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0号

耶稣受洗的奥义


柯成林
          (谷一,9—11,,玛三13—17,路三21—22;若一32—33)
    耶稣受若翰的洗礼这回事,是四部福音都记载的:可知主的受洗为初期教会是重要的一件事,教会以节日来表达这重要性。但就初期教会而论,应该辨别受洗本身和与它相连的圣神降临,以及从天上来的声音。最后这两件事,四部福音都同样重视,但有关耶稣受若翰洗礼的事却不然?
    独有马谷质朴地报告这件事,不觉有任何问题:「耶稣从加里肋亚的纳匝肋来,在约但河里受了若翰的洗」(谷一9,)。其它的三部福音作者似乎感觉耶稣受若翰的洗礼,是一件尴尬的事?何故?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表面的:若翰死后留下了不少门徒。他们把老师放在耶稣以上.耶稣不是受过若翰的洗吗?第二个理由是神学性的,若翰所施的洗是悔改的洗礼,而悔改假定有罪。马谷这样描写若翰的洗礼:「洗者若翰在旷野里出现了!宣讲悔改的洗礼,以得罪之赦。」(一4)耶稣不是无罪的吗?无罪的耶稣领受侮改的洗礼不是矛盾吗?其它的圣史都感觉到其中存有问题。
    因此路加首先叙述黑落德怎样「把若翰囚禁在监里」(三20),结束了他的使命。此后才提及耶稣受洗的事,却避免提出若翰的名字:「众人受洗之后,耶稣也受了洗。」(三21)
若望更进一步连耶稣的受洗只字不提,但间接加以暗示—他重视的是若翰给耶稣所作的见证:「我看见圣神彷佛鸽子从天降下来,停在她身上。我本来不认识地,但是那派遣我来以水施洗的对我
+423+
说:『你看见圣神降下来,停在谁身上,谁就是要以圣神施洗的人。』」(一,32—33)。有关这以圣神施洗的人,他以前已经说过:「他在我以后来,我却当不起解他的鞋带。」(一27)又说:「在我以后来的(指时间),成了在我以前的(指地位):因为她原来是在我以前的。」(一,30)最后这一句话指向若一1—2,是关于圣言的。
    玛窦的反应更为明显。他写道:「耶稣从加里肋亚来到约但河若翰那里,要受他的洗」以后,引述若翰与耶稣的对话:「若翰想要阻止他(「阻止」原文为过去不完成时态,隐含「一再地」之意)说:「我本来应该受你的洗,你却到我这里来吗?」他明示耶稣超越他,他就是第7节所说的那一位:「祂在我以后来,我却当不起解他的鞋带。」但是耶稣回答说:「你暂且(原文árti意为现在,目前)容许我罢!」这一句话暗示耶稣自认比若翰大。他所以仍然要受洗的理由是:「我们应当这样完成全部的义。」(三15)就是完全实行天主的旨意:这一句解决了问题:若翰便给耶稣施了洗。
    既然耶稣受洗是天主的旨意,其本身必定有其意义。有些学者想过,耶稣的行为表示他的谦德。她从公开生活开始,就践行这一重要的德行,正像她欢迎一切劳苦而负重担的人到他跟前来,跟祂她学习(即做她的门徒)因为他是良善心谦的(玛十一28—29)。
    他加入要求领受悔改洗礼的罪人行列,和他们一起站在河边,可说是谦德的表示,但用于他的受洗却不太适当。无罪的耶稣要求悔改之洗,不能称为谦德,因为真正的谦德须有真理作为基础。因此一个有罪的人要求悔改之洗,公开地表示他是罪人,这是谦德的行为,而耶稣却是无罪的。
另外一个意见更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耶稣的受洗暗示祂在自己身上接受了全人类的罪,代表一切有罪的人受洗,这样便象征他是那要「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一29)。
424
    这意见在圣经中有其根据,如伯前二24,「祂亲身承担了我们的罪,上了木架,使我们死于罪恶,而活于正义。你们因祂的创伤获得了痊愈」。亦见格后五21「天主曾使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即待他犹如罪的化身),使我们在他内成为天主的正义(获得成义之恩)」这样来讲,耶稣受洗自有其深远意义。
    在三部对观福音里,圣神的降下和天上来的声音是受到注重的一点。按照马谷(最早的福音),耶稣一人(在一种神视中)看见天「裂开」(默示性语法)及圣神「如鸽子般降下」,同时听到由天上(天主)来的声音:「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
    圣神降下及天上的声音都和耶稣受洗紧紧相连(是在耶稣从水里上来的当时发生的),而所听的声音又与「看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声音 也必然是耶稣一人听到。这样便可以说,这一事件,圣神的降下和天上来的声音,是耶稣默西亚地位的祝圣。(注一—四)
    玛窦的描写不是直接的,而有讲要理(Catechesis)的方式。天上的声音不说:「你是……」,而「祂是我的儿子……」。这样玛窦的叙述得到了宣告耶稣为默西亚的特性。
    路加写道:「众人受了洗,耶稣也受了洗。祂正祈祷时,天就开了,圣神借着鸽子的形象降在祂身上;并有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
    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1、路加只提及而不描写耶稣的受洗,可见他不注重耶稣受洗这件事。他所着重的是后面的一部分,即圣神的降下和天上来的声音。2、在这受洗后的一部分,路加略为改动,加上两句话:
第一句:耶稣「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降下。耶稣的祈祷是路加所一再强调的(见五16;六
+425+
12;九18,28:十一1;二二41)时常与耶稣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事相连。路加无疑地愿意表达耶稣与天主密切的联系,同时强调祈祷在生活中的重要。
    第二句:圣神「藉着鸽子的形象降在祂身上。」路加「藉着……形象」一句,其目的在于强调圣神降下的真实性。
    总结:耶稣受洗的奥义:
    1、耶稣受悔改之洗,象征祂是有罪人类的救主,正如伯前二24的 所说:「祂亲身承担了我们的罪,上了木架……,你们因祂的创伤得了痊愈」
    2、圣神降到耶稣身上,祝圣他为默西亚:若一33,(若翰的作证).「那派遣我来以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神降下来,停在谁身上,谁就是那要以圣神施洗的人。我看见了,我便作证:祂就是天主子(默西亚)。」以后耶稣在纳匝肋会堂里读到依六一1—2:」上主的神在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穷人传报喜讯,向俘掳宣告释放,向瞎子宣告复明,使受压迫的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读完后,祂对他们说:「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就是在他身上应验了)(路四18—21)。依撤意亚先知书的这一段,可以说是默西亚生活的「篮木」,耶稣将来在圣神的引导下要加以履行。福音给了我们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谷一12:「圣神立即催促祂到旷野里去。」亦见玛四、1;路四14:「耶稣因圣神的能力,回到加里肋亚。」玛十二28(耶稣的话):「如果我仗赖天主的神驱魔,那幺天主的国已经来到你们中间了。?
3、有关天主的话:你是我的儿子,我所喜爱的,上文已说过,所附加的我所爱的一句话,说明耶稣与天主的父子关系是特殊的,超越一切其它父子关系。为若翰这话指示耶稣默西亚与天主的特殊关系,而福音的作者大约已经听懂天主圣子的意思。因为撰写福音时,这一信理已经是普遍的信条了。
附注
附注1:玛三17节的你是我的爱子在圣咏第二首的第7节有其先例。天主在国王登基时候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继续所说的:我今日生了你。有天主今天(登基的日子)使他成为国王的意思。你是我的儿子。这一句只是表达国王现天主的义子关系。对耶稣所说的是:你是我的儿子我所爱的那个(ho  agapēfos)这一句话表示。耶稣与天主的关系是特殊的,超过一切其它与天主的“父子”关系。
附注2马谷说:“那时候,耶稣从加里肋亚纳匝肋来”。请注意,耶稣是和其它的人一样有本省(加里肋亚)。故乡(纳匝肋)来。也有系属。纳匝肋人关于他说过:“这人不是那个木匠吗?他不是玛利亚的儿子。雅各伯、若瑟、犹大、西满的兄弟吗?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们这里吗?”(谷六3)他们看他是和自己一样的一个纳匝肋居民,他们社会的一分子正如若望据说,“于是圣言成了血肉(sarx:一个软弱的人),居住在我们中间。” (若一14)
附注3:按照谷一,5所有受若翰洗礼的人“承认自己的罪。”关于耶稣却不提这件事。正相反,天上来的声音称他是天主的儿子。这样,马尔谷暗示耶稣没有可承认的罪。
附注4:鸽子在这里是圣神的象征,它在叙利亚和巴肋斯坦被视为圣神的鸟;为撒玛黎亚人是天主光荣的象征;在犹太教里曾是圣神的象征。
+427+
高冠群
    长老会台湾神学院、与辅大神学院两院师生、共八十余人,于五月卅日下午三时,在辅大神学院举行一年一度的联谊聚会。今年的研讨主题是:迈向互相承认的圣职。主要是采用由普世教协(W.C.C.)所编订有关圣职的声明(LIMA Statement on Ministry)作为研究的材料。
    此次聚会是由辅大神学院作出安排,先由院长房志荣神父向台湾神学院致以热烈的欢迎,为聚会揭开序幕,然后彼此介绍在座的教授,并互赠纪念品。研讨会旋即开始,首先由谷塞松神父及廖上信牧师,分别以天主教及长老会的立场,对圣职问题作出反应:
    谷神父根据利马文件的内容,分五个步骤讨论:。1、文件的写法:这文件虽已表达出合一的态度,但在所用的辞汇上,缺少采用天主教所用的名词,如:灵能(圣神)、会吏(执事)…等。2、圣职:在天主教现在比较动态的神学思想上,不再用神印这名词来表达,而更是指出领受者与天主的特别关系。综合而言,利马文件与天主教的立场是一致的,接受此文件的内容,与天主教的立场不冲突。3、圣职的形式:文件中所提出的三种圣职形式:主教、长老、会吏,天主教完全接受,但可惜未提及伯多禄的职务。致协委员会的执行秘书Bro.Max Thurian曾在最近讲了一些有关伯多禄职务的话:「全世界的基督徒需要有一共同的发言人,此人应有些权威,以能增进合一」。由于他是利马文件的编者,他有此思想,证明在写此文件时也应有此思想;4、需要革新的地方:在执事方面发展很慢,而且执事的职务多是管理财政,与圣职没有多大关系,同时近来因中央政权较强,故主教地位降低、权
 
柄不够,实需改善 5、迈向合一的理想:在过程中须面对不少困难问题:如独身与结婚、女性圣职的问题等等,在文件中主要指出当面对问题时被此如何一步步地迈向合一。最后谷神父引用拉内神父的建议:拉内神父认为教会的合一是可能的,他提议应让每一教会维持它的制度,关于教宗职务的问题,应强调接受教宗合一的服务,并不一定是接受同一的制度。
廖牧师按文件的内容归纳为三方面讨论:1、教会的共识:奉耶稣的名而设立的教会、均对自己有以下的确认:(1)教会确认自己是上主的子民、是新生命的群体:在那里基督的胜利得以彰显,万物得以更新,故教会必须寻求适当的见证及服事形式,以宣认它的信仰及申述它的希望。(2)教会认识自己为祭司的群体:教会中每一分子都能参与服事的工作,但为有效的服事,教会设立了圣职人员来担任重要的工作,以造就并建立基督的身体。(3)教会公认使徒的传统和圣职是其信仰的根基:教会以使徒的信仰和服事作为自己见证生活的模式、同时也藉圣职人员来保存及实现使徒的信仰,成为教会在历史中延续的有力表现。(4)教会公开按立圣职人员:一方面得到圣灵的力量、另一方面因群体的公认和祷告而得到支持。(5)教会授予圣职人员权柄来执行其职责:此权柄是一恩赐,是为了爱群体以达成职责而使用的,而非个人所拥有。2、教会的歧见:教会在圣职上所产生的歧异,主要是其制度和形式,如圣职人员的限定、圣职的形式、按立的形式与条件等。3、教会互相承认的圣职:上述的形式和制度上的歧异却成了教会互相承认的障碍。「承认」一词有三重涵义:(1)它指接受别教会圣职的有效性。(2)指以具体的行为表示被接纳.如共吃圣餐,共同行按手礼等。(3)许可别教会的圣职人员无条件地在自己教会中服事。综合而言,「互相承认圣职」确是教会迈向合一之路中所必要的条件。在「承认」的层面上所表达的合一是肯定制度和形式上的多元性是基督教会的特色,「合一」并非「合并」,
 
多元性的特征正显示教会是活泼、有生气的群体,所以我们必须在意图更改外在的形式与制度之外谋求合一的实现。
    经过了二位讲者的思想引导后,参加者能在开放的心怀下坦诚表达出一些需耍澄清的问题:如共食圣餐、教会组织上如何合一等,这确是一些在寻求合一路上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无可否认,一起学行圣餐是最隆重的合一表现,但必须要共同相信复活主以特别的方式临于饼酒中这一信理,若还未走向这共同信仰的合一时,则仍未是举行共食圣餐的适当时候。至于教会组织上,至少彼此应承认别教会的圣职有效,虽不要求走向一模一样,而是基本上的信仰要合一;可惜,一直到现在,教会的地位仍是各教会间不能解除的障碍,虽然一向强调信理的合一比组织更重要,但天主教相信,圣统制虽在圣经未有说明,却是由耶稣传下来的,故此为要达到此点的共识,仍有待被此的努力。
    在澄清问题之后,已经带出了一些探讨的路线和方向,因此立即展开小组讨论,仍以圣职为主题,各参加者均能在友爱而坦诚的气氛下,分别对圣职人员的条件、职责及平信徒的参与等问题表达意见,直到下午六时卅分,在共进晚餐后,各小组即席作出简报。由简报中可以发现被此在信仰上的共同点根多,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在迈向合一途中向前跨出一步。最后齐集圣堂,以圣经诵祷作为聚会的结束。
    此次聚会虽然在合一运动中只是一小步,却充分表现出基督教会在寻求合一上所作的努力,在分享彼此的立场中达致进一步的彼此了解。因此聚会虽然结束,但每人均明白这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突破制度上、教义上的差异上仍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这就需要彼此的努力及祈祷来支持,以期达致信仰的共识,迎向一个合一而多元化的教会远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