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66号

教会历史中的基督论(一)


张春申
    这篇文章是简述基督论的历史。它自教父时代开始直到梵二大公会议(当代基督论)之前为止。全文分为两大章,而以第七世纪为分界点,因为在这世纪召开的君士坦丁堡第三大公会议,可说是基督论历史的分水岭。前七世纪以及第七世纪以后,对于基督论的研讨,重点有所不同。前七世纪注意力集中在说明新约中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寻求适当的名词来表达,最后在大公会议中应用信理,决定有关基督的信仰内涵。这段历史迂回曲折,产生互相冲突的解释,直到基督论的信理在政治风波中得到接受为止。至于第七世纪以后,已经限定在士林神学的领域内,不同的派别对于已定的信理再作理论性的研究而已,反而不如前一阶段多采多姿。
    我们将全文刊出,目的是为攻读基督论的人,贡献一份简介,尚不可称完整的资料。全文分成两大章讨论:
    第一章 教会历史中前七世纪的信理发展
    第二章 教会历史中七世纪后的信理解释
第一章 教会历史中前七世纪的信理发展
    问题本身是显而易见的,教会意欲解释清楚对纳匝助人耶稣基督的信仰,说明这人有超越的一面
—535—
和历史的一面。
    在宗徒们的信仰中体认到耶稣基督在他们的生活圈于内出现,是一个主体,但却是二元的主体。换言之,这主体一方面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生活在历史中,和宗徒们会经共同生活过,也吃、也喝、也孤独、也焦虑……一如常人;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一国常态中也体会到这人有差异的一面,有相当超越的一面,末了在信仰中他们称他为天主。这宗徒信仰的内涵交托给了教会。教会在历史中一方面设法保持信仰内容的纯真,即「一而二」的信仰,另一方面也设法去解释这奥秘。
    在前七世纪的解释中有两种不同价向的存在。一种价向是把注意力放在「二元」上,以致于无法保持单了常常便向于分离天主性和人性,而有「两个主体」学说之嫌。另一种倾向是努力保全,这时二元就难以保全了,有时减损「天主性」的一面,使「人性」显出;但有时也减损「人性」的一面,使「天主性」的内容保全。在这种摸索的过程中,信理的表达形式日益成熟。
    我们把这七世纪中在教会内对基督论的信理讨论,分成七节介绍:
    第一节 广义的基督论问题
    第二节 幻像论与嗣子论
    第三节 基督论的思想根源
    第四节 基督论上的两个主流
    第五节 厄弗所大公会议至加采东大公会议
    第六节 加采东大公会议后的基督论
    第七节 君士坦丁第三次大公会议和单意、单力论 
—536—
第一节 广义的基督论问题
    所谓广义的基督论,意味著问题的产生是来自神学的其他讨论,却牵涉到基督论的范围。
    本文中介绍的问题都是产生在圣三论的讨论中,但圣三奥迹与圣言降生是密不可分的;为此,圣三论会产生基督论的难题。在圣三问题里涉及基督论的有二则:
    一是一位一体论
    一是附属论
 一、 一位一体论 (MONARCH I  ANISM)     
1、来源
    —产生在犹太思想的地区中。
    —犹太人在旧约中所信仰的是单纯绝对的一神论,强调的是雅威的单一。至于基督信仰中的神是三位一体的天主:父是天主,于是天主,圣神也是天主。这对犹太信仰是一个富革命性的难题,于是在犹太地区的基督信徒再度反省自己信仰的内容:一方面保持犹太传统中的绝对一神论,另一方面表达基督信仰中有关圣二一的部分因素。于是产生了一位一体论的异端。
    2、形式
—537—
    涉及基督论的一位一体论有两种形式:天父一位一体论和一位一体的能力论。
(1)形式的一位一体论MODALI ST   MON
    ——又称圣父受苦论,或曰:形式的一位一体论。
    ——理论内容:天主是单一的,只有一位天主,他就是天主父,是天主父在基督身上取了人的形态,在十字架上钉死而复活。实际上是「父」在十字架上死亡和死后复活,所以称为圣父受苦论。
    ——在圣三论中不再承认父、子、神之三位分明,只是一位天主的三种不同形式,所以称为形式的  一位一体论。这理论中基督不被承认拥有「于」位,是「父」之另一形式,是「父」的降生形态。 
(2)能力的一位一体论 DYNAMI ST  MON
    ——和后来的嗣子论有关。
    ——理论的内容:天主是一位,只有一个天主,是天主父。称基督为天主于是因为在耶稣受洗时,天主的能力特殊地进到他的身上,使他异于常人,因而以天主于称他。
    ——在这理论中基督不被承认是永生天主之子,充其量他是天主能力的出现。于是耶稣基督称为「子」,是在恩宠的层次上,而不是在存在的层次上。他和其他的人只是在恩笼的程度上有别,这违反正统的信仰,新经中,尤其若望福音 中称他为降生为人的独生子 。
二.附属论(SUBORDIATIONISM) 
1、来源
——来自希腊思想的领域。
—538—
 ——希腊思想中神是绝对的超越,他和物质世界和人都没有直接的来往;若是有了来往,物质会污损神性的绝对超越。于是基督信仰中的天主内在生命:父—子—神的关系如何解释呢?同样,圣言成为血肉又如何解释呢?
    2、理论
    ——受到希腊哲学影响的犹太神学家,已将旧约中的LOGOS 视为第一受造物,是天人间的中介。其本身不是天主。
   ——希腊哲学中的新柏拉图主义力倡流出论。流出论中神人间有一中介:LOGOS。神不与人直接来往,自LOGOS流出宇宙万物,神因此与宇宙和人有了关系,但LOGOS不是神。
   ——最后,神学家中有人把基督信仰中的天主圣言由哲学思想中的LOGOS 来替代。这思想发展为后来的亚略异端,基督自己是受造物,处于天主之下、人之上,我们朝拜他,并不是因为他有天主性体,而是因为他在一切受造之上。
    ——这思想否定了基督是真正的天主,认为他附属于父,这也是相反教会信仰的内涵。将由尼采大公会议加以澄清。
    无论是一位一体论或是附属论,基本上是肯定基督的人性,否定他的超越性,这与新经启示的内涵相左。新经的信仰中言及耶稣基督,常肯定他的一位二元,只有内在于历史的一面,也有超越的一面,这两面是综合在同一纳匝肋的耶稣身上。
—539—
第二节 幻像论与嗣子论
    在最古老的基督论形式中,已经有两种学说去解释耶稣基督如何是单一而又是二元的,这两种学说就是幻像论和嗣子论。
一、幻像论(DOCETISM)
    1、来源
    ——受希腊二元论的影响,如: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
    ——在希腊二元论中,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的二元,凡是属于物质部份的,只是真实存在的影子,是低等的、是空虚的。凡是属于精神部份的,是真实的存在、是善的、是有内容的、富有意义的。
2、理论的产生
    幻像论的产生,一方面是受到二元的困扰,一方面是圣经引起的困难。
来自二元的困扰——耶稣基督是天主又是人。若基督是天主子,如何能取肉躯?因肉躯是物质的,是贬善的。
    来自圣经的困难——圣经记载耶稣基督的苦难与死亡,但是,如果他是信仰中的天主子,他怎会死亡呢?于是学者企图找到一个解答,幻像论是一种歪曲事实的解答。
    3、理论的内容
    耶稣基督同一主体是天主又是人。但这并不是要说:在一主体上具有真实的二元。事实上,耶稣不是真的人,只是有人的形像,是天主子在人的形像中出现。所以,耶稣
—540—
的人性只是一个幻像;为此,我们不能说:「子」降生「成人」,只能说:「子」有人的形像而已。被犹太人处死的不是天主圣三那永远的精神体,也不是人的死,而是「形像」的死。这学说在表面E似乎回答了理性的问题:天主和人如何能是一个主体。事实上它是完全与信仰内容背道而驰,因为我们信仰的耶稣基督是真正的天主,又是真正的人。
二、嗣子论(ADOPTONISM)
    有两种嗣子论:一为古老的嗣子论,一为第八世纪在西班牙出现的嗣于论。
   (一)古老的嗣于论
    1、来源
    来自犹太地区之其俾欧尼派EBIONITES,这派人相当注意贫穷.—归化基督宗教,但仍坚持犹太宗教的绝对一神论。
   2、理论的内容
    ——耶稣本身是人之美的人,在受洗时天主能力进入他内,使他成为「天主子」。
    ——因此他之所以为天主子,不是存在性的而是恩宠性的。他和天父的关系一如我们和天父的关系,在本质上并无差别;他并不圣经中所谓的「永恒的圣言」,他是天主的嗣子。
    (二)西班牙嗣子论的来源和理论
    西班牙同于论是始于TOLEDO的主教ELIPANDVS(他宣称:基督身上有天主性和人性,因为有
—541—
天主性,于是有天主于的主体和位格,因为有人性,于是有人性的主体和位格,但是,这人的性体被继承为天主于是天主的嗣子。于是分离了基督的唯一主体。
    (三)比较和批判
   ——两种嗣子论事实上重点不同。古老的嗣子论否定的是耶稣基督的天主性,是彻底的否定。西班牙的嗣子论不否定耶稣基督的天主性,但却又说人的性体,有自身的位格,而人的位格又被继承为天主于,这造成同一基督的双重位格,有奈思多略异端之嫌(见后)。
    ——教会信仰中基督论,常儿同定在耶稣基督身上的三个要点:是一个主体(一位)、有天主的行动、有人的行动。前面两种嗣子论都是有违教会的信仰。教会历史中,嗣子论曾以多种方式产生,最标准的倒是古老嗣子论的形态。即:
是永恒的圣子
耶稣基督不                     是他在恩宠平面上称为「天主子」
领洗时继承儿子
 
    ——无论嗣子论或幻像论,都意图解释纳匝肋人耶稣的奥迹,究竟是什么意义下我们朝拜她是天主子?
   ——幻像论否定耶稣基督的人性。古老的嗣于论否定耶稣基督的天主性。这两种解释都与传统的信仰不合。
—542—
第三节 基督论的思想根源
    前七世纪基督论信理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学派占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安提约学派。从第三世纪末叶,这两学派在基督论的问题上针锋相对,各执一端,互不相让。
    基督论就是在这两学派不断的辩论中发展,使得有关基督的信理内容日益澄清。第三世纪末叶,基督论发展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前三世纪的讨论是较浅近的,只是根据圣经的启示,保持启示的完整与正统解释。第三世纪末叶,开始引用形上学的名词与理论,此时诚是神学反省的萌芽,而学足轻重的人物便是:保禄萨摩沙特。
    1、保禄萨摩沙特 PAUL OF SAMOSATA
   ——在公元二六O年在小亚细亚为安提约主教。看来他似乎不是一位模范的牧者。
   ——公元二六八年除了圣三论的问题外,他还涉及基督论和圣母论的问题。当时他的思想如下:
    圣三论上主张能力的一位一体论。
    基督论上否定耶稣是天主子,主张嗣子论。
    圣母论上似乎是教会历史中第一人,否定玛利亚得称为天主之母。
    ——结果,由于其宣讲内容与当时教会信仰生活内容相佐,引起当地其他主教的怀疑。公元二六八年在安提约召开一次地方会议,会议中其他主教相反保禄萨摩沙特的论点子最后一致认为其论点违背教会正统的信仰内容。会议结束宣布取消保禄萨摩沙特的主教职位?
    2、保禄萨摩沙特的基督论意见
—543—
   ——基本上是一种种嗣子论。
   ——理论内容:耶稣基督自身只是玛利亚的儿子,因此不应当称为天主圣言、天主子。事实上如此称他,是基于他分享天父恩宠的缘故,所以称耶稣基督为天主子,不是存在性的,而是恩宠性的,耶稣基督由于分享天父特殊的能力,称为天主子。
    3、保禄萨摩沙特的思想来源
    当时教会已传入希腊文化地区,受其影响很深。第三世纪对于基督论的探讨,开始渐离圣经的言语,而运用希腊哲学的宇汇与概念,如位格和性体等等。保禄萨摩沙特出身在这境遇中,他的基督论深受影响。
    希腊哲学中有关性体与位格的观念:性体与位格二字在运用过程中,可说并不非常清楚,但逐渐对神、人而论,性体可说答覆的是「什么」。这是什么?是人、是神。
    位格答覆的是「谁」。他是谁?是某某,是天主父,是天主子。换言之:所谓位格就是存在平面上出现的一个主体,使人能问:他是谁?而所谓的性体,就是存在平面上的主体之所以称为人,构成人的要素;称为神,构成神的要素。
    希腊哲学中完整的性体,必是完整的位格;位格或主体,自我实现于性体中,位格和性体是不可分的。也是基于希腊哲学,萨摩沙特认为耶稣是人,应当有完整的人之性体,也应当有完整的人之位格;同样,圣言若有完整的性体,也就有完整的位格。耶稣和圣言既是两个完整体,所以不能真正结合为「一」,当然也不能混合成为第三者,因为天主是不可变、圆满、永恒的。于是,根据理性解释,萨摩沙特只能宣称:耶稣是人,基于天主赋与的能力,他在恩宠平面上被称为天主子,事实上是
—544—
继承为天主子。
    4、安提约地方会议之理论(268 A.D.)
    教会历史中偶会出现,为了保持信理的完整,应用某种哲学理论来解释。在后人的眼光来看,信理果然出自启示,可是解释信理的方法不一定正确。可见教会训导一方面的确生活在神圣的传统中,另一方面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这清楚地发生在安提约的地方会议中。
    当时,教会保护的信仰内容是:耶稣基督的单一,他只是一个主体,但是天主、又是人。玛利亚之子是天主子,有天主的属性,是大能之于,是、永远的.—也有人的属性,是谦下的,死而复活的。
    安提约的地方会议,为了保护信仰,应用了这样的解释方法:以人的灵魂和肉身之结合为一,作为出发点。人是单一的,是一个主体,但灵魂和肉身二老结合成为一个人,有精神性、有物质性。运用在基督论上,解释为什么玛利亚之子耶稣和天主圣言结合为一?当时地方会议中的主教便以圣言来替代人的精神性体—灵魂。于是,耶稣基督是一个完整性体(SUBSTANCE),由圣言和肉身形成的,也保持单一,一个位格,即天主圣言的位格。
    基于当时的人学,并不太受强调,所以大众并不觉得只有肉身而无灵魂的耶稣,在结构上有何不利,何况代替灵魂的尚是天主圣一言。对于安提约地方会议,今日我们只能说会议坚持传统:同一耶稣基督是天主、又是人。至于所用的解释方法极不可靠,因为它有损基督的人性。
    (1)基督论上二主流的形式
—545—
    尤其在安提约地方会议之后,基督论历史中显著地出现二主流;在此先略述,往后将较多发挥。
①圣言与肉身结合之主流。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为主,强调一个主体的完整,这是安提约会议中主教的立场,后来在亚历山大里亚发扬。
②圣言与人结合之主流。以安提约学派为主,强调二个性体。保禄萨摩沙特遗下的立场。
    (2)对性体、位格的反省
    保禄萨摩沙特的思想中,由于性体、位格的概念,导致对信仰的破坏.这显出哲学概念用来解释信仰奥迹时,未必一定适合。在哲学上有完整的性体就一定有完整的位格;但是在启示的奥迹中,是否允许两(个)性(体)一(个)位(格)?而且我们得承认,希腊哲学的辞汇运用到启示奥迹中,不免显出贫乏,因为希腊形上学是以「物」为出发点,而启示奥迹是关于天人之间的「位际」层面。最后,信仰的根源是来自旦启示,以圣经和传统为根据。天主的话是信理的标准,希腊思想并非它.的准则。因此后来的教父,为了保持信仰的纯正,不怕修改或创新哲学概念。
    (3)属性交流COMMUNICTION OF IDIOMS
    安提约地方会议虽然运用并不正确的思考方式,却坚决地保持了新约与教会传统中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他们依赖的便是后来神学上命名的「属性交流」。
    所谓属性交流就是将人之属性与天主的属性交流在同一主体—耶稣基督身上。新约与教会运用人的属性说明她,也应用天主的属性说明她;但是无论如何说明,说明的只是同一耶稣基督、同一主体。正因为人性与天主性属于同一耶稣基督、同一主体,所以同一主体既称为天主、天主子、天主圣言,又称为耶稣、人子、玛利亚的儿子。而且,当同一主体称为天主子、天主圣言时,可以用人的属
—546—
性说明他,当同一主体称为人子、玛利亚的儿子时,可以用天主的属性说明他。比如,我们能说玛利亚的儿子是救世主;天主的忠仆永远不死,也能说天主子受苦受难,这人(耶稣基督)是在创世以前已有。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耶稣基督是圣言降生成人,他只是一位、一个主体,但有天主的属性,又有人的属性。
    属性交流图解,假定同一耶稣基督(主体、位格),是天主(有天主的性体)、又是人(有人的性体)。参阅下页图表。
—547—

同一位格、同一主体天主圣言、天主子、的位格、主体
可以用来说明称为人子,玛利亚的儿子:人子是有赦罪的权柄,玛利亚的儿子是救世主。
可以用来说明称为天主子,主:天主子受苦受难,圣言成为血肉。
天主的属性(性体)
人的属性(性体)
因为有天主的属性,所以可以称为,天主子、主、天主
因为有人的属性,可以称为,人,人子,玛利亚的儿子

—54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