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8号

「两岸三边」的教会舆「入门圣事」


 
对第十九届神研会后的期望
胡国桢
拜别狄总主教,走出主教公署,已是下午五点半多钟。陈有海神父开车技术高明,在大台北及高速公路十分拥塞的车潮中,走走停停,终能在七点出头把我们平安送达中正国际机场,赶上七点廿分起飞的国泰班机。
归途中,萦绕脑际的:一是王愈荣主教在星期一,神研会开始前的早上,接待香港教区教理及礼仪两委员会的成员和学员时,亲切叮咛我们,赵一舟神父费心编译的《入门圣事礼典》尚未完全定稿,正等著我们研讨后的结论及建议,作为最后修订整编的参考;另一点是林天助主教。徐英发主教、及狄劂总主教在接见我们时,不断殷切表示希望台港两地教会,在编译出版教会正式的「礼」与及「教理参考书]时合作,共同寻找对大家来说都更恰当的语汇,尽量避免弥撒后教友问神父「今天不是举行婚姻弥撒,神父为什么求天主赐我们新娘?」(闽南语「神粮」与「新娘」同音)。
狄总主教更语重心长地强调:不只应合作编译为全世界中国人适用的正式「礼典]、「教理参考书」及「教宗通谕」等文献,更
589
希望成立一个包括「两岸三边」教会代表的组织,定期聚会,共同分享及检讨经验,推广发展梵二后教会共融生活的礼仪举行及信仰培育(要理教授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工作。
笔者心怀主教们的期待,受命筹备并执行这次辅大神学研习会,不敢稍怠。研习会完毕后,立即向王主教报告这次研习会的结果及参与者的重要建议。
诚如赵一舟神父,在笔者给「入门圣事」做综合的神学说明之后所做的结论:中文的「圣事」一词实在不是Sacramentum或Mysteritum最恰当的翻译。因为这两个拉丁字及(或)希腊字所要表达的是「耶稣基督的生命」这个「奥迹」(或译「奥秘」)。这个「奥秘」绝对不是一件「事」(Being),一个可以计数(或衡量)的「东西」,主教神父「做」(或「成」)好了,发放给来「领」的人带回家去。赵神父感慨地说,他想了很多年;想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词来替换,但尚未找到。
是的,这奥秘(天主的启示—一耶稣基督的生命)实在不是一个静态的「事」或「东西」,而是一串动态「事件」形成的「过程」;不是一个Being,而是一串Event构成的Becoming。不论耶稣基督的生命,或是教会的生命,还是我们个人的生命,都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不断在成长中,一步一步逐渐实现、并迈向永恒的一串事件,所贯穿而成的动态 「现实体」(Actual Entity)。
人(个人及团体皆然)主体生命的成长,是在不断与另一个主体(他人)生命位际共融交流中实现的,即在与另一主体(他人)「相遇、相知、相结合」(Encounter)的生命交流(爱的关系)中,不断超越当下有限的自我,迈向那无限永恒(天主)的生命源头,最后是要实现「天人完满的位际共融生命」。
590
耶稣基督是第一个实现这天人位际共融生命「奥秘」的,所以我们称耶稣基督是「原始的奥秘(或译『圣事』)」。按照由奥斯定以来教会一直没有放弃的定义:「圣事(奥秘)是天主不可见『恩宠』的可见形式。」「恩宠」就是这天人位际共融的生命;这天人之间的爱情,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人类所能看到、摸到的只是实现了天人共融生命的耶稣基督,这就是说耶稣基督是「天主的圣事(奥秘)」或「原始的圣事(奥秘)」的理由。
其实,现在活著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看见过、摸到过耶稣基督,我们所看见及摸到的是与耶稣基督生命已经「相遇、相知、相结合」(位际共融)了的基督徒个人或团体(教会)。其实个人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是已在团体内与其他个人有了生命位际共融,所以基督徒个人也是教会团体生命的展现。如此,人们所看见、或所摸到的教会(及其成员),其实就是现世不可见的耶稣基督天人共融生命的展现。
所以,教会(及其成员)就是「基督的圣事」,在现世展现看不见的耶稣基督的天人共融生命(恩宠)。在现世,能够展现基督生命的一切(我们称之「圣事」、「奥秘」),都是被称为「基督的圣事」的教会的生命的展现,这就是为什么称教会是「基本的圣事」的理由。
至此,我们可以明了:圣事是基督生命奥秘的展现;不是一件一件的物品,主教神父「做(成)」好了,一件一件发放给人来「领」的。
圣事是天人位际共融生命奥秘的展现。「生命」是一连串的过程,用比较写实的中文来说;叫做「生活」。教会团体的生活就是圣事,基督徒个人的生活就是圣事;「圣事性礼仪」是这「生活性圣事」的高峰及泉源(见梵二礼仪宪章第10节),是「教会活出基督天人位际共融生命」这奥秘的「庆祝」。去(一九九二)年十二
591
月八日罗马教宗公布新编的《天主教教理》,就是称圣事为「基督奥秘的庆祝」,把圣事分为三类:「入门圣事」、「治愈性的圣事」、「为教会共融「服务」的圣事」.
人的生命,从理论及现实角度来说,第一个展现都是其「存在」和「成长」,教会(团体及其成员)展现天人位际共融生命」的存在及其成长的「生活事实」就是「入门圣事」。
「入门」是西文Initiation的中文译词。本(二十)世纪以前,教会从未使用这个词字给圣事命名。这个词字是本世纪初开始发展成熟的一个社会学的词汇,意思是「个人生命逐渐融入族群生命,及各个小族群生命逐渐融合成一个大族群生命的过程」,不论是个人或族群间要实现这融合,就必须经过放弃某些过去的自我(死亡的象征),接受来自新族群的因素而有新的生命样态(复活的象征),这是个人及族群生命存在及成长的事实。
    基督自己是如何展现他自己与天主父之间的位际生命的共融?是经过「逾越」的过程:「把自己完全交付出来」「死亡」而「复活」。教会(团体及其成员)若真正活出这「逾越」过程,教会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入门圣事」;因为教会(及其个别成员)生活的目标,在向非基督徒做福传,要走出自我(死亡的象徵),向「他人」邀请来与我们「相遇、相知、相结合」,共同活与天主共融的生命,教会团体生命也因而更成长了(复活的象徵)。
    梵二以後,教会把中世纪以後分开举行的f圣洗、坚振、圣体」三圣事,恢复其教父时代「三联一」的举行方式,并在整个复活节大礼仪中一次完成,并称之为「入门圣事」。这个复活节大礼仪实乃整个教会「庆祝」自己活出了「入门圣事」的事实。
    「洗礼」象徵经过死亡达到复活,「坚振」(领受圣神)象徵得到新生命及这新生命的使命(即会走出自我,邀请他人来与自己
592
共融,这是成长的必要条件),「感恩礼」的共吃主体、共饮主血,象征整个教会(团体本身及全体新旧教友)在共融中成长了。教会「生命存在并成长」的事实,在这「三联一」的礼仪行动过程中完全象征出来了。
本届神研会,在以上的神学分析观点下,期恳主教团礼委员会在对「入门圣事礼典」新版本做最后定案前,可以再度考虑几点:
1、入门圣事不宜称作「入教」圣事,因为入门圣事不局限在为候洗者施洗的仪式,而是一连串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每年复活节的庆典(包括整个四句期各主日的礼仪),就是普世教会共同在纪念基督逾越奥迹中,庆祝教会本身的「生命存在并成长」;若有候洗者在场,他们正是这庆典的主角(当礼者),在主礼及参礼者共同的「服务」中,他们受洗(象征死而复活)、接受传油及覆手(象征圣神降临,赐予新生命及使新生命成长该有的使命),并与全体信友(主礼及参礼者)共同感恩祈祷、同进主餐、共饮主爵(象征整个教会在结合共融中有了生命真实的成长)。就算当年没有候洗者,这个复活节庆典(入门圣事)也应在某种程度上重新体现出来:应祝福水、教友重发洗礼誓愿、全体信友共同感恩祈祷、同进主餐、共饮主爵,在纪念基督逾越奥迹中,庆祝教会生命的存在并成长。
2、假如能够将入门圣事各阶段性的礼仪,融合编入四旬期各主日及圣周庆典礼仪本中,更能符合圣事礼仪精神,实用性也较高(这是入门圣事举行的常态)。另再编一入门圣事简式小本,以应堂区有需要时在平时主日举行(这是整体式入门圣事举行的非常态)。
3、新译名词是否可以再行斟酌?诚如狄总主教所强调的,让更多用中文行圣事礼仪的地区代表有正式表达意见的机会,如此编出
593
的礼典更能在多数地区直接应用,不必各行其是,显不出大公教会的面貌。教会内的合一是「教会是入门圣事」的彰显。
王主教在接待香港代表时,曾提及港台两地礼委人员一九八八年的聚会,并敦促香港礼委会尽快作东,恢复这个交谈的好传统。的确,这样的聚会需要如狄总主教所期盼的:能组织化、制度化。如此,在中文的教会重要文献上,可以表现出中华天主教会真是「唯一基督的圣事」。 
59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