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1号 |
梅文鼎论俆光启 |
杨堤
一、引言
一六三三年(明崇祯六年,癸酉)为徐光启(一五六二~ 一六三三)逝世之年,适为梅文鼎(一六三三~ 一七二一)诞生之年,在科学领域内幸有承先启后,发扬光大之人;就如一五五二年为圣方济各·沙勿略(一五零六~ 一五五二)逝世之年,适为利玛窦(一五五二~ 一六一零)诞生之年,在传教事业方面,幸有前仆后继,开拓前进,后来居上之人。
方豪司铎在其《中西交通史》中说:『清初国人研究西洋历算之学,最有成就者,莫梅文鼎若也』;(第四编《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并论述梅氏与西洋传教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郭慕天司铎亦有《梅文鼎与耶稣会士之关系》一文,原载北平《上智编译馆馆刊》(三卷六期,一九四八年六月),亦见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地周刊》(一九四八年六月甘九),李俨先生在增订《梅文鼎年谱》时曾注意及之,可见此文有其参考价值。(见李著《中算史论丛》第三集中《梅文鼎年谱》,页五五八,科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
梁家勉教授在《徐光启年谱》中说:『其(梅)论历算,往往引(徐)公之议论为佐证。』(《谱后之部》,一六三三年条下,注三,页二零七,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去年(一九八八)为梅文鼎诞生三五五周年,十一月上旬在他的家乡——安徽宣城召开纪念梅文鼎国际学术讨论会;也就是说去年是徐光启逝世三五五周年,在他的家乡—一上海,尤其是徐家汇
—411—
光启社的人,都在积极撰写并征集纪念文章。我在搜集安徽省天主教史料时,也曾注意梅文鼎对于天主教之看法,他与杨光先同为皖南人,但对于接受科学之态度,迥然不同。现在仅摘录其议论徐光启之段落,共得十四条,第十一条是《四库提要》的话。根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两巨册《历算全书》,七九四册有九一四页,分上下栏;七九五册有一零二四页,亦分上下栏;九九九页有一零二四页为梅文鼎之弟文 著《中西经星同异考》,文鼎为之作序,颇精采,值得一读。)
二、梅文鼎论徐光启
1、西法亦有必不可用者,则正朔是也…此徐文定公造历书之时,弃之不用,而亦略不言及也…(举出八点之异)以上各端,皆今历所未用,徐文定公所谓熔西算以入大统之型模,盖谓此也。(《历学疑问》一:《论中西之异》,七页下,八页上)
2、《浑盖通宪》定奥日,在巨蟹九度,即最高也,其时为万历丁未(一六零七),在戊辰(一六二八)历元前二十年,是利西泰(玛窦)所定,厥后历书定戊辰最高冲度在……以较万历丁未所定之奥日,凡改退三度有奇,是徐文定公及汤(若望)、罗(雅各)诸西士所定;今康熙永年历法重定……是治理历法南怀仁所定。(同上:《论西历亦古疏今密》,十三页下,十四页上)
3、此两岁差之天,利西泰言之,徐文定作历书时,汤、罗诸西士弃不复用。厥后穆氏(尼阁)著《天步真原》,北海薛氏(凤祚)本之著《天学会通》,则又用之;故知其授受非一家也。(《历学疑问》二:《论无星之天》其二,廿八页上)
4、今但考其历法……皆本于盖天,然惟利氏初入,欲人之从其说,故多方阐明其立法之意,而于《浑盖通宪》,直露浑盖之名,为今日所征信,盖彼中之英贤也。厥后历书全部又得徐文定及此地
—412—
诸文人为之广其翻译,为历家所取资,实有功于历学,其他可以勿论…。徐文定公之译历书也,云熔西洋之巧算入大统之型模,非独以尊大统也。揆之事理,固有不得不然者关。(《历学疑问补》上:《论远国所用正朔不同之故》,六四页下,六五页上)
5、欧罗巴历法因回历而加精,大致并同回历,故遂亦因之耳。徐文定公译历书,谓熔西洋之精算,入大统之型模,则此处宜为改定,使天目为天,岁自为岁,则岁差之理明,而天上星辰宫度,各正其位矣。(《历学疑问补》下:《论太阳过宫》,六六页下)
6、(前略)尔乃理难终隐,道必有开,天相其衰,西人揭来,如礼失兮求野,似问郯兮识官,此珍秘兮勿泄,彼菽粟兮非难,于是吴淞太史(徐光启)、仁和水部(杭州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曾任工部都水司郎中),夜读晨钞,心追手步,亦得请而开局,集欧罗与儒素,撷西士兮精英,入中算兮垆铸,屡清台兮杂候,良占测兮可据,怵巧拙兮相形,新术精兮群妒,慨万里兮作宾,兼十年兮发覆,历成兮弗用,良书兮徒著,何人事兮多违,或苍穹兮有待……(《拟璇玑玉衡赋》,一零二页上,并见《梅氏丛书辑要》卷六十《杂著》)在《笔算·发凡》中也提到利玛害和李之疾,他在夹注中说:『所谓原法者,并据《同文算指》,乃西士之旧式,利西泰所授,而李水部之藻所刻也(八四四页上)。』
7、今西历用筹,亦起徐、李诸公,盖从历家之立成而成,即立成表之活者耳,故一筹即备九数……(《古算衍略·古算器考》,七四七页上)。
8、向读嵇叔夜《养生论》,谓区种之法,亩可得数十钟。已读王氏(祯)《农书》,详著其法,而《农政全书》(徐光启著)载:《氾胜之书》及《务本书》……夹注:『徐玄扈以为古今斗斛之异。』(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古算衍略·区田说》,七六零页下,以上七九四册完)
—413—
9、《天学初函》内有《几何原本》六卷,止于侧面,其七卷以后,未经译出,盖利氏既殇(一六一零),徐、李云亡(徐卒于一六三三,李卒于一六三零),遂无有任此耳。然历书中往往有杂引之处,读者或未之详也。壬申(一六九二)春月,偶见馆童屈篾为灯,诧其为有法之形。夹注:『其制以六圈成一灯,每圈匀为六折,并周天六十度之通弦,故知其为有法之形,而可以求其比例,然测量诸书,皆未言及』。(《几何补编·自序》,七九五册,五七九页下)
10、徐文定言,回回历,纬度凌犯,稍为详密,然无片言只字,言其立法之故,使后来入室无因,更张无术,盖以此也。又据历书言,新法之善,系近数十年中所造,则亦非元初之西法矣……(《堑堵测量》二:《问元初有回回历法与今西法大同小异》,七九五册,八一六页上)
11、《大统历》八卷,国朝梅文鼎撰。初,元郭子敬作《授时历》,其法较古为密,明初所颁《大统历》,即用其旧法,岁久渐差,知历者恒有异议,至崇祯间,徐光启推衍西历,分局测验,陈舛益明……(《四库提要·大统历提要》,七九五册,八一九页下)
12、自利西泰来宾,著《天学初函》,至崇祯朝上海相徐文定公同西士汤道未(若望)等译《崇祯历书》百馀卷。(《勿庵历算书记·古今历法通考》,七九五册,九六四页上)
13、其西洋历方今现行,然崇祯朝徐、李诸公测验改宪之功,不可没也。(《勿庵历算书记·历志赘言》,七九五册,九六六页上)
14、而成古有今无之星,要之皆徐、李诸公译西星而酌为之,非西传之旧。(《中西经星同异考原序》,七九五册,九九五页下)
三、结论
—414—
近年来有人为文,好作违心之论,包括王重民先生在内,他们对于利玛窦、徐光启都有微词,说利玛窦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不够先进,而且还留一手;说徐光启之信教是其污点。读了梅文鼎之议论(如第九条),某些真相可以大白于世,某些污蔑可以不攻自破。王欣之先生说得好:『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译完了前六卷。初稿译成后,徐光启又冒著暑热,修改了两遍。费了一年多功夫,三易其稿,终于用明快流畅的文笔最后完成前六卷。按照徐光启的想法,还要与利玛窦合作译完此书。但是利玛窦忙于传教,抽不出空,他建议把译好的前六卷先刻印出去,听听反应,再继续译也不迟。同时徐光启在翰林院展常馆也将三年期满……』(王欣之著《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页五二,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
施宣圆先生说得更清楚:『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是前六卷,为什么他不把全书都翻译出来呢?有人说,这是出于利玛窦的私心,不愿让徐光启全部译完。从事实看来,利玛窦不至于如此。《几何原本》卷七至卷十五,讲的是数论与立体几何,翻译起来比前六卷难度要大得多。徐光启是量力而行的。所以,他译完《几何原本》前六卷后,就同利玛窦译另一部数学著作《测量法义》。正当他进行紧张工作的时候,家庭发生了变故,他父亲徐思诚去世了』。(施宣圆著《徐光启》,页卅二,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几何原本》七卷至十五卷,到一八五七年始被李善兰、伟烈亚力合作译完。
至于说徐光启或其他人之信教是一污点,我们可以用杭州开教名贤杨淇园先生(廷筠)的话来回答。因为『里中有为公誉者,谓公生平行事,无一不善,独有一不善处,是从圣教。公闻之,咨叹曰:某生平行事,无有一善,乃独有一善处,是从圣教』。徐景贤撰《明代开教名贤之二杨淇园先生传略》,原载杭州《我存杂志》一卷二期,页廿三~卅一,一九三三年五月卅一)有人对于外交官
—415—
陆征祥及名教授苏雪林之信教,也不以为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话来回答。
徐光启治学求知,重观察、测验、实践、精益求精,务期『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完全合乎自然规律而后已。梅文鼎对此非常佩服。梅文鼎不仅『遇畴人子弟及西域官生,皆折节造访』(梅传中多有此语),甚至还向馆童学习(见第九条所引)。在前引第十条之后,梅文鼎还接著说:『且夫数者所以合理也,历者所以顺天也。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在善学者知其所以异,又知其所以同;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塔…皆足以资探索而启深思;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萃;其于古圣人创法流传之意,应几无负;而义和之学,无难再见于今日矣』。(七九五册,八一六页上)
清初杨先光以卫道士自居,作《不得已》一书,大声疾呼,宁可抱残守缺,也不要有西洋人协助修历;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见《不得已》卷下)。这样的糊涂人,现在还随处可见。
郭慕天在《梅文鼎与耶稣会士之关系》中,曾引梅文鼎《寄怀薛仪甫》(凤祚)诗一首,转录于此,以表示对几位先贤的敬意:『乃若兵家谋,亦获资巧思。我读守圉书,重下徐公泪。神威及旷远,良哉攻守器。当时卒用公,封强岂轻弃。执辔果何人,历险失颜骥,国论归党同,嘉谋阻深忌。』
徐光启和梅文鼎的精神,永垂不朽!
附记
『纪念梅文鼎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三次全国数学史年会』,于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至六日,在安徽合肥——宣州,隆重举行。本文作者提交了这篇论文稿,得以参加这次盛会,
—416—
徐可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次的八天避静,我们每天选一个主题,提供一些题材,让大家很自由地取用。原则上,我是这样的,每天上午八点四十五分、下午五点半,我在这里提供一些题材,就是根据我们的生活背景、传统文化、信仰,再加上我们的年龄、经验而融合在一起的一些东西。今天我用的一个主题,好像是个世俗的东西,不过要带到我们的信仰里来。这就是苏轼在他的一首词里(「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就有这历一句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物人物!」今天我们就用这个主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就像江水的波浪,把这些风流人物,一个一个的都冲了,不管你是什么,就这样都被淘尽冲走了。虽然当时苏轼所在的地方,不一定是依据考古的赤壁,不过他的意思很清楚:回忆当时的一代英雄,大浪就这样把他们都冲走了,现在还留下什么?所以这个主题,就是人事的无常。
中国文化在这方面表达的非常好,虽然悲观了一点。但悲观也有其独特的韵味在里面,比方说「滕王阁序」最后有这么两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从前那些在这亭阁中欣赏风景的重要人物、皇家子弟,现在都在哪里呢?槛外长江,栏杆外面的江水依然在那里奔流不停!人事就是这样,不管你有没有信仰,都是这样。再如「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辛弃疾)秦朝汉代的宫殿,经过风吹雨打,现在在哪里呢?没有了,就连供人凭吊的一些遗迹也找不到了。即使能考古找到的话,最多也只是令人
—417—
「空怅望…空陈迹」而已。无论如何,好多的中国文学作品都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和感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一个历史的规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到时候都要过去。五十年代初,某政党头子曾说会长命百岁;甚至其党报宣称已发明了新药,可使之常生不死。但很快就一命呜呼了,而且死后不久还被人拖出来鞭尸定罪。中国古代的秦始皇就早已想要长生不死,但是到现在还是没有人不死。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这方面好像又增加了个东西,就是说:一切都是空。那就是佛教所说的「镜花水月」,人生就像镜子里的花,水里面的月,你想抓,什么也抓不住,都是影,都是空。我们基督徒并不是这样,不过这样的看法很有帮助。现在我选一本书,它把这个思想表达得很好,也很简单,那就是红楼梦。好教友家的孩子不许看这些,不长在教友家庭的孩子什么都看,小时候看也不太懂,只是好玩。慢慢长大了,也就体会到这里面是在表达一个重要的生命课题。
红楼梦的作者,深深体验过人生的不幸、无常和痛苦,他便藉著一个道士的口,把人生「一切皆空」的看法完全表达了出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是第一段。世人都晓得作神仙最好,但就是忘不了功名,从古代到现在,那些将军宰相,重要的人物都在哪里呢?一堆没人管的坟墓都给乱草盖起来了。这就是功名!第二段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疑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叫好了歌,是曹雪芹作的,他「幽默」地解释说,事情不了不好,一了就好了)。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作神仙好,可是只有金银财富忘不了,终朝聚集只恨不够多,一天到晚只想多集多赚,等到多时眼闭了!俗话说:腿一伸、眼一瞪就都完了,这些金银财富又能怎样呢?第三段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美丽可爱的太
—418—
太,难舍难忘),君生日日说恩爱(你活著的时候说恩说爱,亲热得很),君死又随人去了(你一死她又跟著别人走掉了)。所以也是空。最后一段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志不了,痴心父母古来愈,孝顺子孙谁见了!」世人都晓得作神仙好,只有自己的子女无法忘记;为儿女作牛马的傻父母一直都是很多,但是孝顺的儿孙有谁看见了呢?这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藉著一个道士的回所表达的人生看法,是个很悲观的看法:功名、财富、妻室、儿女,都是空!所以言外的意思是说,我们人生就是这样「红楼一梦」,那我们什么时候才梦醒呢?!
现世的一切确实是「过眼云烟」,短暂无常。不管你有没有信仰,都要面对这些事实,到了一个时候,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些事实。所谓的生离死别,谁也不能不面对,你跑也跑不掉。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用什么态度,用什么心倩,来面对这些?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冬不同的讲法,中国传统的讲法有「视死如归」(归到哪里?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有很感人还不能正视死,安心的死;无数的人在竭力避免死,甚至连死这个字都不要提。道家和佛家的说法是看空,你把这些看空了,就会得到解脱不再痛苦。我们到了中年,我想也差不为了,年龄也告诉我们不能不看这些。「青春已经不在了!」再往前看人就愈老,如果现在是空的话,可能会感到愈来愈空。那到底生活是什么?奉献生活又奉献些什么?我想我们不能不感觉到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些与生俱来的一些生命事实,我们已看到那些教外人士,那些没有真正信仰的人,他们有怎样的看法。那我们作基督徒的,尤其我们度奉献生活的人,要怎样面对这些呢?我们的基督信仰,是根据犹太人的信仰,和以色列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不开。那我们看一看,在这个民族文化中,对这些有怎样的看法;然后基督来,她在这个文化中又怎样看这些?最后我们要在今天的生活中,配合我们的文化,再加上基督带来的好消息,使我们能看
—419—
得更清楚,活得更有意义。
旧约上对这「人事无常」表达得很清楚的地方,就是「训道篇」(如果有圣经的话,不妨拿出来看看,这篇不长、很短)。一开始就说:「虚而又虚,训道者说:虚而又虚,万事皆虚」。如果这里的「虚」跟我们中国文化配合一下的话,那就是「空而又空、万事皆空」。然后作者特别提出一些东西,他说:「我再专心研究智慧和学问,愚昧和狂妄,我才发现:连这项工作也是追风」(中国的说法是捕风捉影)。也就是说,各种东西最后都是虚,都是空。在此我们看到旧约以色列民族,面对人事的无常,他们所感受到的是:虚而又虚,万事皆虚,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论人怎样拼命追求,到最后都是捕风捉影,抓不住什么。但毕竟作者是有信仰的人,所以到最后他结论说:你应敬畏天主,遵守诫命……因为天主审判一切。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感受是:要遵天命,顺天道,好好按著人的天性生活,因为一切都有它的报应。这是旧约上对人事无常的看法,但还是鼓励你去做好事,因为有一个上主,她会赏报你的一切善行。
旧约中还有一部书跟这个很有关系,那就是约伯传。这是一个故事的体裁,主要是在讲,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跟做一个坏人有什么不同?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做坏事的人样样顺利,做好事的人反而处处倒霉,那么公义、真理在哪里呢?籍著约伯这个故事,旧约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解答。故事大意是,约怕很富有,后来他遭遇了天灾人祸,不但财产儿女都没有了,连他的身体也长了毒疮,苦得要命;但他还是坚持不背弃上主,最后上主加倍的报答了他。所以旧约的想法是: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上好好事奉上主,上主定会加倍的报答你,而且就是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我们看基督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好消息?基督来,是在旧约的文化背景中来的,他也叫我们看这些人事的无常。他要
—420—
我们看这些是空,但同时也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些不是空,那又要怎样去面对。这是基督带来的好消息,很有意思。他弄得很清楚,他不是在那里猜。我们对看不清楚的束西,要靠我们的理性去推考思想,猜测它们应该是怎样,或可能是怎样等等。基督带来的好消息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他不说可能是这样,你们去试一试;或我想大概是这样,不妨试试看。没有,基督从来没有这样说过。相反,他常是肯定地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我看见的,我才告诉你们;我知道的,我才给你们讲。」所以很清楚,也很简单。那对这些无常的束西,他的看法是什么呢?他的看法是:如果你把心放在这些无常的东西上,那你一定要扑空。这就是在福音上,他用了一个小小的故事,比喻,给我们说明了这一切(路十二、 16—21)。这个小故事很短,我们也都很熟悉,大意是:「一个富有的人,他的田地出产很丰富……,小仓库不够用了,把它拆掉,盖了更大的,然后把出产的收集起来,好多好多。啊!现在我可以好好享受一生了!天主却说:糊涂的人哪!今天晚上就要收回你的灵魂,你准备的一切要归给谁呢?」这就是基督带来的好消息,他不是叫你在那里游,他说得很肯定。如果你把心放在这些东西上,以为你都有了,那你一定会大扑一空。基督对生命,对「人事无常」所表达的,和佛教的讲法,或红楼梦所表达的思想,或是风花水月等,有著显著的不同,也可以说完全不同。他的表达就连和旧约的传统中,像训这篇或约伯传那样的表达,也是非常不同,因为后者仍只是寄望于这个世界的报酬上。
你慢慢去体会基督的话,很能感动我们,因为他不是在刻意讲一个故事,而是在分享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是一个很富有的生活,可以说是个很辛苦的生活,要努力工作,才能维持家庭的温饱。所以他从小就努力工作,但是他从来不为这些生活的需要而挂虑,就如玛窦福音上所表达的,他完全信赖天父,毫不挂虑。「为什么
—421—
忧虑这个,忧虑那个,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些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我们不妨看看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老少对信仰不清楚的人,真的一天到晚就是忙这个,拼命的挣钱,为能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他们所追求的不外是这些,可是到了生病的时候,特别到了死亡的时候,那就都乱了,好可怕!基督带来的好消息很清楚,话也很节单。「你们先寻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他的生活就是这样,虽然从小就很辛苦,但她从来不挂虑。当然我想他的这份「完全放心」的心情,和他母亲的生活,很有关系。在好多事上,我们都知道,我们受妈妈的影响很大,所以他从小就从妈妈那里学会努力工作,完全信任天父,跟天父打成一片。因为他心里有天父,所以他能在生活中看这些东西,已经和一般人完全不一样了。就如福音上所说的,「看天空的飞鸟,……看田间的野花」(他从小就看过了这些花草,小时候也会抓小鸟来玩,可是他长大了,这些东西和天父就连了起来)。看那些小鸟活得那么快活,它们也不种田,也不屯积,天父照顾它们那么好。所以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了根以后,他就会活得那么自然,那么有活力,那么放心!这就是基督给我们带来的好消息,他不只是用话,他更是用生活。
从消极方面可以想那个故事,「糊涂的人哪!今夜就要收回你的灵魂,叫你回去,这一切,要归给谁呢?」不能再真实了,整个的文化,也可以说,整个的人类,都看到了这一点,可是讲不清楚。那积极方面,就是刚才所说的,「你挂虑什么?天空的飞鸟,田间的野花,天父都会照顾」。如果我努力作天父所喜悦的,你放心,到时候真的要回去了,我们也会视死如归。如果这些资料还不够的话,可以慢慢看基督所讲的另外三个比喻。
第一个是富翁的比喻,「富翁和乞丐」(路十六、19—31)。这个富翁不是因为他有线受了罚,下了地狱,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他的
—422—
财物来照顾有需要的弟兄,尤其是在他门口的那个乞丐,那么可怜!贫病交迫的拉匝禄想吃那由富翁桌上掉下来的东西,都吃不到,而只有狗来舔他的疮。基督很会讲话,短短的几句就描绘出一种那么强烈的对比。那两人死了以后,马上反过来了,一个在亚巴郎的怀中,一个在烈火里面。第二个是童女的比喻(玛廿五、1—13),就是要用好我们的时间,因为这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好好利用它;很快就要过去,很快就要结束。第三个是塔冷通的比喻,元宝的比喻,要我们每人用好从天那里所领受的天赋才能。这些都是基督用故事的题材,给我们表达出来现世的生命事物究竟有何意义。要用好财物,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完成天父给的使命,然后回到她那里去。
这就是今天的主题所选用的圣经题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了中年,要慢慢放开一点。如果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越来越看得开,看得通,那你的心就放得下了。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就是你拼命的抓,也抓不住什么,那时候就可知道你的心应该放在那里了!
(本文作者徐可之神父为彰化彩山耶稣会初学院初学导师)
—423—
上接368页
—424—
潘家骏
一、前言
在创世纪中,天主按她的肖像及模样造了人(创一26),因此照理性而言,人所反映的天主肖像,应该只是一个统一的天主面貌而已,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从传统以来对残障者所抱持的歧视和偏见态度,连带地也让我们看到了受缚于歧视和偏见壳中的天主面貌。
当一般人面对残障者时,常常不免暴露出认识上的偏差。最无知而却又是表面多情的就是喟叹著:「唉!多可惜,这么聪明,怎么会跛了一双腿?」或是:「这么清秀聪明的样子,真想不到竟会是聋子呢?」这些嗟叹无端地对残障者制造了原罪型的负担。另一个极端则是充满热诚人道主义式的感动,硬说他们都是漂亮的聪明的。这种话听起来与说他们都是很难看、很笨拙是两类不同的心态,但在程度上具有相同的误解和轻率。其实残障就和一般人一样,具有高矮胖瘦的外表,以及贤智愚劣的内质。他们也像你我一样,从天主处承受了理智和能思想的心。天主的化工就是如此地神妙,他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些共同点,使我们和别人一样;也给了我们一些相异之处,使我们彼此有别。除非我们廓清自己的一切成见与偏见,彻底打开自己,接纳融合那些异与同,人与人之间将永远不会有所谓的整合。而站在以上的观点,人包括了残障者与非残障者。为了更了解天主的另一个面貌,本论文将探讨圣经中有关残障的观念及其存在的意义。在进行讨论之前,我先为「残障」一词下一个定义,并且从圣经中找出一些罹患者的病例,看看圣经中用什么样的医学
—425—
名词来表示这些残障者。
二、「残障」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世界健康组织(WoridHealth Oraganization,United Nations)及国际复健协会(Rehabilitatio International)对残障的主张和定义,将残障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心缺损」(ImPairment),所指的是身体(Physical)或心智(mental)上的不健全,例如:五官受损、肢体残缺或智能不足等。是属于病理上的层面,而这个层面的因素则会影响到第二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失能」(Disallility),即是因为第一个层次的因素而失去完成活动的功能,例如:看不见(盲)、看不清楚(近视或其他眼疾)、听不到(郁)、听不清楚(重听)、无法以双脚走路(肢体残障)或行为异常等。这两个层次是患者木身的主观因素,身心缺损可以赖医疗及辅助器具的帮忙,来改善失能的程度,以达到残而不废的理想境地。第三个层次是「障碍」(HandicaP ),这个层次是属于社会的客观因素。社会的歧视观念或忽略态度,如对残障者的能力质疑,而给他们许多的设限,或是在公共建筑物上不考虑方便残障者的硬体设施等,都将使残障者成为真正的残障。
三、圣经中的残障病例
在圣经上指「残障」的医学名词,实在是丰富而多采。依据以上的定义,圣经中的病例有:
甲、旧约:
阿撒年老时患了「足疾」(列上十五23)
叙利亚的军长纳阿曼「癞病」获愈(列下五l—14)
乙、新约:
福音:
—426—
一个「癞病人」(谷一40)
葛法翁的「瘫子」(谷二3)
百失长的仆人患「瘫症」(玛八6)
贝特匝达水池边的「瘫子」,患病三十八年(若五5—8)
两个「瞎子」(玛九27—29)
一个「又聋又哑」的病人(谷七32)
贝特赛达的「瞎子」(谷八22)
耶京的「生来瞎眼」的人(若九1)
十八年患「驼背」的妇女(路十三11)
十个「癞病人」,其中只有一个知恩,而且是外方人(路十七11—16)
在耶里哥城边的「瞎子」巴尔提买(谷十46)
耶里哥的两个「瞎子」(玛二十30)
宗徒大事录:
圣殿门口乞钱的「先天瘸子」(宗三2)
斐理伯在撒玛黎雅传教,治好了许多「瘫痪」和「瘸子」(宗八4—8)
保禄在吕斯特拉治好的「天生跛子」(宗十四8)
这些病的来源,在圣经上常被视为是天主的一种惩罚,(出四11—12;户九12—13 )或是罪恶的证据(依五十三 4;若五14)。但另一方面天主也常常籍用这些患者,在他们身上工作;解开人自己所系住的罪恶,以显出他的大能和救恩。
四、圣经中有关残障的观念及其存在之神学意义
在旧约中,对于残障的观念和态度趋向于外表及法律的消极性。而在新约中,由于耶稣基督的临在,使得残障的观念和意义超过了旧约时代的视野。而且残障被赋予了超性的木质,因而具备了更
—427—
积极的意义。
甲、旧约时代
在旧约的传统中,确信每一个天主的受造物都具有其本然的价值;在所有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天主的肖像。因此任何人都值得别人以礼待之。即使是一个听不到诅咒之声的聋子;看不到恶作剧的瞎子,也不可施予咒骂和戏谄,应以待人之心待之。肋未纪更形之于法律条文“Lo t’kalert Cheresh” 意即「不可咒骂聋子,不可将障碍物放在瞎子面前。」(肋十九14),要求百姓严峻遵守。
另外,在旧约中所看重的英雄豪杰与俗世社会的不同。社会所崇拜的英雄其特质该是零缺点,不仅具有风华正茂的形象,也具有堪受苦难的勇力,为能超越人类渺小的悲怆。他是一切美善与成功的拥有者及成就者。但在旧约中却常常超越了这项常规。
在旧约中有参个关键性的人物,他们在天主的救赎工程中扮演了枢纽的地位和角色。然而他们都在一生中,怀有不平常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且正是在这些脆弱无望的特征下,天主筑构了他的赎世大厦。他们是亚巴郎的妻子撒拉、以民十二支派的始祖雅各伯,以及犹太民族的立法老梅瑟。撒拉在生理上有不妊的缺陷;圣祖雅各伯在与天神的一场搏斗中,大腿窝受了伤,行路一走一瘸,梅瑟则因为讲话结巴(或许是因心理情楮所引起的),而向天主推辞重任加身。但这些所谓的残障特征使得他们在旧约历史的时空中,凸显出不平凡的事工来。天主利用石女撒拉,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蕴育者(依五一2),也因著她的信德而成了天主子民的母亲(希十一11)。雅各伯的「一走一瘸」是一个标记(Sign)这个标记显示了天主在他身上的临在,天人面碰面的接触改变了他的一生。而梅瑟的「笨口结舌」也是如此,天主愿意用它来与埃及法郎折冲,也向以民百姓传达天主的讯息。这个瑕疵反而成了最大的用处。
在此显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表面上的残障并非真正的残障
—428—
,除非社会拒绝把残障者视同一般人看待,这个致命伤才是使得生命表面上的残障成为内在生命蜕堕的主要因素。
在助末纪廿一章十六至二十三节中一段有关「作司祭的阻碍」的经文里,严格地规定了成为一名司祭的负面评准,这个评准颇令人有旧约歧视残障者,把残障者拒于宗教团体门外的错觉。这段经文录于后:
「上主训示梅瑟说:『你告诉亚郎说:世世代代你的得裔中,凡身上有缺陷的,不得前去向天主奉献供物;凡身上有缺陷的,不准前去;不论是眼瞎、御跛、残废、畸形的,或是断手断脚的,或是驼背、矮小、眼生白翳、身上有麻疹或癣疹,或是睾九破碎的人。亚郎司祭的后裔中,凡身上有缺陷的,不得去奉献上主的大祭;他身上既有缺陷,就不应给天主奉献供物,不论是至圣的或是圣的,他都可以吃;却不可进入帐幔从,或走进祭坛前,因为他身上有缺陷,免得他亵渎我的圣所,因为使他们成圣的是我,上主。」(肋廿一16-23)
如果我们了解希伯来文化的背景,就可以窥见这段经文所隐含的意义。基本上,司祭在祭坛所扮演的角色担有双层的任务:他既是奉献者,把以民的奉献供物献给天主;同时也是自我奉献者,随同这些有形的供物,将自己奉献于天主台前。因此出谷纪中有关蹄越节羔羊的规定:「羔羊应是一岁无残疾的公羊。(谷十二5)所衍生的意义和奉献的整个型态的价值观,就深深地影响了对司祭的形象要求,此要求是完成司祭功能的价值评准之一。因此残障者并没有被排除在社会及宗教团体之外,他就像每一个其他人一样,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限度,而我们不可避免地只能在我们的限度里发挥我们的能力。但是这个限度也只能限制住存在的表象,而无法系终人的内在驰骋。当我们追随圣咏的作者,与他一起发出求真求善的询问:「谁能登上上主的圣山?谁能居留在他的圣殿里?」(咏廿四3)时,
—429—
我们发现外在的圣山及圣殿只是法律的高岑。如果按法律形式登上了圣山及圣所,那也只能说此人已登上了法理的堂室而已。唯有怀抱著「手洁心清,不慕虚幻;不发假誓,不行欺骗叫(咏廿四4)的人,才能真正登上天主的怀抱,进入其永恒不移的圣山及圣殿。
乙、新约时代:
在新约中,残障被赋予超性的积极意义,这些意义涵蕴了:1、救瞻的来临2、得尝救恩的筵席3、救恩的临在4、永远的真生命。现在就依序逐步发挥这四点含意:
1、救绩的来临:「救赎」不但用以指基督在加尔瓦略山所完成的救赎事工,也同样指他在世界末日和肉体的光荣复活时所要完成的工程,在此两种情况下,涉及了解救和拯救的双重意义。其应验的记号是:贫穷人盼受喜讯;俘虏遭到释放;受压迫者获得自由,以及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等。一切罪的代价都从魔鬼的势力范围处解放及拯救出来,在付出的代罪羔羊血中被赠了出来,成为天主的所有物。在玛窦福音中记载了一段有关耶稣治愈瘫子的故事:「看,有人给他送来一个躺在床上的瘫子,耶稣一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玛九2)罪的不幸因救赎的来临而补偿了;人性的本质又重健了。
2、得尝救恩的筵席:路加福音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记载耶稣向一位同赴法利塞人家宴席的宾客说:「有一个人设了盛宴,邀请了许多人。到了宴会的时刻,他便打发仆人去给被请的人说:请来罢!已经齐备了。众人开始一致推辞。……仆人回来把这事告诉了主人。家主就生了气,给仆人说:你快出去,到城中的大街小巷,把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都带到这里来。仆人说:主,已经照你的呀附办了,可是还有空位置。」(路十四16—18,21—22 )因世
—430—
俗的庄园、耕牛或娇妻而饱饪的人,是没有多馀的空间再可以容纳天主的杯爵;只有那良善心谦,虚怀若谷,意识到自己真正一无所有,犹如残障一般,才能得享救恩的筵席。或许有时候,他交递给我们的杯爵熏痛了我们的历,但这杯却是用他自己的神圣宝血所滋润过的陶土制成的。
3、救恩的临在:「门徒问耶稣说:『辣彼,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九2—4)门徒们如此地发问,完全是受到了犹太传统长久以来,固执不拔的成见所影响,他们习惯于把人生中的横逆灾殃,归咎于祖先的失德(出廿6;户十四18;依六五6—7 )虽然在厄则克耳先知书中出现了反对的声浪:「谁犯罪,就该丧亡;儿子不承当父亲的罪过,父亲不承当儿子的罪过;义人的正义归于义人自己,恶人的邪恶也归于恶人自己。」(则十八20)但这声浪并没有淹过传统,所以父债子还的定律,到了耶稣时代仍有残存的影响。这个观念在今日的社会常常构成了原罪型的志正负担——罪恶感。耶稣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的答覆幅度,大大地越过了门徒们所思所问的。在这个回答所摆动出的幅度里,耶稣不仅只是消极地否认了「眼盲」与「罪」之间的相依相从的因果关系;且更积极地肯定了天主要藉用这个「特选者」,以显出天主的光荣来。耶稣是「光」,这位盲者的得痊愈是光投射出来的「影」,而影反映出光——救恩的临在。
4、永远的其生命:在玛窦福音中,有关戒立恶表的一段经文:「倘若你的手或你的脚使你跌倒,砍下它来,从你身上扔掉,为你或残或瘸进入生命,比有双手双脚而被投入永火中更好,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从你身上扔掉,为你一只眼进入生命,比有双眼而被投入火中更好。」(玛十八8—9)手、足、双眼是人身上最宝贵的肢体,但与永远的真生命及天国相比,仅是浮尘而已。
—431—
外型的肢体只是暂时的,不如永恒的生命。残障固然是现世生活中一所无形的桂桔,给残障者在家庭、教育、社会、职业、婚姻等适应上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其在有生之年必须承受肉体不自由的统制,但是对于那爱天主的轭的人,却是为了福音的奥秘,作了带锁链的使者(弗六、20)。但是这锁链是附在天主恩宠的大羽翼下的,它藉著恩宠,搏扶摇直上永恒生命的境界。
五、结论
圣经把每一个人镶嵌在一个「略逊于天使」(咏八6)的位置上,这对人而言,是最无与伦比的评价。天主完整地看每一个个体;他也视整个人类为一体的天主家庭。这不仅是人类终极的。产憬,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所无法拒绝的承自耶稣而来的爱的使命。这个使命担在四肢五官健全者的肩上,同时残障者也负起了同样的使命。诚如梵二大公会议「告贫困老、患病者及受苦者书」中所说的:「你们是那充满希望、幸福,及生命的天国里的骄子;你们是痛苦之基督的弟兄;若你们愿意,即能同她一同拯救世界。」其中所不伺的是:伤残者是带著有形的耶稣受笞的伤痕与整个人类一起奋斗;因此没有其他任何人比他们更肖似十字架上的天主。他们不应该是受社会所孤立、隔绝及遗弃的,因为残障者是「基督所召叫,是他光亮的肖像。」
(本文作者潘家骏为遗使会修士,今就读于辅大神学院)
中文参考书目:
1、圣经,香港:思高圣经学会,一九八七,四月
2、圣经词典,香港:思高圣经学会,一九七五,四月
3、 Leon-Dufour,x.著,圣经神学辞典编译委员会编译,圣经神学辞典,台中:光启出版社,一九八七,三月
4、 桂文亚著,春晖与春天——台湾聋人专集,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八一,十一月
5、 陈博文撰著,对肢体残障者的牧养关顾,台南;大府城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七八,八月
6 、刘建仁著,谭名明译,残障福利巡回讲座汇编——关心他们的成长,台北市政府社会局,一九八四,六月
7 、中国主教团秘书处编译,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台北:天主教教务协进会出版社,一九八七,元月
英丈参考资料:
1.Bernstein, S. "Who sba1l ascend the mountains of the Lord?, ” The Caring Congregation, Vo1. 7. No. 1, New York: Hea1ing Counuity.
2.Kel1y, M.E. But With dawn rejoicing, Mi1waukee: The Bruce Publishing Co., 1959.
3.Go1d, R. "Judaism and person wi th handicaps" The Caring congregation, Vo1. 2, No. 2 l Apri1
-June, 1981.
—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