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0号

天主圣言与小型教会团体


 
房志荣
 
过去这两天的演讲,材料都很丰富,尤其昨天的两篇讲到小型教会团体与神学反省和使徒工作,有很多步骤,很多表格,结果给人一个失去了控制的印象:有这许多事要做,到底要从哪里着手?我认为这些丰富的材料都很有用,等到你感到需要的时候,一定会给你一臂之助。但在这研习会中间时段,应该把撒出去的网收一收了。网已经撒的很远,撒到韩国、马来西亚、南美、欧洲等,现在要把网收回来,看看到底有什么鱼。换句话说,我们已到了提纲絜领,以简御繁的一刻,好能较具体的指出,为建立小型教会团体究竟该从哪里看手。
因此我这篇演讲不是按照讲义纲要中已写好的材料,而是重新构想出来的,就是昨晚听了两天的演讲,参加了两次主席团检讨会以后,觉得非重新构思不可,以配合研习会这一刻的需要。如是利用夜间的一部分时间写出了三页纲要,根据这新资料来讲。至于原来的演讲纲要本来也是很有趣并颇有益的一—也许是一二种敝帚自珍的想法一—就当附录印在本演讲后面,至少可以当一些查经的材料来参考。
一、圣经是一部伸缩自如的书
前言中提过的「提纲絮絜领」及「以简御繁」这两句话说出了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特别是当人须将一些理想付诸实践时。他可以想很多,讲很多,但做起来,他必须选择,必须一样一样地来。这
+231+
两天我们想了很多,讲了很多,也讨论了很多,但要选择什么,从哪一样开始呢?
这就要求我们有能伸能缩及伸缩自如的工夫。可好这很合乎中国文化,也是圣经的一大特色。中庸一书的开始有程颐(伊川先生)介绍这本小书的几句话,说的十分美妙中肯,宋朱熹编四书时把这些话放在书首实在很恰当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得尽者矣」。
1.天主圣言也有这种放之弥大合,卷之…几句话的特色:旧约虽有十诫,盟约之书(出廿—~廿三)及其他很多规章,但都可缩成两大诫命,即敬拜唯一真神(申六4—9)及爱人如己(肋十九18、33—34)。这一诫命和规章的撮要到了新约更加清楚,是主耶稣亲口作的答覆,耶稣给那发问的法学士说:「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申六5),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肋十九18、33~34)。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诚命」(玛廿二37—40;参阅谷十二29—31;路十27—28)。
1.  对这样的天主圣言必须怀有无比的信心:这可用梵二大公会议「天主启示的教义宪章」中的一些话来说明。大家都很熟悉圣叶乐所说的「不认识圣经,即不认识基督」这句话,但同一号(25)下面几行即刻有圣安博的另两句话也非常有意义,并为我们的灵修生活很有用处,他说:「当我们祈祷时,我们向他说话;当我们阅
+232+
读天主圣言时,我们听他讲话」。
启示宪章第24号说到圣经、牧灵、与神学,而肯定讲道,要理教授,一切基督化的训诲,及礼仪中的诠释都该从圣经里取得滋养,获得生气。至于神学该以圣经的研究当作灵魂,神学是以圣经及圣传为永久的根基,从而得以坚强稳固,永保青春。
天主教会除了圣经圣传以外,还有训导权,三者缺一不可。但启示宪第10号在肯定训导权的重要之外,也说出它的限度:「以权威解释所写成或所传授的天主圣言之职权,只属于教会生活的训导当局,它藉耶稣基督的名义而行使其权威。但教会的训导权,并不在天主的言语之上,而是为天主的言语服务」。这最后两句话的意义十分重大,无疑是受了基督新教的影响。
教会在这样重要的文件中敢公开接受基督教弟兄好的观点,我们也不必怕向他们学习。基督教弟兄对天主圣言的信赖和认真研读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我们天主教的兄弟姊妹近些年来虽然有了不少进步,但一般说来,也许还只停在口上或头部,尚未延伸到生活和行动中。
3.圣经由圣神默感而写,也该由圣神光照而读:为何圣经那样的能伸能缩,为何我们对圣经该有无比的信心?因为圣神默感了作者们写了圣经,也光照领导我们去读圣经。圣神像风、像气,他无孔不入,他瞬息万变。我们在教会内藉著信仰来听圣经,来读圣经,就是让圣神来光照我们,推动我们,正如耶稣说过的:「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那护卫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来的圣神,他必要教训你们一切,也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若十四23、26)。
我们真心爱耶稣,他会来,并派圣神来教导我们。圣神是合一的神,也是综合的神,如刚才说过的,圣神像风、像气(在希伯来
+233+
文风、气、神都用一个字眼说出),他会把天主的启示和我们的信仰合成一个互信互爱的交谈,一个有给有受的交往和互相的赠与或奉献。圣神会给我们极大的应变能力。
有了与天主的亲密关系,本着信仰和爱德分享,圣神会籍着我们的口来彼此建树。这是在读经分享中常应记得的一个真理:圣神在每人的心里光照我们,带领我们,他是用我们每人的口来彼此教导,彼此学习,使得小团体间的友爱不断进步,不断加深。这就是主基督派圣神到我们中间来的美妙计划。二、如何藉天主圣言建立小型教会团体?
这里要具体说出如何建立小型教会团体:根据上段所说的对天主圣言的无比信心即刻去做,按照圣经上所说的去做,把每一行动、每一步骤看做爱天主爱近人的一个实质表现,在行动和言谈中时时学习、训练天主圣神的那种伸缩自如的弹性,因为我们是靠著圣神在行动、在言谈。
1.圣经说,团体是因信仰,而非因血统建立的。圣经哪里说这事呢?首先我们有信仰之父亚伯郎的典范,他被召叫,离开故乡、亲族、父家,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地方去。天主许给他多子多孙,万民要因他而得福。「亚巴郎信了上主,上主就算他为义人」(创十五6;参阅创十二l—3)。
人类救恩史的开端即刻指出信仰的重要,以之为天人交往的基础,的确十分恰当。我们反省一下,在这个基督信仰尚未扎根的国家,家庭和亲戚关系给我们造成多少困扰,放下多少障碍。刻有天主十诚的两块石板,为我们每每只剩下了一块,就是第二块,上面第四诫写着:孝敬父母;而把第一块、刻有一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  置在一旁,不理不睬。
新约中耶稣开始宣讲时有着同样的要求,他要最初的门徒们抛
+234+
下渔网,抛下他们的父亲,立刻跟随他(谷一16~20)。耶稣的母亲和兄弟来找他,不敢进去,只站在门外传话。耶稣却向传话的人及当场的听众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他又指着坐在他四周的人说:「我的母亲和兄弟在这里!谁奉行天主的旨意,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谷三31—35)。这是耶稣所施的机会教育。
在宣讲中,耶稣把这一点交代的更清楚:「有许许多多的人跟耶稣一起走。他转过身来对他们说:『到我这里来的人,要不是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甚至于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25~26)。我们不大爱听这些话,并且有意无意中在闪避这些话,但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想做基督徒,却不得其门而入。为懂清耶稣这几句话的真意,须注意两件事:一是耶稣不是向他所特选的宗徒说这些话,而是向所有愿跟随他的人说的;另一点是,记载了这些话的圣史是路加,这位描述天主仁慈及耶稣以妇女为友的细腻作家,他并不以耶稣的这种要求为过份。
2.信仰需要培养,而圣经是很适当的培养教材。福传大会文献的「第一决议案」就是「加强教友培育从事福音传播工作」。在场的兄弟姊妹也深深感到培育的重要,在小团聚会讨论中不只一次提到再教育,多学习的迫不急待,为此大家才赶来参加神学研习会。
但学习的方法很多,不只是上学校、听课、修学分才是培育,这为超过学龄,有工作要做或有职业缠身的人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能希望常常从头学起。可好信仰的培育有许多管道。比方教堂的礼仪就是一种非常有深度的培育,礼仪年的安排,主日读经的选择等都是培养信仰的上品。主日去望弥撒的意义不是尽本分、守教规的问题,而是要得到心灵的滋养,及与兄弟姊妹见见面,共同朝拜大家的天父。如果一个教友从这最正常的礼仪培育管道得不着什
+235+
么,不是堂区的礼仪生活未上轨道,就是这位仁兄自己没有积极参与,必须双方面齐头并进,从事改革。
公开礼仪以外,小型教会团体本身也是一个培育的场所。不要等待培育好了才建立小团体(这样的一天是等不到的),而应该把小团体视为培育的场所,正如礼记上说的,未有养子而后出嫁者。在小团体中圣经是最适用的教材。我们只举玛十八章为例:l—5节劈头就是一个价值观的大翻身:自谦如小孩才是天国中最大的;6—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抵制罪恶的勇气;10—14:天父对弱小及迷失者的慈爱;15—17:弟兄间如何互相规过;18—20:天地人之间的互应,共同祈祷的效果;2I—35:互相饶恕的重要。只一章圣经已那么丰富、那么充实,若继续分享下去,实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问题不在教材的缺乏,而在于身体实行。这一方面只得靠圣神给我们力量和热情。因此除了分享感受以外,还得多多彼此代祷,祈求圣神常常临在于我们的心及我们的团体。
3.培育信仰的目标是为了把它传开,就是传基督的福音。当然传播信仰和培育信仰有所不同,为了把福音传开,除了一片赤诚和一股信心外,还须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又跟世间一般所用的不同,而自有它天主奥秘或天主救人计划的逻辑。这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28—33节耶稣所说的一段话中显示的非常突出:耶稣说,人要建塔,先该筹好费用;人要打战,先该练好军队,这是耶稣对做事须有方法和技巧的肯定。但这段话的结论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画龙点睛式地一语道破天国的逻辑不同于一般人世间的想法和做法。耶稣结论说:「同样,你们中不论是谁,如不舍弃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门徒」(路十四33)。
那么要怎样为信仰作证来传播福音呢?最好的榜样和依据仍在福音书和宗徒大事录可以找到。只以保禄使徒说,在他的书信及宗徒大事录就给我们指出他是怎样传的:传什么?凭什么传?用什么
+236+
态度传?等等。这里可以特别提出的是,保禄从来没有单独一人宣讲福音,而常常有伴:巴尔纳伯,若望(马尔谷),息拉,弟茂德。宗十六10开始,传福音的一直是「我们」,这明显包括写书的路加在内,因他参与了保禄的福传,才能写出那么有根有据的最初福音传播的历史一—宗徒大事录。团体与圣言的其他关系请参阅本文附录,即本演讲的原来纲要:三和「结论」。
4.这样心里有信仰,有爱、爱天主又爱人,上有一本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的完整圣经,就可用双脚去跑,在邻舍中找几家天主教教友(平信徒),用一般的社交方式开始接触或连络感情。一旦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就可以慢慢用来读圣经,用来听天主的圣言,并且慢慢学习用自己的话来祈祷,来向天主说话。这种生活的祈祷跟只念别人做好的经文是很不同的。
这种聚会恒心做下去,最好是每周一次,小型教会团体就慢慢建立起来了。这每周的聚会有生活的分享,有圣经的研读,有自然的祈祷,成了互相培养、互相建树的场所。只要每人每天自己读一点圣经,个人并家庭用圣经祈祷,在每周与别人及邻舍家庭聚会时就不愁没有分享的材料。生活分享后,用圣经的福音精神来加以照明分辨;或由分享圣经开始,再将各人的生活实况和问题来与之对照。所谓分享不外乎这两个方式:由生活到圣经,或由圣经到生活。我们常能用圣经来光照生活,因为圣经也是由生活中写成的书。
这个聚会不可长久关闭在自己的小团体里,而须走出自己,大方地去关心别人。从哪里做起,当然需要在团体里分辨,并多求圣神的光照和带领。一般说来,不外乎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首先要关注的是四周的非基督徒,如何引他们认识救主基督;及所属的堂区,如何振奋堂里的礼仪生活,并在堂区所辖的范围内传福音。
+237+
三、再回来说:圣经是什么?
由生活到圣经,由圣经到生活,圣经的确是建立小型教会团体的法宝。但可不要把圣经看做魔术棒,或变成死文字。圣经固然可让我们听到天主的话,分辨出天主的旨意,但圣经也是我们个人和团体的裁判者,作为我们审断事理,明辨是非的标准。这种标准与人间的智慧多次是有出入的。「上主说:我的意念不是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们的道路。正如天空高过大地,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也高过你们的意念」(依五五8—9)。
事实上,每个人、每种意见,都能在圣经里找到支持,找到证据。小团体里遇到这种意见分歧时要怎么办呢?真心接受天主启示,也就是有福音精神的人,先检讨自己的意见,需要修正时修正,需要悔改时悔改,然后才去检讨别人的意见,并在需要时,以谦虚的态度予以纠正,这样才容易彼此接受,化解冲突。
关于正确了解圣经一事,必须避免断章取意,而顾及圣经的整体信息。换言之,要注意脉络或上下文的意义。何谓脉络?是圣经某一句话的前前后后的话,是那句话所属的那一章、那一部书,是新约,是旧约,是全部圣经。因此我们才需要每天读圣经,每周聚会查经,分享圣经。
举例来说,有一段耶稣的话我们觉得很难接受:「你们以为我来是给地上送和平吗?不,我告诉你们:而是来送分裂。因为从今以后,一家五口的,将要分裂:三个反对两个,两个反对三个」(路十二51~52)。这几句话的近处脉络是耶稣讲他应受的洗礼,即他的苦难和死亡。这已说明人间的分裂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他自己首当其冲。其次,在全部福音里耶稣讲平安、讲聚集、讲和好,究竟要多得多,强得多。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讲分裂呢?由新约、旧约、及全部圣经看来,人间的分裂是不争的事实,是每天的
+238+
经验。耶稣之来,不但不取消分裂,并且会为了他的缘故发生更多的分裂。
但耶稣不会停在分裂上,就像他不停在死亡里一样。由新旧约圣经可以知道,耶稣在接受分裂的事实后,是要再造一个更高的和谐。换句话说,耶稣带来的不是粉饰的太平,不是廉价的和好,而是经过争执、经过痛苦后所达致的更深的互爱关系,就像耶稣经历死亡和痛苦而复活起来,获得一个新生命一样。只有这个复活后的新生命可以传递给后代无数的人,而耶稣在世的那个未经死亡的生命是无法传递给别人的。
一个教会的成熟,它的成员对全部天主启示的了解~即对全部圣经,不只新约,也包括旧约的认识和活用~实在攸关匪浅。这里特把旧约的重要性提出来说说。旧约是一大金矿,有待中国教会去多多发掘取用。旧约的重要性在于它与新约的关系,这层关系可以说是辩证性的关系。旧约说过一个人,一件事,新约说那人那事已在耶稣身上实现或完成。但不只是实现或完成,还更进一步,升到一更高境界,更能满足人心最深的愿望,这就是所谓的辩证性。
相称的,旧约与新约的辩证性关系会让我们多少了解一点新约与末世的关系,或基督第一次来临跟他第二次来临之间的既相同又不同的意义。不熟悉旧约中天主藉先知关于自己,关于默西亚所说、所预象的种种,就不大能深切知道基督是如何来世的。对基督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恐怕就不易让他真正进到我们的生命里,我们对他的期望,就是他的第二次的来临~在我们的生命末刻、在世界末日~恐怕也不会怎样生动有力。
可好在教会礼仪里,不断有旧约圣经章节在公众前朗诵。唯望讲道的人及参礼的人多多注意旧约与新约的关系,由天主的全部启示中认识、爱慕、期待三位一体的天主,特别是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240+
附 录:事先写好而未发挥的原来演讲纲要
 
引言:
任何基督徒都少不了天主圣言,这可从三方面来看:每人的经验;理论方面:人性、天理、天启;功能方面:是救援,也是判断。
在团体里接触天主圣言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经验告诉我们,在团体中解经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是个人独处时所不易发现的。团体中的圣经分享当然会使我们更广泛地体验天主圣言。
团体能大能小,大的能大到整个教会、人类,小的能小到二、三个人。团体太大或太小,都不能达到分享天主圣言的目的。因此我们朝向建立小型教会团体的方向努力,深信在这样的小型团体里天主圣言能发生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补足个人读经的限度,另一方面补足一个太大的团体,如本堂、甚至教区的所有不逮之处。当然个人的读经及与堂区、教区的沟通、连系为小型教会团体的生命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只是在层次和运作上肯定:小型教会团体是在个人与教会之间十分重要的一环。
下面便将「天主圣言与小型教会团体」这个题目分成三部分来讲:一、天主的启示或圣经各书是指向个人或团体?二、天主子民是在团体中学习聆听实践天主的圣言;三、天主圣言与小型教会团体。一、天主的启示是指向个人或团体?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也许没有经过很多反省。各人可按自己对圣经每一部书的了解反省一下。
旧约的天主启示常以人民或团体为主,是不争的事实,Torah,Nebiim,Ketuvim。问题在新约,虽然新约是旧约的延续。如果旧约是天主向一个子民启示自己,新约也应该如此,只不过基督信仰
+240+
造成的个人主义使我们看不清团体在救恩秩序中的重要角色(今日世界的社会主义所要纠正的原是这一缺陷)。救恩如此,传福音也如此。
1.  新约正典(canon)的含义本来就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一群信者的团体,新约经典是为了建立团体。这可由以下几件事实予以证明:
(a)       何新约的来源是教会,目标也是「教会」,个人只在团体内领受圣经。
(b)       耶稣所追求的是一个天主的子民,将分散的天主子女聚合在一起。
(c)       新约的语气都与团体有关,耶稣及保禄的宣讲(天国,教会)都指向团体。
2.  新约的团体是怎样的一个团体?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团体:一方面要内部团结,另一方面要向外开放:
(a)       旧约团体的准备 
(b)       新约团体的实现 
(c)       教会的双重使命
二、在团体中学习聆听实践天主的圣言
孔子十五而好学,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始。给我们留下了圣经的犹太人也从小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从五岁到二十岁。他的一生要按照所读的经典来生活
1.  不只学听,也学做。「认识上主」指此。
2.学习信仰的地方:学堂是间接的,家庭与圣所是直接的,但有世俗化及形式化的危险。
3.  学习内容:信仰的核心:申六4—9(申五一廿六,即梅瑟的第二篇演讲)。信仰的撮要:(a)饮水思源(申廿六5—10);(b)照顾弱小(申廿六13—15);(c) 向子女交代(申六21—25)。
+241+
4.一个隆重的学习礼仪:申三十一 9~13 。在第七年一切债的免除(申十五l—6),沦为奴隶的得到自由,并获得足够的资金开始一个新生活(十五12—18),大家都平等而再互为兄弟,这时可大大庆祝一番(十六13—15)。就是在这样的时机来一个隆重的学习。
4.  耶三十一31—34的新约中,人再不必教,也不必学又何解?由耶稣的来临及初期的教会团体来答覆这一问题。
三、天主圣言与小型教会团体
到此,一个重要的肯定是:天主圣言不只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也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怎样做呢?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属于一个大的教会以外,还有必要在一个小型团体里接受、学习、实践、分享、传扬天主的圣言和基督的救恩(这同时纠正了或补足了社会主义的集权统治和天主教会的庞大中央管理)。
    1.在团体里接受圣言:宗十24—27,44—48(当然也有个人领受圣言的例子:宗八26—39)。
    2.在团体里学习圣言:特洛阿的经验,宗廿7—12;保禄传福音的首篇讲词:宗十三16—43 。
    3.在团体里实践圣言:宗二42—47;四23—27:祈祷、宣道、财产公有。
    4.在团体里分享圣言:宗十五:有不同的意见,有争执和辩论,保禄,巴尔纳伯及其他人的沿途分享。在耶京有宗徒、长老、法利塞党人…。
5.  由团体出发宣讲福音:宗十三 l—5,13;十五38—40:保禄从未单独一人宣讲福音,而常常有伴:巴尔纳伯,若望(马尔谷),息拉,弟茂德(十六1—3)。十六10始传福音的一直是「我们」(包括路加在内)。
论:
+242+
回到耶稣自己的话和作风:若十三35;玛十八19—20;谷六7;路十 1;玛廿八19、20 。
  小组讨论题材
1.  将耶稣一生的目标根据玛十二30;二十三37;若十一52来解释,并找出与小型团体的关系。
2.  你如何懂并实践耶稣所宣讲的天国(如玛十三;十八;廿五)和保禄所建立的教会(如格前一;六;十二)?
3.  先看出十九4—6的意义,再看伯前二 4—10如何将之用在教会(团体)上。
4.  申六 4—9,21—25;廿六 5—10;廿六13—15在我们的信仰实践与传递上指出一些什么。
5.  由若十三35;玛十八19—20;谷六7;路十 1;玛廿八19—20;宗八26—39这些圣经章节我们能吸取哪些灵感来传扬主基督的福音。
注意:每人可提供以上章节以外的圣经章节
+243+
上接一九八页
          在「分享」与「讨论」间有些不同之看法,在评估时也更了解用
          圣经在小型团体中实际会发生的一些情形,之后彼此分享了所知
          道的一些方法,都很有益。
          更看到我们本身对圣言的态度(相信圣经是为每一个人的,圣言
          为我重要到什么程度?)比方法更重要。 
第四天:分享对圣神的经验及对这一周的感受。
          作评估、检讨。
          由这一周的过程可以看出,刚开始时,每人抱着很大的希望,想
          知道如何建立小型信仰团体。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答案,人的团体
          是活的,答案也是一直在变动的。虽然我们仍然对小型团体的定
          义模糊不清,但我们仍有勇气开始去谈论,我们实行的困难及如
          何突破。感谢主,我们看出了困难也找到了突破的方法。我们一
          再肯定在意识到小型信仰团体的核心是耶稣本人。
建议:
    过去我们教会似乎谈得多做得少,现在要做。
    我们小组都是实际在「做」的人,希望所听到的演讲更实际。
    好像有些演讲太理论了;虽然我们也看到「神学」本来是理论,也肯定理论的重要性,仍希望讲员在准备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沟通,以求与实际更配合。
 
+24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