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2号 |
前 言 1992年夏 |
本期神学论集的一个特徵是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来自大陆的三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杨堤是天主教文坛上的一名老将。由大陆来台的国籍神职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大概还有认识他或读过他文章的人。杨堤曾在上海徐汇大修院读书晋铎,后入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深造,前后六年(1943—1949)修得史学硕士学位。1957年到农场及钢厂接受改造,四年后回到教堂,但文革中又扫地出门,直至1979年才到合肥省博物馆及省图书馆工作,1986年退休,1990年再回到教堂,现在已是78岁的老人。
第二位大陆作者陈宏喜是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这篇<关於明末欧洲科技传入中国若干问题的研究>是他的学位论文。原文约10万字,这里刊登的是摘要,约一万二千字。杨堤为此文写了一篇2400字的介绍,置於文后。作者所研究的问题有以下五个:耶稣会传教入华的背景;科学技术作为“敲门砖”的作用;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的态度;明末中国社会对持科学技术的态度;徐光启等人对於欧洲传入的科学技术的态度。
可见这是一篇颇有趣的科学史研究报告,因它与传教士不断发生关系,可以顺理成章地当做一份教史的报告在此发表。作者在馀论中说,关於这段中国历史,以往存在的种种较流行的观点中,证据不足者有之,失之偏颇者有之,完全错误者亦有之,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清理。他所用的方法是查阅大量文献(主要是原始文献),以了解基本的历史事实,而不可”想当然”,也不可情绪化。
第三位大陆作者孙小玲在本刊91期已发表过一篇<约伯之路>。
155
这次他写的是一篇评介刘小枫著<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的书评,由小枫寄来,附言:正因评者身居大陆,对书中所言有较深的体验和了解。这里可举出较深体验一例:「古希腊悲剧中已然发生的准圣事(quasisacramentale)至少构成了对十字架上的圣事之领承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但真正的悲剧之思在中国可以被认为尚付阙如。而且中国有无形而上之超越也是个问题,虽则老庄之”道”不无形而上意味,但在日后的中国文化中并未得以承继。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国之思至今不具备超越之维,因而一再堕为政治性的意识型态。而且中国承纳外文化的历史—一就这种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建设性冲击而言是并不值得乐观的。既然中国之思曾将尚具宗教超越性的佛性思成人性,是否最终会将上帝仅仅思成一个博爱者呢?」
其他几篇作品略交代如下。<葡萄园工>一篇是林拍来神父1991年11月 28日晚於台北耕莘文教院所作的演讲,由黄怀秋译为中文。<仁道天国>一篇是雷敦和神父由国外寄来的文稿。<修会定位>一篇是张春申神父对天主子民二分法的批判性反省,及提倡三分法的建设性神学主张。<大公运动>一篇是本刊编辑人为中文神学辞典所写的报导性文章,提前在此发表,以供大公运动及宗教交谈者的参考。牧灵栏的三篇文章都是本神学院在校学生的习作,不乏牧灵人士 参考价值。尤其检讨弥撒中歌唱的一篇,相当广泛地把台湾天主教的礼仪音乐作了客观的分析。
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