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82号

修会团体的特性和基础


王敬弘
    近年来,由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达,让我们对于信仰中许多现实人性的一面有更深的了解。这也让我们为自古以来的信念:「超性是建立在本性的基础之上」找到更深刻的证据。例如,心理学对个人灵修学上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本文中,我将采取社会学对修会团体的一些基本分析作为开端;然后,更进一步的分析修会团体组成的基础和它的某些特性a我希望能够帮助对修会的团体生活有更清楚的认识,也能够把团体生活的动力发展和实现出来。
一、成年的志愿者团体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修会的团体可以被列为是由成年人组成的志愿者的团体。所以,它基本上有两个特性:第一个特性是,它所有的成员都是成年人,在这团体中没有小孩,也不会产生小孩。此处的成年人,不只是指生理年龄上的成年人,也是指心理和人格上有某一程度的成熟的人才能够加入修会团体。第二个特性,它是由一群自愿者组成,所有的人加入修会不是因为被迫,或受到任何一种压力或诱惑而加入的,每个人都是甘心情愿的进到修会中。除了两项上述的社会学上特性之外,修会团体更可以加上第三样特性:就是由单一的性别而组成的。
在教会的传统中,修会常称一个修院是一个家庭。在这种意识中,人们会期盼长上扮演著爸爸或妈妈的角色,而修院成员彼此之间也常扮演著兄弟或姊妹的角色。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种惯用的修会生活的模式,和现代社会学给与修会团体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533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的确是两个志愿结合的成年人;但是他们的结合要求两个人全面性最完整的自我给予。这种结合具有排他性,夫妻与自己所生的子女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关系,除了夫妻以外,都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和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的关系,都是从小边慢培养而形成的。在同一家庭的亲属关系有几个特性:第一,血缘关系给彼此之间带来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许多事情上,彼此的反应和彼此要负的责任都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第二,在社会和文化中,夫妻、父母、子女及兄弟姊妹的关系,都有既定的模式可以遵行。第三,这样的关系是从小培养而成的,所以是渐进而深刻的;这样的关系也不是由个人志愿选择而形成的。
    如果我们看一看修会团体,它组成的方式和一般的家庭差异很大。首先,彼此成员之间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所以也没有理所当然的情感。虽然长上的职务可以有某些父性或母性的特徵,而实际上,修院的院长永远不会是一位父亲或母亲;其他的成员之间,永远也不会有兄弟姐妹的情谊。第二,彼此之间的关系,除了投有血缘以外,也不是从小慢慢培养而成的。每一个加入修院团体的人,大都是完全成年以后才进入修会的,彼此之间没有理所当然的感情和认识。修院成员每一个人成长的背景、性格的形成,和其他的人都很不相同,彼此关系的建立要靠互相的善意和长期努力沟通才能够逐渐进成的。第三,修会团体由单一性别所组成,使它更与家庭不同了。
从以上粗浅的比较来看,如果我们把修院团体称为一个家庭,而在内心把家庭模式当作修院生活的理想;那么,就会产生许多困难。首先,我们会期待长上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期待其他的成贝会扮演我的兄弟或我的姐妹的角色。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错误的期待,就会在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及与人来往上有错误的
534
导向。当这样的期待和导向不能够实现的时候,彼此就会产生困难、误解、挫折和伤害。所以,我们必须放弃家庭模式的认识和期望,而把修会当作一个成年人所组成的志愿团体并在其中生活。如此,团体成员之间才能有更正确的接纳和期待,也对建立团体成员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更客观的了解。然后,在建立这样关系的过程中,也会抱著正确的态度去进行认识和沟通,使修会团体能够更趋健康和和谐。
在初步用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了修会团体的基本特性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在信仰的层次和领域中,去探讨修会团体组成的基础和它的特性。
二、修会团体的首要基础一一圣召
    修会团体是由成年人组成的志愿的团体,每一个成员之所以加入一个修会,就是因为在他自己的生命中,都有被耶稣召叫作为一个完全奉献者的经验。所以,圣召经验可以说是组成修会团体的首要基础经验。
    可是,这也是组成修院团体的困难来源之一,因为每个人的圣召经验都是非常个别性的,同一修院的成员彼此并不一定知道每个人圣召的经验与过程。可是,圣召经验又是整个修院团体结合在一起首要的理由。
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为使修院成员能够彼此互相了解、和谐相处,修院成员之间分享每个人的圣召经验,成了彼此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在传统的灵修学中,常常强调圣召经验是每一个人心灵上和耶稣之间的秘密,绝不轻易跟别人讲出。这种作法,实际上造成成负之间最可悲的隔阂,它也阻止修会成员彼此之间产生最基本的互相信赖。从以上的了解来看,要想一个修会团体有所谓真正的共融,我们必须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促进成员之间分享被耶稣基督
535
召叫的经验,分享这样的经验越深越广,那么就越给修会团体成员的共融打下真实而坚固的基础。它使修院成员能够真正彼此互相了解、互相接纳和互相容忍。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一个修会团体真正的中心人物实在是耶稣基督,她不但在我们入修会的时候召叫了我们,也在我们入修会以后,每天具体的生活中与我们同在。她继续地吸引我们、召叫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与她结合。如果同一修会团体的成员,能够继续在这种圣召经验上彼此分享,那么这个团体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富有基督精神的团体。
    我觉得有一段马尔谷福音最能够把修会团体的基木精神表现出来,那就是三 13—15:5「随后,耶稣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来,他们便来到她面前,她就选定了十二人为同她常在一起,并为派遣他们去宣讲且具有驱魔的权力。」
    在13节中很清楚的表达出来,耶稣召叫的那些她自己想要的人,而被召叫的每一个人需要以自己的意志答覆这个召叫,这种召叫和答覆的后果就是,被召叫的来到耶稣的面前,为了常和她在一起,这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讲的,修会团体共融的基础。
在14 b和15节中,耶稣派遣这些被她召叫的人去实践一个使命,这是修院团体的第二项基础,也就是我们要在下一节中要讨论的。
三、修会团体的第二基础——使命
教会有史以来,有各式各样不同修会的建立,从最初期的隐修会到现代所有的使徒性团体,的确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但是,我们可以说,无论那一种修会团体,团体本身并不是它自己的目的。每一个修会都从耶稣基督那儿领受了它特有的使命,即使是隐修会的成员,不只是在寻求自己灵修上的成全,而也在天主面前为整个
536
的世界尽代祷的职务,一般的使徒性修会更不用说了。
    一个人在确定圣召,被接纳进入一个修会之后,他的修会生活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培育的阶段,包括从进入修会开始,到发末愿为止。发了末愿以后,他就成为修会正式而完全的成员。第二阶段的生活方式,就是去尽耶稣藉著修会给他个人的使命和工作。广义说来,一个修会的成员在接受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他也在尽一项使命,就是接受培养教育是为了善尽修会将要给他的使命。这一点我们暂时不谈,我们也不去探讨隐修会团体所过的非常严格共同生活的规矩的团体生活,而来看一看现在一般使徒性的修会团体生活所有的特性。
    一般来说,一个修会成员在完成了培养教育以后,从高级长上领受一个使徒工作的使命,被派往参加某一个地方会院。所以,修院团体的组成并非来自成员彼此之间志愿的选择,而是出于长上给与的使命与派遣,正如谷三14 b、15中所说的一样。在现代使徒工作的修会团体中,有些团体是大家共同做一项工作,也有很多的团体是不同的成员,各有不同的工作,当然这也包括其中的某一些成员做一项共同的工作。不论是做共同的工作或不同的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可以在修会团体中形成一种张力。所以,这是修会团体组成的第二基础,也就是使修会团体生活产生张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谷三 13—15来看,修院组成的基础有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圣召,这是一种内聚的动力,使大家都因著答覆耶稣基督每天在修会生活中所给的召叫,走向耶稣基督。另外一种是扩散的动力,就是每一位修会团体的成员,从耶稣基督接受使徒工作的使命,对外工作。不过,这两种动力的来源都是耶稣基督。在一个宗徒工作团体中,耶稣基督每天给与每人的圣召,不只是召叫这个人和耶稣基督有更深的结合,也是召叫这个人在他所有的使命上和所做的工作上善尽职务。当一个人答覆这种的召叫时,就是在自己的工作
537
中、祈祷中,找到并答覆那位耶稣基督,和她有越来越亲密的结合。所以,无论是内聚的动力或扩散的动力,必须同时并存,而两者不可偏废,保持一种适度的紧张。如果只有内聚的动力,则会使使徒工作受到阻碍;只有扩散的动力,则变成一个普通工作的团体,丧失了修会的特性。
    如何维持这两项动力之间的张力与平衡,是每一个修会团体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了使同一修院团体的每一个成员,在实践使命的时候,保持适当的内聚动力而不致成为一盘散沙,那就要看彼此之间的反应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应能力和责任感
    要想使修会团体的每一个成员真正的结合在耶稣基督内,光是分享自己的圣召经验必然是不够的;因为圣召和使命实际上是使徒性修会成员生活动力的一体两面。我们已经讨论分享圣召经验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使人在实践使命上,保持一种信仰生活的连系。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反应能力,这个字是从英文的resPonsibility 翻译而成的,respollsibility 是由response 和ability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如果把它恰当的翻出来,是表示一个在对人、对事和对环境上,有能力做出适当的反应。不论修院团体的成员是在做同一工作,或许多不同的工作,都要靠著每一个人对人、对事和对环境作适当的反应,才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其次是责任感,它可以说是每一个人在工作;病位上善尽自己的职责,这也是修会团体的成员互相结合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每一个人都善尽自己的职责,仍然不能够使大家成为一个团体,必须有一种互相之间的反应能力,才能把每一个人所尽的职务连接成一
538
个整体。这种整体性不一定来自做同一个工作,而是来自共同领受同一个耶稣基督所赋给的使命。
从这个观点来看,首先,整个的修会是接受耶稣基督使命的主体,每一个修院团体也是分享这个同一使命的主体。然后,这使命再为每一位成员所分享。无论一位成员所做的是什么工作,都是整个修会和他所属的团体与耶稣一起派遣他去尽他的职务。只有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即使每个人都做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甚至于不常住在会院中,他们仍然在基督内是一个使徒性的工作团体;彼此支持,彼此呼应,使团体整体性在分工合作去完成他们共同的使命中实现出来。
五、分辨的功能和重要性
    由以上的分析来看,修会团体之所以存在,是出于耶稣基督在教会历史中所给与的圣召,以及赋与的使命;并不是先有一个修会存在,耶稣才给与圣召,赋与使命。因此,无论是耶稣开始召叫会祖成立修会团体,或是召叫其后的每一个成负进入修会团体,接受这些召叫的人,都要经过一个分辨神类的过程,来明了并肯定自己的圣召。修会团体的每个成员在培养教育完成以后,被派遣去尽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并没有一套既定而死板的规则可遵循。尤其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领有使徒使命的人,在他进行自己的工作时,都需要不断的在生活环境中观察时代讯号,以及在个人和团体祈祷中,分辨天主的旨意。
由此可见,分辨神类和分辨天主的旨意,无论在建立修会团体,或在修会团体中善尽使往使命,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分辨的工作,不是一次完成之后就可永远免去麻烦。实际上,在使徒工作团体中的分辨,无论是在团体的层面或是个人的层面,都是一个时时刻刻继续不断的工作。由于这种分辨,我们才能够保持每个人
539
和整个的团体与天主圣言之间的相连。藉著这种分辨去实践使徒工作,才能使个人和团体具有信仰上的精神和活力。所以,我想圣依纳爵强调在行动中的静观,就是这个意思。在使徒行动中的静观祈祷,就是以动态的分辨不断的去承行天主的旨意。
    我们先从社会学对使徒修会团体的组成所有的见解,然后谈到圣召和使命,是使徒修会生活的起源和继续存在的理由。为了使使徒修会团体的成员能够互相认识和团结,我们强调分享圣召的经验,以及在实践使命中的回应性和责任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分辨神类和天主的旨意成为获得动力的泉源和方式。如果使徒修会团体的基础和特性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修会在培养工作中,就要努力培养出适合在使徒修会团体中生活的成员;如此,才能使修会的培养教育和将来实践使命所有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在使徒修会团体成员的培养中,不但注重他个人的祈祷,也要培养他分享信仰经验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不但要培养他自己职务上善尽责任,也要培养他对人、对事和对环境回应的能力。然后才在这整个的过程中,以分辨神类的艺术去寻找天主的旨意。如果修会培养教育能够达到以上的目标,那么,也会使修会使徒工作的团体更具有信仰的精神和活力。
                (作者为台北耕莘文教院院长及主任)
540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