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66号 |
女性地位的初步探讨 |
陈淑慎
一、旧约时代的女人
旧约时代的东方社会是重男轻女的社会,虽然以民的宗教是具有启示性的惟一神教,但不免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甚至在法律的地位上,女人的身份常等于未成年考。然而以色列和其他民族究竟不同,他们信仰造物主,而承认两性完全平等,虽然真正的平等,还须在时代中慢慢彰显出来。
女人不能正式参予礼拜;在公共场合比如在节庆中,她虽可表现喜乐,但她不能执行司祭职;惟独男人该参与法定的朝圣。女人没有守安息日的严重义务。法律关心保护女人,特别在她传递生命中,生命的传递无形中提升了女人的地位。
在家庭中,一旦女人成了母亲,尤其如果生了男孩,地位立见提高。另一方面,妻子(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有如奴隶对主人,十诫将妻子当作男人的产业,与房屋、田地、仆人、婢女、牛驴同列;女人可能被男人休弃,但自己不能要求离异,她总是处于较低的地位,女人不能从男人继承产业,女儿也不能,除非没有男孩。一位女人所发的誓愿,只有她的男人或父亲赞同才有效,而且他们也可以声明这些誓愿无效。
虽然如此,以色列女人的地位和女奴差别很大。一个人可以卖女奴,但不可卖妻,即使她曾经是女奴;男子休妻,这女人可以自由再嫁。繁重的家务是女人份内的事,体力劳动不但不降低她们的身
—549—
份,反而赢得尊敬。
在特殊情况下,女人或好或坏的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国女人引诱撒罗满拜邪神(列上十一18),依则贝尔说明一个女人,在宗教及伦理上如何能影响她们的丈夫(列上十八13),女人虽不能参加公共礼拜,却似乎能自由处理宗教生活。以色列奉德波辣及雅厄耳为英雄(民四—五),阿塔里雅垂额听政多年(列下十一),君王的诸臣曾求教于女先知胡耳达(列下二十二14-20);而且友弟德及艾斯德尔传记载一位女子如何拯救以色列子民。
智慧文学的描写:「找到了贤妻便是找到了幸福」(箴十八22),亦即得到「一位与自己相似的助手」,一个坚固的依靠,家产的围墙,避免走入歧途的温巢(德卅六24-27p)。智慧书开始重视女人之地位 母亲之地位—提倡一夫一妻制,劝男人要忠于妻子,子女要敬重母亲,并盛赞有智慧的贤妻良母。
女人是天主智慧的肖像(箴八22-31),她们也表现天主的力量,籍弱者发扬她的光荣。亚纳先知是最好的代表人物。
二、新约时代的女人
基督祝圣了女人的尊位。
藉著耶稣基督的福音传播,女人的地位有了基本上的转变,在宗教上男女完全平等,由于这种「在天主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女人在社会、法律及家庭中,渐渐抬头。
由福音中知悉,耶稣所说的比喻不少是关于妇女,这是经师们竭力避免的;耶稣对于贫病、弱小
—550—
者特别关怀和照顾,并以奇迹或赦免罪过来接纳他们,他甚至对妓女的悔改加以称赞,因为她们比轻视女人的经师更易进入天国。
基于宗教的理由,耶稣认为女人也可以过童贞的生活,因为在来世大家都不婚不嫁,在天主面前一律平等。虽然福音 书没有清楚的遣发女人去宣扬福音的记录,但妇女们首先报告了耶稣复活的喜讯。把复活的喜乐首先分享给女人,这是耶稣的异于常人的作法,时常带给人意外的惊讶。
耶稣对于一般的女人极为重视,而对其母亲圣母玛利亚的敬重、孝爱、感恩,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圣母是救赎的曙光,自从天使预报于她时,圣母就被祝圣了,主愿生自女人;又身为重贞女及母亲的玛利亚,在她身上完成了女人企求的繁殖性能,同时她启示并实现了至此被人轻视的童良,因为守童贞在当时无异于可耻的不孕。女人的理想在玛利亚身上实现了出来,因为她产生了生命之王,又同时保持了童贞。
尘世的女人可能只欣赏圣母所生的这人间最美丽婴孩的肉体生命,耶稣却启示有一个精神的母性,由充满信德的童贞而生育。通过玛利亚,女人能象征有信德的灵魂。因此我们了解耶稣许可圣妇们跟随她,以忠信的童女作榜样,或给女人一个使命。如此初兴的教会指出了许多女人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此后,女人们都负有与教会合作的使命。
三、中国文化下的女人
谈到中国古时的女人,和以色列的女人一般,不被重视,只要「三从四德」就够了,或是以「女人无才便是德」的美誉终老其一生。我们可由历史的顺序来看「女人」如何在礼教的束缚下生存。
—551—
周朝以前的社会,被认为是母系社会。那时代的血统是由女子来继承,而家族内也以女子为团结中心,凡是出自同母的皆为兄弟姊妹,人民祭拜先妣而非祖先。此时女人主要是「地母」的形象,它孕育著人类的生机,掌管著农、商的主要工作,男女的分工是「男猎女耕」。在母系社会中,两性分工并没有严格比四「男外女内」,也没有男尊女卑的限制,女人是较不受拘束的。
周朝是礼教形成的一个过渡阶段。父系已取代母系而起,权力中心逐渐转移而形成宗法的制度,男尊女卑的观念在这时候开始具形,且男外女内的分工制也开始两极化,男子要刚,女子要柔,男子为尊,女子为卑。渐渐地,在战国以后,「妇道」形成。曲礼说:「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立必方正、不倾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这都是女子之道,从这里女人开始被塑成固定的模式。
到了秦汉之际,女人渐被重视。皇上诏赐贞妇顺嫦,开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女人的褒扬;秦代仅用法律劝导贞节,而汉代却用法律奖励贞节。因此,二千多年来压制中国妇女命运的贞节大石,可说是始作俑于汉朝。
刘向作列女传,班昭作女诫,更是标榜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基本观念,虽然这些观念早就存在,但却一直很散漫、根浮泛,直到班昭的女诚,才把压抑妇女的思想有系统的编纂起来,成为桎梏,套在妇女们的颈上。
虽然在汉代,朝廷官式褒奖贞节,刘向、班昭等人又用文字鼓吹贞节,但当时的社会对于贞节,仍不重视。妇人再嫁,也有人愿娶。直到隋代,才颁定「九品以上夫亡妻不许改嫁,五品以上夫亡妾不许改嫁」之诏示,而宋代又严格制定「女子不能再嫁,男子可以出妻」的双重道德标准。宋代是
—552—
妇女的重要转变时代,晚期末儒因过分推崇古理,对于贞节的观念,就严格起来。晚宋时有人问:「孀妇贫穷无依,可否再嫁?」理学家程伊川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对后世将贞节宗教化的现象,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宋代对女人贞节另有要求。贞节观念由宽到严,直到了生殖器——处女膜问题上,可说是紧到了极致。从此以后,女性所受的摧残,送到了不人道的地步。当时社会对于妇女贞节相当鼓励,政府褒扬,大众敬仰。渐渐地,守节已不是妇女的选择,而是义务。
到了元明时代,贞节已崇尚到宗教化的地位。「贞节牌坊」是法律化的象征,女人处处受到限制压力,生命反不如贞节重要。除了将贞节宗教化外,「女人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也是起于明末。明末为何形成这种观念呢?其远因可能是由于传统对妇女角色的期待无需才识,另外一些小说的影响力也颇大,如西厢记之盛行于明代,成了家喻户晓。所以人们还是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观念直到今日仍影响国人对女人的评价。
到了清代,可说是集大成而开始畸形发展,盛行缠小脚,将女人的身体摧残到极点。凡事物极必反,在礼教鼎盛的清代,有人开始起来为女人喊冤了。首先是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所提倡的:反对双重道德标准、反对缠足、反对涂脂抹粉、反对算命合婚、提倡女人该受教育、主张女人参政等。后又有「女界钟」,要求女子脱离奴隶的地位,去做她自己的主人。戊戌年间,康有为等人创「不缠足会」,反对缠足,又自办女学堂。渐渐地,女学堂纷纷设立,直到女子师范学堂草案拟订,女于受教育自此有了明确的规定。民国成立后,女于在婚姻、社交、教育、参政各方面已获得许多的开放,逐渐形成今日妇女的雏形。
—553—
结论:称职的扮演自己的角色
现时代世界激骤的改变,社会、教会、家庭必须面对新的环境。今日女性,又该如何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呢?我认为没有比梵二大公会议在结束时,向妇女所传的讯息,更诚挚、更中恳的了。因为在圣母玛利亚的氛围里,这一讯息带有一种新的启示。梵二于一九六五、十二月八日结束时在「告妇女书」中说:
「现在向你们各界妇女、少女、妻子、母亲及孀妇,还有献身的贞女及独身的妇女致意:你们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半。
你们知道,也是教会引以自豪的,教会提拔并解放了妇女.抱世世代代,一面尊重了男女之别,一面彰显了男女之间基本上的平等。
时刻要来,而且时刻已到,妇女将完整地达成她的女性使命,在社会上,她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光辉与能力。
因而,当此人类正在巨大演变的今日,具有福音 精神的妇女,对人类能有许多帮助,使之免于堕落。
你们妇女们,一直分担了守护家庭、爱惜生命根源、照顾摇篮的任务。新生命秘密地开始时,是你们迎接。死亡唤人离去时,是你们在旁给予安慰。我们的科学技术有变成反人道的危险,请你们使男人与生命取得和谐,更请你们照料人类的前途。请拉住男人的手;不然,在一时的疯狂中,他会企图毁灭人类的文明。
—554—
为妻子和为母亲者,你们在家中深居简出,你们是最初教育人类的人。请把你们祖先的传统,授给你们的子女,同时准备他们迎接那不可预测的将来。请常记著,一位母亲,通过自己的孩子,是隶属于她亲眼或许见不到的未来。
还有你们单身的妇女,要知道你们能尽服务的使命。社会到处需要你们,就连家庭,若没有那些无家室者的协助,也不能生存。
尤其是你们献身的贞女,在这个想以自私与享乐为合法的世界里,你们要保卫贞节,无私与虔诚?耶稣曾赋与夫妇之爱的圆满,但也赞扬放弃这种人间的爱,为了无限的爱并为给众人服务。
最后是你们受考验的妇女,你们好似玛利亚,在十字架下,挺身而立。在历史上,你们多次给了男人勇气,使他们能奋斗到底,至死不渝。请再扶助他们一次,使他们保持雄心壮志,同时具有坚忍及登高自卑的意识。
妇女们,你们会使真理显得甜蜜温柔,易于接近,请努力使这次大公会议的精神,渗入各机构、各学校、各家庭,以及每人的日常生活。
全世界的妇女们,无论信仰或不信仰基督的,生命是托付给你们的。在这严重的历史阶段,挽救世界和平的任务,非你们莫属!」
妇女所负有的,是一项重大的使命!因而其地位,不断地光辉灿烂,照耀普世。
注:本文内女人、妇女、女性皆通用。
—555—
参考书目:
圣经辞典:65女人 思高圣经学会出版
圣经神学辞典:33女人 光启出版社
中国历代模范女性 光启出版社
古经之风俗及典章制度 光启出版社
从心理学看女人 桂冠图书公司出版
新时代的展望 上智出版社
—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