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63号

拉内的人学对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之启示


张春申
拉内著作多达四千馀种。虽然在我将近二十年的神学教学中,参考最多的还是他,但他的书与文章真正读过的,实在并不很多。甚至我也不敢自认了解了他多少。为此这篇纪念性的文章,只是借用我所懂的拉内神父之人学.继续发挥好几年来,不断出现在我脑海与写作中的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本文分为三部分:
(一)拉内的人学与它应用在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些问题。
(二)拉内的人学与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
(三)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在基督宗教神学领域中的发展。
(一)拉内的人学与它应用在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些问题。
1、拉内的人学:
 人学与神学是对应的,当然一切的根源是称为「奥秘」的神、天主。如同宇宙的存在与其内在结构之创造,为的是需要有人出现在它里面,同样人类的存在与其内在结构之创造,为的是需要有天主这样的自我通传,甚至降生在人类中间。
—119—
于是人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呢?他需要天主自我通传;降生在人类中间。这个需要是真实的,人的内在结构是按照这个需要而造成的。人因此是降在物质中的精神,它的特质是自我超越,超越现在而需要永恒,超越有限的真、善、美而需要无限的真、善、美。因此人的所有自由行动,都是表达自我超越的需要。在每个自由行动中,人表面上是选择具体的、个别的对象,但是隐藏深处的是需要天主这样的自我通传,甚至降生在自己的内在结构中。反过来说,假使人的内在结构中没有这个需要,他不能自由地行动—,连选择其他对象都不可能。
但是事实上,虽然自我超越是精神的特质,虽然人的内在结构是为了那个需要,但是并没有人,至少我们自己,并未经验到天主这样自我通传,在我们内在结构中降生。
2、人学应用在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些问题
(1)人学真是基督宗教神学反省天主启示的相对场合。首先,人的内在结构需要天主自我通传降生在人类中间,虽然不在你我经验中实现,但是耶稣基督便是天主自我通传,降生而成的人。因此人的存在与其内在结构之创造,为的是需要耶稣基督)他才是人的定义,人类之称为人,仅是分享了他的定义。这样,保禄说的:「一切都是你们的;你们却是基督的;而基督是天主的」(格前三22-23),「他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都是在他内受造的,一切都是藉著地,并且是为了他而受造的。」(哥一15-16)这些话都在拉内人学的场合中,有了基督宗教的神学说明。
 (2)宇宙、人类、耶稣基督之所以是这样的。渊源于自我通传的天主。天主的自我通传不受任何法律的制定,绝对出于自由,因此是恩典。为此创造是恩宠,人类是恩宠,耶稣基督是恩宠上加恩宠。人的自我超越,自由地需要无限的真、善、美,已经为人而论是最为原始的恩宠。至于基督信徒,相
—120—
信耶稣,经验到天主藉著他,自我通传于自己。虽然他自己不是基督,但他是基督徒,真实地经验天主的自我通传,这便是恩宠。既使从未认识基督的人,按照人性自我超越,需要无限的真、善、美,而天主以无名的方式,通传于他,这同样是恩宠。可见透过人学,基督宗教神学对于恩宠有了说明。
(3)人学是神学反省启示的场合。另一方面人学的阐述.支援神学对于启示更多可能的解释。自我通传的天主是新约称为「父、子、神」的天主。唯一无二的天主是圣经坚不可移的信仰。于是自我通传的天主,在人学的对应中,可以分为「通传者」、「被通传者」、「完成通传者」、「完成通传者」天主圣神—是「通传者」天主圣父的能力,不只推动人自我超越,需要无限的真、善、美,而且使人信仰「被通传者」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天主圣三是唯一无二自我通传的天主之三种特殊、互相差别的存在形态。信者在圣神内,因耶稣基督,与天父相通。这样的说明天主三位一体,在信仰经验中,更可捉摸(参阅,张春申,中国灵修刍议)。
(4)在天主的自我通传之反省中;已经隐含了拉内神父的启示神学、象征神学……等等。天主在自我通传中启示自己。宇宙是天主的启示,藉著大自然的启示。在人类历史中,天主籍著人类的行动与言语启示。至于以色列民族,耶稣基督以及教会,在人类历史中构成的历史,是天主在宇宙、大自然中启示的准则(official),不但是典型,而且具有影响。当然在耶稣基督内的启示是决定性的,再也不会挽回的,因为启示的媒介,「被通传者」,是天主圣子、天主自己。天主藉著自己的启示,是不可能超越的,祂已完全启示了自己。于是人类早已在圣神「完成通传者」的内在启迪中,在宇宙中,在人类历史中,在以色列历史、耶稣基督;教会的历史中,信仰了「通传者」天主圣父。「天主
—121—
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藉著先知对我们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他藉著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希一1-2)
 启示,上面所说的所有启示,都藉著媒介,也便是象征而实现。「通传者」天主,是在产生媒介——象征、「被通传者」天主子中,实现了父的自我。而「被通传者」天主子;受生为象征,表达了「通传者」天主父,「他是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像」(希一3)。所象征者与象征之间互相贯澈,在天主的生命中,成为一体。于是按照类似的解释,宇宙是象征、人类历史是象征、以色列是象征;耶稣基督是象征,教会是象征。天主父为自己创造了不同的象征,而不同程度地启示与流露了天主的救恩计划。
 人学因此为启示与救恩史,为以色列历史与耶稣基督,为教会以及为其他宗教、甚至文化体系,树立了一贯性的神学解释。(当然另一方面拉内的人学,无可否认也来自信仰的灵感。)
 (5)至于称为天父之圣事(象征)的耶稣,在他身上,人的自我超越与天主的自我通传已臻极致,此之谓「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若一14)然而耶稣的天主子之自我通传意识,在他历史生涯过程中上方面超越概念地始终如一维持核心,另一方面透过概念在时代中适当地表达。为此天国来临与其面貌、耶稣的言语与他的行动,比喻与奇迹,仅是耶稣意识的核心在历史中的不同表达而已。表达的高峰是「被通传者」、降生成人的圣子,「离此世归父」(若十三1)的死亡时辰;同时也是「通传者」父决定性地在圣子内的末世启示死人复活。此亦启示了人类的生命过程与完成的准则。
从此,自我超越,需要天主这样通传降生人间之人学,有了决定性的答覆。原则上,人类已在耶稣基督内,有了天主自我通传的保证与恩宠。为此缘故,天主子民这名称,尽可自圣经用途,推广用
—122—
在人类团体上;因为人类的内在结构便是为了自由地接受天主自我的通传。至于以色列民族与教会之称为「天主子民」,那是由于两者在人类历史中,是天主自我通传的特殊且具有准则性的媒介。
 (6)拉内神学广阔如海,接触问题之多,难以想像以上所述仅是九牛一毛,但已涉及圣三论、基督论、教会论、其他宗教等等重要课题。以下将依赖这些星火,再次观察一体范畴的人学,以及它应用在基督宗教神学中的可能发展。
(二)拉内的人学与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
 多年以来,有关神与人之间的天人关系,我们曾经为了配合中国自古以来,直到现代哲学中的一股主流,试看应用一体范畴来补充西方神学惯用的位际相对范畴(参阅:神学论集(32),页三一三~三三一,张春申,位际范畴的补充——中国神学的基本商榷)。
 我们发现拉内的人学,可能给与天人之际的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非常适当的说明。本文便应用「大学」的「止于至善」;以及「中庸」的「天命之谓性」作为引言。
 首先,「止于至善」不能不令人想起拉内人学中的自我超越。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明明德」,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新民」,实在便是儒家理想中「止于至善」的已立立人之两面。「大学」是在行动中,表达出人有自我超越的能力,须要「止于至善」。为我们而论,自我超越与「止于至善」是同一人学的两种表达而已。自我超越,由于需要无限的真、善、美;「止于至善」,必须日日新、又日新地在行动中超越自我的成就。
继而,拉内人学中假定的神学,似乎也是中国固有思想中所肯定的。「中庸」的「天命之谓性」,
—123—
在此作为我们的起点;这思想应当与传统的「天生庶民,有物有则,民之禀彝,好兹懿德」互相呼应。人之所以须要「止于至善」,那是出于人之禀赋.也可说由于人性所然。至于人性之所以如此;那是天命,即得之于天的赋与。这和拉内人学中,人的内在结构与其自我超越,造来便是为了天主的自我通传;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呢?人之禀彝与其好兹懿德,「止于至善」;完全来自天命,甚至是为了彰显天的通传而所以如此的;孟子著作中的,尽其性、尽人性与知天,三者互相连贯的思想,我们以为正是含此意义。
 综合地说,中国固有的人学肯定著神学。在存在面上,天与人性是台为一体的(天命之谓性)。由于存在面上天人合一,所以在行动面上,人须要「止于至善」、好兹懿德,这是拉内所说的自我超越。最后,在认知面上,拉内强调人在每一自我超越,需要无限的真、善、美的行动中,隐含地经验天主的自我通传。那么,这正是尽其性、尽人性,与知天三者连贯的深意。可见在中国固有的人学中;同样肯定著神学。
现代新儒学也提出人性的自我超越,也在自我超越中,经验古籍中所说的天,只是新儒学注解的天,已经视为人性主体。除了对天的注解之外,我想新儒学不会否定拉内的人学。其实,按我所知;拉内的人学相当反映德国的理想主义(German Idealism)而新儒学中不少作者同样受到德国理想主义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著当代新儒学对中国固有思想的注解,全是假古说今。依我看来,古籍中的人学,以及人学中肯定的神学,的确含有我们上面以现代言语解释的因素。至于新儒学之视天为人性主体,这实在是问题,不过本文无意作这方面的对话,只想在此比较拉内的人学与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
—124—
(三)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在基督宗教神学领域中的发展
1、拉内的人学在他的神学反省中的功能
拉内的作品普通都是处理个别问题的文章,而不是系统性的巨著。他的二十部的「巨著」(Theological Investwitions)是他许多文章稍加整理后,具有次序的汇集。当然;他已出版过好几本较大的书,其中一本便是「Foundations of Christian Faith」。这本书便是他的基本神学,最能表达拉内的人学在神学反省中的功能。
所谓基本神学,便是指出基督信仰的「合理性」或可信性。这不是应用理性来证明信仰,如同证明哲学论题或其他学科一般。而是把基督信仰的内容,作一说明与阐述,指出它正是人性所需要,且得以解释人生。拉内人学的功能,按我的认知,便是一方面如此剖视人的内在结构,以及其对无限的真、善、美的需要;最后指出天主的自我通传该是人性需要的先验条件。另一方面,便在这个人学的场合中上步一步地说明基督信仰的内容,答覆了人的内在结构,与其基本的需要。因此见出基督信仰的可信性。这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已可见一斑。人学的功能使人见出基督信仰并非是不著边际的道理,而是天主答覆人的内在结构的启示:在耶稣基督内的启示。这样的基本神学过去法国思想家柏龙岱(M.Blondel)曾经应用。不过拉内不论在人学方面,以及指出基督信仰的「合理性」方面更是  广博而已。
2、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在基督宗教神学中的发展
—125—
(1)本文之所以比较拉内的人学与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不只愿意指出两者之相似,其实更是想对基督宗教的信仰,提出一个神学反省的方向,而发展中国神学。首先,我们认为拉内的基本神学,既然应用人学,那么我们只须变化他的西方神学的字汇,应用更属中国言语,也能对于基督信仰,向中国人阐述其「合理性」或可信性,因为中国人学基本上与拉内的人学,差别不大。当然单就字汇而论,可能东西两方悬殊,其实内容上并不如此格格不入。
(2)不过基本神学还不是本文的主题。我认为如果我们应用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来反省基督宗教的信仰,可能发展出非常合乎中国文化的本位化神学。一般而论,过去西方神学偏重于理性的客体解释,也便是孔子所说的「为人之学」。而中国思想更是爱好出于主体经验的「为己之学」(参阅:神学论集(58),页五八五—五八六,张春申,中国灵修讲习会二讲)。因此中国神学更应是「为己的神学」,出自主体经验的神学。
(3)本文第二部分已经使用拉内的神学,说明了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那么在一体范畴的人学场合中,怎样发展中国神学呢?这便是所谓神学方法问题。下面便将我们的构想,分为三个步骤来叙述。
 第一:这是天主教神学必须具有的出发点,即对于信仰内容,大公教会的信仰内容,根据教会的训导,正确地了解。这个步骤虽然该是属于整个地方教会的,但是牧灵人士,以及神学工作者,更有责任。至于所谓信仰内容上方面是信仰生活的加深,另一方面是信仰在言语与概念方面的解释;这不必涉及所有信理,但是有关启示的中心要素的正确意义,必须把握住的。
 第二:我们称为信仰内容的「内在化」。当然在第一步骤中,地方教会早已该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化」。至于第二步骤中的「内在化」,更是神学反省,经由牧灵人士的接受与推广,普遍深入整个
—126—
地方教会的过程。神学反省的工作,主要是将信仰内容的意义,在一体范畴的人学场合中,落实在经验层面上。当然这不该是抽象的分析,更是针对现代环境的中国人之经验,发现天主的自我通传的中心意义。意义在经验中肯定,这便是「内在化」。由于我们深以为天主的自我通传,在耶稣基督内的自我通传上定为人性,任何时代的人性,具体而论,为需要「止于至善」的中国人性是一个答覆。所以,根据一体范畴的人学,中国神学能够对信仰内容作「内在化」的反省。过去我们曾经对于天主圣三、圣事生活,做过类似的神学反省(参阅:张春申,中国灵修刍议,页一六二~一七O,另一个有关圣事神学的基本概念—一体性,神学论集(53),页三四一~三六八,张春申,中国人的气论与神学上的几个课题)。
但是,除非神学反省落实在教友的信仰经验之中,它将是纸上谈兵。这端赖牧灵人士接受与推广。其实,信仰内容如果不在经验中落实,将成为背诵的字句,或者抽象的概念,是文字而非生活。牧灵人士根据中国神学家之反省,推广信仰生活「内在化」,将是建立中国神学的第二个步骤。
第三:假定我们的地方教会在一体范畴的人学场合的神学反省方向上普遍地经验信仰的「内在化」意义,它必定在现代环境的具体问题上,或在行动、或在一言论上反映出自己的信仰经验。而这种信仰经验将具有中国教会的表达方式,因为它是透过现代中国的实况而形成的。这种中国教会的信仰经验之表达,将成为神学家综合、分析、系统化以及应用现代中国的言语,发表为中国神学的与件;甚至反省成更具创造性的解释信仰内容之神学思想。如果再次藉著牧灵人士的接受与推广,将更加深地方教会的信仰经验。
以上三个步骤,尤其第二与第三步骤,将是继续不断地循环进行,这也是地方教会信仰生活「内
—127—
在化」的日复一日的加深,而本位化的中国一体范畴之神学也会逐渐成长。
我们可以综合地说,中国神学必须应用中国的思想范畴,反省基督宗教的信仰,在现代的实况中,藉著大家接受的字汇来形成。而一体范畴的人学,虽然在中国思想中,至少自孔孟以来已成特征,但是仍旧为当代哲学家所认同。而这种人学应当促使神学工作者之反省,同时亦能帮助地方教会在信仰生活上的「内在化」,如此推动神学本位化的工作。而且由于我们非常注意地方教会在现代生活实况中的信仰经验,所以决不会出现人们会称为「老古董」的中国神学。
为了纪念拉内神父,本文特别用他的人学来与一体范畴的中国人学相比。我们发现两者极为相似。由于我们真的觉得,信仰生活的「内在化」一方面为当代宗教家所特别重视,另一方面中国人学对于基督信仰的反省,的确容易推动「内在化」的信仰生活,所以再次提出过去曾经发表过的思想。同时我们也看出,很久以来大家高唱的神学本位化,在一体范畴的人学的场合中,最能作业。因此在纪念拉内神父的机会上,不嫌重复地又来讨论。当然我们不敢自认在这方面有什么权威,更不以为自己对于拉内人学之介绍一定可靠。为此更加请求同好一起来讨论。
—12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