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8号 |
本届神学研习会鸟瞰 |
胡国桢
若有人问:「入门圣事是一个圣事?还是两个圣事?」
回答要小心!若答「一个圣事」,入门圣事就是「圣洗圣事」,不对;若答「两个圣事」,入门圣事是「圣洗与坚振」,也不对。
假如一定要根据这个问题问法的思路神学背景来回答,入门圣事事实上是「三个圣事」:「圣洗、坚振、感恩礼(圣体)圣事」。
其实,上述问题问法的神学背景,是亚里斯多德哲学的静态宇宙生命观;把圣事视为一个一个的「东西(being)」,教会把一个一个圣事(东西)分施给信友,信友领了这些圣事,在自己的灵魂(生命)上就可得到一种名叫「恩宠」的东西。恩宠也是一个一个的东西,每领一个圣事,就可得到一个思宠。恩宠有很多种,每一种圣事所给的恩宠都不相同。七件圣事中,每一件所给的恩宠都是另一件圣事所无法给予的。
如今,我们认为「人的『存在』不只是一个静态的灵魂实体,而是一个有生命、会成长、需要活力的动态有机『位格主体』」。「我」这个主体的产生,是在一连串「位际共融」的决定和行动过程中逐渐形成、逐渐成长的。
「恩宠」乃「天人生命位际共融」的具体情状,而「圣事」就
461
是这恩宠情状的「象征」(即是「天人生命位际共融」情状的本身,也是这生命共融得以实现的表征)。正如奥斯定所说「圣事是天主不可见恩宠的可见形式」,所以圣事实乃天人共融生命实现过程的象征。
因此,圣事不是多少个的问题,不该问入门圣事有几个圣事,入门圣事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永生生命的存在、成长的过程。
入门圣事不应只是简单地拿水、拿毛巾来,「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洗一洗,就好了;是要经过一个相当的过程才能完成的。这个过程是要把慕道者逐步融入教会生命中来,是整个教会的行动,包括慕道者的信仰培育及要理教授,其高峰在四旬期各主日、到圣周及复活节的整个礼仪,完成教会生命的进一步实现并成长。
这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所提出的时代性看法,梵二通过并公布《礼仪宪章》,到今年十二月四日就要满三十年了。一九七二年,教会正式公布执行以梵二精神写出的新《入门圣事礼典》。一九七四年,台湾出版了翻译本,称作「试用本」,一试用就用了二十年。大家不要失望,主教团礼仪委员会秘书长赵神父在场,他可以保证今年内「正式用本」可以出版。所以,至少从明年开始,台湾有条件、有机会实施真正有梵二精神的「入门圣事」。希望我们这一次神学研习会真的能够帮忙促成这个天主愿意藉梵二给教会带来的新面貌。
我们在设计这个研习会有几个原则。首先,理论与实务并重,所以每天早上是理论部分,下午是经验反省。其次,我们重视经验的交流,不以那一派、那一个学说或看法,那个地方的做法作为不可改变的标准,我们希望把各方面的经验综合起来,看看是否可找出一个既有原则、又富弹性、且能通行各地的东西。虽然非常困难
462
,但我们愿朝这个方面努力。
明天下午的题目是「台湾教会的信仰培育和入门圣事的经验反省及前瞻」,神学院的几位学生曾走遍台湾各个教区,实际地拜访了很多本堂,明天韦修女要给大家报告的,就是这些访问的综合成果。实际状况到底怎样?是很不理想,但我们也不必失望。
台湾也有一些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机构,他们在努力推行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请了永泉、台北教区教理中心及新慕道团。我们评估过这几个机构在某些方面做得可能较理想,但并不是说大家非要学不可,提供大家作参考而已。
就经验方面来说,台湾教会几十年来,可能太没有注意到同一土地上有著不同文化的少数族群,我们需要以尊重其文化的态度来跟他们交谈与共融,所以我们特别安排了原住民教会的介绍。他们是如何度信仰生活的?
入门圣事不只是洗礼,根本上是整个教会度信仰生活的高峰及源泉,教会的入门圣事就是每一次庆祝耶稣的复活节,主日的感恩礼就是入门圣事(浓缩了的小型复活节),在圣道礼仪及感恩礼仪中,以象征的言行随著耶稣基督一起死亡复活,跟他一起在永生生命上成长,这就是入门圣事,表达并实现了生命的成长。
原住民怎样过他们的信仰生活?在整个以大汉民族文化为主的教会下,他们的生命如何被扭曲?这是探讨他们要如何庆祝他们的入门圣事的先决条件。这个安排是否配合整个研习会,我不敢说,但我们在设计时,晓得全世界把一九九三年定为「联合国原住民年」,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已注意到:各地的原住民都是少数族群,他们的文化需要被尊重。
就福传的角度来说,我们汉族也有需要吸收原住民文化的优良因素。很多时候原住民用生命所表达出的天主启示的某一面,我们
463
可能没有体会到,这就是他们在向我们传福音的时机,我们是否忽略了「福传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由四周的兄弟姊妹身上看出自己还有可以改变的地方,勉力而行。假如我们够谦逊、会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及生活会是这样的一面镜子。
至少这次神学研习会,我们辅仁大学神学院愿意做教会重视原住民文化及生活的一个起点。在研究教会生命圣事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个角度,因为入门圣事是整合的圣事,是共融的圣事,我们不能把人类任何一个资产忽略。
现在分析三天的理论部分。第一天回顾历史。先看看圣经给我们什么讯息,最近教会出版了新《天主教要理》,房神父这一讲的出发点,就是这新要理怎么看圣事,也就是今天教会怎样看圣事。入门圣事已不是给你洗一洗,有效了,可以升天堂了,就好了;圣事不再是有效没有效,那么简单的问题了。第二讲我们请赵一舟神父,他的讲题很大,但仍然非常简要地把精神重心点出来。
第一天有了圣经及历史背景,知道了我们的传统在那里。第二天要看看今天我们怎么做。我再说一次,圣事不仅仅只是一些动作、一些礼仪而已;圣事是生命性的象征事件,除了入门圣事这个使基督徒(教会团体及个人)永恒生命存在并成长的圣事之外,还有治疗性的圣事,治疗性的圣事是维护这永恒生命健康的圣事,包括和好圣事及病人圣事。生命性的圣事与整个人的存在与成长都有关系,所以圣事有三个角度必须同时注意到:
第一是生活。教会的生活是团体的生活,我们台湾教会一直尽力推广小型教会团体,希望教友真正活在团体当中,从上次福传大会到现在,我们仍在继续推动,因为没有信仰团体就没有圣事,没有信仰的团体生活就没有圣事生命。
第二是要理讲授。人究竟是智慧性动物,需要去懂一些东西,
464
教会需要与新成员间有起码的共识,这靠与慕道者交谈,共同祈祷。
第三就是礼仪的举行。礼仪是什么?礼仪不是孤立于信仰生活上的一个单独性事件,礼仪是信仰生活的高峰及源泉。所以,罗神父讲入门圣事的礼仪举行,不是只要告诉你怎样给人授洗,怎么庆祝复活节,他会慢慢告诉大家礼仪如何是生活的高峰及源泉。
然后,再由我从信理神学的角度,看入门圣事究竟是什么。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由各种角度(圣经神学、教会历史、信理神学、礼仪神学)看了「入门圣事」。要是用以前的神学教育标准来说,到这里就够了。今日却不然,所以第三日我们还安排了从人学的角度,不是直接从神学的角度,看入门圣事跟人的生命、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从社会学看团体生命,从心理学看个人的成长,从伦理学看人如何真实地抉择天主。这才是比较完整的「入门圣事」整体面貌。这次虽然无法安排心理学的部分,但我们仍尽了最大的努力,给大家呈现入门圣事各个角度的面貌。
我们希望这个研习会能达到两岸之间的交流,但目前请大陆的人来实在不可能。房神父前一阵子到大陆讲授圣经课程,曾看过他们如何演圣诞剧,很有意思,房神父带来了录影带。可惜静山硬体系统不配合,本来今晚要放给大家看,只好取消。
明晚是经验分享,由韦薇修女主持;后天晚上也是经验分享,由郭彬生先生主持。主要的是看看在座各位的经验,好的保留下来,有那些须改进的地方,予以改进,这为以后在台湾真正施行入门圣事是很重要的。
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