨的那幕互相呼应。(清晨三点到六点间)。耶稣步行海上,穿过风浪,走向船上的门徒们。门徒们以为他们看到妖怪,大为惊骇。耶稣用了一句旧约中雅威显现时常说的话来使他们安心:「是我,不要害怕。」随后伯多禄要求和耶稣一起在水面上步行,耶稣说:  「来罢!」伯多禄便从船上下来,在水面上行走。但他突然害怕起来,并开始下沉。耶稣立刻伸手拉

—531—

住他,对他说:「小信德的人哪!你为什么怀疑?」(十四31)他们一上了船,风就停了。船上的人便朝拜她说:「你真是天主子。」这一幕清楚的表现出门徒们如何徘徊在相信与怀疑之间,他们一度有信心去面对风浪,但随即在害怕中跌倒。

苦难的另一面

    在住耶路撒冷的途中,耶稣对门徒们预言说,人子必须受难,死亡,而后复活(十六21二十28)。他的门徒误解了他的预言,耶稣使教导他们必须以受苦的方式跟随他,并等待他光荣的回来。同样的型式(预言——误解——教导)在不同的三幕戏中重复:

    耶稣预言:十六21     十七22-23b     二十17-19

    门徒误解:十六22-23  十七23c        二十20-23

    耶稣教导:十六24-28  十七24-十八35  二十24-28

    在给门徒的教导中,耶稣教他们什么叫跟随经由苦难和死亡,而到达光荣。门徒们必须知道他们生活的中心是奥妙且矛盾的,这种矛盾也出现在人子的受难、死亡和复活的中心内,这可在他的门徒的经验中反映出来。特别是在下面的这些话中,耶稣道出了这个矛盾:

「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十六24-26)

    「谁若自议自卑如同这一个小孩子,就是天国中最大的。」(十八4)。

「你们知道外邦人有首长主宰他们,有大臣管辖他们。在你们中间却不可这样;谁若愿意在你们

—532—

中成为最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的,就当作你们的奴仆。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作大众的赎价。」(二十25-28)。

矛盾的行为——弃绝自己,并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丧失自己的性命,为获得性命;谦卑自己如同一个小孩;作一个仆役,好成为最大的,作一个奴仆,好成为为首的——都与一般人的期望相反,甚至看起来有些荒谬,但这就是门徒们的记号,就如这是他们老师的记号一样。他们将按照耶稣苦难、死亡、和复活的型式塑成并领悟自己的生活经验。

受难——死亡——复活

那些误解了耶稣先前预言他的受难和死亡的门徒,继续陷于误解中,甚至做出了背叛、逃离、并否认耶稣的事。

    耶稣所预言的一切都成了事实。犹达斯在山园中背叛了他(二八47-50),而除了伯多禄外,其馀的宗徒都因害怕而逃散了(二六56)。后来在院子里,怕多禄三次否认了他(二六58、69-75)。直到耶稣复活之后,门徒们一直没出现,他们没看到在犹太教的权威前进行的审问及定罪,也没看到在比拉多面前掺难了鞭笞和戏弄的审判,更没看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曾经预言过了这一切,但门徒们却不明白。当他的话宣现时,他们的不在场正反映出他们的不懂。这很明显的与那些在加里肋亚服事耶稣,跟随他上耶路撒冷去,作只死亡的见证人(二七55-56),和面对坟墓坐著(二七61)的妇女成为对比。这是门徒最黑暗的一刻。

耶稣说了两个没有在他受难及死亡中实现的预言。在最后晚餐时,他预许给门徒们,他要在复活

—533—

后先他们到加里肋亚去。在复活节的早晨,当妇女们发现他的坟墓空了时,一位天使对她们宣报复活的喜讯,并对她们说:「……快去对他的门徒说,他已经由死者中复活了,看哪,他在你们以先注加里肋亚去,在那里你们要看见他。」(二八5-7)

    耶稣所预许的,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的使命,在玛窦叙述的最高峰,也是最后一幕中实现了。(二八16-20),他在加里肋亚的一座山上显现给十一位门徒。他们中有些朝拜他,有些却怀疑他。耶稣告诉他们,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已经交给了他。他在这世上有限的权柄,已在他复活的光荣中变成一个无限和普世的王权,延伸到地极。

    耶稣接著派遣十一位门徒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二八18-19)。耶稣从今世的生命转变到复活的光荣,也意味门徒们使命的改变。这个使命已不再只是为「以色列人迷失了的羊」(十5-6)了,而是延伸到万民,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邦人。总而言之,门徒们分享了他们老师普世的王权,就如他们分享了他有限的权桶一样。他们被派去给万民授洗,教导万民。在他们完全失败后,这真是一个最令人惊讶的使命。因为这些当初在他们老师最需要他们的时刻,背弃、否认了耶稣的门徒们,现在却被授与施普世的使命。

    耶稣既而应许他将与他们天天在一起,如同派遣者在那些被遣者之中,直到今世的终结(二八20)。在他今世的生命中,十二位门徒参与耶稣被派到以色列的使命,但现在耶稣不再直接、亲自参与这使命了。耶稣在门徒身上,也经由他们,活动并临在万民之中。

还有一个尚未实现的预言,是耶稣在受审时对犹太人所说的,他们将看到秘「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著天上的云彩降来」(二六64)。这个预言没有在玛窦的记载中实现,但既然耶稣所有其他的预言

—534—

都已实现,没有人能怀疑他的再度来临也会实现。

   故事结束了,而此时门徒们已意识到,即使他们在他们的老师最需要他们的时刻离弃了他,他还是把向万民宣传福音的使命交托给他们,并向他们的保证,他的临在和他的权柄将继续与他们同在。当他们为这使命尽心尽力时,也同时满怀希望的等待著时期的到来,那时胜利的人于将再度来临审判众人,并将在普世永远建立天国。

使徒生活的过去和现在

    在耶稣要求的使徒生活中,玛窦的团体表现的如何呢?他们处在一个变化很大的过渡时代中,犹太国在受到罗马帝国摧残后,此时正在复与。因著法利塞主义的影响力在教会中逐渐地壮大并加入教会的外邦人一直增多,所以这个团体要努力,认清自己的本质和它对犹太教的关系。随著这些挣扎而来的是团体中的紧张、混乱和衡突。就和门徒们一样,这个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踌躇在热衷于他们的召叫而跟随基督,还是因它的要求而裹足不前。跟随这个召叫即意味著要冒与犹太会堂及其社会分离的危险。他们冒著这个危险,并不是心中全无畏惧的。他们了解比喻中隐藏的秘密,但又很不容易在自己的经验中了解痛苦的另一层意义。虽然他们能同情门徒们在耶稣受磨难时背弃了他,但玛赛要他们特别的聆听复活的耶稣交付给他们的去给万民传报福音的使命。

我们能否在玛窦笔下的门徒中找到我们自己呢?今日就如在玛窦的时代一样,各种事情不断的突然出现于我们的生命中,致使我们开始怀疑我们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怎样的一个教会。我们是否尽了最大的力量来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我们如何能强化与其他国家已缩小的关系?身为一位基督徒

—535—

的国民,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们今日的使命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使我们感到迷失,紧张和混乱。由于不同的团体对这新的情势有不同的答覆,冲突已在教会中升起了。这种意见纷歧的情况迫使我们回到我们的根,回到那些是我们基石的人和经验上,回到那些有关耶稣和他的门徒的故事上?

    我们在跟随耶稣时,经验到了像门徒们一样的犹疑。我们徘徊在热衷于我们基督徒的召叫,并迟疑于它在世俗的世界中对我们的要求之间。我们也许分享了天国的权柄,但我们也知道它的要求带来了嘲笑和反对。有时我们会充满了信心,但在面对著暴力的罪行,通货膨胀及失业,饥饿及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又渐渐害怕了。我们似乎误解的比了解的还多。而我们也发现要按照痛苦的另一层意义来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有时我们真会怀疑到底我们在今日的世界中有没有任何使命。

总而言了,玛窦福音中门徒们的经验和我们的非常相似。跟随耶稣就是徘徊在热心与惧怕,相信与怀疑,了解与误解,受苦与希望,失败与使命中。根本上,在任何时代的基督徒生活中,这种徘徊所产生的紧张会使我们在我们的时代中为天国作证,就如门徒们在他们的时代中为天国作证一样。

本文译自:William  G.Thompson,S.J.,Matthews Portrait of JesusDisciples、The  Bible  Today。19(1981)pp.1624.

53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