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0号

《公教要理》卷四 基督徒的祈祷


谷寒松
在福音中处处可见主耶稣的祈祷精神,他为我们留下了最好的祈祷榜样。因此天主教会新编的《公教要理》一书第四卷即是「祈祷」(以下简称本卷)。本文分前言、内容大纲、反省三部分。
甲、前
   《公教要理》在第2558号中已提出本卷与其它三卷之间的关系:
   「信仰的奥秘」真大。信仰的奥秘,在使徒信经中,教会宣讲它(卷一);在圣事礼仪中,教会庆祝它(卷二);使信友的生活,在圣神内符合于基督,以光荣天主圣父(卷三)。所以    信仰的奥秘,要求信友生活在信仰和庆祝之中,而与生活的天主缔结有生命力的位际关系。我人与天主的关系就是祈祷。」(注1)
这样说好像是认为祈祷并不重要,因此之故才放在全书的最后一卷。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可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祈祷的精神应从慕道期就开始培养,所以祈祷并不是在慕道后期才加以灌输的知识;另一面,从(公教要理)的结构来说,它系统性的从整个基督徒的信仰及生活中说明教会的重要道理。因此,在说明祈祷之前,应先介绍信仰本身——即我们所信的是什么;其次,它也说明
305
人如何在礼仪中来庆祝此一信仰;再次,它也表达出基督徒应如何活出信仰的精神。在这些背景说明完毕之后,它才以祈祷做为全文完美的句点。为此,慕道者实应注意,祈祷绝不应该列在聆听教会道理的最后面。
    整体以观,很多人认为本卷应是「最好的」,它也是本要理书中最不具争议性的一卷。究其原因可能是:
    1.祈祷的历史传统比信经的历史传统还早。每一个宗教团体都有祈祷的经验,人类就是在这个经验中与神来往。因此,《公教要理》的作者在此祈祷氛围中写出本卷。
    2.祈祷是人与神交往的体验,在人与神彼此心心相印、相互寓居中发散出祈祷的光芒,因此祈祷不是信理或伦理等神学层面的事。大体而言,人较能接受人、神交会的祈祷,而不太容易进入某一种意识型态的神、哲学等学派的内涵之中。不过,天主教会也有某些灵修的传统延续下来,但这种灵修传统和神、哲学等学派的辩论并不一样。
    我们由前面的演讲中已多次肯定《公教要理》并非今日的神学性著作,亦非一种本位化了的要理书。可以说这本要理书如同一个充满各种食物的仓库,里面有许多的配料,就看「厨师」们如何来调配自己的拿手菜。因此本要理书应是今日编写地方性要理书的资料宝库,这才是作者们的本意。所以,它并非一道中国菜,它需要生活在中国的「厨师」们善用这仓库中的各种配料,以烹调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中国菜」。
    此外,本卷除了说明祈祷的历史过程,也为读者们列出具体且模范性的祈祷。例如:
          2658号:圣维亚纳神父的祷词
          2676—2679号:圣母经
306
          2746一2751号:耶稣时辰的祈祷
          2777一2865号:天主经
至于本卷的成文是由黎巴嫩的高尔邦(Corbon)神父拟稿,经维也纳辅理主教克里斯托弗·萧伯仁(Christoph  von Sobonborn)所召集的四人小组予以编审,并由克里斯托弗辅理主教执笔修改,因此本卷也隐含着克里斯托弗主教的灵修精神(注2)  有关本卷的编写过程,本文不再多予叙述,请参看韩大辉神父<《天主教教理》是怎么产生的?>一文。
乙、内容大纲
本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友生活中的祈祷。第二部分:天主经(主祷文)。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部分:教友生活中的祈祷(25582758
    在此该问:祈祷是什么:
    「对我来说:祈祷是内心的奋发之情,向着天投以淳朴的一
    瞥。是困苦中的哀号声,欢乐中感恩报爱的颂谢声。」(圣女
    婴孩耶稣德兰自传手笔C25n)              (2558)
        此外,祈祷是天主的恩惠              (2559—2561)
            祈祷是盟约                      (8562—2564)
            祈祷是共融                      (2565)
第一部分共分三章,以下分章列出大纲及其提要:
第一章:祈祷的启示                          (2566一2649)
      普及的召唤:众人应当祈祷              (2566—2567)
      第一节:旧约时代                      (2568)
          一、创造——祈祷的根源            (2569)
          二、许诺与信仰的祈祷              (2670—2573)
         
307
三、梅瑟与中保的祈祷              (2574一2577)
          四、达味与君王的祈祷              (2578—2580)
          五、厄里亚、先知们与内心的转变    (2581—2584)
          六、圣咏—聚会的祈祷              (2585—2589)
                          简而言之:2590——2597
        第二节:圆满时期                     (2598)
            一、耶稣祈祷                     (2599—2606)
            二、耶稣教导(我们)祈祷         (2607—2615)
            三、耶稣俯允(我们的)祈祷       (2616)
            四、童贞玛利亚的祈祷             (2617—2619)
                          简而言之:2620一2622
        第三节:教会初期                     (2623一26%)
            一、祝福与朝拜                   (2626—2628)
            二、祈求                         (2629—2633)
            三、代祷                         (2634—2636)
            四、感恩                         (2637—2638)
            五、赞颂                         (2639一2643)
                        简而言之:2644——2649
提   要
    第一节列出旧约时代的祈祷历史,很能帮助我们愿意打开圣经,找出其中的祈祷文。这里尤其是指圣咏而言,它可说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祈祷泉源。
    第二节应为本卷的高峰,它描写耶稣是祈祷者,他是一切祈祷者的楷模。耶稣祈祷的启蒙师就是圣母,所以本节中第四部分就是童贞玛利亚的祈祷,由此可见这的确是天主教的要理。
第三节里所应注意的是:各种祈祷的形式都很强调感恩、赞颂,
308
这是基督宗教的祈祷高峰,也是其它宗教中少见的现象。因为祈祷的最高峰就是面对天主而赞美他,不为什么,只因他就是他。此外,在第2643号中也指出教会的感恩礼综合了一切祈祷形式,它说:
    「感恩礼集合所有祈祷形式而以礼仪表达出来。感恩礼是祭
    献,是基督全身的洁净之祭;献给他光荣他的圣名。(拉一
11)东西方教会的传统称之为「赞颂之祭」。」
第二章:祈祷的传承(2650一2696)
    「……实行祈祷必须有祈祷的意愿。除了知道圣经论及祈祷的
    启示外,逻必须学习祈祷。在「信仰中和祈祷中的教会内」,
    天主圣神教导天主子民祈祷的途径。……」(2650)
    「基督信友的祈祷传承,是信德成长的方式之一:基督信友把救恩史的言论事物,铭记在心而瞻仰之……」(2651)
        第一节:祈祷的泉源               (2652——2662)
            一、天主的圣言               (2653—2654)
            二、教会的礼仪               (2655)
            三、三超德                   (2656—2658)
            四、「今日」                  (2659—2660)
                        简而言之:2661—2662
        第二节:祈祷的带路人             (2663一2682)
          「带路人(因着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可能有所不
          同,但牧者和要理讲授者负责解释各种途径的意义
          ——此意义都指向基督。」(2663)
          一、向父祈祷                      (2664)
          二、向耶稣祈祷                    (2665—2669)
          三、伏求圣神降临                  (2670一2672)
309
            四、与天主圣母共融中祈祷         (2673—2679)
                          简而言之:2680—2682
        第三节:祈祷的导师                   (2683一2696)
            一、「众多如云的证人」            (2683—2684)
            二、祈祷的服务者                 (2685—2690)
              <一>基督信友家庭             (2685)
              <二>圣职人员                 (2686)
              <三)许多修会会士都献身于祈祷生活(2687)
              <四>儿童、青年、成年要理讲授    (2688)
              <五>祈祷小组                    (2689)
              <六>神师                        (2690)
              <七>祈祷的好场所                (2691)
                          简而言之:2692—2696
提   要
    第一节所提到的祈祷泉源,即是第2652号中所论及的圣神。此外,本节也特别教导:为现今的时代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祈祷的来源。这可由第2659及2660中看出:
    「聆听圣言而学习祈祷,参加巴斯卦奥迹都有定时。然而已倾注于我心的圣神,无时无刻不在激起我祈祷的心潮。耶稣论祈祷和论上智运筹万物的教导,二者同一线路同一走向;时间操在天父手中,我们是在『现在」的时刻同天主相遇,同天主相遇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就在今日,在现在。『今天该听从他的声音,不要再硬心肠」(咏九五7—8)。」(2659)
    「启示给「小孩」,给基督的仆人,给真福八端中的穷苦人的天国的秘密,就是在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中祈祷。祈求正义和
310
平的天国早日来临,影响历史的进行,固然应该有益;但是,以祈祷搀和在日常平凡生活的面团中,也有同等的重要性。主耶稣以酵母比拟天国,任何祈祷都能成为酵母,起发酵作用。」(2660)
    第二节中表达出,在教会内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关 「祈祷对象」的问题,因为那三位一体的天主是一个天主,但有三位,实在的有其区别。由于耶稣基督的祈祷对象是天父,所以我们学习她也向天父祈祷;有时我们也直接向耶稣基督祈祷;在特殊情况中我们也向圣神祈祷,祈求秘的降临。为此时至今日,基督徒犹未解决祈祷的对象问题。不过,我们愿随圣神的引导,向着不同的对象祈祷。事实上,人在灵修经验中,也会因着实际的情况而有不同的祈祷对象。但人不应该判断祈祷对象的优先性,更不应该使我们自己受到无谓的局限,因为在教会的礼仪中,是「借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并联合圣神」,一起向天父表达崇敬和荣耀。
    此节也在第2676—2678号中详细描述了圣母经。
    第三节则提出很多的祈祷带路人,但对教会历史中发展出来的灵修传统,如:本笃会、道明会、方济会、耶稣会、圣衣会等灵修方式却未加以发挥,这些灵修传统都是很具体的祈祷带路人。此外,第2696号则说明了祈祷的场所:
    「最有利祈祷的场所,有为个人或家庭祈祷的场所:隐修院、朝圣地圣堂,特别是堂区圣堂为堂区信友团体举行礼仪祈祷的场所,也是朝拜圣体优异的地方。」(2696)
此处的表达颇具传统神职人员的修道气氛,然而为一般信友却很少有此祈祷方式。因此这种祈祷精神与本章第一节所指出的「今日」祈祷精神颇不一致。
第三章:祈祷的生活        (2697—2758)
311
本章在一开始就提醒我们下列几点:祈祷是「新心」的生活,无论何时常宜激发我们,要常「纪念天主」,也要唤醒记忆「想念天主」(2697);同时,教会传统向信友提供许多培育祈祷生活的方式(2698),特别是「口祷、默想、心祷」(2699)。
第一节:祈祷的方式                      (2700一2724)
    一、口祷                            (2700—2704)
    二、默想                            (2705—2708)
    三、心祷                            (2709一2719)
                  简而言之:2720一2724
第二节:祈祷的奋斗                      (2725—2758)
        「祈祷一方面是天主的恩惠,另一方面是我们毅
        然决然的响应,始终以努力为前提。」(2725)
    一、反对祈祷的论点                  (2726—2728)
      <一>对祈祷的错误概念            (2726)
      <二>今日之世流行思想意识型态    (2727)
      <三>祈祷失败感                  (2728)
    二、谦虚谨慎的心态                  (2729一2733)
      <一>面对祈祷的困难              (2729—2731)
            1.分心                     (2729)
            2、自私                     (2730)
            3、神枯                     (2731)
      <二>面对祈祷中的诱惑            (2732—2733)
            1.信仰的缺乏                   (2732)
            2.厌烦一放松                   (2733)
三、儿女信赖之心                        (2734)
312
            <一>我们求而未得,为何生怨?   (2735一2737)
            <二>我们祈祷的实效从何而来?   (2738—2741)
            四、恒心留在爱内                 (2742一2751)
              <一>不断祈祷                 (2742)
              <二>我们常常能祈祷           (2743)
              <三>祈祷是生存的必须         (2744)
              <四>基督信友生活与祈祷二者不能分离(2745)
            <五>「耶稣时辰」的祈祷         (2746—2751)
                          简而言之:2752一2758
提   要
    在第一节中,首先应注意的是,口祷有两种:一种是有固定的经文,如:圣咏、天主经、圣母经、光荣颂等:另一种则是以发自内心的言语将信仰的感受表达出来。事实上,大部分的口祷属于第一种,就如耶稣在极度的痛苦中也诵念着圣咏。
    由本节的表达可以见出作者本身具有极丰富的祈祷经验;他也引用了一些灵修传统(默想)的作者们有关祈祷的言论,提供信友们做参考。
    第二节为一般信友面对祈祷中的困难颇具实效,例如:
    「在祈祷的战斗中,我们要正视我们自己及我们周围,都存在着对祈祷的错误概念。有的人以为祈祷只是心理作用;有的以为祈祷是达到敛神致虚的境界。有的以为祈祷在于礼仪规定的言语和身体的姿态。许多基督信友不知不觉中,以为祈祷同他们的日常事务两不相容;他们没有祈祷的时间。寻求天主的人,在祈祷中有时很容易失去勇气,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祈祷也是天主圣神的恩惠,不仅仅由于人们自己的努力。」(2726)
313
    「今日之世流行其它思想意议型态,必须予以正视。我们若放松苦怕,势必受其侵蚀。举几个例子:理性知识和自然科学是检成大理的唯一标准;而祈祷是超是我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心境之外的奥秘。馒值在于生产和生产率;而祈祷则不沾其边。检验其善美的标准是倩卷与舒适;而祈祷是赞扬天主之美、歌颂天主之荣、仰慕天主之真。反对今日世界的纷乱多动,有人就以祈祷为遁世;而祈祷并非脱离人类历史,也不背弃生活。」(2727)
    至于第2733号所说的 「厌烦一放松」,主要是提醒那些在努力寻求祈祷之路的人,不应让太多的杂事来扰乱他们的心,「醒寤祈祷吧!免陷于诱惑;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玛廿六41)
在第2746号「耶稣时辰」的祈祷中,包含着整个的救恩事件,这是天主爱的计划中的大事,正如天主经前半部的三大意向一般,为宏观的祈祷。
第二部分:天主经(主祷文)                              27592865
教会礼仪传统采用玛窦福音的形式(玛六9—13)(2759)。初期教会的礼仪则以赞颂词来结束天主经(Didache 8,2)(2760)
第二部分亦分三章,以下分章列出大纲及提要:
第一章:全部福音的撮要(tertullian)(2761)
        一、属于圣经的中心                       (2762—2764)
        二、天主经                               (2765—2766)
        三、教会的祷文                           (2767—2772)
                          简而言之:2773一2776 
314
提   要
      在前三卷中已提出来本要理书没有采用现今的释经学及诠释学,因此本章只简单地提到路加福音的五祈求及玛窦福音的七祈求的两种形式。教会的礼仪传统选用了玛窦福音的形式,可惜本章却未帮助信友们了解路加福音与玛窦福音不同的教会背景及不同的思想,形成其各自不同的福音形式。这也可以使人了解天主经的形成历史,并分享初期教会的祈祷成长过程。乌果凡尼神父亦曾指出,此章全文很美,但未指出初期教会的祈祷成长过程(注2)。初期教会一方面靠着全部福音的启示,忠信于耶稣基督的传统;另一方面也面对时代的挑战,所以今日的教会也应在祈祷层面继续成长,多发展祈祷的新方式。
事实上,天主经大概是全世界最常用的经文,所以它也有培育信友保有正确的信仰生活及态度的作用。
第二章:「我们的天父」(我们在天的父)         (5777一2802)
        一、我们以满怀信赖之心敢走向在天之父身边去(2777—2778)
        二、父                                    (2779—2785)
        三、「我们的天父」(「我们」在天之父)       (2786—2793)
        四、我们的「天」父(我们「在天」之父)    (2794—2796)
                          简而言之:2797一2802
提   要
此章很详细的发挥了天主经的第一个称呼一「我们的天父」,使人直接可以触摸到耶稣祈祷的核心,亦即他与天父的亲密关系。
第三章:(天主经)七求(2803一2865)
315
      前三求指向天主,导引我们向往天主圣父的光荣;后四求
      犹如四条导往圣父的道路,把我们的悲惨境遇呈献在他的
      慈悲前。(2803——2806)Z
      一、愿你的名受显杨 (被尊为圣)(2807——2815)
      二、「愿你的国来临」(2816一2821)。
      三、「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2822—2827)
                                                                                                                
      四、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2828—2837)
      五、「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
                                                (2838—2845)
      六、「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2846—2849)。
      七、「但救我们免于凶恶」(2850—2854)。
      结束颂赞词(2855—2856)
                        简而言之:2857一2865
提   要
    祈祷完毕,你说:『阿们」,以呼声在全篇天主经结束后签名,承担经文中所说的一切。「阿们」的意思是:愿全篇经文变成现实(耶路撒冷主教圣启廉)。(2856)
    「「阿们」终结天主经,希望七求的实现,FIAT。」(2865)
    卷一第1061—1065号曾描写了「阿们 」的意思。新约圣经的默示录廿二22及教会传统的信经都用「阿们」做为结束。可以看出教会习惯在每一个祈祷结束的时候,以「阿们」为答复。默示录三14亦指出,耶稣本身就是一个「阿们」,他肯定了天主父对我们的爱,同时他也代表我们答复了天主对我们爱的召唤。
「结束颂赞词」就是在弥撒中信友所回答的「因为天下万国,普世权威,一切荣耀,永归于你」。 
316
丙、研究反省
      在介绍完本卷的内容大网之后,本人民对编写本地教会的要理  书提出三点建言,以供参考:
    一、西方的「你—我」关系;东方的一体范畴。
    二、应多发挥祈祷的方式。
三、将「静坐」与礼仪之「动」予以整合。
一、西方的「你——我」关系;东方的—体范畴。
西方的宗教思想具有相当清楚的位格概念,有对象,有「你一我」的关系。这种思想方式有其根源,例如:圣经中的召唤、天主对人说话、希腊的理性思考、罗马的法律等等。但这些思想方式和东方的思考模式有些不同,因此本人建议在编写中国本地的要理书时,应发挥中国本有的一体范畴的思想(注3)。即应指出人和天主的来往,不仅是有外在对象性的,也是相互寓居的内在关系性的。换言之:祈祷不只是人和天主的J对话J,祈祷也是人在内心体验着天主的「临在」。
二、应多发挥祈祷的方式
中国地方教会是个较年轻的教会,愿意学习在基督徒信仰团体的历史中,所发挥出来的祈祷方式。天主教会从本笃会以来,就渐渐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日修传统,如:道明会、方济会、圣衣会、耶稣会等修会团体,另外尚有东方礼的祈祷传统。这些日修传统都各自有其祈祷特色,这些特色都可以在要理书中各以十五到二十行的篇幅加以介绍。此外,也可以扩大教会的祈祷模式,在要理书中加上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等的祈祷方式,如此则可使地方教会有学习的机会。
三、将「静坐」与礼仪之「动」予以整合
317
编写要理书的本意是在强化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因此应详细而具体的说明中国的静坐方式如何进行,也应将此静坐精神与教会的礼仪予以整合。换句话说:如何将「静1的态度带入本地教会的礼仪中,也将教会团体礼仪庆典的精神融入个人的静坐里,使耶稣基督圆满的临在与静坐者合而为一。此外,台湾现今面临着多元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何借着要理培养现代基督徒,使他们能在忙碌而繁杂的生活中,时时与那无限奥迹的天主来往,以保有内心的宁静。否则将如同卡尔拉内神父所说,在今日和未来的基督徒中会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变成神秘家;另一则是被世界吞蚀。所以,如何藉此要理书培养基督徒内蕴返璞归真的祈祷精神,使他们同时具有宏观(深入特殊神秘)及微观(平日一般事物中)的祈祷经验,应是教会的当务之急。在此期盼并祝福本地教会的要理书在天主圣神的带领下能够早日顺利的完成。
 
注释
(1)本译文系由上海耶稣会士陈云棠神父自法文本直接译出,作者曾按台湾的语文习惯加以修改。
(2)UGO VANNI,(IL PADRE NOSTRO》,
1.La Civilta Cattolica 144(1993,III,3438):345—358.
2.La Civilta Cattolica 144(1993,III,3438):477-490. 
(3)张春申,《中国灵修刍议》,(台中:光启出版社,1978)
  张春申,《修会的三愿与国体生活》,(台北:光启出版社,1988)
31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