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8号 |
新约中的圣母 |
穆宏志
引 言
基於本研讨会的主题:「教会中的圣母敬礼」,我们的范围是在新约中探讨圣母与敬礼,但重点并不在敬礼。为了向天主圣三及其救恩事迹以外的存有表示敬意,是否可行某种程度的敬礼?这在神学上仍是一热门的争论,但是却与玛利亚没有什麽特别的关系。事实上,在新约中除了提到敬礼的界限外,在敬礼方面并没有多提。新约的敬礼乃是延续旧约的教训:「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事奉他」(玛四14;参阅申六13。此处多加了「惟」字,乃是源自旧约的传统,参阅路四4)。这句话虽然排除了任何向受造物崇拜的形式,但看不出有禁止效法、崇敬、纪念等行为。事实上,在新约中也没有一处明文规定效法、崇敬、纪念等行为,即使有也是与基督或圆满的信德相关的崇敬。正如圣保禄对信友的邀请:「你们该效法我,正如我效法了基督一样」(格前十一1,参阅四16;得前一6;二14-15);以及在希六12:「你们……效法那些因信德和耐心而继承恩许的人」(此段涵意在希十一「信德的表率」中大有发挥)。
我们的重点乃是在讨论教会如何自新约中洞悉玛利亚和基督的关系、她的信德、以及新约的表达方式。在新约中玛利亚在救恩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这是日後教会敬礼圣母的基础。但应注意.基础不同於发挥。基础是指发现新约中玛利亚此人及其所具有的涵意;发挥则是指教会对玛利亚此人及其
—469—
所表达的内涵所给予的肯定。教会对玛利亚的一些肯定,例如:永远重贞、始胎无玷或圣母蒙召升天等这些在新约里都没有明文记载,当然也并不因此表示新约相反以上任何一项的肯定。但在某些章节中,为避免误解及毫无根据的肯定,我们应先特别研究新约的记载,以避免好似教会的相反肯定。
研读圣经的原则有二:一、注意经文本身及其上下文,例如不要以一部福音来诠释另一部福(在论及玛利亚的经文时,常有此现象);二、强调新约是一个整体,虽然新约各书有其不同的写成文化及环境,但都是基於同一的信仰而写,且成书的时间相当短,所以新约各书有其上下文的整体关系。这两个原则互相制衡,尊重各著作的独特性,亦兼顾彼此间的整体关系。
我们试图以严谨的经文诠释来洞悉每一段经文的明确意义,不要寻求经文所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每一段经文中应尽量寻求对耶稣的母亲所有的讯息。类似的研究只能借重一种严格的和踏实的释经法而做到。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注意,我们在面对经文的明确意义时,好似是反对教会对玛利亚的肯定。我们将在以下的实例中这一一看出:
本讲题旨在描绘整部新约所提供给我们的玛利亚的图像,所以是以稳固的立场来结合新约各书的整体关系,而不是在做一些零星片段有关玛利亚的经文诠释。为了达到这寻求整体图像的目的,我们以新约各书的成书先後为研究的次序,但不研究每部书的个别关系。因为一般学者对新约各书的写成时间都有较广泛的共识。一般都赞同保禄书信是全新约最古老的作品,约写於公元六十年初,而且全部文献经检审後,都公认为真品。马尔谷福音为三部对观福音中最古老的一部,虽然我们不假定在对观问题中马尔谷福音的任何角色。因此,可以假定玛窦与路加一幅这写成约晚於马尔谷福音十五年。至於若望著作,我们承认它出自一个不同於对观福音的独立史料,有其独特的神学与文学发展,但与其它福音一样具有同等的历史价值。若望著作(含若望书信、默示录)虽非出自同一作者,却是源自同一的若望传统。
—470—
第一部份、最古老的史料
这部份将讨论的最古老的材料有:保录书信及玛尔谷福音。此二作品保留著传统中最古老的层面。
壹、保录书信
虽然保禄未曾提及玛利亚的名字,但应注意有一些古老的原始经文也许影射到耶稣的诞生。我们先由斐、罗二书信开始研究;因为在这两段经文里保留了保禄以前的格式,是属於最古老的传统。
一、斐二6—11
「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一切唇舌无不认明耶稣基督是主,以光荣天主圣父」。这一段对基督的赞美诗好似影射到基督的先存性。但是无论对这问题采取何种的看法,也都看不出与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何关系。因为在新约中没有任何地方把基督的先存性与童贞怀孕之事相连。在本段所提的是耶稣真实的以人的形式显示出来,而不提耶稣如何降孕、如何「成为」人。
二、罗一:3—4
「是论及他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按肉身是生於达味的後裔,按至圣的神性.由於他从死者中复活,被立为具有大能的天主之子」。由这段话的平行结构以及圣神与肉体的对立但不矛盾的现象看来,此应是保禄之前的宣信。关於耶稣的人性,「生於达味的後裔」这句话,不肯定也不否定
—471—
童贞受孕。原文所用的动词是指开始存在(成为)ginesthai,而非降孕gennan,因此有些人愿意在这所使用的动词上推论到童贞怀孕的暗示,但这可能是太过分的解释,因为玛与路就是以降孕的动词(gennan)来明显的指这贞怀孕,但是若以「生於达味後裔」(更好译成:种子)来反对生於童贞亦是过分的解释。罗一:3—4.的平行结构,并不是为将耶稣与达味家族相连,而是强调达味的後代默西亚已经复活了。本段所提的耶稣、天主子,并不影射他「因圣神」的来源;因为在这一段里,圣神的工程是与耶稣的复活相连的。虽然在本段耶稣的天主性也同样的受肯定。
三、迦一19;四.4;四28-29。
迦一19保禄说:「主的兄弟雅各伯」,这句话能与玛利亚的这贞有关系。这一点我们将於马尔谷福音的相关处提出讨论。
迦四、4:「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这句话是最具体的提到玛利亚。以「生於女人」的格式,来表达人的本质——指生於一个人;但并不因此暗示耶稣生於童贞女。正如论若翰洗者所说的:「妇女所生的,没有一个比若翰更大的」,这句话只是说生於一个人.其它的则没有多说什麽。因为我们不认识有「生於男人」的格式,如果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才会说保禄故意用「生於女人」来暗示耶稣生於童贞女。
综合以上保禄著作对於耶稣的诞生,保禄只强调耶稣生为人;故他有一个母亲;好使他能生於女人,处於法律之下。至於诞生的方式则丝毫未触及。
贰、马尔谷福
前面所提的书信,是以耶稣的团体为描述的对象;但在福音里所看到的是耶稣本身,与我们有较
—472—
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较容易在寻访耶稣的时候,与他的母亲相遇。谷中分别有两处经文论及玛利亚:
一、耶稣的家人,谷三31-35;
「耶稣的母亲和他的兄弟们来了,站在外边,派人到他跟前去叫他……遂环视他周围坐著的人说:『看,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因为谁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谷三31-35)。这段叙述的核心是:将站在外边寻找他的家人和坐在家里听他说话的人之间做一对比。并且由耶稣的答话中有一神学上的肯定,即为了进入天国,是否属於耶稣的家族并不重要。甚至整体说来,在历史中耶稣的家族并不在他公开生活时的跟随老群中。
在结构上,谷三21-35应是一整体,然而就这整段看来,对耶稣的家人显然是相当消极。首先,谷三21「他的人」出来找他,是因为他们想他疯了。接著谷三22-30,一些来自耶路撒冷的经师说:「他附了魔」;且「赖魔王驱魔」。值得注意的是马尔谷福音惯有的文学技巧是把三21与三31-35印相连(参阅:五21;〈25-34〉——43;六7〈14-29〉——32;十一12〈15-19〉——23;十四.1〈3-9〉——11等)。在别节里寻找耶稣的「他的人」也就是31节里的那些人,自然是包含他的母亲在内——也想耶稣发疯了.而且在这两段之间插入了经师的反对态度,虽然不能说耶稣的家人反对他,但也暗示著他的家人缺乏信德.无形中也蒙上了一层消极与敌意的色彩.
但就文学类型来说,耶稣的话可能曾经单独的流传,所以读者应谨防过度历史化的渲染——极端肯定耶稣的母亲临在於那些认为他发疯了而寻找他的亲属之中。但无疑的,在谷的思想中,未有对耶稣母亲的崇拜。假如有如同後来的传统对玛利亚所表达的好感,谷自然不会把玛利亚的名字,列於一段并不赞美她的章节中。
—473—
二、家乡人的排斥,谷六1-6a;
「这人不就是那个木匠吗?他不是玛利亚的儿子?」(六、3)。虽然在其他三部福音的平行处都有提到耶稣的父亲,但谷却不提;而且也是唯一称耶稣为「木匠」的。至於为何称耶稣为「玛利亚的儿子」,可能的说法是:当时若瑟已死,因此既不在此处亦不在任何耶稣的公开生活中出现。而且这个称呼丝毫不侮辱或贬低耶稣的身份,同时也不模糊的影射童贞受孕。
「兄弟」(谷六3)一词的用法较为棘手。在闪族传统中「兄弟」涵盖著广泛的家族亲人(希腊译文中保留此遗迹),事实上,谷在同一章(六18)以「兄弟」来指黑落德的同父异母的兄弟——斐理伯。六3的上下文引我们想到是在纳匝肋,而这句话十分配合闪族的用法(「兄弟」的用法十分符合纳匝助的环境)。问题是在谷中的「兄弟」也涵盖著姊妹、母亲;而且在这一段经文里,有那些是史料?那些是经过修饰的?这都是争论的问题。
谷也记载著有些妇女从远处观望十字架的一幕,其中有位玛利亚——谷十五40称这位玛利亚为雅各伯与若瑟的母亲;另外谷十五47的玛利亚则被称为若瑟的母亲;十六1的则是雅各伯的?。此情况更形复杂,因为若瑟、雅谷伯出现在耶稣的兄弟之间;因此很难想像以上所出现的玛利亚会是耶稣的母亲。而且这里所提的母亲,只说是耶稣的兄弟的母亲;故说是耶稣的兄弟,亦非指耶稣的亲兄弟。可以得知谷六3的「兄弟」不是亲兄弟,但无法澄清是何种程度的亲属。对此问题我们可以引用一群学者们的意见来作为结论:
「圣母终身童贞的道理并非新经的直接课题,既然在教会历史中曾发生问题,就应注意到「兄弟」(和「姊妹」)与耶稣有何等程度的亲属关系。在研究中我们既无法肯定这些兄弟(妹妹),是耶稣
—474—
的亲兄弟(姊妹),所以也就无法肯定他们是玛利亚的子女。故不同教会的观点能对诠释者的立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部份、玛窦、路加著作
玛与路福音本身比谷长,这也许是因为玛与路对耶稣本人的言行较有兴趣;因此不仅增加了有关耶稣的材料,而且对这些材料也有不一样的安排。同时对玛利亚的记载也较为丰富;处理的态度也较为积极。
一、玛窦福音
玛的材料有两种类型:一是一、二章的童年福音;另一是与谷的平行记载。本文先由童年福音材料著手研究,以便能掌握那些共有材料的修改原因。
一、族谱中的玛利亚,玛一1-17
在第一世纪的犹太宗教中并没有把女人列於族谱中的习惯,而玛不但在族谱中提到了玛利亚,而且还打破了这世代家系记载的格式:「雅各伯生若瑟,玛利亚的丈夫,玛利亚生耶稣,他称为基督」(玛一16)。事实上,在族谱中除玛利亚外,尚有四位妇女出现;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妇女的共同点是什麽?她们如何能准备耶稣的诞生?以及第五位玛利亚的出现。
码 对於这些妇女的出现,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在玛利亚之前的四位妇女都是选自外邦人,藉此显示天主救恩的普世性(但巴特舍巴令人怀疑)。尽管如此.这一点外邦人的特性却是玛利亚所没有的,所以这种解释并不足以说明什麽。另一解释认为这四名妇女都是罪人;藉此显示耶稣诞生的
—475—
救恩特性——他与有罪的人同在。但这种说法仍无法令人满意,因为在此四妇女中,只有巴特舍巴的事件是很明显的罪,而辣哈布只是曾经是罪人;至於塔玛尔、特别是卢德,圣经及第一世纪的犹太宗教对他们也都没有非议之处,甚至於还给予他们公道;连巴特舍巴也给予了公道。因为她生了撒罗满。
另有主张认为:这四位妇女都有一段不寻常的婚姻,她们的婚姻本身不是罪恶,但因不寻常的结合却会引起人的非议——塔玛尔和犹大、卢德和波阿次(自然包含著巴特舍巴和达味);至於对辣哈布和撒耳孟的婚姻我们则不知情,但是娶一个妓女为妻,也是件不寻常的事。在这些情况中,犹太人认为女人是英雄;无论如何,天主藉此实行其救恩计划:有塔玛尔,犹太人才得以繁殖默西亚的後代;有辣哈布,以民方得以进入福地;有卢德,波哈次方能成为达味的祖父;有巴特舍巴,才生下了撒罗满并继承为王。这个解释使我们了解为何玛用了这四个女人,而没有用本来较有名的圣祖之妻:撒拉、黎贝加、辣黑耳。这个解释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包含任何圣经以外(犹太传统以外)的材料,反而比较清楚表现出重要的讯息,即天主的选择。(在玛的族谱中每一次改变格式时,都是强调天主的选择,(阅一3、5、6、11)。
如此,对母性的肯定以及天主拣选的幅度,使前面所说的概念更加的丰富。
二、玛利亚怀子耶稣、玛一18-25
们 玛强调童贞怀孕;所以族谱的记载到了若瑟便改变了格式、是「玛利亚生耶稣」而非若瑟生耶稣。玛利亚进入若瑟家以前已经怀孕了,这因素使他们的婚姻较为特别。若瑟对这件事情有他的反应。因此,玛利亚与前面四位妇女相连,并与她们一样成为天主救恩的工具。但是不提到玛利亚自己
—476—
的态度,因为在玛的记载中若瑟是主角——是他照顾母亲及婴孩。
叙述的重点在强调玛利亚一直到生产时都是这贞,旧约依撒意亚先知的预示,在此处达於一局峰。福音所载:直到玛利亚生耶稣,若瑟都没有认识她,这不应该被懂成生耶稣以後;若瑟也没有认识玛利亚;只提到生产前没有认识玛利亚,至於生产後的情况则不应做任何推论。至於有人会推想到生产後玛利亚是否童贞的问题,乃是因为谷中以及其平行处提到了耶稣的兄弟姊妹。但这问题不属於我们的章节范围中,置後讨论。
三、耶稣公开生活中的玛利亚
谷对玛利亚的立场较为中立,所以没有多说什麽;而玛则是在与谷共有的材料中表达了新的看法。所以对玛利亚的叙述较为积极。
亲属寻找耶稣的一幕,在玛与谷中很相似,但有不同的氛圉。玛不强调生理上的家人与末世家人的对人立,反而是藉生理上的家人来介绍末世的家人。最重要的是玛不提耶稣的家人认为他发疯了,所以出来要抓他。在玛的童年史中,玛利亚亲临这贞怀孕的奥迹,并看到孩子出生几年後的情况。当然,玛不会提到玛利亚参加家人反对耶稣的事;所以也就很自然的根本不提到这一段。
耶稣在家乡受排斥的事件中,耶稣所说的那句话则没有像谷般的发挥。只提到:「先知除了在本乡本家外,没有不受尊敬的」,省略「本族」,显示耶稣的家人并没有不接受他。另一改变是玛直接称耶稣为木匠的儿子,而不是如谷般称耶稣为「木匠、玛利亚的儿子」,在这一幕里强化了耶稣童年的叙述,耶稣是若瑟的养子,透过若瑟成为达味的後裔。而且在该叙述中玛利亚的角色相当清晰,无须多加赘言。
—477—
玛在第一、二章所描述的图像中已著上了积极的色彩,这积极的色彩也光照了以後将出现的几幕。
贰、路加著作
路加作品拥有全部新约中最丰富的玛利亚的资料;特别是童年叙述更是路加所独有的,在公开生中也影射到耶稣的母亲,部份资料是与玛、谷所共有的,部份资料则是路专有的。在此我们按福音的次序先由童年叙述出发,依序来看路中的玛利亚。我们如此研究,并不假定童年史是先写成的,而是因为现在的福音是如此的次序,且读者也受到这次序的影响。所以我们按这次序来研究路对玛利亚的描述。
一、童年福音
此处暂不讨论路一、二的结构,因为这两章耶稣与若翰的平行,笔者认为不是最重要的,倒是没有平行的另外三幕:往见表姊、献耶稣於圣殿;找到孩子是极为重要的圣母论。曾经有人推论玛利亚是路独有史料的来源之丁,她能是序言中所说的目击证人之一,也是唯一能在人的层面上得知领报时所发生的事。但事实上,在路一、二章的叙述中有些不符事实,所以有困难说是出於玛利亚。而且严格说来,作者提到关於在我们中间所完成的事迹之证人,更好是指公开生活阶段时的证人(「自始」路一2,11「由若翰施洗起」宗一22)。关於对玛利亚是目击证人的说法,我们缺乏事实的证明。如果我们不假定记载的每一个字都有历史性,那也就不需要有目击证人了。
1 玛利亚领报,路一26-38
路中玛利亚领报的记载与圣经中其他人领报的记载很相似,有一个相当明确的文学类型。将圣母
—478—
领报与匝加利亚的领报相比较,将更深的肯定童贞受孕是圣母领报的原始要素,而不是以後加上的材料。因为耶稣的超凡身份要求他在成胎上克服一个比洗者若翰更大的障碍,却比匝加利亚晚年得子更大的困难。在玛利亚领报,描写耶稣的话,就是教会在耶稣复活後所用的格式。在别的福音里,谷把这一段话用在耶稣受洗时;玛及路则提早置於耶稣降孕时。当然,这并不是说玛与路假定或否定基督的先存。
路一34:「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这是领报类型的反问格式,藉此反问可使领报告有一更清楚的解释.也常由其中得到一个记号。所以不应在这反问句里对玛利亚的心理或灵修有过分的解说。另一方面,路也可能藉此反问来肯定童贞;我们能肯定这是出自福音的传统,而不是对依七14反省後的效果。批判者不能超过这一点来肯定这事件的历史性;同样的也不能否定它。因此,我们应说这不是一个能证明的事实;但如此的解释却最能解释新约中的一切材料。
最能表达路对玛利亚的观点应是:「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罢.」(一38)。因为在32、33、35节这几句话都是复活对基督信仰的肯定,而玛利亚的答覆则显示了她是第一位福音的听者,即理想的宗徒应是倾听天主的话并加以实行的人。天使给玛利亚一个记号:「且看你的亲戚依撒伯尔,她虽在老年却怀了男胎……」,玛利亚在还没有印证这记号以前,已经宣报了她对天主的话的服从与信德。
开端辞中天使的致意极为重要,特别是「充满恩宠音」一语,按福音的说法包括恩宠的圆满意义,此恩惠就是玛利亚怀孕天主子之事。「充满恩宠者」原文为一动词,应译为「特别、被接纳、被看重、或受欢迎」之意。但在译成拉丁文时却变成一个动词和一个对象,因此「恩宠」成为对
—479—
象能被绝对化、客体化,也因此「恩宠」也就引起了许多的解释。所以「万福」应与「充满恩宠音」连接,否则「恩宠」则可能脱离其上下文,有一超越经文的独立诠释。
2玛利亚往见依撒伯尔,路一39-56
访亲事件是急速成行的,按路的结构这也是玛利亚实行她自己的话的第一个例子,也是一个启示与诗歌赞扬的机会。依撒伯尔对玛利亚的赞美祝语,曾应用於其他被天主作为拯救其子民的妇女身上;所以在此特别肯定定玛利亚是天主计划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曾经用在别人身上,所以失去了其独特性;依撒伯尔的祝福不只是因为玛利亚是耶稣的母亲,也是因为她相信了。因为玛利亚相信了,所以她是第一个真福者、第一个门徒;如此的祝福完全符合福音中所发生的,正如耶稣对那妇女的祝语的答话:「那听了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十一28)。
谢主曲虽是由玛利亚的口中道出,但不容易想像是出自玛利亚本人所作;也更不可能想像是玛利亚临时灵感的效果;也很可能作者不是路加。因为有些事情与玛利亚当时的历史不符,如当时并没有有权势者从高座上被推下。谢主曲应该是由当时基督徒诗歌所改编而成的,路加藉此来传达他对玛利亚的看法:玛利亚不但是第一个接受福音的门徒,也是第一个福音传播者并预报推翻权势的事实。在谢主曲中所看到的是福音所描写的情况被推翻,在路中此权势的改变是特别的尖锐。例:富翁纳匝助的比喻、糊涂的富人的比喻(十二16、20);以及真福的格式(六20)……这些就是谢主曲中所说的。玛利亚已经被称为有福的,且後代也要如此称呼她。现在她已成为这革新的发言人。同时这首诗歌延续了「雅威的贫穷者」(Anawim)即那些只寄望於天主的人(圣咏的传统精神)。自童年叙述中的人物:匝加利亚、依撒伯尔、牧童、西默盎、亚纳等,直到耶路撒冷的第一个基督徒团体都有这
—480—
种依靠天主的态度。玛利亚上承这种犹太式虔诚,使之延及初期的基督徒,却圣神降临後宗所描述的团体。在路的救恩史上自以色列经耶稣基督至教会时代,玛利亚在救恩史中占有一划时代的角色:自童年叙述贯通耶稣的公开生活到初期教会。
3 玛利亚和耶稣诞生,路二1-20
在耶稣的诞生、受割损及牧童的朝拜事件上,对於玛利亚并不多加什麽。福音有关耶稣诞生的材料是相当轻描淡写的,这是为剔除太多有关圣诞的传说,藉此也帮助我们不要对玛利亚有太浪漫的图像。
当牧人传扬天使报告给他们的事时(路二18),以及耶稣在圣殿被找到时(路二49、51),应注意作者重覆这两句话,以示其重要。常引人推想玛利亚的行动能带领出一些玛利亚的回忆录,且这些回忆录能作为福音的材料。但是路加上这句话的目的,好似不是提出此材料的来源(如果是为此目的,更好是置於玛利亚领报後)。应注意这句话都是在关於孩子的启示後出现的:牧童描写天使论这个孩子所说的话,或是耶稣自己提出「我应在我父那里」。玛利亚所存留的就是这件事及这些话。「反覆思想」这句话只是在第一次(二19)有记录;这词的原文意义以及在旧约中的用法使我们想:玛利亚试图了解此事,并努力抓住其中的意义,虽然玛利亚没有完全了解所发生的事.但是让这件事深深的进入记忆中,以设法了解之。玛利亚的努力,是人面对天主启示反应的高峰:牧童讲有关此孩童的事,并光荣著天主回去;听牧童的人感到惊讶;最後玛利亚存留此事并设法了解之。在这段记忆中玛利亚的「反覆默思」正如撒种比喻所说的「那些以善良和诚实的心倾听的人,他们把这话保存起来,以坚忍结出果实」(八15。注意八12:「那些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行的,是我的母亲和弟兄」)。
—481—
另一方面玛利亚的反覆默思正表达她在信仰上有一成长的过程。
路中若瑟与童年叙述中其他突出的人物一样,到了耶稣公开生活时就消失了,所以若瑟没有承担玛利亚在此的角色。在童年叙述里,玛利亚谦和、接受及服从的态度(一33、38、45;二19、51),而在下一段玛利亚所碰到的困难,也是每一位门徒所应面对的。
4 玛利亚和献耶稣於圣殿,路二21-40
这一段叙述的焦点在於西默盎对玛利亚所说的一席话,特别是:「要有一把利剑剌透你的心灵」。这句话常被懂成玛利亚在十字架旁受苦的预报,但是这一景不属於路,因此我们应设法在路中找到这句话的解释(路加不应假定读者会念若来了解自己所写的)。最好的解释应是:玛利亚既然是以色列的一份子;她也必须面对这孩子做一抉择;这婴孩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玛利亚将因此受判断。正如耶稣所发出的断语:「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行的,才是我的母亲和兄弟」,玛利亚听了并实行了天主的话,进入了天主的末世家庭中;而「利剑刺透玛利亚的心灵」这图像,很可能路加影射奉行天主旨意者的困难。由以上的叙述中我们不但看到玛利亚通过了服从的考验,而且也经过了困难与痛苦的信仰成长阶段。
5 玛利亚和在圣殿中找到孩子,路二41-52
这一幕开始应验了西默盎的预告。玛利亚痛苦的焦点并不在於失去了孩子;而是在找到孩子时,耶稣所给予的回答——「你们为什麽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那里吗?」(二49),这句话使玛利亚明白了耶稣与天父的关系超越了与家庭的关系。48节的惊讶:「孩子,你为什麽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准备了第50节的不明白。玛利亚把这一切默存於心,因
—482—
为这一切除非是经过耶稣死亡与复活的奥迹,是不可理解的。
童年叙述结束後,亲属的态度和耶稣三次预言苦难後的态度很相似:「这些话他们一点也不懂,这话为他们是隐秘的」(十八34)。但是路加却不让玛利亚停留在这不理解的昏暗中;玛利亚默存所不懂的,并试图给予意义,如此准备了耶稣的公开生活。
二、耶稣公开生活中的玛利亚
耶稣公开生活时,玛利亚反而较少出现。这样的沉默令人纳闷,因为在童年史中路对玛利亚特别感兴趣;而在公开生活中对玛利亚较沈默。其理由路视玛利亚为门徒的典范;故当耶稣孩提时,只有母亲一人在实行门徒的形像,所以出现频繁。但到了公开生活时,已有许多人(门徒)跟随耶稣,所以只有两次提到玛利亚,以突显她继续做门徒的态度。路如此巧妙的经营玛利亚的出现,自然要比谷与玛来得吸引人。
1 路加的族谱
路的族谱并没有提供些什麽,只是对:「人都以他为若瑟的儿子」(三23)这句话,不知应做怎样的解释才合宜!也许是路加将原文修改以配合他前面所讲的童贞怀孕,或者这原来就是原文。而以一26-38犯来阐明这句话的含意。
2纳匝肋的排斥,路四16-30
路在纳匝助的排斥这一幕,不但除去了本族,而且还除去了本家的因素。这并不表示作者对耶稣的家人有好感,而是如前面所说的:路加不可能将玛利亚与不信者相提并论。虽然在这传统的格式里,玛利亚的名字消失了,连兄弟们也不提;但是这一景并不降低路对玛利亚本来的描写。
—483—
1 耶稣的母亲、兄弟和家人,路八19-21
这一幕在路中较谷来得积极;不但没有里、外家人的对立;甚至超越玛,以血亲家庭之例来说明作门徒的倏件:凡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行的人,才是我的母亲、兄弟。路加并将动词写成现在分词,提示要成为门徒乃是日复一日继续不断的行为。
把路与谷相比,发现其上下文戏剧性的改变;路不但不提任何人以为耶稣发疯了而出来寻找他,而且还把控诉他与贝耳则步同道之事延至三章以後才出现。甚至提前叙述撒种的比喻,以「以善良和诚实的心倾听的人,他们把这话保存起来,以坚忍结出果实」作为结语,使听众产生反响——耶稣的母亲及其兄弟成了落在好地里的种子。这一切不但与童年叙述配合得完美无缺.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将耶稣的兄弟与他的母亲相连,视他们为门徒以准备宗一14所提到的信者团体。
4 祝福耶稣的母亲,路十一27-28;
这一幕是路独有的,也可说是前一幕的另一种说法,尤其是在词汇及文法结构上二者都非常相似。我们试将这一幕妇人对玛利亚的祝福与依撒伯尔的祝福相对照;将发现:妇人因玛利亚生了这个孩子而祝福她,而耶稣所强调的则是身为母亲的信德。此二者并不冲突,而是强调因为玛利亚的倾听、相信、服从、保存,反覆默思天主的话,且持续不断的实行,所以才称为真福。并肯定玛利亚已达於作门徒的标准(要有一把利剑刺透他的心灵),即她所预报的:「今後万世万代都要称我有福」。
三、玛利亚在耶路撒冷团体中,宗一14
在路中;玛利亚既不出现了,继十一人的名单之後:「这些人同一些妇女及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并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专务祈祷」。也许这一段话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但却是路加独有的材料;
—484—
并在宗中占有结构性的地位,连贯著前後的文学与神学上的关系。
玛利亚之所以在此处出现,因为路加自始便把玛利亚视为门徒及门徒们的典范,所以玛利亚自然出现在耶路撒冷的宗徒团体中。这现象亦出现在若望传统中;由此可知教会到玛利亚的积极态度,并非作者的想像或脱笔而出,应是有事实的基础。
路的目的是介绍不同层面的证人,这十一人是:「主耶稣在我们中间来往的所有时期内,常同我们在一起的人,由若翰施洗起,直到耶稣从我们中被接去的日子止」。这十一人不在耶稣的十字架旁,也不在发现空坟时;事实上,空坟之事妇女们才是目击证人,也是这个缘故路加两次提及妇女。最後,玛利亚是童年事迹的证人.是她将这些事默存於心反覆思想。
圣神降临的地点即是拣选玛弟亚的地方,虽然路加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推想玛利亚也在场。作者愿意在最後提及玛利亚,藉以表达她赞同新生教会的成员。玛利亚与门徒们一同祈祷,即已表达了教会的特质。也许作者对玛利亚的生活认识得并不多,但他的描写是自报导第一个好消息起至圣神降临,从耶路撒冷起直到地极,玛利亚的态度始终如一,她的答覆始终是:「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罢」。
第三部份、若望著作
若望著作包含默示录一书,成书时间较路稍晚。在此只介绍若望著作中的玛利亚;不涉及作者的问题。
壹、若望福音
—485—
虽然假设第四福音有其别於对观福音的传统,且其编辑过程是独立的;但我们不停留在此过程上,而直接进入有关耶稣母亲的章节。福音中有两幕提及耶稣的母亲,但不提她的名字;以及一些相关的句子,都是我们研讨的对象。
一、可能与童贞怀子相关的题目
「他们(他)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内欲,也不是由男欲,而是由天主生的」(若一13)。
虽然希腊手抄本用的是复数;指基督徒;但仍有人试图根据古老的拉丁译文及某些教父的引用语,以单数动词来指童贞怀孕之意。单数动词影射耶稣的成胎,这种说法较难成立;因为按现有的经文是指天主赋予相信耶稣者的生命,其上下文的内含亦是偏向复数——不信者与信者的对比。而且若中没有一处是提及童贞怀孕的思想,即使要将由内生与由神生的相对比,无需表示就可连想到由男欲所生(参阅三1-5)。最後我们可以较肯定的说若一13指的是基督徒的信仰状况,而非影射童贞受孕。
另一个可能与童贞怀孕有关的句子是:「这人不是若瑟的儿子吗?」(若六42)。这句话是增饼奇迹之後,耶稣在葛法翁会堂的生命之粮的定论。按若望惯有的「误会」写作技巧以及这句话的上下文看来,「若瑟的儿子」这句话并不是在肯定若瑟的父性,而是对耶稣的来历持异议,论耶稣是出於人或生於神。至於後面所加上的:「他的父亲和母亲,我们都认识」,这话并不是指他们还活著,而是为加强前面的那句话。
关於「耶稣的弟兄们不相信他」(若七、1-10)这句话,重点在於不信——在加纳婚宴之後,「耶稣和他的母亲、弟兄及门徒下到葛法翁」(二12),他们就不再出现於福音中,藉以表示他们的不信;
—486—
相反,在十字下玛利亚重新出现,与耶稣至爱的门徒站在一起,是信德的表达。如果若七1-10这段含有若望对玛利亚的看法,则是强调玛利亚不与不信耶稣者同在。
二、玛利亚在加纳(若二1-11)
玛利亚在加纳的婚宴事件,是最常用来解释玛利亚的,但也是最被滥用的。因此需要好好的解释以掌握原有的意义。
由於第一节玛利亚便已登场,而且她的对话促使了奇迹的实现,所以玛利亚在加纳婚宴里占有重要的角色。但事实上主角是耶稣,属於耶稣的「时刻」的一部份,是他第一次自我显示,是他的标记的开始,显示他的光荣,门徒们因而相信她。一51中门徒们已开始看到这较大的事。
1、「他们没有酒了」
如果这句话是一种请求,那麽就是指耶稣的母亲对他有一种信仰(至少是初步的信仰),相信耶稣能行奇迹。而耶稣的答话也肯定了他与没有酒这件事有关系。由於是玛利亚将耶稣与没有酒的事相连,所以耶稣的答覆能有两个方向:一是面对事答覆玛利亚的请求;另一个是面对讲话的人,回答:你是谁?为何向我提出此问题。
但另一个问题是:在若中是否有任何迹象显示何以耶稣的母亲向他说出这句话!似乎没有任何迹象可寻,就像我们不知道若翰为何说耶稣是天主子的羔羊,纳塔乃耳为何说耶稣是天主子一般!也许是因为在若中耶稣有股神秘的气氛,所以人们会对耶稣有某种反应;尽管有时候是不完全或不清楚的。
2「女人」
—487—
耶稣两次称她的母亲为「女人」.这不是无礼而是福音中对妇女惯有的称呼。这一点我们可以理会是耶稣不愿意强调生理上的母亲。当然,在十字架上以「女人」来称呼自己的母亲,这并不是缺乏爱情的说法;因为在福音中耶稣亦用「女人」来称呼撒玛黎雅妇人及玛达肋纳。
另有一种象徵的说法:女人——厄娃。将创世纪的用法与玛利亚在十字架下的一幕相连,而找到连带的关系:厄娃煽动亚当违反天主的命令、母亲煽动耶稣滥用他的奇能异术,但是後来厄娃并没有因此失去得救恩的希望,玛利亚也再度出现在耶稣的死亡上,被接到十二门徒的团体中。教父们曾经一度探用此象徵说法,发现若多处影射创。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此种说法较为牵强,且看不出能帮助解释加纳婚宴的这一幕。
3「我和你有什麽关系」
在圣经的闪族格式里经常出现这种在两个对话者之间产生分离作用,甚至相互敌视的效果。但在这一场景中可以被了解成:耶稣企图与玛利亚保持距离。既然作者强调是耶稣的母亲和他说话,所以保持距离也是适合的。这样的解释与「女人」的称呼相合,而且也与玛利亚的介入没有什么不一致的。
4「我的时刻尚未到」
「时刻」一词有不同的解释。若视之为问句,则「时刻」可懂成公开生活;所以可以了解耶稣为何要与玛利亚保持距离(暂停与家庭的关系,父的召叫成为优先)。若视之为肯定句,「时刻」一词则可以被懂成是耶稣苦难後受享光荣的时刻;但一般更是指向耶稣的苦难时刻,在此情形下;则内含玛利亚在苦难的时刻占有一角色。这正是为十字架上耶稣将说的话作准备:「女人,这是你的儿子。
—488—
无论如何,耶稣与他的母亲保持距离,是与天父的计划有关。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好像是路中耶稣十二龄讲道时的问话的回响。
5「他的母亲给仆役说:『他无论吩咐你们什麽,你们就作什麽』」
乍看之下这句话似乎与前面一句耶稣所说的—「我和你有什麽关系」是相冲突的;但事实上耶稣的话并不是要排除玛利亚对此事的干预,而是愿意在关系上保持距离。从文学立场看,玛利亚的这席话是一连系词,它越过耶稣的话不顾,将没有酒的事件串连起来。玛利亚的这句话也含有附带条件的意味。耶稣面对酒的主题并没有作什麽表示;既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所以玛利亚的这句话自然关连著,并非无中生有。因此,不能将这句话解释为免强耶稣作一些本来他所不想作的事(这句话并没有指玛利亚是全能的请求者的观念)。基於同一理由,也不能因此说,因为玛利亚坚持她的要求,所以就表示她不相信。(其实对观福音反而更是赞美恒心的要求者;如:客纳罕妇人的信德,加纳第二奇迹也包含著同样的坚持)。
有些人愿意在这一段中以若中神迹的模棱两可性来看玛利亚在干预上有「误解」。如果真是如此,则我们可以说:玛利亚也属於那一群以纯真的相信;但缺乏深入了解要求神迹的人中之一,但後来得到了坚固的信德。神迹之後;玛利亚尚与耶稣在一起,尤其是她在十字架旁的临在便已证明她已超越要求神迹的限度,进入到坚固的信德中。
6「下到葛法翁」
加纳婚宴之後,耶稣和他的母亲、兄弟及门徒下到葛法翁。在这一幕里;若瑟已不在(加强他已死的观点)但却出现了前一幕所没有的耶稣的兄弟——母亲与兄弟及门徒分成两组。若我们把若与谷
—489—
对照将发现,玛利亚只有一次出现在耶稣公开生活中(而且是在葛法翁,公开生活之初)。我们可以假定原有一个传统说:耶稣在公开生活之初移居葛法翁,他的家人来此地找他,发现有一群门徒环绕著他,且耶稣较看重门徒们反而不理会家人,所以他们便回到纳匝肋,耶稣却留在加里助亚巡奔波……。
三、玛利亚站在十字架下,若十九25-27
在福音的第二部份耶稣对门徒们的教导及照顾中,安排了玛利亚的出现,强调玛利亚是门徒之一。特别是玛利亚的出现正居十字架事件的中心位置,介於瓜分耶稣的衣服及「我渴」之间。
玛利亚站在十字架下的事件;我们无法找到福音前的先存史料。对观福音记载妇女们只是远远的观看耶稣被何十字架,不提耶稣的母亲,而且我们也不容易找到史料证明玛利亚与耶稣的爱徒在一起。但若就神学的观点上来看,玛利亚出现在十字架下的这一幕能是出自第四福音作者的神学创作,以强调若望团体中耶稣的母亲占有极重要的角色。以下我们来试看其重要性:
在十字架下这一幕,若望间接的提及两个角色——他所爱的门徒及耶稣的母亲。所爱的门徒,即指团体的英雄、门徒的模范和稳固团体信仰的见证人。若望不提爱徒的名字,因为重心在於强调这个角色,而非个人。但论及玛利亚时,她的母性角色并不是针对耶稣,因为其母子关系在加纳时已停止。虽然在玛利亚身上用「女人」及「母亲」二词;但母亲不再是耶稣的母亲,而是针对爱徒,为爱徒的母亲。另一方面,玛利亚在十字架下的这一幕是发生在耶稣的「时刻」上,已不再属於公开生活.而是基督受光荣後(若望提前视十字架上的时刻为受光荣)的基督徒团体时代。如此,在若中耶稣不单是死了,而且在死亡中一起与团体萌芽。这团体在对观福音中是在复活後或圣神降临後(宗)
—490—
产生的。所以在若中这一幕後,耶稣能说这一切都「完成」了。
在十字架下的这一幕可以看出是由自然的血亲家庭走向末世家庭。在加纳婚宴中否定了人性的家庭:对观福音中以谷讲得最清楚;路则改变了立场,把自然的家庭(特别是指母亲)导向末世家庭。若则融会二者,把时刻与人物都改变了。公开生活之初,是家庭生活的结束;公开生活的结束,建上立了新的、门徒的末世家庭。人物的变化,也影响了解释。路顺理成章的把耶稣的亲属(母亲和兄弟)带入末世家庭中,并成为末世家庭的核心与标记。但若只把母亲带入末世家庭,兄弟的地位则由爱徒取代;并由他们与圣母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母子关系。「母亲」、「儿子」带来了关系上的新因素,超越了对观福音对玛利亚是理想门徒的看法。
以天主教的立场解释:玛利亚是基督徒灵性上的母亲,玛利亚在基督徒身上继续其为爱徒母亲的角色。虽然有些人反对此种解释,认为玛利亚是一个真实的人,而爱徒只是一象徵;二者在不同的层面,不能做同一的解释。但笔者认为玛利亚与爱徒在层面上的不同,是基於作用上的不同。母亲的作用因其本质是唯一无二的,因此不能重覆,但门徒的作用却是可以增加的。虽然母亲不能成为其他母亲的标记和象徵,但门徒却能成为其他门徒的标记和象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也可以成为其他门徒的母亲。同时要说明的是,爱徒的形象并非纯粹是象徵,他也是一个真实的人,郎「爱徒」涵盖其个人忠实地跟随耶稣之意思。也因此,爱徒成为後来跟随者的象徵与标记。另有人反驳说:是门徒接纳母亲,而非母亲接纳门徒。这事我们应在实景中来看:一个已成年的儿子,接纳母亲是理所当然的,而非母亲来「照顾」儿子。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改变母子之间的关系。唯一能完全否定这解释的可能是将此幕完全看成耶稣垂死前,替他无依无靠的母亲找一个安身之处。难道这样的说法能解释这
—491—
一幕介於瓜分衣服和「我渴」的事情吗?很难令人置信!
另有一些象徵的解释,过分的把象徵和所象徵的分开;即把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和她所能有的象徵意义分开。例如,把母亲解释为犹太团体的代表、爱徒为基督徒团体的代表;或把母亲解释为犹太基督徒的代表,爱徒为希腊(外邦)基督徒的代表等。甚至於还有人认为若望没有兴趣介绍玛利亚为生默西亚的以色列象徵;因为对若而言;所看重的是耶稣是天主子,但另一方面,若望有兴趣表达以色列藉著接受信仰和作门徒诞生新的团体——犹太基督徒团体,然後以色列以玛利亚为代表,在这样的犹太基督徒团体中找到了自己的家。以上所提的解释都过分趋向象徵性的层面,而忽略了作者所言:「耶稣的母亲」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非象徵。这种强调象徵的解释;也许是为避免给予一个肯定,但往往却反而给予更强的肯定;即我们所解释的,耶稣的母亲与爱徒有母子关系,但母亲不生门徒.也不生爱徒;反而在这些象徵的解释中却有玛利亚生门徒之意。
贰、默示录
最後,我们要探讨一段在礼仪中常被引用,和玛利亚有关的默十二:身披太阳的女人。
默示文学有其特殊的思想及表达规律,在新经纲目中.默示录的犹太基督徒文学使其文意晦涩,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以下我们试讨论默十二中的女人,至於许多对默示文学不同的诠释则暂不在此讨论。
默示录十二章的女人
对於这一段经文的诠释,必须依也罪对本书的结构肯定,以及对犹太或外邦思想的了解多少而定。我们由木书的默示类型以及它在书中所占的位置,可以把这一段的象徵作以下的解释:
—492—
默十二可以分成三部份:女人、龙和女人的孩子(1-6。);弥额尔的胜利和他的天使与龙及它的使者交战,以及凯旋歌(7-12);女人、龙以及女人的子女(13-17)。
第一幕是在天上实行。诞生的默西亚婴孩具有上天下地的特色。它以旧约的词汇描述,但并没有与耶稣诞生的细节配合:耶稣的诞生论及默西亚救恩的开始。他被提到天主宝座前,并不需要指他的复活、升天,能是反映天主给予默西亚的照顾,且基於她所许的诺言,不让恶势力战胜秘的百姓。
第二幕,是将犹太材料基督化。教会的经验是来临的默西亚并没有消灭龙,也看不到他的胜利,尚须等待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作者以天上胜利的一幕作为默西亚胜利的预兆和保证,因为天上的胜利是描述於默西亚的诞生之後,藉以暗示默西亚的诞生带来此胜利。
第三幕:在天上的胜利并没有毁灭龙,在地上继续有争战,这表示基督徒与恶势力的交战。这战争意味著由遵行诫命及为耶稣作证的人所组成的教会,正经历著旧约以民的旷野经验。女人同时代表以色列和教会,因为在随後几章叙述的战争,教会是在重新活著被迫害的以色列百姓的经验。
这一切和玛利亚有什么关系呢?的确很少。虽然默大量提到耶稣。我们应接受此处论默西亚的母亲;默西亚就是耶稣,而耶稣的母亲是玛利亚。因此过程而拉上了关系,第一世纪的读者在念这一段时,很可能会想起玛利亚;但不一定要把默示录中所有的材料都置於玛利亚身上。而且这一段也不提默西亚的名字,虽然默常用耶稣的名字。因此这与十字架的一幕全然不同。如果在新约没有多讨论玛利亚,也没有人会在此找到有关玛利亚的材料。
默十二的象徵有了新的焦点。女人节是默西亚的母亲,自然会令人联想到耶稣的母亲,她在若中两次被自己的儿子称为「女人」。这女人多少也让人记起创世纪中的女人,在创一至三章中一直没有出
—493—
现厄娃的名字,直到结尾,在其间都称她是女人。正如耶稣的母亲有其他的子女,所爱的门徒;这里也提他们:「她其余的後裔,即那些遵行天主的诚命;且为耶稣作证的人」。关於後裔的描写,非常适合描写爱徒,因此这一段和若中十字架旁的一段经文密切相关。
这一章节丝毫不提玛利亚(虽然圣母蒙召升天节引用此段,但它跟此奥迹全然无关),但为了解玛利亚在本书中的团体的地位是很有用的。若是在路加著作中,玛利亚能做为全面救恩史中的模范门徒,现在她也能象徵性的总括整个救恩史的过程及最後的结束。
结 论
新约中有关玛利亚的经文不多,她出现的时间也不长。可看出新约对她个人的处理有一演变的过程。
在第一阶段中.谷与保禄著作对玛利亚的描述并不十分引人注意。保藏对耶稣在世的生活不感兴趣,所以仅限於提示。谷也没有什麽细节可言,唯一清楚的是玛利亚同村的人比门徒们更认识她。
第二阶段中,出现一些与耶稣诞生有关的细节。玛的重点在於耶稣而非玛利亚,透过耶稣给予玛利亚有关的讯息。路及宗(部份)中,玛利亚则是灵修的途径.她始终聆听天主的话和福音中天使的讯息。玛利亚聆听了解天主的计划,在完全翕合天主的计划上显露出她的信德,而且热诚、欢跃地传报天主开始在她身上实行的福音。很快的,她就进到黑暗的信仰岁月:寻求了解所发生一切事,所预告的利剑、孩童耶稣的答覆.「他们不明白他对他们所说的话」(路二50),同一句话也用在门徒
—494—
们身上。即当耶稣预言自难後:「这些讲他们一点也不懂.这话为他们是隐秘的」(路十八34)。玛利亚也处於同样的黑暗中:知道,但不能领会天主的计划,她一心跟随此计划,却要接受这与她身为母亲者所不一样的事实。在玛利亚的心中逐渐学习不占有——所有的母亲都倾向於占有孩子,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在耶稣的公开生活中,清楚指出师傅肯定他的自由,在父母监护之外,实行他的计划。这样,当亲属来访时,他并不接见他们,或当赞美土怀胎者时,他答说:「可是那听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十一28)。经过这一条道路,玛利亚逐渐成为且显示她是主的第一个门徒,直到成为第一个团体共同祈祷等待预许之神的成员之一,玛利亚是门徒的模范。
第三阶段中,她有了一个角色。如果根据路加著作,在公开生活中有一段时间否定了她的角色,但是後来却加倍偿报她。在信者的团体中,她以母亲的角色存在.是因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而开始了这新关系。最後,她成了象徵:在她身上总括救恩工程的过程及结束,她是默西亚的母亲。
以这些材料作出发点,自第二世纪起几世纪以来,形成一个与玛利亚有关的整体道理,这些道理逐渐在教会的生活中实行,并影响教会的生活。新约准备了田地以供此行动的可能性;不过此事的发生,已是在新约时代之後。
—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