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8号 |
回 应 |
张雪珠 史牧师从基督教神学立场提出他对天主教敬礼玛利亚的质疑。涉及的范围不限於敬礼的实践层面,也深入了神学领域。出发点是大家渴望有所突破的合一运动。感於史牧师直言无讳的坦诚态度,以下的评论遂从敬礼、神学与合一交谈三方面著手。 在合一交谈方面,史牧师首先指出目前的争议,然後提出双方可能的契合点。 按照史牧师的陈述,天主教与基督教对於玛利亚的态度,走向两极化:前者有将玛利亚偶像化的嫌疑,後音却忽略了玛利亚在信仰中的地位。基督教尤其非议的是天主教关於玛利亚的四个基本教义:始孕无玷、终身童贞、灵肉升天与天主之母的称号。对玛利亚的不同立场是双方神学立场分歧的一个缩影:信仰真理最後的权威只是圣经、或亦须教会传统? 对於这一棘手的问题,史牧师并未避重就轻,回避过去,足见他对於合一交谈的诚恳。不过就突破而言,也没有任何进展,这次交谈似乎在出发点上已注定要失败。症结在於只将历代争执的论题重新摊开是不够的,还应当另寻出发点,例如关於信仰真理的权威问题,在断言传统或圣经之前,先思考两者的共同来源,即圣神在教会内的功能。如此一来,即能解释在圣经未成书和未钦定之前的信仰状态,也不会将传统僵化为过去的历史,而让它有继往开来、开创新机的活力。传统与历史不同,历史属於过去,传统却是生活的,它根据过去,但不停留於过去,而将过去带到现在,将文字化为精神。这样在圣神临在教会的了解之下,圣经与传统相辅相成的关系,更见密切。 582 基督教非议的有关玛利亚的四个基本教义,按照史牧师提出的次序是:始孕无玷、终身童贞、灵肉升天与天主之母的称号。天主教义发展的顺序是:天主之母,终身童贞,始孕无玷,灵肉升天。先後次序的差异可能透露对这些教义的发展过程,及其所通传的信息有认知上的差距。史牧师将尼采大公会议(三二五年)与厄弗所大公会议(四三一年)混为一谈①,证明这一推测非出於武断。史牧师对四个教义的批评,大致可列为以下三点:没有圣经根据(no scriptural basis)②;或相反圣经,是教会历史中根晚才出现的思想和钦定的教义;最後它们是民间敬礼的产物。 关於「没有圣经根据」这一判断,虽然道出了事实的一面,即圣经不是圣母学发展的起点;但是这一说法略嫌笼统而失明确,能够理解为:有关玛利亚的教义是错缪的,因为缺乏圣经文字的直接记载。如果 「没有圣经根据」这句话是较广义的,指谓连间接的根据也没有,那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如何辨别一个神学思想有无圣经根据?标准何在?这等於问:谁是信仰真理最高的权威,是圣经?是传统?抑或临在於教会的圣神?信仰的真理,不是一项独立存在的条文,而是一个整体,彼此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做为先决条件的观念先澄清,其它的思想才可能讨论。初期教会所迫切关怀的,是对基督之救赎工程的作证工作。那时候,自然不会反客为主地出现有关玛利亚的神学讨论。 在基督论和救援论的背景下,萌发圣母学时,不可能一切有关玛利亚的教义同时钦定,因为圣母学内各概念之间也有先後的次序,有些前提观念须在历史中先逐一澄清。因此,「很晚才有的思想和很迟才钦定的教义」这种说法,就像说「没有圣经根据」一样,不足以构成反驳玛利亚教义的充分理由。迟迟才钦定这一事实,反而显示教会处理有关玛利亚教义时的审慎态度。教会钦定教义,并 583 不是单方面受到民众敬礼的影响。在圣母学的发展史上,神学讨论、教义钦定与民众敬礼彼此扮演了互动的角色。最初是神学的讨论点燃了敬礼的热火。後来的敬礼反过来要求神学的进一步反省。教义的钦定无疑是点燃敬礼热火的一股强大推动力。教会钦定教义的决定性因素,是已有足够和稳固的神学理由。 玛利亚终身童贞的肯定,是为了维护天主之母的教义,也可以.说是天主之母教义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当时的神学家顾虑到,除非玛利亚在产後也永保童贞,难担保她在生产耶稣时是童贞。倘若耶稣的出生不是出自童贞,则亦非出自圣神。那麽他就不是天主子的降生。由此可见,玛利亚终身童贞是一个涉及救主及其工程的神学。问题和救恩信号;其肯定与当时人对性关系有罪否的想法无牵连③。真正的难题在史牧师所提的玛一24—25与新约「主的兄弟」的记载④。对於这些疑难,第五世纪的业乐(Hieronymus)已一一予以诠释。按照玛一24—25,若瑟娶了玛利亚为妻,但是没有认识她,「直到」她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耶稣。「直到」两字在圣经中不一定指确定的时间,例如玛二十八20耶稣对门徒说:「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其重点在上半句。意思是:在今世,我天天同你们在一起,不等到世末之後的光荣日子。依此类推,玛这24—25表达的是:玛利亚在生育耶稣之前不为若瑟所认识,生产後想必当然如此。事实上玛一25的重点也在前半句,在於强调耶稣是由童贞女所生。 至於玛利亚生了她的「头胎男儿」(路二 7)这句话所引起的 另一疑难,业乐指出,「首生者」三字三字不假定以后继续生产,如户十八15:「凡动物中应献与上主的开胎首生者,不论是人是……。兽」「兄弟」在圣经中更有多种含意:指亲兄弟(创廿七43),指路人(创廿九4),指和平共处的同伴(访一三三1)指所有的基督徒⑤。业乐是教父中第一人用诠释法化解圣经中对玛利亚终身 584 童贞所有的疑难。他的诠释为今天仍然适用。严格说来,玛一25既不为玛利亚的终身童贞作证;玛一25、路二 7及「主的兄弟」的经文也不是反证。 对於天主之母的教义,史牧师认为能引起这样的神学疑难:一个有限的女人怎能做为无限者的母亲⑥?这个问题暗示,天主之母的称谓有将玛利亚神化而与天主并列的嫌疑。类似的问题在厄弗所大公会议之前,奈斯多利(Nestorius)曾提出。不过,研究教父学的学者都知道,奈斯多利所以有这问题,是因为他对基督论中属性交流(Commnunication of idioms)的概念未能把握,此外他误认教会应用天主之母的称谓是沿用了亚略(Arius)和亚波林(Apollinaris)的说法,所以他提出 「基督之母」一词,来在 「天主之母」与「人之母」中间做一桥梁。 奈氏引起的争论,最後因厄弗所大公会议(四三一年)「天主之母」(theotokos)的应用和钦定而结束。此後东西各教会都尊重厄弗所大公会议的裁定,沿用天主之母的称谓。史牧师对天主之母的称号提出异议,可能不是内容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信仰的术语进入另一个文化、时代或地区需要重新加以解释;否则,单在名称上争论,在严格的语义学下,无论什麽说法都不能完全适用。天主之母是一个信仰的名称,传达我们的救主基督真实的神性和人性。适宜的对待方式是,我们也要以信仰的态度来接受这一名称,除非你认为基督在降生时还不是天主子!不过那将重蹈古代艾俾欧尼派(Ebionites)异端的覆辙。 关於玛利亚始孕无玷的神学推论,也不是根据史牧师所提的消极逻辑:除非玛利亚无罪,她不能为无罪耶稣的母亲⑦。的确,这种逻辑会陷入无休止的推演:玛利亚的母亲呢?她的祖母呢?……不过,自奥斯定以来,对於玛利亚始孕无玷的神学反省,都是建立 584 於积极的逻辑,即「为了主的光荣」:做为救主的母亲,应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恩宠而无罪。在同一基础上,多玛斯曾设想玛利亚固然没有本罪和原罪,但仍有原罪所遗留的自然罪债,以说明人人都需要基督的救赎。後来司各脱(J.Duns Scotus)仍然「为了主的光荣」而说明,基督的普世救赎功效不限於他降生之後的人,也泽及他降生之前的人,意思是,玛利亚始孕无玷是承受了基督的预先救赎,预救比堕落之後的救赎愈显基督救赎功能的伟大。 最後史牧师提出基督教与天主教对玛利亚可能有的共同点,即承认玛利亚是基督徒的模范。她虽蒙受特别的祝福,却谦卑地承受最难的生活袒子,她是反论之母(the mother of a Paradox),儿子是神的降生成人,最後却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罪犯8。以玛利亚为完美的基督徒,这也是今日人文主义影响下天主教内圣母学的一个趋向。不过,我们还是邀请大家进一步思量,「做为基督徒之模范」更深刻的含意。基督徒是一个救恩信仰的团体,不只是具有人文的价值,不仅停留於伦理的层面,还是在信仰和救恩层面上共融的团体。在纵的平面上与基督及天主圣三共融,却神性生命的分享。在横的平面上与主内弟兄共融,即自基督所分享的救恩生命的共融。纵横交错的共融,正可用十字架来比拟。 做为这样一个团体的模范,只是谦卑不够,尚须在纵横两面的救恩生活共融中做楷模。基督徒的这种救恩共融生活,是天主教敬礼圣人与圣母玛利亚的神学基础所在。对圣母的敬礼不冒犯基督唯一救主的地位,因为对两者的共融不在同一平面上。若认为敬礼圣母会相反基督是唯一救主的信仰,那么反而在假定中,已将基督降格为纯人,他的救恩仅有人文价值,没有无限功效。但是在基督徒的共融中,与基督的共融越深刻,与弟兄的共融也越广博;与弟兄的共融愈真诚,也愈光荣基督的救赎工程。所以,对圣母的敬礼不 585 蒙蔽救主的光芒,反愈显其救赎的伟大。 在结语中史牧师提到,也许圣神神学可以矫正或取代圣母学,因为有学者发现,玛利亚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都是圣神的工程⑨。我们认为这一建议不很妥当,君士坦丁堡第一届大公会议(三八一年)所公布的信经中提到基督降生成人:「且因(de)圣神(且)由(ex)童贞玛利亚,取了肉躯而成为人」(邓一五O)。信经中同时提出圣神与玛利亚,为强调基督的天主性与其降生成人的真实性。因此,圣神的神学固然可以再发挥,但不能取消玛利亚的角色,因为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玛利亚是这位降生成人之天主的母亲。这一身份,才是她为「反论之母(the mother of a paradox)的最後根源。 史牧师提醒天主教徒,应当反省他们对于圣母玛利亚的敬礼,是否流于肤浅?与对天主的敬拜相比,是否有喧宾夺主的现象?对圣母的敬礼是否引我们更接近天主和人?事实上,天主教徒已不断在反省自己对圣母的敬礼是否恰当,而且这一反省的运动是由教会最高训导当局所推动的。梵二大公会议谆谆教导信友,要「在健全而正统的教义范围内,根据时代和地区的情况,根投信友们的习尚」敬礼天主之母,以「光荣基督,并遵行其诫命,因为一切都是为她而存在」(教会宪章66)。总括一句,梵二劝导教友,敬礼圣母要避免一切虚妄的夸大,但也不要心地太狭隘。(宪章67) 586 THE PROTESTANT POSITlON REGARDING THE VENERATION OF MARY Rev. A11en J. Stwanson Fu Jen University August 16-17, 1988 INTRODUCTION It is a great honor to share with my esteemed colleagues, friends,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Christ from the Catholic community in Taiwan. I do not feel deserving of the honor you have given me, much less do I feel qualified to represent the Protestants of Taiwan, or any other place for that matter. I doubt if even many Protestants in Taiwan would agree to let me ropresent their thinking on such an important subject as this one! 此后的外文资料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