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57号

主日礼仪的演变


邹保禄
         
    主日是教会的主要节日,正如梵二礼仪宪章所说:「主日是整个教会礼仪年度的基础与核心」(一O六)。但是主日怎样会成为它的基础与核心呢?今解释其历史的演变如下:
          甲:「主日」的字义
    教会初期并没有「主日」的说法,但有与它相同的字义,例如
            ①一周的第一天
    我们可从新约中找到七处提及「一周的第一天。」例如玛尔谷福音「安息日一周,玛利亚·玛达肋纳、雅各伯的母亲玛利亚和撒洛美买了香料,要去傅抹耶稣。一周的第一天,大清早,她们便来到坟墓那里」(谷十六1~2)。
「安息日既过,一周的第一日,天快亮时,玛利亚·玛达肋纳和另一位玛利亚来看坟墓」(玛廿八1)
407
    「一周的第一天,天还很早,妇女们便携带预备好的香料,来到坟墓那里」(路廿四1)。
    「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玛利亚·玛达肋纳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已从墓门挪开了」(若廿1)。
    「一周的第天,我们相聚擘饼时,保禄便向民众讲道」(宗廿7)。
    「每周的第一日,你们每人要照自己的能力积蓄一点,各自存放着,免得我来到时才凑款」(格前十六2)。
    圣儒斯定(C.100—C.165)说:「我们在这天聚会,因为它是每周的第一天。这一天,上主排除黑暗而创造世界,同时也是因为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那一天」。
            ②第
    教会也用「第八天」来表示「主日」的意思,因为天主造天地万物六天后,第七天休息。第八天是一个新的开始。例如圣路加福音记载「到了第八天,人们来给这孩子行割损礼」(路一59)。
    「正是那一周的第一天晚上……八天之后,耶稣的门徒又在屋里,多默也和他们在一起」(若廿19~26)。
    二世纪学者巴尔纳伯在书信中也说:「我们很高兴地在第八天庆祝耶稣的复活并进入天国」。
            ③主耶稣复活的日子
三世纪时,戴都良(c.155—c.220)首先用「主耶稣复活的日子」,这个名词为许多希腊学者
408
所采纳,因此主日也是庆祝巴斯卦的日子。
            ④主
    星期日又称为「主的日子」,首先可从默示录看到:「有一个主日,我在神魂超拔中,听见在我背后有一个大声音」(默一10)。这里所说的「主的日子」是星期天或其他的日子,不敢断定。但毫无疑议地,主日是指「主的日子」,希腊文以Kuriake来解释「主日」。拉丁文称为Dominica Dies,其他拉丁语系的文字也有同样的解释:例如Domenica(意),Domingo(西),Dimanche(法)。
    但是若望默示录所说的主日是否如一般所说的「主日」,即星期天呢?我们不敢确定。因为它可能有另外的意义,如指主来临的日子,或复活节。
    二世纪之后,人们才正式把「主日」称为「主的日子」。例如亚历山大的巴尔纳伯和圣儒斯定也会用过这名词。
            ⑤太
    敬礼太阳神与教会的主日的关系的确是偶然的事。希腊罗马在一世纪时已采用行星为每周的日子,其排法如下:
    1、土星             4、火星             7、金星
    2、日星             5、水星
3、月星             6、本星
409
    什么时候「日」登上第一把交椅呢?这可从二世纪中叶著名的天文学家魏地斯·华伦斯(Vettius Valens)的「天文学」书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该书成于一五四至一七四年之间,他的排法是:日、月、火、水、本、金、士。圣儒斯定和戴都良也证实这种周日的排法,而且认为太阳在一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圣儒斯定说:「我们在太阳之日聚在一起来恭敬天主,祂改变黑暗并创造了世界,那天耶稣基督复活了」。
    凯撒利亚的欧瑟伯说:「这天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同时在这天义德之太阳升起。」
    圣热罗尼莫也说:「如果教外人称这天为太阳之日,我们也愿接受这个名字。因为这一天世界之光升起;这一天义德的太阳升起」。
    从此可知,教会「主日」的意义皆包括在以上所说的名词内。
          乙、历
    了解主日的意义之后,我们再进一步探索它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它如何成为我们现在的礼仪的中心和神学意义。
            ①初
毫无疑惑地,教会的礼仪与犹太教传统是息息相关的。犹太人自古以来就重视「第七天」——安息日(Sabbath)。它是一个休息的日子,而专务宗教礼仪的事。这渊源自创世纪,天主造了天地,
410
第七天休息(创二2~3)。
    在初期教会中,基督徒也仿效这第七天休息的日子。除此之外,另有一天,即所谓主日,即一周的第一天,行祭分饼。
    十二宗徒训诲录说:「每逢上主的日子,召集会议,分擘祭饼,举行感恩礼」(第十四章)。
    安弟约基的圣依纳爵说得好:「主日是教民聚会的日子,这与犹太教的安息日是不同的」。
    二世纪初,我们也可从北菲阿比纳的致命者所说的:「若是没有主日,基督的晚餐是不可能有的」。
三世纪的宗徒谕旨解释主日的重要性说:「由于你们是基督的团体,不要与教会分离。基督是你们的首领,祂与您们同在……为此,在主日上抛弃一切杂事而走向教堂吧!因为它(教堂)是你的光荣」。
公元三OO年的西班牙艾味拉会议(Elvira)规定:「谁若住在城市内,一连三个星期日未参与弥撒,将会受绝罚。」
    所以在教会初期,总未提到星期日要罢工,主日犹如一般平日。除了强调要敬主之外,也没说不该做其他的事。
            ②君士坦丁时代
自从君士坦丁大帝(二八O——三三七年)给予教会自由后,对教会有不少的贡献。例如修建教堂,给教士们一些特权。在礼仪方面,大帝在三二一年三月三日规定主日为休息的日子。他把主日视为
411
与犹太人的安息日一样地重要。这一项规定对教会礼仪史有很大的转变。
    此法规定「太阳之日」为国定假日,一切法官、人民和工商业者都该休息。至于农民则可例外。但到了同年的七月三日,君士坦丁又制定一法,即奴隶也要免役。这的确减少了农奴的工作时间。
    这条法令对教会礼仪方面来说是重要的发展。因为它给当时罗马帝国的人民方便,可在这天特别进堂敬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有些人滥用主日的时间偷懒好闲。例如叙利亚的圣厄弗冷(三O六——三七三年)在复活节前夕的一篇道理中斥责当时的教友说:「我们在休息的那天犯罪了,因为我们不工作,会受到惩罚的」。
    君士坦丁的法律又有另一个后果:就是罢工是圣化星期日的必要条件。即是说在这天禁止做任何工作。例如奴隶工作是违反民法和教法,同时对那些不守主日者加以刑罚。
    公元三八六年德奥多修大帝(三四六——三九五年)更严格执行此法。且规定在星期日不可诉讼、参加马戏团、戏剧和赛马等娱乐。
    起初,教会方面的反应造成一些困难,因为人们虽然在这天参与弥撒,但同时也工作,那时星期六已经是休息的日子。教友是可有两天的休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是不可能的。最初教会规定星期日为休息的日子是公元三六四年的劳狄该亚会议。
    公元五三八年的法国奥尔良会议(Council of Orleans)规定星期日禁止所有的人在田园里工作。其目的是「使人们能易于进堂祈祷」。
公元五八九年的纳尔波尼会议(Council of Narborne)规定对那些在主日工作的人加以刑罚。它说:「任何人若在主日做事,如果他是自己人,就该交给城中法官六块黄金;若他是奴仆,则受鞭
412
打一百下」。
    从此,主日成为犹太教安息日一般的神圣,这一天不做任何事。这使当代的人反对此法。圣奥斯定说:「你们该有安息日的精神,但不要效法他们懒散的态度」。
    圣人又说:「一周的第一天是纪念主复活的光荣和战胜邪魔的日子。」「主日不是为犹太人的,而是为基督徒的」。
    教宗额我略一世(五九O——六O四年)认为主日是休息的日子,要停止做一切世俗杂物,好使信友们去教堂祈祷。他曾斥当时的卡里亚里主教雅诺亚(Januarius, bishop of Cagliari)的行为,因为他许可人在主日收割庄稼。
           ③查理曼大帝时代
    查理曼大帝对教会也有重大的贡献。贝平,他自己和其继承人都制定主日休息法。例如在「劝言通论」书中说「我们规定,主日不可工作」。解释说:「教友不可在田园工作,如种葡萄、耕田、收割稻米、建筑围墙、清扫森林。不可在路上打石子、建盖房屋或修整花园工作……妇女不可纺织、缝级等工作……。而让一切的人都能去教堂参与弥撒……且光荣天主」。
    查理曼大帝同时也派他的监察使(Missi Dominici)巡视各地,特别注意人们是否在主日参与弥撒。公元八一三年的五个会议(Arles, Reims, Maina, Chalon-Saǒne及Tours)重新强调主日禁止奴役的工作。
匈牙利的斯德望国王(九七五——一O三八年)步查理曼大帝的后尘,在「星期日法令」中规定:
413
如果一位神父或贵族发现人们在主日工作,该革其职。如果他牵牛一起工作,把他的牛拿走。如果他有马一起工作,把他的马充公。如果他拿工具做事,把他的物件拿走,但他可以受鞭打来赎回他的用具」。
    丹麦的加努特国王(Canute The Great 995-1035)也制定类似的法律。
    从神学的立场来看,查理曼大帝时代,四项文献强调主日的神圣意义:
    一:拉巴诺毛禄于八一九年所著的神职界的教育。
    二:公元八二九年巴黎会议的第五十条法则。
    三:奥尔良的戴奥道夫(Theodolf of Orleans 750—821)的宪章。
    四:布尔惹的卢多夫(Rudolf of Bourges)的宪章。
    这四种文献都一致强调主日的神圣性,且与天主造光、基督的复活、圣神的来临和玛纳有关。它又禁止教友做世俗的事务,且强调基督教会的主日远超过犹太教的安息日。同时以主日代替了安息日的地位。
    教会主日神学和礼仪的意义到这时代已到达极点。奥瑟尔的亨利(Henry of Auxerre c. 880)说得好:「安息日对古代礼仪是神圣而隆重的,因为一切皆停止并且祈祷。这种方式由基督徒取代为主日,因为是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
加洛琳时代又给教会另一个习惯,即庆祝主日是由前一天起至第二天的日落为止。公元七九六年由查理曼大帝的顾问主持的佛里奥会议,规定主日是由日落算起。在九世纪中叶的卢昂会议也规定一切节目该由傍晚至傍晚举行。
414
            ④中
    十二世纪是中世纪的盛期,这时主日已成为教会主要的日子。额我略九世在一二三四年制定了守主日的法律。
    十三世纪的士林神学家对主日神学有很大的贡献。例如亚历山大海斯(Alexander of Hales)认为守安息日和主日是一条自然法律。虽然人们该在任何时间与天主交谈来往,但事实上因世俗之繁忙弄得似乎不可能。所以海斯认为梅瑟法律规定第七天为休息日,而教会选主日为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因此主日休息是自然法,一切信友都该遵守。
    从此,我们向前迈进一步:即教会对主日的看法。由教会规定什么是可行或不可行的。圣多玛斯解释说:「在新法中,主日代替了古代的安息日……这该与犹太教的安息日不同,因为在主日可做些工作」。
    中世纪主日神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属于伦理学家的。赖孟多·戴·彭纳福(Raymond de Peňa-fort)和季又姆·德·来纳(Guillaume de Rennes)设法规定,凡违反主日的人即犯重罪或轻罪。假设一个人主日上要去市场买菜,怎么办?如果他不经常这样做或者必需时,即不算犯罪。但如果只是为了贪财之故,就算犯罪。一个学生主日上做功课算犯罪,但除非在必要时则例外。因此不守主日就是犯罪。
            ⑤宗教改革时代
这时的思想和作法与中世纪相同。但在某些方面有些改变。马丁路德、史文黎和喀尔文仍然保留
415
守主日的观念。另外有一些改革家,例如路德的同僚梅兰顿(一四九七—一五六O年)强调遵守安息日。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主张,以星期六为主。他们把安息日改为一周的第一日。同时也鼓励其他基督徒实行。
    英王爱德华六世在一五五八——一五五九年的「统一祈祷法」中规定主日要去教堂敬主,违者受罚。
    一六七七年的「守主日法」规定商人、工人以及类似者禁止在主日经商。英联邦和苏格兰也与英国一样守主日法。
    当美国仍为殖民地时代,维吉尼亚州于一六二九年也曾规守主日法。这天禁止工作,而当休息。
           
    梵二的态度比前缓和些,因它不再强调主日不可工作,但强调主日是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它说:「在这一天,基督信徒该聚餐,听取天主的圣言,参与感恩礼。纪念主耶稣的苦难,复活和光荣……主日是最原始的庆节,应该提倡并强调,使信友们相信,这是个欢乐休假的日子……主日乃是整个礼仪年的基础与核心」(一O六)。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看清主日的真正意义。
          
从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得知主日礼仪的演变和重要性。最后我们不只是了解主日的意义,更要积极地藉此引导更多的人归向天主。
41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