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0号

分辨者


徐可之
    明辨是非是人性本有的一种天赋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对此能力的表达与肯定,相当直截了当,简短而又深切:「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告子上)。但是一个人能完全依照此天赋「明德」而生活,使其人性光辉得以充分彰显与发扬,那就必须先有深厚的「修养」工夫才行。用信仰的语言来说,就是必须藉著个人的克己努力,和圣神的光照净化,我们才能摆脱本能情欲的束缚,逐渐活出天主子女的真正面貌—从一个「属血肉」的人,进而成为一个「属神」属灵的人(参阅格前三1-3)。
    依纳爵的生命成长与改变,从一团血肉到完全属神属灵,就是我们今天要观察、欣赏的一个实例。看他的转变、挣扎、成长,一定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奋发向上;藉著他的「明辨」整合,一定能鼓舞我们更积极地自我整合,「穿上新人」。这可使我们在「属神属灵」的成长道路上更有信心,更乐观地走向长大成熟的喜乐。全文分四部分,纲要如下:
    一 祈祷中的分辨者
       (一)蒙童期:故居养伤,离乡退隐
       (二)成长期:曼肋撒苦修,圣地朝圣,读书晋铎
       (三)成熟期:总长职务,灵修日记
二 与伙伴们共同分辨
531
        (一)巴黎致命山发愿
        (二)罗马建立新团体
    三 分辨的规则
        (一)甲组内涵与实用
        (二)乙组内涵与实用
        (三)心窄内涵与实用
四 分辨与心灵成熟(结语)
祈祷中的分辨者
从一五二一年六月在其故居罗耀拉养伤,到一五四一年四月接受当选为首任总长,依纳爵的灵心分辨经历了一个二十年的成长过程。我们将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观察、分享:从其故居养伤到离乡退隐,我们称为他心灵分辨的蒙童期;从曼肋撒苦修到他读书晋铎,我们称之为成长期;从他担任总长职务到其去世,我们称为他灵心明辨的成熟期。
(一) 蒙童期
    故居养伤
    依纳爵的受伤使他几乎死去,而且他也接受劝告,领了临终圣事。但病人特别恭敬圣伯铎,他深信是因此虔诚而获得了天主的特殊眷顾,使他能脱离死亡的危险,重新重活过来并逐渐康复。我们假定这次「生死关头」的祈祷,对他生命改变与成长一定有相当大的影响,虽然他在《自述小传》中并没有什麽说明。
再者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对「世俗的幻想」和对「圣人的幻想」在其内心所留下的不同感受。这是他心灵分辨的「开窍」,也是其神操中「辨别神类规则」的原始基础。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他自己对此所说的几句话:他在世俗的幻想中感觉很快乐,但到无聊后将它们推开时,便觉枯燥乏味;反之,当他幻想著赤脚去耶路撒冷朝
532
圣,只以野菜充饥,并从事圣人们所行的刻苦补赎时,不但在那些思想中感觉神慰盎然;还在放弃它们不想时,仍觉心旷神怡。不过当时他没有留神,也没有注意查考那种分别,直到有一天他的眼睛开了,使他对这种不同感受大为惊异,于是开始反省:为什麽有的思想使他烦闷,另一种思想却使他欣慰。慢慢地明白了使他动荡的不同原因:一种是由魔鬼而来,一种是天主的灵感(自述小传8,以下简称自传)。经过这次的内心光照与震撼,他的生命方向有了彻底的改变:渴望效法圣人们的斋戒苦行,等伤一痊愈,就立即去耶路撒冷朝圣。
    离乡退隐
    他继续阅读基督行实和圣人传记,一方面对祈祷更深入,更有「心得」,同时也切望自己的伤能及早痊愈。他的「心灵分辨」也在默默地加强加深中,他开始摘录并「用心」抄写圣书中的重要词句和段落,一心向往著康复之后的「朝圣、隐居、补赎」的生活。
一五二二年二月底或三月初,依纳爵离开了故乡劳耀拉,开始他似乎已「胸有成竹」的新生活。从他被送回养伤到他离去,共有九个月左右的时间。虽然在此期间他获得了非常丰富的天上恩宠与光照,但其心灵分辨尚在蒙童阶段。他在路上和一个回教徒相遇的「趣事」,就是这蒙童阶段的明显写照。他自以为「必须替圣母雪耻」,杀掉那个对圣母胡言乱语的家伙。还好他信「骡」由缰地让骡子来作决定,使他没有作出「热心」的大错事。他自己对此阶段的心灵状况,说是「这个尚是盲目的灵魂」。当时他一心想作「大」补赎,而且还要比其他圣人们所作过的更大。
   多年后他对此种心态的「分辨」是,当时「他不知留神注意任何内在的事物,也不晓得什麽叫谦逊,什麽叫爱德,什麽叫忍耐,连节制的机智和这些德行的分寸也不晓得。只是一心一意想作这些外在的大事情」(自传14)。从依纳爵的这些体验和分享,可使我
533
们清楚看出,即使一个领受丰富恩宠的心灵,也不会在分辨上马上长大成熟——这需要时间,心灵明辨本身就是一个成长过程,一个心灵长大成熟的过程。
(二)成长期
    曼肋撒苦修
    依纳爵在蒙赛辣向一位本笃会司铎办了总告解,并同时和听告司铎「商妥」(首次接受灵修辅导),将所骑的那匹骡子留给修院,将宝剑和匕首挂在圣堂中的圣母像前(自传17)。1522年圣母领报节前夕(三月廿四日晚),是依纳爵「脱去旧人,穿上新人」的决定性时刻。但他所选用的方式,也正是他「心灵明辨」的初期表达:就如骑士小说中的骑士武装守夜,献身君王,他也要在圣母祭台前守夜祈祷,献身于圣母和基督君王。当然他不会在其《神操》中要其他人也如此「守夜」,但为瞻想「要归属基督旗下」的人,依纳爵却指明「这次操练在半夜举行」,然后白天再重复三次(神操148)。由外在的表达而进入内心的改变,自是不言而喻。
    守夜祈祷之后,依纳爵于圣母领报庆日的一大早,便动身去了曼肋撒,开始其「大」补赎的苦修生活。他在曼肋撒一共住了十个多月;这段时期使他在「心灵明辨」上有了很大的成长和收获。他个人对此时期的感受是,「天主对待他,就如学校的老师对待自己所教育的一个学童一样」(自传27)。依据他的自述分享,他在「明辨」方面的成长可综合为下列几点。
首先是他清楚体验到,一切使人对灵修生活、教会礼仪,尤其是感恩圣祭,感到空虚乏味,以及畏缩逃避的思想与困扰,都是来自仇敌魔鬼。抵抗并战胜这些困扰的方法,是继续恒心祈祷,参与圣祭,并「同专务神修的人交谈」(自传21)。依纳爵对折磨他的一个顽强思想,「这样要活七十年,你怎麽能受得了?」他心中强力答覆说:「可怜虫!你能给我许下一个小时的生命吗?」就此他
534
战胜了诱惑,恢复了心灵的平静(自传20)。
    第二是对任何「美丽的景象」,如果于开始时,使人「汲取很大的快乐和安慰,而且越看安慰越大,及至消失了,便觉忧闷不乐」(自传19),那就可清楚认出,这些也是来自仇敌魔鬼(自传31)。
    第三,使他看出「帮助人灵事奉天主」的宝贵和重要,因而减少或放弃他所作的一些严厉苦工,并开始注意保持身体和衣著的整洁(自传29)。
    第四,「心窄多疑」的痛苦考验与洗炼,使他获得心灵的深度净化,并在其《神操》中留下了「辨别心窄」的规则。
    第五,丰富的特殊光照与神秘恩宠,使他对「心灵的操练」与成长,有了深切的体验——日后的神操以及分辨神类的规则,都在此时的「体验」中奠定了基础。
    圣地朝圣
    经过曼肋撒的苦修与净化,依纳爵可说已从一个「属血肉」的人,完全改变成为一个「属神」属灵的人。虽然在「心灵明辨」上他也有了很大的成长,但是离开成熟、圆通的境地,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假以时日」。
一五二三年二月中旬他由曼肋撒到巴赛罗纳,准备去圣地朝圣,并决心要一生留在那里为人灵服务。但事与愿违。他虽然以最大的虔诚,几经波折,才到了圣地;但是天意难测,当地方济会省会长神父以宗座授权「可将拒绝服从者开除教籍」为依据,要他尽快离去(自传46—48)。他于一五二三年九月四日到达耶路撒冷,九月廿三日便被迫离开,在圣地的时间一共还不到三个星期。综观他这次的朝圣经过,在时间方面,从动身出发到再返回巴赛罗纳,一共是一年左右(一五二三年二月中至一五二四年二月中)。对其[心灵明辨」而言,我们不妨指出几个重点来分享参考一下。
535
    首先是他于完全服从方济会长的命令中,清楚看出「留在圣地不是吾主的圣意](自传47)。但他对此并未死心,一直仍希望著「后会有期」(十五年后,即至一五三八年将一切交给教宗安排,才完全放弃此计划)。
    再者就是在朝圣过程中,他决心要对天主表达「完全信赖」,遇到疑难;他立即去找听告司铎,寻求辅导和指示(自传36,40)。
    第三是他于上船去耶路撒冷朝圣前,患病发烧,医生认为如果这时动身,一定会死在那边,可是「他还是那天上船走了」(自传43)。但日后他在会宪中却明确指出,会士患病时应服从医生:「患病的时候,不单该以极纯正的意向,服从灵魂方面的长上,使他们管理自己的灵魂;而且还该以同样的谦逊,服从身体方面的医生和护士,使他们管理自己的身体」(会宪89,272)。
    读书晋铎
    由圣地返西班牙途中,依纳爵不断考虑要何去何从,「分辨」的结果是,「更好先读些书才能帮助人灵,遂决意去巴赛罗纳」(自传50)。从他于一五二四年二月中旬在巴赛罗纳开始读拉丁文法起,到他在威尼斯于一五三七年六月廿四日被祝圣为司铎止,其间整整是「一去十三年」。当时他已四十六岁!这十三年的生命体验,使他在「心灵明辨」上,确已达到了「不惑」的境界。除了他的深度祈祷生活和惊人的毅力之外,在其明辨的成长上也有下面的明显几点,可提供我们作为心灵成长的借鉴。
    第一是,凡阻碍专心读书的一切,即使是「对灵性事物有新的领悟和新的神慰」,或是有很多灵修计划,以及忙著热心帮助别人等,都是来自仇敌的诱惑(自传54,82)。
第二,读书必须脚踏实地,认真用功,没有其他方法可代替(参阅自传73)。
536
第三,为能安心读书,必须生活稳定,不为经济拮据所困扰(参阅自传74—76)。依纳爵的这些切身经验,日后都「编入]了会宪第四部分(参阅会宪339—340,360—362)。
(三) 成熟期
    总长职务
    一五三七年晋铎后,依纳爵没有立即举行首祭弥撒,而是等到一五三八年的圣诞夜才奉献首祭。这为他「灵心明辨」的到达圆融,可说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他不立即举行首祭,和其一心想去圣地的愿望很有关系,因为这时正是他们在等待乘船去圣地的那一年时间——这是他们在「巴黎圣愿」中所作的许诺:「他们也决定在威尼斯对航行的机会等待一年,如果那年没有去的机会,便撤消去耶路撒冷的圣愿而去见教宗」(自传85)。依纳爵一直都在期盼著能尽快再去圣地,并在那里举行首祭。
    航行终于无望,他们遂于一五三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将自己呈献给教宗保禄三世,请他随意派遣他们。依纳爵「去圣地服务人灵」的心愿,也终于到此完全结束。他对使徒工作的「心灵明辨」,从此而改变为「无论何处,只要基督的代表教宗,为天主的更大光荣而派遣我们,我们便欣然前去」(会宪603)。
为依纳爵个人来说,他的「接受总长职务」是他心灵明辨的最后考验。同伴们一致选他为总会长,但他自认「满身陋习,贫乏可怜」,实在不堪当此重任。他请求同伴们重新考虑,重新再选。一星期后第二次投票,结果和上次完全一样。他仍不愿立即接受,他要留给听告司铎来决定。听告神师告诉他,必须接受当选,拒绝接受就是抗拒圣神。他请神师以书信方式将此决定告诉他的同伴们,这样他才于一五四一年四月十九日「安然」接受总长职位。依纳爵个人的一切从此完全消失,他与「背十字架的基督」完全打成了一片,他的「灵心明辨」也因此而进入了明通、圆融的境界。
537
    灵修日记
    依纳爵的心灵日记只有两小册保存了下来。一册是一五四四年二月二日至三月十二日,另一册是同年三月十三日至一五四五年二月廿七日。
    为认识他在「心灵分辨」上所惯用的方式,和他在进行分辨时是如何「用心」努力,他的部分日记可使我们一睹庐山真貌。当时他的分辨对象是有关修会生活的「贫穷」,就是「在会院或本会管理的圣堂内」可否有适当收入,或是不可有任何收入。分辨之前,他常是先将双方的优、缺点,清楚地列举出来。对此次分辨他留下的手稿是:「没有收入的缺点,是有部分或适当收入的优点」,然后他列举了八项优点。同样,「有收入的缺点,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优点」,在此他列举了十七个优点。
    我们通常认为,在两相比较之下,再经过祈祷考虑,就可作出决定而结束分辨。但依纳爵.在此所作的「用心」与努力,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他寻求的不只是理智方面的「明」白清楚,而更是深度祈祷中的「安心」。为能获得对「有收入或没有任何收入」的完全安心,他用了四十天的时间(仅就日记所载),尤其在每天的感恩圣祭中,不断向圣母、基督、圣神、圣三恳切祈祷,每天都流下很多「温暖和敬爱」的热泪。为使我们也能体会一下,依纳爵在这方面所表现的惊人努力与细心,我选读他于结束此次分辨时的一段日记。
        最后,我想事情本身并没有什麽困难,结束圣三弥撒会更中悦天主,不需要等待或寻找进一步的证明,或为此再举行更多的弥撒。分辨之后,觉得结束更能悦乐我主天主,同时感到希望天主迁就我的愿望,也就是当我有特殊安慰时,结束一切。……怀著这种思想,黑暗开始渐渐远离我,眼泪流出并逐渐增多,失去了所有为此目的再举行更多弥撒的愿望。……泪
538
水既已停止,可见现在停止似乎更好。如果继续寻找,或等到晚上我会继续寻找下去。既然无任何理由这样做,因此,我在天主、吾主及所有天朝神圣前,将这结束,不再继续探讨。虽然在最后的决定中,经验到内心的感动,饮泣及眼泪,甚至有时泪如泉涌,但是我认为事情已经结束了,不再寻找,不再举行圣三弥撒,不再要求任何安慰,今天一切都结束。选择完全贫穷的过程也到此结束」(日记40)。
依纳爵在耶稣会会宪中称「贫穷为修会的垣墙」,要大家「爱慕贫穷如同母亲」(会宪287,553)。从他这个修会的450年历史来看,他的这番「用心」实在并没白费。他对贫穷的分辨与选择,的确是相当明通圆融,稳定可靠。
与伙伴们共同分辨
依纳爵在其建立修会团体的过程中,和同伴们自然有过不少的共同讨论与分辨。这里我们特别举出两个实例,使我们能体会一些此种团体分辨的真正意义。这两个实例对耶稣会的成立曾有过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其中之一的「分辨过程」,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说已成为团体分辨的通用「范本」。现在就先介绍依纳爵和其同伴们的「巴黎圣愿」,然后再看他们如何在罗马「建立团体」。
(-)巴黎致命山发愿
一五三四年八月十五日,依纳爵和其六位同伴,在巴黎致命山旁的一个圣母小堂内,共同发愿献身基督,一生为人灵服务,并度严格的贫穷生活。至于他们「如何」达成了这次的重要决定,我们只有很少一点资料,可帮助我们看到此次的分辨过程。自述小传上说:「在那时期他们已经决定了要作的事,就是:去威尼斯和耶路撒冷,为服务人灵而用尽他们的一生;如果不准他们留在耶路撒冷,便回罗马去见基督的代表,他认为在哪里更能光荣天主,裨益
539
人灵,便派遣他们到哪里去」(自传85)。
依照依纳爵对重要决定的「细心」分辨来看,这次的发愿一定是和每一位同伴都作过长时间的祈祷、考虑、共同分辨,才慢慢作出发愿的最后决定。其分辨之「细心」处,可由圣愿中的附加条件看出来:「他们也决定在威尼斯对航行的机会等待一年;假如那年没有去地中海东岸的机会,便撤消去耶路撒冷的圣愿,而去见教宗…」(同上)。
(二)罗马建立新团体
    去圣地的希望完全消失后,依纳爵和其同伴们,依照他们的「巴黎圣愿」所附加的许诺,便于一五三八年十一月下旬去晋见宗教,完全奉献自己由他随意派遣。他们很快就在罗马各地,从事各种牧灵工作,而且可说是供不应求。在此多种以及多方需求的压力下,他们感到很快会四处分散,很难再保持这个已数年相聚的团体。因此他们决定要认真面对此一严重问题,并于一五三九年三月开始了他们的共同考虑与分辨。
    第一个问题是,他们既已献身基督及其代表教宗,让他随意派遣,那他们是否应保持不要分散,并组成一个团体?或是就此因使徒工作而各自东西?为了不妨碍他们已从事的牧灵工作,他们决定在每天的感恩圣祭和个人的祈祷中,特别为此热切祈祷,然后晚上聚在一起,分享每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他们很快就有了结论:既然是天主使他们联合在一起,那他们就不应使之分散,相反,更该使之加强。因为联合一致更能面对困难,在使徒工作上会更有功效。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更为困难了。
第二个问题是:他们都已发过贫穷和贞洁的圣愿,现在是否也需要加上服从圣愿——服从由他们中间所选出的一位长上?这问题的最大困难,是教会当时不希望再有新修会团体成立。如果他们发愿服从,组成一个新团体,教宗很可能会要他们去选择加入一个已
540
有的修会,或按照某一修会的会规而生活。为更能安心面对此重要问题,他们本想退居静处,专心祈祷分辨,但怕因此会引起一般的猜测与误解,或因而完全中断已开始的使徒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在外表上不作任何改变。此外他们也决定要用神操中的「选择」方式,来进行这次对服从的选择与分辨。
    每天晚上他们聚在一起,分享每人在祈祷中对此问题所获得的光照和感受。他们先分享反面的理由和困难,然后再分享接受服从的好处与优点(就如依纳爵于「选择贫穷」时所作的一样)。经过相当多的祈祷、分享、反省、分辨,他们终于获得一致的结论:选择服从他们中间的一位。因为这样他们更能实现原有的计划和理想,就是在一切事上承行天主的圣意,并使这小团体更形稳固,更能服务人灵,以达成其受托的使命。
    他们深知这项选择的重要与影响,遂决定以一种「隆重」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谢与重视。一五三九年四月十五日,他们共同参与法伯尔神父主持的感恩圣祭,从他手中恭领圣体,并在「选择服从」的文件上—一签名,同时许下要加入未来的耶稣会。当天和依纳爵一起签名的同伴共有十一位。
这次的共同分辨与选择,决定了未来耶稣会的方向和其「进行方式」。他们的这次分辨过程与记录,经由最近三十多年来的发掘与研究,可说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耶稣会团体以及和该修会有关的团体中,不断被用为「团体分辨」的最好实例和通用「范本」了(参阅神学论集20,47)。
分辨的规则
对神操中的「辨别神类」规则,近些年来有不少文章和著作,特别加以分析、研讨,使它们更能适应现代的需要,更能落实于具体的灵修生活中。今天为纪念、庆祝依纳爵诞生五百周年,让我们
541
更依照神操中的规则原文,来分享一下其具体内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加以运用,使之落实。因为这些规则不是学术研究或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一个生命的深度体验,以及丰富神秘经验的灵心传真。
(一) 甲组规则的内涵与实用              
    这一组的辨别神类规则共有十四条(神操313-327),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第二两条)说明善神与恶神在人灵上的不同推动;第二部分(共九条,即三至十一条),说明神慰神枯的不同,以及人灵在此不同情况中应如何自处;第三部分(最后三条)指出恶神魔鬼的[鬼性」,和战胜其诡诈谎骗的具体方法。
    依纳爵于此组规则之前,特别指明其目的:「使人觉察并认出灵魂上的各种动态,好的予以接受,坏的加以拒绝」(神操313)。他说这为第一周特别适用,当然不只是为神操的第一周,也是为所有「有心」开始度灵修生活的人。就如上面已经说过,这些规则是心灵的体验与传真,而不是一些理性的知识和条文,所以必须「用心」去生活才能了解其真意(其实任何生命的体验都是如此,比如写字、弹琴、打坐、运动等,都必须认真练习,才能有所体会)”
第一部分,一、二两条说,对一个生活在恶习和罪过中的人,恶神惯常叫他贪求这些空虚的快乐和感性的满足,使他沉迷其中而不自觉。善神则籍著各种机会,使他感到生命空虚,良心不安,帮助他面对真实,看清事实真相。但是对一个悔过自新,[决心]事奉天主而努力修德向上的人,善神与恶神的推动恰恰相反:恶神在此常用似是而非的欺骗,使人感到扰乱不安,困难重重,因而心生畏惧,想要退却、逃避等。善神则不断光照、安慰、鼓励,增加其勇气毅力,使他更容易胜过困难,恒心修德前进。依纳爵在这短短两条中,和我们分享了他「回心向善——悔过自新」的初期经
542
验,就如前面我们在其心灵分辨的蒙童期和成长期中所看过的。而此种体验也是每一个「决心悔改」的心灵,都会「大同小异」地体验到。
    第二部分,三至十一条,是依纳爵对「神慰神枯」的经验分享,而这些体验和困难,在我们每人的灵修初期也一定会出现。如果事先能了解一些这种情况,事先在心灵上有所准备,那就会「少费周章」,少走不少的冤枉路,而在积极成长上就会更轻松喜乐,甚或事半功倍。这些规则需要在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和辅导神师交谈、印证,现在我们无法对此—一解释和分享。用两句普通的话来说,就是:在欣慰时不要热情太高,「得意忘形」;在乾枯时要恒心自持,而不是轻易就灰心退缩,放弃初衷。
第三部分(最后三条),依纳爵告诉我们,魔鬼的「鬼性」是欺软怕硬,虚情假意,常找人的弱点而偷袭。所以战胜它这些诡计的妙法就是对它凶,刚强不怕;有疑虑立即找辅导神师交谈,向他披露一切;在个人的弱点上多努力操练,不给敌人有机可乘。依纳爵在此所用的比喻故事(虽然有的地方对女性似乎不太公平),相当生动有趣,令人一读难忘。大家不妨试试看。
(二)乙组的内涵与实用
    对这组的八条规则(神操328—336),依纳爵的说明是:「这些规则和甲组规则有同样的效果,使人更能分辨神类,也更适合第二周(神类328)。所说的第二周自然是指神操,但其内涵是指在灵修生活上已由初期而进入「成长阶段」的人。这些规则可帮助人「更能」分辨神类,因为第一组在此阶段已不够用。此阶段中的不同情况和困难,正可由依纳爵的这些分享而获得帮助与解决。
第一和第七两条,指出善神恶神和人来接触的不同方式与效果。第二、第八两条说明何谓「没有前因的神慰],人领受此种神慰时应特别注意什麽。其他四条(第三至第六条),说明恶神怎样
543
冒充天使欺骗陷害人震,和我们如何可识破其阴谋而战胜它。有关心灵的事物本来就不容易描绘记明,到此成长阶段自然是更为困难(到神妙合一阶段已是完全无法说明)。但是依纳爵在此所描绘分享的,如果我们多少已有过一些体验,一定会觉得非常亲切具体,简洁明了。对尚未体验到的人来税,这些规则会是纸上谈兵,甚或不知所云。
(三)心窄的内涵舆实用
    依纳爵到此「辨别心窄」的分享并未称为规则,而是称之为六点注意(种操345—351)。当然名称本身并没有什麽重要,更重要的是其内涵。第一、二两点分别说明判断错误舆真正心窄的不同;第三点指出短暂心窄如何能净化心灵;四、五两点说明仇敌魔鬼如何以此陷害人灵,和人应如何以反方向的努力来战胜此种困难;最后一点,教人如何克服「找藉口」(比如怕虚荣或其他罪过)来逃避或不敢为光荣天主而说话行事。
就如前面已经提过,这是依纳爵在曼肋撒亲身经受的痛苦考验与洗炼,而且至少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最痛苦时他曾大声向天主喊说:「即使我当追随一只小狗,为能获得救药,我也要作」,他甚至想从室内的缺口处跳下去,以结束此生)。最后「吾主使他摆脱了这种心窄病」的严厉磨难(自傅22—25)。当然,此种心窄的困难不是人人都有,但为在灵修生活中不幸有此遭遇的人,依纳爵的这六点分享(从其锥心刺骨的痛苦体验中所凝聚成的六点心得),实在是宛如沙漠中的甘泉,天赐的一服心灵妙药。为没有此种困难的人,至少是一项宝贵的知识,如果在灵修生活方面作辅导,那就更是非读不可了。(现代心理学对此种困难,给我们指出一些成长背景中的具体因素;在今天的灵修辅导中,我们自然会参考利用,使灵修舆心理在辅助此困难中能获得整合。)
544
分辨与心灵成熟
    我们对生命体验的分享,尤其是透过文字所作的表达,都有其一定的时空因素在后面。依纳爵的生命分享,特别是他「精心」编写的分辨神类和心窄的规则,自然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把以上有关他的「心灵分辨」所作的一切介绍与分享,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表达的话,可说就是一个心灵的成长过程。他所用的仇敌魔鬼,我们不妨以更广的角度,看作是一切有害于心灵成长的事物。魔鬼当然是有,但平常我们看不到它们;心窄、懒散、畏缩、逃避等,可视为魔鬼的诱惑与诡计,但这些「推动」的后面,也有很多我们个人的成长背景和心理因素。对很不容易抓到的魔鬼,我们似可不必多费心力,但对我们内在的自卑、怀疑、自作聪明等,我们却可大有所为,而且也必须面对这些葛藤和「真我」,全力予以疏导、肯定、提升、整合。
    依纳爵的心灵明辨过程,在目前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下,我觉得可综合为下面三个阶段,每一阶段自然都有其正负两面的结果与特徵。第一阶段是由疑虑重重到自我肯定。说得可笑一点,就是由「疑神疑鬼」疑心鬼,到「自信自如」自真如。第二阶段如果是承接上一阶段的负面结果,就是一个没有「自我肯定——自信自如」的心灵,现在一定会以拼命的工作和成就来「肯定」自己,其生活流露自然是「穷急穷忙」穷急鬼。反之,如果是积极成长的话,那这样的心灵也自会流露出「乐天知命」的满足与喜乐——「乐天乐地」乐天人。第三阶段,一个心灵如果一直在负面发展、恶化,结果会弄得处处是「自作聪明」活见鬼,甚或精神崩溃、失常。正面的生命长大成熟,自然会流露出 「死心塌地」诚如神的明通与圆融。
现在将此三阶段的特徵集合为三幅「鬼」联,这样可能会更容易记得:疑神疑鬼疑心鬼,自信自如自真如;穷急穷忙穷急鬼,乐
545
天乐地乐天人;自作聪明活见鬼,死心塌地诚如神。至于每一阶段中的成长内涵与甘苦,我正在编写另一篇拙文,希望不久能在《神学论集》上和大家相见。给所有 「有心」度灵修生活的兄弟姐妹,共同分享、参考、印证,使我们在「心灵明辨」的成长上,能彼此支持鼓励,共同奔向生命长大成熟的圆通与喜乐。
主要参考书目
S.Ignacio de Loyola, “ Obras Completas”,Ed.by Iparraguirre I.,E Dalmases C.,BAC,Madrid 1977
Cándido de DALMASES,S.J., “Ignatius of Loyola-Founder of the Jesuits,His Life and works”,Translated by JeromeAixalá,S. J.,Gujarat Sahitya Prakash,Anand,India,1985
侯景文,谭壁辉译,圣依纳爵自述小传,心灵日记,光启出版社,台北,1991
侯景文译,神操——通俗译本,光启出版社,台中,1979
吴贞慧,圣依纳爵神修中的团体辨别神类,神学论集20,(1974年夏),251—272页
高士杰,团体辨别神类,神学论集47(1981年春),83—98页
M.J.Buckley著,胡国桢编译,神操中分辨神类规则的结构,神学论集42(1979年冬),501—522页 
L.M.Rulla,“The Discernment of Spitits and Chritian Anthropology”,
      In “Ignatian Spirituality-Four Esssys”,CIS,Rome,1979
54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