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1号

由马尔谷福音看基督徒宣信的可能性


林思川
壹、导言
    「耶稣基督是普世救恩的中保」,此一信念是一切基督宗教所深信,并且竭力宣扬到普世各处的信仰核心①。耶稣基督之所以是天人之间惟一的、最理想的中保,乃是因为他是「天主而人」②。他是一个历史性的人—一耶稣;他也是普世万民信仰的救主—一基督。因此,凡是相信他的人,就是在自己整个的生活中,不断的做「耶稣是基督」的宣信。
    然而,此种宣信如何是可能的?耶稣只是一位历史性的人物,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中出现过,在他生前并未建立任何丰功伟业,其生命更是以无比难堪的方式结束。为什么人们却在其死后宣称「祂」是天主子、是基督?也不惜舍弃生命来保持此信仰?人们是透过什么途径认出他是基督的?
    教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地面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答覆,我们可以从「圣经、圣传、教会历代的训导」之中,得到许多极有价值的教导。但是,这不只是「教会」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常在不同形式之下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也该时时准备答覆。
    这篇小论文的目的,就在于尝试藉著对马尔谷福音的研究,而根据圣史的教导,对 「基督徒的宣信如何是可能的」此一问题,提出可能的答覆。
    选择马尔谷福音做为研究对象的理由,主要有二:
一、近来绝大多数的圣经学者相信,马尔谷福音是第一部写成
—319—
的福音,是他靠著初期教会生活传统的帮助,创造了能够有效表达耶稣的讯息的福音的形式③。
    二、马尔谷福音表现出作者所有的基本神学思想:默西亚的秘密④,此一主题和所欲探讨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考查马尔谷福音是否真的是新约中、耶稣生活的史料之唯一可能来源;也不在于证验「默西亚的秘密」,是否真的是马尔谷福音的一个基本的神学思想。这里所欲努力的只是在此前题之下,探讨马尔谷福音,对于前述的 「宣信」问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与教导。
    为了利于讨论问题,本文将福音中一切有关耶稣的称号皆视为同义词,并用「默西亚」一词做为主要的代表用语⑤。根据这个原则,本论文的主要论题,便可简化为:「人们必需透过什么行动,才能够明认耶稣是默西亚—一天主子?」⑥
    本论文的讨论,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进行:
    一、简介马尔谷福音大致的结构。
    二、按马尔谷福音之结构,逐步探讨该福音给予我们什么教导。
    三、简单的对前面之讨论做一综合。
    当然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所表达的,和该书作者所欲表达的,应是相同的。所以在讨论的进行中,福音书和福音作音是被视为等同的。
贰、马尔谷福音的结构
马尔谷福音全书非常简洁,仅按其叙述的地理结构将全书分为五部分:⑦
一、序言(一、1一13)
二、耶稣在加里肋亚的生活(一14~八26)
—320—
    三、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八27~十52)
    四、在耶路撒冷的事迹(十一 1~十五 47)
    五、结尾(十六、1一8)
    现有的马尔谷福音书中十六章9至20节的一段记载,绝大多数的圣经学者都认为,并不是马尔谷的手笔⑧,因此本文的讨论也不涉及此段文字。
参、马尔谷福音的教导
    在此部分所要进行的工作是:依循前述所划分的结构,顺序地分析,探讨马尔谷在「基督徒如何宣信」的问题上,给了我们什么教导。
一、序言(一、1一13
    在福音的一开始,作者就指出「耶稣是天主子、基督—一默西亚」。但是此一事实,只暗示了本福音著作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耶稣是谁」,而并不表示人们都知道耶稣是默西亚。马尔谷在此所要强调的是,除他自己以外,没有人认识耶稣的身份。福音书本身给予我们三个理由,做出上面的肯定:
    l、马尔谷是以「作者」的身份写出了「天主子耶稣基督……」(l节),人们不会知道作者已知道的事。
    2、天父在耶稣受洗后,宣称他是自己的爱子(11节),但只有耶稣自己听到了父的声音。
    3、耶稣在旷野中受试探的记载中(12—13),只有耶稣、撒旦及天使出现,没有任何人在场。
    再者,根据耶稣受洗的这段记载(9—11),我们可以肯定:马尔谷福音中的耶稣,知道目己的身份和使命。
    第三个事实是,马尔谷对耶稣的童年及成长过程只字未提,而直接由洗礼—一耶稣使命的揭幕礼作为福音的开头。这说明圣史所
—321—
要叙述的只是天主在耶稣内、籍著耶稣所做的大能的行动⑨。
    因此,在马尔各看来,耶稣公开生活中的一切事工,都是在向世人揭示自己的身份。圣史将藉此一福音书告诉我们此一事实。
二、耶稣在加里肋亚的生活(一14~八 26
    马尔谷将耶稣的公开生活,划分为两大部分,此段为第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事迹。
    在加里肋亚的生活,可再划分为三个阶段:一14~三6;三7~六6a;六65~八21。每一个阶段都以耶稣的活动开始(一14—15;三7—12;六6 b),接著耶稣便召叫或派遣门徒(一16—20;三13—19;六7—13),都以耶稣遭到拒绝作为该记载的结束(三6;六l—6;八14—21)。
    在第一阶段中,可看出耶稣有驱魔治病的权威,但马尔谷告诉我们,除非明白此权威是超越罪恶和法律的,否则就不能够正确的了解并接受这权威。正因为过分热爱法律的法利塞人没有能力超越成规,所以他们开始设计除掉耶稣(三6)。
    第二小段显示,耶稣只能用比喻的方式来讲论天国,因为人们不能明白直接谈论天国的话语(三、20—四、34)。此段的后半部是许多奇迹的记载(四35一五43)。
    第三阶段主要记载了两次增饼奇迹(六30—44;八1—10)。在增饼奇迹的记载之间,插入了耶稣和法利塞人之间的激烈辩论(七l—23),以及一位外邦人的信仰例子(七24—30),最后则明显的指出门徒们的盲目(六52;八21)⑩。
    对马尔谷而言,在加里肋亚的耶稣,是以其强有力的工作,向所有人显示自己是一位大能者。「奇迹」在此部分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奇迹原本是一个 「记号」,此记号说明 「天主的能力临在于耶稣身上」。然而,虽然耶稣不断的用大能的言行来揭露其身份;但他所得到的结果是:法利塞人的拒绝(三6);同乡人的拒绝(六1-6);
—322—
门徒们的拒绝(八、14—ZI)。总之,按马尔谷来说,人都是盲目的。所以,他以治愈瞎子的奇迹做为本段记载的总结(八22—26)
三、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八27~十52
    很多学者主张,马尔谷故意在其福音中,给耶稣公开生活一个清楚的地理大纲⑾。这里所要探究的是:耶稣结束了加里肋亚的生活,往耶路撒冷走去的一段「旅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及其所含有的意义。
    此部分以伯多禄的「宣信」开始,他是此福音中,第一个公开指认耶稣是默西亚的人。但马尔谷并不十分看重此事件。因为我们发现耶稣对伯多禄的指认,并未加以接受或拒绝,他只是叫门徒们不要向人们谈及他;再者,在伯多禄的指认中,很可能并非耶稣的 「神性」,而只是犹太传统中的「默西亚性」⑿。
    在斐理伯的凯撒肋雅的事件中(八27—38),马尔谷谈论的重点在于耶稣对人子必须受苦、死亡以及复活的预言。马尔谷在这里很谨慎的选用了每一个字:耶稣在这里第一次完全直接的启示自己的本性和行动(11节),而且他「清楚地」说了(32节),更是对全体门徒说(31节)。⒀
    马尔谷接连三次记载了耶稣对自己必须受苦的预言,更叫我们肯定,圣史十分看重耶稣的苦难。在耶稣三次预言苦难的记载中,我们可看见三次重覆的三部曲:
    1、耶稣预言苦难(八31;九31;十32-34)。
    2、门徒们不了解、看不透苦难的重要性(八32-33;九32-34;十35-37)。
    3、耶稣仍然邀请他们跟随他(八34;九35;十42)。
    在「旅程」中的耶稣,不再如同其在加里肋亚时那样;我们看见这位曾在「一切人」面前,说话行事强而有力的耶稣,转变为对
—323—
门徒们施以简明但果决的教导的耶稣(八34、35;九35;十29-31,42、45)。
    虽然耶稣极为看重自己的苦难,但他的三次预言都没有被门徒们了解,他们仍是盲目的。可是耶稣仍然邀请他们继续跟随他,并且用简明的话来教导门徒们真正的「默西亚性」。我们该特别注意耶稣在这里的邀请和教导,他并不因门徒们不能了解而迁就于他们,他只是耐心的、始终如一的教导。因为耶稣知道自己是谁,他的确是召叫门徒们和他一同去受苦,甚至献出自己的性命(八34一35;十39,40—45)⒁。
    这一段的结束,也是一个治好瞎子的奇迹。这奇迹再次指出了门徒们的盲目,也强调只有耶稣能打开人的眼目,如此人才能跟随他走向耶路撒冷—一苦难(十46-52;32、52)。四、在耶路撒冷的事迹(十一1~十五47
    马尔谷从这里开始,详细的记载了耶稣的苦难。事实上整部福音自第三章第6节开始,就不断的出现指向苦难的语句。因此可看出,马尔谷福音整个的叙述都和苦难有关;苦难事件支配了整部福音。为此,一位现代的马尔谷注释学考Martin Kahler称之为「有一个很长的前言的苦难故事叙述」⒂。
    这一段冗长的叙述显示出在马尔谷看来,耶稣的苦难与死亡,是十分残忍,不堪入目的。德国学者E.Schweizer认为,这整段的叙述中(十一1~十五47),绝大部分的事件都是已经固定了的事实,马尔谷只是在叙述一长串的事件,他对于苦难事件几乎未加上任何注解:我们仅仅可以在十四章24节中,可看到传统的「赎价」概念(十45)⒃。
    在耶路撒冷的事迹中,门徒们仍是一再的显示出目身的盲目,他们还是没有真正的认识耶稣(十四、18-21,37、50,66、72)。他们一再的失败,说明人们要认出天主—一耶稣是多么的不可能
—324—
啊!然而,即使人全都是盲目的,不了解苦难的意义;而且由审讯的过程,或由耶稣一生的事迹看来,若他要逃避死亡并不难办到;但他并未寻求任何脱身之道,他十分坚定的走向死亡,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十字架是不可分的。
    马尔谷让他的福音中的耶稣自己来解释其身份和使命,整个事件的本身,就是耶稣的身份和使命的注解与启示。耶稣的一生都没能开启盲目的人的眼睛,因此,他要用一个决定性的行动—一死亡来打开人的眼睛。马尔谷说出耶稣死亡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以致于连外邦人的眼目也被打开了,而能认出他是「天主子」(十五39)。马尔谷整部福音都在指向此百夫长的「宣后」,此一宣信,和他在福音之起头(一1)前后呼应。说明耶稣的苦难、死亡使人们认出  他是默西亚,而且此种明认是为普世人类的,不再是犹太子民自以为是的特权。 
五、结尾(十六1~8
    马尔谷非常简短的用「空坟」结束了他的福音,对于「复活」和「显现」,他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为马尔谷而言,「空坟」所传达的讯息就是「耶稣复活了」。至少有三个理由来肯定此点:
    1、初期教会团体,都经验到耶稣的复活,为他们而言,耶稣  的复活和他的死亡一样,是一个「事实」,因此不需要如同记述「苦难」那样的记述「复活」。
    2、一切对于「显现」的描述,例如:玛二八19—10;谷十六9—14;路二四13—49,其重点并不在于所描述的事件本身,而是  在于事件所表达的讯息—一耶稣复活了⒄。
    3、用「空坟」来表达「复活」,意即谁也没有看见「复活事件」,因为复活是超越历史性的事件,不必依靠任何科学的或历史的证验,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人类都无法描述复活事件。⒅
—325—
所以,马尔谷福音中,耶稣的结局是「复活」,并不是「死亡」,他的一生只有在复活的光照下,才能被了解,复活是耶稣给予人的最具决定性的启示。但他的生前的一切活动,是否就不再有价值了呢?绝对不是如此!否则马尔谷不会花下很大的精力去叙述耶稣的在世生活,尤其是苦难与死亡。在他看来,没有在世的生活、苦难死亡,就不会有复活,二者是不可分的⒆。
    在福音的结尾中,马尔谷还给了我们另一个极重要的教导。复活的主藉著天使们对妇女说的话(7节),使门徒们想起他死前说过的话(十四28),而再一次邀请门徒们「跟随他」。这一个召叫,如同耶稣的复活一样,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但门徒们仍有自由来选择,或是答覆,或是拒绝。但是他们一旦接受此邀请,他们将「看见」复活的主—一默西亚。
肆、马尔谷福音摘要
    在这里要做的是,将前面较详细的讨论,用简短的语句做一个回顾,以便利于我们指出全文的结论。
    一、在序言中,简洁的指出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他完成了旧约中所有的许诺,但此一真理只有耶稣自己和作者知道,作者要藉著叙述耶稣一生的事件,来传达耶稣对自己身份的自我启示。
    二、耶稣在加里肋亚的工作,强而有力,已有许多人开始跟随他,但 「光荣」的耶稣的真正身份,并没有被认出来,因为人们都盲目的自以为是。
    三、耶稣离开强有力的生活,带领门徒走向苦难,在旅程中,再三的教导他们,自己的使命和苦难是不可分的,他的教导所得的回应是反对或粗鲁的误解,但他仍邀请他们继续跟随他。
四、耶稣坚定的走向死亡。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虽然十分痛苦残忍,但他仍勇往直前,事实上他的一生,包括他在加里肋亚的
—326—
活动,都指向苦难和死亡。他用这个方法来打开人的眼睛。
    五、「复活」是耶稣的结局,在复活的光照下,他的一生才显出意义,而且是不可测量的富饶。复活的主并不因门徒们一再的相反他而茱绝他们,他再一次邀请他们 「跟随他」成为真正的门徒。
伍、结论
    根据本文的探讨,可以结论出:人们可以认出耶稣是默西亚。因为耶稣愿意启示我们,而且他已经用他的一生,尤其是苦难及死亡给了我们启示,只要我们跟随他,尤其是在吃苦的体验中跟随他,在和他一起经历了「死亡」之后,必要在他复活的光照下,认出他是默西亚。
    马尔各写的不是 「耶稣传」,而是「福音」,福音的意思是天主在耶稣身上,特别是藉耶稣的死亡和复活,所实施的救恩,而且是「普世性」的救恩⒇。因此,马尔各福音指向未来,指向末世。在末世的圆满救恩来临之前,天主的恩宠已赐给那些始终无法真正认识耶稣的人,使他们成为门徒。成为门徒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他们要真正认识耶稣,他们要联合一切相信耶稣的基督徒团体,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跟随那位走在他们前面的耶稣基督(十六7)(21)。
            (本文作者为方济会修士,目前就读于辅大神学院神学系及宗教学研完所)
参考资料:
1.马尔谷的福音。新约导读丛书之二。王慧敏译。光启,民63年 5月。
2.圣经辞典。思高圣经学会编著。香港,一九七四年十二月。
3.福音形成史。神学论集16号,房志荣。
4.马尔谷的基本神学思想。神学论集16号,房志荣。
—327—
5.马尔谷福音。神学论集46号, Dona1d Senior C.D.,勋立译
6.Gerard S. Sloyan, The Gospel of Saint Mark, New Testament Reading Guide 2 The Order of St. Benedict. Inc., Collegevi-1le, Minn. U.S.A. 19 60
7. The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J .B.C. ) Prentice-Hal1,Inc. Englewood Ciffs, New Jersy.
8. Eduard Schweizer, Jesus p. 129 -- l32, SCM Press Ltd, Bloomsbury Street, London, 1971
附注:
①     参阅温保禄著「救恩论入门」。光启,民七十四年,页5
②     圣经辞典第七十四条(D),页44。
③     神学论集46号,页449 。
④     马尔谷的福音。王敏慧译,页16。
⑤     参阅思高本圣经。附录二第六章(二)「基督的名号」。页1991。
    台北,1984年。
⑥ 有关「默西亚」的概念,请参阅下列二书:
   「新约基督论第五章」。Oscar  Cullmann,胡鸿文译,道声出版社,台北,19 6 5年,页 123-153。
   「新约神学(上)第十章」。Gaorgg Eldon Lodd,,马可人译,中华福音神学院,台北,1984年,页151—162页
⑦ J.B.C.42:2 Vol.II  p.22。
⑧ J.B.C.42:96   Vol.E  p.60。    
⑨ E.Schwei zer,Jesus  p.129 。
⑩ E.Schweizer,Jesus p.130 。
⑾ 神学论集46号,页451。
⑿“Messiahship”J.B.C.42:50,Vol.11,p.41。
⒀  E.Schweizer,Jesus p.131。
⒁ 神学论集16号,页218。
—328—
⒂ 神学论集46号,页450。
⒃  E.Schweizer,Jesus P.132。
⒄  J.B.C.42:95 V。1.11P.59。
⒅ 神学论集16号,页219,及J.B.C.42:95。
⒆ 神学论集16号,页 219
⒇ 神学论集 16号,页 185。
(21)E.Schweizer,Jesus  p.132。
—32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