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2号 |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
罗光
最近,辅仁大学和主教团合办了一个学术研讨会,名为 「天地万物研讨会」,大家都莫名其妙,认为这个学术会议究竟研讨什么学术问题?我自己当建议举办这个学术的人来谈时,也觉得似乎有点荒唐,后来听了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很有意义。他们的目标在研讨天地万物的相互关系,以求保卫生态环境和避免污染环境的理由,而且从天主造天地万物方面去观察,而实际研讨保护环境的普通方法。
我在这个学术会议致开幕词时,就说到这种天地万物互相连系的思想,在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里已经有,宋朝张载在西铭里,明朝王阳明在大学间里都说明这一点,盂子则也早就说过君子要亲亲,仁民,爱物。
我讲生命哲学,也就是根据这种思想,再加上圣经的启示,溶合而成。
一、以圣神的德能,创造万有
天地万物,有始有终,便不是自有的绝对实体,而是相对的实体。相对的实体不能自有,因为在它没有存在以前,它不能使自己存在,必定是另一已经存在的实体使它存在。小孩没有受孕成胎以前,绝不能自己在母胎成孕,是父母使他成了胎儿。万物没有一件是自己有的,合万物而成天地,天地也不是自有的。唯物论的宇宙自有说,乃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主张。只要看物理方面万物运动的规律,就可以想到不是物质所能自造的。人有埋性,人能创造,人能定规律;人的理性则不是物质,人的埋性的创造活动仍旧限定在物
479
理规律以内。整个宇宙,也就是天地万物,由一绝对自有实体所造。绝对自有实体不是由自己木体的变化而生万物,乃是用自己的能而从无中生有,创造万物。绝对自有实体即是造物主天主,中国称为上天或皇天上帝,造物主所用的能,即自己的能,称为圣神的德能。
天地万物的「有」,由天主的德能(创造力)所造。
天地万物有了,为能继续存在,仍旧靠造物主的德能。因为天地万物原来是虚无,由天主的德能而有。这个「有」,是存在造物主天主的德能上,若天主撤消自己的德能,万物的「有」就消失了。圣多玛斯称天主对万物的I有」所予以照顾而使继续存在,为「继续的创造」,即是创造工程的继续。不过,在天主方面没有时间空间,一切都是现前,所以创造和照顾万物的「存有」,是造物主天主的德能之同一工作。
天地万物的存在,也由天主德能所保全,或所造。
因此,天主教会在弥撒祭祀中,颂谢天主,「以圣神的德能,养育万有」。
养育两字,较比保全两字的意义更深。
二、以圣神的德能,养育万有
造物主绝对实体,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了万有,又以自己的创造力保全万有。万有被创造后,不是死静的,而是继续变化的,不是一次造成了万有,便一切都有了,而是由一物推动一物,继续化生。易经曾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上第五章)
万物既已存在,便有动作,动作的动力,是在自体里,第一次的发动力,则来自另一实体。万物彼此相连,动力相通。动力的来源,来自造物主的创造力,万物的有和存在,都来自造物主的创造
480
力,万物的动力也来自造物主的创造力。好比一座大工厂,全厂大小机器相连,机器的动力为电,电由电源输进,流入全厂机器里,全厂机器都动。一停电,机器就停止工作。一架机器有损伤,电流不通,机器就不能动。
天地的万物为物质物,自己不能动,每种物体按照造物主的创造计划,具有一种非物质的动力,物体固著自己的动力,在被发动后便能动作,动力的非物性,程度不同,按照物体的本体之物质性而定,矿物本体的物质性深重,所具有的动力的非物质性最低最浅,植物本体的物质性较轻,动物更轻,人则最轻。人的动力为灵魂,乃属精神体。
物体的动力既在本体内,在本体内便都有变化。动力的非物质性最低音,动力的动便是最低的变动。一块石头,在本体内具有动作,使各份子相连,保持自己的量。若石头本体内没有动作,则各份子分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植物动物的本体,继续发展,本体内的动力乃是发展的动力,发展通常称为生命,发展动力称为创生力a宋熹曾说「埋一而殊」,理为生命之理,实际的生命则随物体 的本性而不同。生命之理即物体内在之动,凡是物体都具有内在之 动,动的性质则高下互异。
物体内在之动,都为发展自己的「存在」,最低的物质体,以内在之动以保持自己的存在,高级的物质体以内在之动以发展自己的存在。物体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存在时,也协助其他物体保持或发展自己的存在。因此,万物在「存在」上,在保持和发展存在上,互相连系,互相协助,因此说万物有一体的生命,即王阳明所说「一体之仁」。
物体的内在动力,来自造物主的创造力。因看造物主的创造力而有创生力,因著创生力,万物乃能发育生命,化生万物。造物主便是用自己圣神的德能,养育万物。
481
物体的变化有两种:一种是本体内在的变化,一种是附加体的变化。西洋士林哲学认为木体的变化只有生与死,本体在存在的期间不能有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附加体的变化,因为本体若变化,主体就是不同一本体,原存本体就消失了。这一点,在抽象理论方面,是绝对正确的,例如一个人「我」,无论「我」自少到老有多少变化,「我」的本体不变,变的是「我」附加体。
但是,在实际上或理论上,「我J的「存在」是继续动的,「存在」既是动,本体使也是动的。例如「我」在理论和实际上是活的,活是动,不动则不活,不活,「我」就不存在。这个本体的动,因为动(变化)按照「性「而动,性常不变,存在木体也就不变。本体的动,和附加体的动一样,由能而到成。同一「能」的继续动,所有的「成」也常同一,中国易经以阴阳在所成的物体内继续动,阴为静,阳为动;我们可以把阴看为「能」,阳看为「成」,阴阳之动便是由能而到成。阴阳之动而成物,天地万物都是由能而成之物体,易经说「成之者,性也。」
中国哲学常主张体用合一,生命和生命者为一。在实际上是对的,在理论上则体是体,用是用,两者并不同一。但用f体用合一「,不用 「体用同一」则是正确不*。问题则仍常是本体的问题,本体既然是继续由能而到成之变,除变以外,有什么本体?可是,在另一方面,若没有本体,怎么有变?变应该是本体的变,本体是主体,变是主体的动。例如「我」由少到老,继绩在变,变是我的生命,除生命以外,远有什么「我」,但若没有「我」作本体,生命常变,便没有不变的「我」,每一时刻的我都不是同一的了。目前西洋哲学 「同一」(Idendi ty)成为难题,就在这里。
物体内在的本体动(变),由内在动力而成,内在动力维持本体各份子的合一,发展各份子的关系,物体由内在的动力而成一,内在动力为生命,为「存在」。物体的本体由性和生命而成,即是
482
由性和存在而成。
三、以圣神的德能,养育圣化万有
「圣化」使一事物属于神,不属于人或物。天地万物为自然界的物,属于自然界;自然界的物又属于人,供人使用。人便成为天地万物的主人,在人以上没有所谓神灵,这是现代人的主张,也就是无神论的主张,无神论实际上有很远的来源,不是出自现代的思想家。
现代的科学,可以说是 「登峰」了,「造极」当然没有,将来还要向上。科学的各方面,物理、化学、生物、天文,都讲述美妙惊人的原则和规律,根据这些原则和规律,乃有新的科技;太空科技、飞机科技、原子科技等等。科技本身是物质性的,自然物体的原则和规律则是非物质性的。
物质的动力不来自物质,动力的规律也不来自物质。动力的来源是自有的绝对体,是造物主的创造力。造物主的创造力造了天地万物,按各物的本性予以动力,又按物性制定动力的规律,规律附在物体的本性里。我们人也是一样,我们的动力是生命,生命的规律是人性。中庸首章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作主,只能按照天命之性而生活,人怎么能够自称为宇宙的主人,总管天地万物?
人的罪恶也就在这点,自己要作宇宙的主人。在个人方面,以「我」独尊,一切都湿于自己。自私的私心,造作各种罪恶。在人类方面,人自视为宇宙的主人,天地万物属于人类,不仅供人类使用,远要完全由人类作主,结果破坏了自然法,伤害了天然环境,毁灭了植物动物,人自己的生命也受到损害,赶快要回头作环保的工作。
483
天地万物为天主的创造物,就如一件艺术品为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作家的天才和工夫。天地万物每个物体的结构,就是一朵小花,一根青草,一只小虫,也非常奇妙,非常美好。中国诗人昼家歌颂自然美景,苏轼在前赤壁赋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成声,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否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承认自然界的万物,为造物者之所有,人可以取用。但是人要知道感激造物者,又要因造物之美好而赞颂造物者的德能。圣保禄宗徒说明这端大道理:「 即天地万物,亦莫不如饥如渴,引领而望天主义子之揭晓焉。夫芸芸众生,迄今屈伏于无常之下,非出自愿,有制之者耳。然制之而未绝其圣也,盖万物亦必悉蒙解放,脱朽腐之绊,而熙天主义子光荣之自由也。」(致罗马人书第八章第十九节吴经熊译)。天地万物因人们骄矜自私的罪,被控制在人的私欲之内,渴望因基督的救恩,人们归顺天主,作为义子,万物也能脱离人的私欲侄桔,归于造物主,藉看人们的心灵,赞颂造主,而分尝天主义子的光荣。
天地万物显露造物主的德能,但块然无知,不能有所意识,唯独人有心灵,可以认识万物的美好,可以以美好光荣造物主,人们心灵的这种宗教性的动作,由圣神所启发,所以说:天主以圣神的德能,圣化万有。
宇宙的一切动力,来自天主造物主的创造力,创造力给予万有内在的创生力。整个宇宙因著创生力而动,每件物体发育自己的生命(存在),互相连系,结成一个大生命。科学家在物理界、生物界、天文界,可以看到物体运动的连系。宇宙的大生命,因著人的心灵生命,回到造物主天主,造成生命的旋律,出自天主,运行世界,回归天主。宇宙为属神的宇宙,宇宙万物得以圣化。
484
易经虽然没有讲到这种智化,然而讲宇宙变易之道,赞美「易」(变易之道)为神秘不可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凿辞上第四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第五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逐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系辞上第十章)「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系辞下第一章)
宇宙变化,神妙莫测,不动而动,不为而成;这不是物质物自身可以有的,而是来自绝对的精神实体一造物音天主。
许多学者说易经讲天道地道人道,一切归之于自然,不接纳书经诗经的上天上帝尊神,但是我们翻阅易经的经文,可以证明这些学者所说的不对。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之。」(大有卦)
「象日: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卦)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天命不佑,行矣哉。」(无妄卦)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王用享于帝,吉。」(益卦)
「象日: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妮卦)
「象曰,萃,……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萃卦)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升卦)
「象日,……利用祭祀,受福也。」(困卦)
485
「象曰:鼎,象也。……圣人字以上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鼎卦)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涣卦)
上面所引的文据,都出自易的上下经文。象和多属于十翼,十翼为孔门的著作,但是象象都是解释卦辞,不是新加的思想。易经是卜卦的书,卜卦用宇宙自然的运转以解释人事的遭遇,因此所讲,都是自然界的变易;在自然界的变易里面,则有上天之命,皇帝须要祭天;这就是书经诗经的思想。
我们得有天主的启示,则明白知道天主以圣神的德能养育圣化万有。因此知道,天地万有因天主的德能(圣神的德能)而受造,乃能「有」。有了以后,为继续「存在」,仍旧须要天主的德能以维持。有了,在了,就动,就变易,动的动力也来自天主的德能。天主的德能造了万有,维持万有,使万物动;因为天主的德能是动的德能,是天主的生命;因此,天地万物役有不动的呆静物体。一不动,这个物体就消失了。例如人,一不动,就死了。一个肢体不动,也就死了。所谓」麻木不仁」,就是肢体不动,丧失生命,成为死肢体。整个宇宙,为一个活动的宇宙,生生不息。孔子对著这种现象,也叹为神妙:「天何言!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我们对著宇宙的神奇美妙,钦赞造物主的美德,将整个宇宙因著基督的救恩回归天主父。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意义,人类的思想,已经达到至善,也就止于至善。
天主创造、维持、发动万物,只是纯一的创造力,设有时间空间,只是「现前」。天地万物因创造力而有、而在、而动,则有时间空间;因为万物都是物质物,或至高为心物合一体,动必会有物质的量,有量必有份子,有份子的动必有时间的先后和空间的排列。柏格森虽然极力想摆脱空间和时间,以「绵延」表示运动,然而人们没有不含量的运动的观念,「绵延」仍旧脱不了空间和时
486
间。佛教天台宗和华严宗,以万物为真如向外的表形,并非实有,只是在表形中有人,人有知识,人的知识却以真如的外形为实体的万物。佛教说这是人的无明和愚昧。我们得天主的启示,深知天主创造力所造为实有体万物,万物因创造力而分享天主的生命,自身也具有创生力,而能化生万物。万物的生存,显示造物主的德能,因著人的心灵而归回造物主,整个宇宙结成一体之生命,造成一个无限大的生命旋律。
(作者为辅仁大学校长)
487
上接478页研习会的目标、举办方式和人数与筹备,略加介绍:目标:
1.让不同教友聚修的人有三天共融的机会
2.共同研讨如何把教友灵修指向小型教会团体的建立
3.共同体验在劂体生活中与生活的天主相遇举办方式:五个半天分给五个窗修团来主持:
1.区纪复、各寒松、一教友:自然生态的还修
2.艾德华、一修女、一教友:这使会的教友量修
3.侯仓龙、一修女、一教友:道明会的教友量修
4.徐英发、一修女、一教友:方济会的教友巨修
5王敬弘、一修女、一教友:依纳爵的教文灵修
余下的半天作为导论和结论之用:导论指出教友时代教友匾修的重要性,及这次和学研习会的程序。结论须由研习会本身归纳而成,即由一个三人小组紧随研习会的全部过程而作出活的撮要。人数与筹备准则:
由于场地和服务人员的限制,下届神学研习会只收九十人参加。其分配情形如下:五组的主持人加起来共十五人。每组另外负责邋请十人来参加,这样五十加十五得六五人。其余廿五人由报名老中挑选。各粗邋请人时得注意这次的研习会主要是为平信徒。九十人中我们希望三分之二是教友,三分之一是修女,教友中须有义务使徒的参加。
下届神学研习会只有三整天,也是为适应一般教友的需要,如此他们只须请一天半或二天的假就能如愿。这次试办后再作检讨,搜集大家的意见,以决定日后神学研习会的取向,及最适当的时、地,和长度。以上所写是下届研习会计划的初稿,切望主内的兄饴姐妹,特别是平信徒,多提供意见,以在修订计划时作参考。
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