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3号

依纳爵灵修心术(上)


M.Giuliani S.J.著 石室 译(耶稣会神父)
译者按:
   《依纳爵灵修心术》共分两篇。
    第一篇为<神操简介>,译自Maurice Giuliani S.J.主编的《劳耀拉依纳爵的著作》,一九九一年巴黎出版,(PP.35—42,《神操简介》)。《著作》对照刊登《神操》三个文本,《简介》说明三个文本的来历,及依纳爵对文本的态度。
   《简介》指出两点:其一,《神操》的内容几乎没有不师承教会遗产。其二,依纳爵的「几稀」贡献是用旧材料建新屋。
    费萨神父(G.Fessard S.J.)把灵修领域内的《神操》扣在哲学领域内笛卡尔的《方法论》相提并论。那么《神操》的宗旨是什么呢?「自胜以复正道,正心诚心,理顺生活,心志不偏不倚,作定向定位的抉择。」可见全部《神操》旨在培育基督信友的我们,学会审辨,正确使用自由意志,寻求天主圣意,欲我一生怎样侍奉他,如何救灵魂而归荣于他。
    第二篇为《依纳爵传授的祈祷结构》,谓自Maurice Guiliani S.J.的论文集《祈祷与行动》。依纳爵的灵修心术祈祷与行动
111
兼而并重,甚至是「行动中的默观」。祈祷组成心神练习,为使徒行动的基本功。
    一九三O年前,《神操》的灵修心术受到猛烈攻击,Gulliani神父的文章中有所反应。时过境迁,译文尽量加以淡化。
1.《神操》之书
    1548年9月《神操》以文本形式出版于罗马。书无署名,但教宗的手谕(1548年7月31日)及依纳爵秘书包朗谷神父的序文,都直接点出作者的姓名。包朗谷说:「当时我们不知如何出版《神操》一书。向神父(指依纳爵)请示是否署作者姓名等问题,他不愿为此操心。信托我们全权处理。于是,就以我们认为最适宜的这种形式出版了。」
    但事出意外:
    其一,作者与出版的书本之间,自动采取距离:似乎对书本的出版既不操心又不愿承担责任。
    其二,文本既出版却无发行意向。「所有印就的本子全部交付耶稣会使用……,不出售也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印刷。」事实上,印好的500本《神操》全部留在耶稣会中。在分发上,依纳爵保持高度谨慎。
    其三,序文告诉我们,单靠阅读文本是无法体会其内容的。「费心费力完成之书,不仅供人阅读,而是要人去做,尤其要人去传授。」序文一开始就阐明《神操》的特性,是一本经验与实行的书,首先是教练手中的工具:必须在操练者和教练独特的关系中,才能领悟本书的内容。
    外文版「操练」exereice一词第一字母用小写体,指练习的工夫:本书为实行练习工夫开辟途径,并不提供知识。后来使用大写体,
112
这样把注意力引向书本。倘使疏忽练习工夫,读者就误入歧途:以为《神操》是供人阅读的书本。
    《神操》是练功手册,描述心灵活动的基本功。有始有终,按部就班,前呼后应,有方法有程序的心灵活动。
2编写《神操》的目的
    依纳爵从未谈起《神操》书的编写目的和编成的过程。只是在夕阳西沉,生命已近黄昏的最后时刻,由于龚撒莱斯神父的提问,依纳爵才作为答覆而披露。龚神父写著:「我向朝圣者(依纳爵)提出问题,愿意知道他怎样编写《会宪》和《神操》。他对我说:有关心神练习方面,他没有一次写成;只是他考察心灵的事情,认为有些事情为别人可能也有用处,因而就记录下来。例如用长短线条记录内心检查(省察)等等。特别关于选择程序,他说:他在总结不同思想感情的不同性质中得出的规律,其时他脚伤未愈,尚在休养,还在劳耀拉家中。」
    答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首先勿以《神操》的经验和他本人的经验等同混淆。他本人的经验,经过分辨筛选,才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影踪。他在亲身经验中区别「有效益」与「无效益」的部分;记录「有效益」部分,其馀部分保留在他同天主的无声的交往中。更一步,从有效益的部分中,筛选区分出对别人也有效益的部分,而后书面表达公诸于众,其馀保留为自己一人使用。因此我们面临著若隐若现的心灵经验。公诸于众的部分,显然受r区别有效益」标准的检验,始终不以自己的经验为参照座标,脱去了「本人程式」。
3. 造物主和受造之人单独交谈
113
    读其书见其人。我们读依纳爵的著作,好像他就生活在我们面前,却又时时隐退,让我们直接与造物主会晤:我们仰望的基督—一高于我心之最高处,深于我心之深渊—一亲自俯就我。只等我自愿敞开心门,他立即进来,与我把手共话天国事。可见不宜在〈〈神操》里寻觅依纳爵心灵生活及其本人经验的任何直接证词。他写作的目的,不在陈述本人生活的秘密而在向别人提供助益。他谈起的两个例子:「使用长短线条检查心灵意识」和「总结心灵活动的教训作出选择」刻划他性格的特征。这两个例子,在他看来是组成练习过程的两个关键时刻。
    意识的检查始于感恩,向圣神敞开心灵之门,以促成并支持内心不断地转变—一弃恶从善而皈依天主。另一方面进行「选择」的活动程序,就是接受来自天主的爱的推动而同天主会晤,不断地亲密交谈。
    依纳爵的筛选工夫对《神操》的编写具有本质上的重要性。他经验所谓「有效益的成分」是引向经验之「道」。他自己说「行动步骤」: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就是回归天主之「道」。各人有法可循,在心灵上作好准备,同天主会晤。
 4.《神操》的编写过程
    依纳爵明白指出,《神操》书并非一次写成,就是说有个编写过程。他与天主会晤的经验始于劳耀拉(1521年冬一1522年),总结思想感情流向以及心神的反应,探索其来龙去脉及其规律。编写过程经历了多年的演进,我们知道:
    一1527年在撒拉曼卡受到怀疑有邪道倾向,向教廷检察员交出的就是《神操》手稿。
114
    一1537年巴黎学习末期,他又一次把手稿呈交教廷检察员,获得检察员的赞扬。
    但此时《神操》的内容不得而知。以后陆续有所增删,更无从知晓。同代人的传说不少,可信度很高;但仅是叙述不提供证据。有两份证词特别重要:
    其一,雷奈斯神父,依纳爵的知心:
    1522—1523年在芒莱撒,依纳爵告明了一生的罪,实质上做了我们称为神操的默想。
    所谓「实质上」究竟什么意思?是否指依纳爵在当时已编写了部分《神操》?实质或本质如何确定?《神操》的诠解轴线系于此语的定义。
    其二,纳达神父证词,明确得多:
    当依纳爵写大部分《神操》时,他还没有学习过……。学习完成之后,他整理了《神操》初稿,增加了许多,理顺了整体,呈报圣座请求审查裁判。
    纳达神父分清两个阶段,学习之前(1522—1524)和学习之后(1537—1548)。
    在另一场合,纳达神父确定「基督君王」和「两旗」两组默想是在芒莱撒时期编写的:
    在那里,我们的主传授给他神操,引领他献出一切,为他服务和为救灵工作服务。依纳爵表现热诚,特别在「基督君王」和「两旗」的练习中。
在此,作一小结,归纳二点:
一、依纳爵很早就显露记录的兴趣:先反诸心,观察内心思潮后,记录之,以备再三回味之需。观察。反思、记录、再反思。这些心灵活动,都是同天主的对话、交往。结果以圣神在心灵上的活
115
动,化为心灵自身的活动。笔录则以主体的活动客体化,再体味以加深主体化。玛利亚把一切记在心里:从记忆到表达,特别文字表达,是加强心灵掌握及心得的最稳当途径。「有效益」和「无效益」,「为已」和「为人」的分辨工夫,就在这过程中进行。
    二、编写过程除上述介绍的两例证词外,别无其他史料依据,以资作出推测。只有从成书的结构,设想框架;但在历史领域内只有假想,没有可以确认的事。各手抄本的研究,也挖掘不出(神操》的编写史。1535年,我们从英国人赫里耶的笔记中,窥见当时《神操》的概况寸547年,各手抄本的拉丁译本—一旨在呈报圣座审核认可—一和西班牙文的手抄本,都经达玛斯神父(Dalmases)详细考订比较。研究成果著作,评论者已作出结论:「我们认为《神操》编写史每一阶段,我们始终活动在假设领域内」。
5.多种文本之探讨
    虽然《神操》编写史无法越出假设的领域,有一点确实可信无疑。传到我们手中的三种文本,彼此之间果然有同有异,但都具有  同一特征:同样的依纳爵思想,同等的权威。
    (1)手笔本(A)是依纳爵撰写,西班牙文。名曰手笔本,并非完全出自他的亲笔。此本也是手抄本,但有多处依纳爵亲笔订正。可以说此本是他亲自使用过的,在其中他确实认出自己。
    贾尔几拉斯神父(Calveras)耐心考察抄本的字迹和文法之后,得出结论。说抄写者是1544年起在罗马的葡萄牙人。抄本中二处修改似乎出自依纳爵初期同伴之—,博乐爱神父(Broet)之手,而他在1544年5月离开罗马。据此,我们可以相信,抄本反映1544年的《神操》情况。当然依纳爵本人对《神操》的修改,可能在此时期之后。
116
    (2)第二文本称为《第一译本Versio  Prima(P)》是拉丁文译本,共有二种:
    第一种(PI)—一首页有依纳爵亲手所书Todes  exerciciosbreviter en Latin(译成拉丁文之全部简短操练)及年份1541年。这很可能是依纳爵本人翻译的,逐字逐句按手笔本(A)直译。传到我们手中的文本,虽载有1541年字样,但达玛斯神父认为译文成于巴黎,时期介乎1528和1535年间。当然现在的本子有以后增加的部分,即1528—1541那段时期。沙默龙神父(Salmron)——也是依纳爵初期同伴—一和博乐爱神父校订了全部译文。
    第二种(P2)—一依纳爵既有推广《神操》的意愿,当然要译成拉丁文。但第一本译文有其不足之处。1547年呈请教宗认可的计划,日益明朗而具体。于是著手进行重译PI的工作,产生了P2译本。为简化起见,不指出PI及P2的区别。我们标之以(P)。
    (3)通行本(V)——自1546年起,呈请圣座认可的愿望即将实现。完善《神操》之拉丁文译本成为当务之急。因为P本虽经修改,拉丁文方面仍有不足。1546年9月,法籍年轻会士安德肋·傅雷(Freux拉丁化姓名为博罗西乌斯Frusius ),神学学习刚完成即来罗马。翻译任务就由他承担,希望他以优雅的文笔迎合文艺复兴时代的文笔。上面我已引用包朗谷神父的序文,对两种译文的比较。他说:
    《神操和附加文件》从西班牙文译成拉丁文,译本有二。其一,不但文意紧跟,几乎字字句句对照;其二,为意译但忠于原意,似较优胜。
    从1546年9月到1547年3月,傅神父完成任务。有关他翻译工作的方面,我们一无所知。他翻译的是哪种文本?手笔(A)或其他抄本之一?抑或是1541年的PI?曾否参考1547年初完成的P2?诸
117
如此类问题都无法答覆。按理依纳爵应当读过译文,但无事实证明。对翻译工作他多多少少预问过吗?提出过意见吗?没有迹象。
    两种译本同时呈报教廷,获得同样认可、表扬、及付印许可。包朗谷神父说傅雷译本优胜。译文价值不谈,看来优胜在于拉丁文的优美。总之,从此以后,依纳爵心目中(P)和(V)两文本具有同等权威,受到同等的保证:教宗认可的文本已成为教会的共同财富,不容更改。
    耶稣会传统称之谓通行本=Vulgate通行本。我们把它排在(A)、(P)之后。
    (A)、(P)、(V)三文本并列对观,有助于观察三文本之异同。法译本淹没了其中的微妙。并列对观突出三文本细节上的差别。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很难解决。傅雷神父的拉丁文,风格优雅。他喜爱奇异的同义词,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同一句型,和我们现代力求忠实的译风,尚有冲突。
    从此文本到另一文本,句型有重覆也有修改。字句的意义和形象的旨趣敞开了视野。读〈〈神操》时,就有灵活发挥的馀地。我们注意到(P)译本和以后的通行本不大留意增改部分。由此我们明白关键性的重点:阅读《神操》要领会其「弦外之意」,在「言」外掌握其所指,超越言语层面;不同的表达方式殊途同归,突出依纳爵指出的体验,天人之际会晤的途径。作者接纳别人的修改,保留著自己的原文,在两种不同的译文中,辨认出本人的原意。他,作者的身分常在隐退,不以功臣自居,让文本在教练手中发挥作用;开辟经验路线,使练习者投入亲自操练,而同天主会晤。
6.文本之目的
      《神操及附加文件》既已成书,此书具有特殊性质,不能以我
118
们今日习用的校对准则对待。事实上,《神操》乃是一部发展中的文本,可塑性很强,放之四海而皆准。
    文本之目的限于促成一项经验,而予以支持使之恒久。其效益意向,依纳爵谈及《神操》的缘起时,早已重点指出。书中注解、凡例、祈祷示意、默想提示、主题的选择,随时随地无不旨在向练习者提供「帮助」,在特定时刻对练习者有很大助益,适应他的心态意境;丝毫没有以理论及原则性的名义强加于练习者。相反《神操》提出的干预和提议,始终围绕一点:帮助操练者创造有利条件,端正态度以对付他面临的内心斗争,适应心口演变阶段的需要而自行调整。
7 经验的性质
    《神操》书为练习者提供帮助获得什么性质的经验呢?依纳爵的答覆十分清楚,毫不含糊:操练者的目标,乃「处世立身,作出自决,不受偏离、依恋的影响」。「自决」指确定方向而支配生活。选择时的动机仅仅由于来自天主的爱。所有操练都围绕「自决」这中心而运转;操练者的一切努力汇集于此:以多式多样的操练创造条件,使心灵处于清明、宁静的状态,试用各类祈祷方式,接受各种心神活动而投身其内,以辨认其来龙去脉,从而认出天主引导他的路线;使操练者开辟自我认识的途径。同时也给他敞开天主奥秘之门:寻觅天主在人心内行动之踪迹。由踪迹而观察天主行动的方向。重覆或延续的操练,促使人有直接与造物主相逢的可能。天主的恩宠渊源于天主的绝对自由,天主的绝对自由却活动在人心内:人在祈祷中,思绪超脱,万籁俱寂,在宁静中的心灵,似乎听到上主的叩门声。操练培育心灵的耳聪目明,坚定地开启心门,迎接早已临在,幽居在内心深处的上主。他因人自由的邀请亲善地进
119
入。两个自由,促膝长谈。
8.抉择
    自主的抉择表现于人的行为:以真理为标准,辨明是非善恶;以明朗的思维为前导,作出心身坚定的奉献。从而人可能全盘托出自己的自由,交付于天主的自由手中:一锤定音,一举而定终身。依纳爵重点指出几种—一婚姻、圣秩、修会—一终身选择的具体例子,反映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他经常与之交往人士的思想情况。这些组成所谓要选择的「生活地位」。还有个别选择:财物的放弃或接受,生活水平,家庭服务人员;在已选择好的终身生活地位中,组成「转变」的机会,进一步抛弃世俗风气而亲近天主,紧跟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但绕过时代社会的背景和局限,《神操》培育人的自由的原则,完全可以在任何处境下应用于任何事物;只要不受禁止或限制,仍属于自由选择的范畴,或者提高推进作用,从而开辟内心经验的途径。
9.尊重个人经验
    经验乃触及人心身根本之所在。任何经验都具备个人位格的特性,无人得以接触和理解的。依纳爵强调尊重他人位格特性,因为上主天主正居住在此区域内而活动。《神操》所载从不著意于向操练者发号施令,或代他作出结论,或向他提出方案。文本非常谦虚率直,仅仅指出「待主对己之道」—一如何进行天人之际交往—一这就是《神操》的关键作用。对于那些寻求唯一天主而与之相逢会晤,缔结永久交往关系的人,《神操》可能提供帮助。它指出如何  进行操练:祈祷、辨别、苦行;当心态混乱,或对过去行为的是罪  非罪的疑虑等等,操练者应怎样对待。在选择问题上,《神操》从
120
不导引操练者取此舍彼,一切由操练者本人作主;按照自己心灵感  受的进展,以及「动机」掀起的反应强度。《神操》仅为之培育心灵的准备状态,最后自行决定接受天主恩宠的锻铸。
《神操》非常注意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时刻,同为《神操》是成  套的整体。每阶段的操练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在后阶段中的操练者,心灵处境当有所改善。每一阶段显露心灵改进趋势:祈祷的如愿以偿,心灵的得到饱饫。果实业已成熟而摘下。神慰神枯相互交迭:交迭程式自有其意义,不可等闲视之,应当注意观察以探索其规律。操练者要有的放矢,目标对准成果。依纳爵也经常  把「寻求」与「获得」二词联系在一起。文本的作用在「寻求」和「寻求的程序」上;「获得」成绩乃是操练者与天主之间的事。心术和寻求之道则培育明朗的心和抉择的正直。
10.适应操练者变化中的需要
    传授《神操》常宜适应操练者的需要。凡例18说:「要按照个人心灵准备的程度而传授,才对他起助益作用,他又能从中汲取实效的材料」。诊断操练者的吸收能力,估计题材的效应,然后对症下药、操练者本人感觉愿意在题材的一端停留,并决定停留时间的长短。他一人自知满足与否,同时在给他提出的建议中进行取舍。默想工夫完成后,他意识得到所求,决定「温习」和温习时间的长短。总之,操练者完全自主组织自己的文本;文本的作用也限于辅导他的经验,疏导探测到的心灵潜能。
    依纳爵的灵修程序,既要求严格又放任自由,二相对立,兼而并用,由操练者的行动完全克服而统一。依纳爵提示的操练有纲有目,内容详尽细致。默想前,求恩—一他提示求什么恩;默想后,对话祈祷—一他提示使用什么言语,还有什么心态。心神教练犹如
121
体育教练,严格而按部就班。心神操练者不但以服从圣神的领导为主,当然亦宜接受教练的提示。《神操》就在于培育心灵服从圣神,并锻炼其敏感力。同样重要的是「心灵效益」:培育辨别能力,个人自做仲裁作出选择,自主奉献于天主的自由,接受派遣。以此为目的,操练者面对文本的提示,理应作出自己的判断—一心灵实用的抉择。依纳爵文本的使命在此告一段落。《神操》之目的就在培育人的自由意志,听从基督的召唤,和他同步,走建设天国、荣主救灵的道路。操练者「选择」的唯一准则,就是此效益;效益的收获—一成功—一是检验神操经验的唯一标准。
    可是每位操练者程度的深浅,完全凭他本人觉察—一敏感力—一圣神领导在内,《神操》提示在外。教练仰视圣神的行动,下察操练者心灵的波动变化,不断帮助他调整操练,以适应心灵的需要和圣神的领导。路是操练者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他敏于聆听天主的呼声,心灵真正趋向呼声之所在。教练常准备隐退,同时在练习者不断变化的处境中,向他提示相应的「处世立身之道」,沿著此道前进,一步步走近造物者天主。
11.教练与操练者
   《神操》文本的使命虽是帮助操练者取得经验,却不直接交在他手中。《神操》心术的传授由人不由书,这是依纳爵教育心术的特征。在操练者与造物主之间,多了一位辅导,带领他走向造物主,但从不发号施令,且准备随时引退,却又少不了他。他以全副精力辅导操练者同造物主、天主相逢会晤,却从不干预天人之际的亲密交往。一切由操练者决定,辅导常在一旁鼓励、指引、疏导。在选择上,他以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态度,让操练者取其所需,走向回归天主的路。辅导与操练者进行对话,旨在了解操练者内心思潮的趋向,更好地给予帮助和疏导。
122
   神恩为教会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受圣统的考核。《神操》是依纳爵神思作用于教会的一层面,已获得教会的认可。操练者应在熟  练教练的辅导下,虚心接受辅导,审时度势,选择当走的道路,与他的造物主天主相遇会晤。
12.《神操》的贡献
   1554年依纳爵尚在人间。纳达神父在西班牙与同会兄弟公开谈话时,胆敢说《神操》的内容「几乎没有」不在其他书本中能找到。他如此说等于承认依纳爵在二十五年间(1522年一1547年),承接了各种灵修传统的影响;他本人的经验也一直在发展,《神操》文本随时在修正中。最后文本定型,纳入教会库存,组成灵修的活传统。从此,《神操》灵修术已非耶稣会独有的私产。但是,辅导〈〈神操》的操练,每一位耶稣会士理应明确认为己任,而同全体教会子女全心通力协作。
    纳达神父所谓「几乎没有」,并不言过其实。历史研究发掘出许多资料,肯定依纳爵读过《耶稣传记》,《圣人传奇》,《师主篇》,《现代操练》等等,研究尚在进行中。依纳爵的历史贡献,个人成分范围尽管不断缩小,留下的仅是「几稀」,却永不消失。那「几稀」终究属于依纳爵一人。总结他师承的文化遗产,本人的灵修经验,经历的时代潮流,理顺出一条个人同天主相逢之路。定方向,树路标;计里程;目标是使操练者学会聆听造物主的召唤,在心灵浪潮的涨落中,读出天主的圣意,以清晰的思路衡量本末、始终、先后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面对自由的天主,光明磊落,义无反顾,自愿交出一生,时时事事常与主同在同行。《神操》一书组成心灵之旅有益的导游手册,不传灵修神学,没有创建新学理,
123
丝毫不露个人的见解。文本在辅导手中仅有参考价值。辅导协助操练者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旅途上的阶段以及心灵上的需求,帮助操练者选择所需,稳步前进。
    《神操》是一部工具书,提出教育方法以培育人的意志,自行奉献于天主,在基督的旗帜下,共同建设天国于人间。
    愿天主永受赞美。
124
王淑惠
(中华圣母会修女,辅大神学院教义系三年级生)
前言
    感谢天主给我信仰的大恩惠,使我出生在充满宗教信仰的家庭。在我信仰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堂区牧灵工作者,而来神学院进修之前,我也是堂区牧灵修女。从外在和自己投入堂区工作的情形,来看堂区牧灵工作者与教友的关系是非常不同的。我愿藉这篇小论文,来反省、探讨和分享别人和自己的一些体验。
文分三段,首先探讨教友的使命、地位,他们参与堂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不参与的原因;其次,牧灵工作者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与教友之间如何互动;以在主内共融,共同为天国来临而努力作整篇的总结。
一、教友的角色
125
(一)教友的使命、地位
    「所谓教友,指的就是在神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基督信徒。也就是说,教友们以圣洗圣事和基督结为一体,成了天主的子民,以自有的方式,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职务,在个人份内,执行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内与在世界上的使命。教友的使命,是要在世俗事务中,照天主的计划去安排,而企求天主之国。」(教会宪章31号)
    既然教友的使命是传福音,每人走在成圣的路上,都为著天国的实现而努力,就应该彼此服务,做「地上盐,世界光」。而教友处在以基督为长兄的地位,应效法耶稣基督服务人群,这些动力从那里来呢?信仰确实是一大宝贝,在生活中我收到一件礼物,一定赶快与人分享,何况是信仰呢。
    基于「基督的爱催迫著我们](格前五14),教友被召为传扬天国的喜讯,秉持著信、望、爱三种美德,以基督为磐石、盾牌,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因为教友在基督妙身—一教会内已成一体。「教友要对世界作主耶稣复活与生命的证人,为生活天主的标记,应该每人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家一起用精神的果实滋养世界(迦五22)。不论年龄大小,处在怎样的家庭、堂区、教区、社会环境、国家、国际场合,教友的使命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不论以怎  样的方式传福音,以生活做见证,愿能拥有一颗「我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九16)的心,使别人认出我们是基督徒。
(二)教友多与堂区活动的积极性
    如果教友都有以上所述的传教意识,则堂区的活动、善会,如圣母军、圣神同祷会、青年会、主日学、互助社、传协会……等,
126
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一定会参加的。以下是几位教友内心的感受:
    甲、我是一个从事装瑛事业的人,每天店里很忙,但我找出时间祈祷,每主日一定上教堂参与弥撒。此外,我参加堂区圣母军,每星期一次聚会,我对堂区活动有归属感,我觉得好快乐。
    乙、我是一个国中生,每星期参与弥撒、青年会。虽然有些朋友因功课多而不参加青年会,但我安排自己的时间,敢于与众不同,因为天主与我同在,我应该为他做证。
    丙、我是某堂区互助社管理小姐,我在此服务十年了。虽然我没有直接传福音,但是每位来互助社办理存、贷款的兄弟姐妹,我给每人一张卡片,上面写著不一样的圣经金句,我觉得很高兴能以这种方式为人服务。
    丁、我是某堂区的理事会主席,在每次聚会,商讨堂区大事时,我觉得好愉快,因为他给我太多太多恩惠,使我在信仰的路上成长。我体会为天主子民服务,为基督做证,归光荣于天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此外,堂区对外活动,如游行、布道会……都是积极培养传教意识的方法。而堂区活动如何组织得有声有色,有信仰内容,这要看牧灵工作者与教友间的配合了。不然,会造成很多不参加或厌烦参加的教友,以至还不进堂呢!
(三)教友不多参与堂区活动的原因
    刚才提到参与堂区活动的积极性,现在来谈谈为什麽有人没兴趣参与呢?以下也是一些教友的心声:
    甲、我是高中生,每天功课好多、好多,还有补习、学电脑……没时间参与堂区活动。何况堂区活动不比外面五花八门的色彩吸引人。
    乙、我从小领洗,但我很久没进堂了,因为我每天工作忙,而且参与弥撒没亲切感,没啥人认识我。对於堂区善会也不清楚,不
127
知自己是否有资格加入这些善会。
    丙、我曾当过堂区传协会主席,在偶尔机会上,我和本堂神父竟见不合起冲突,我觉得神父不给我面子,从此我没有再参加堂区任何活动。
    丁、我们全家刚搬家,来到新堂区,对一切都陌生,也不知有啥堂区活动。牧灵人员不关心我们,不常来访问、探望我们,因此,我藉口很忙不去圣堂。反正堂区也没有人认识我,不去也没关系。其实我是在呕气,我们需要牧灵人员的关心。
    综合上列几个个案可知,社会变迁太快了,太多资讯迷惑著人,连幼小的心灵也受到污染,真是可惜。而且人的要求太多,相对的,对教会要求也多。有些教友对信仰或教会意识认识不够,才会造成「我不参与堂区的活动不是我的错,是牧灵人员的错」这样的说法。当然,堂区活动能带给教友多少信仰上的成长,也需检讨。在人的社会里,常需互相关怀、支持,不只是牧灵人员该做的事,所有教友都有责任爱护、关心周围的兄弟姐妹,和少人问津的  老人、穷人,使他们觉得社会还是温暖的。
二、神父、修女、传教员的角色 
(一)具权威的牧灵工作者
    我亲眼看见或听到好几个实例,证明牧灵工作者的态度是鼓励、是冷淡或是反对,对教友参与堂区活动有莫大影响。牧灵工作者一定得相信发展教友神思是必须的,必须信赖教友,有勇气和教友一同分担责任,而不是轻看他们。「他们不能胜任那份工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时机还没到」、「那不是教友的角色」……
    有些教友抱怨神父太消极,因为他们曾多次尝试与神父沟通,
128
经常得到的答覆都是一声「不」。神父就是礼仪,就是活动的中心,不放心让教友去做。曾有一位参与妇女合唱团的教友,她准备在圣诞节带领团员到堂区献唱圣诞歌,她向本堂牧灵修女述说情形,结果却遭修女的反对,说:「太麻烦了。」而有些传教员将教友参与传福音行列,视为一种威胁,他们担心教友使徒的加入,可能导致他们的失业或淘汰,常和教友保持距离。可见神父、修女、传教员的态度和主意强,实在抹杀教友许多构想和热心。教友因此养成依赖、被动,以为牧灵人员要我做什么,我才做,常因神父更调而离所属堂区。
    而有些教友态度太积极了,因个人所关心层面不同,失去整个协调,有时信仰和生活脱节,造成彼此的冲突、误会。具权威的牧灵工作者可能不自觉认为自己考虑周密,经过谨慎处理,自己有丰富的经验,觉得自己看法比较好。所以,我想需要双方意识到沟通的需要,打开心门才能达致效果。不然沟通半天,双方的关系、想法、看法却越来越不清楚。
(二)培育堂区人才
    堂区工作最主要是要有很多人参与,既然有很多人参与,工作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或两个人身上。至于是否付薪资,是另一个问题。堂区在信仰培育上未见足够,许多慕道者在领洗后便停止慕道,有些教友无归属感,觉得堂区活动死气沈沈,可能堂区须反省曾用多少时间和计划去培育教友,训练领袖人才出来带动,使他们分享彼此信仰生活,让处于信仰高潮者去刺激和鼓励低潮者。
    堂区可加强教义进修与灵修生活训练,举办或参加退省、教友工作讲习(如:义务使徒训练)、查经、祈祷会、设立储蓄互助社、举办教育、娱乐活动、激发并培育热心奉献精神,以逐渐担负起堂区自养的责任。
129
    这些信仰培育似乎是一个堂区理所当然的任务,但也难做到。有些堂区选择假期举办培育课程、讲座或退省等,但多数是那些有时间的青年学生或老人家参加,未能普及。我想或许可藉祈祷聚会、家庭读经去达成,可聚集不同年龄、身分、背景和职业的教友,使参与者成分更广阔,分享也较多方面,教友觉得自然得多。
    堂区的「教友传教协进会」,其中组织有牧灵组、礼仪组、灵修组、资讯组、财务组等。可让组员接受有关的训练,培育、举办讲习,鼓励参加,让组员在培育中,一方面分担堂区工作。另一方面信仰日渐成长,而组员可能几年更换一次,接受培育的人也不同,使更多人参与为最小兄弟姐妹服务的行列,培养干部与领袖人才,以便带头做领导。此外,可培育教友讲道技巧,如何拜访少进堂教友,关心病人、穷人,追踪才领洗而停止慕道者,吸引他们参与堂区活动。
    在培育过程中,牧灵人员和教友一起参与,分享经验,一起祈祷,祈求圣神扶助,利用机会向教友宣示「教友传教」重要性,沟通思想,使之彻底了解教友责任,使信仰培育不只是一系列神学或礼仪等理论课程灌输。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都能主动积极地成为一个带动者,藉著接触联系促使堂区教友归属感。
(三)鼓励、了解教友心理
    在牧灵工作中,可能会遭到许多不同问题:信仰危机、社交与  婚姻、人生真谛……等。不论什么问题,牧灵工作者必须站在辅导  立场,不要急躁,自以为是,要传达天主的仁慈和爱情,常有欢迎、接纳、指导、劝勉和中介人的态度。这些态度能使人开放自我、接纳自我。必须设身处地,从教友背景和立场了解其对价值的看法。或许牧灵人员因年龄或经验不足,不能处理求助者的问题,但是聆听教友心声,让他们觉得「我被接纳」,他们的问题或许不药而愈。
130
    不论教友有任何关于堂区工作、活动的构想,不能抹杀他们,可在传协会提出,参考更多人意见,看是否可行。当然,牧灵工作者本身在职进修也是重要的,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整合新观念,让教友不致觉得牧灵工作者很古板,不通人情;高高在上。
    牧灵工作者要「鼓励教友对世界作主耶稣复活与生命的证人,及生活天主的标记」(教会宪章38号),「鼓励教友们在从事世俗事务时,教友们也可以且应该进行使世界福音化的高尚工作」(教会宪章35号)。牧灵工作者随时询问教友们明智的意见,常面带微笑,给他们适当职务,放心让教友去做,教友体会牧灵工作者了解、鼓励他们,他们会服务得更起劲,更有精神。在互相尊重中,彼此在信仰上都进步了。
三、牧灵工作者与教友间如何互动
(一)家庭式关系
    不论是圣母军、传协会、青年会、主日学……等,只是外在称谓,基本上是一群肯为基督和信仰付出时间和心力、为堂区效力的人组成。因此最重的是那份爱主和服务的心,一切组织、形式和程序,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方法,彼此应有大家庭的意识。神父是大家长,我们是兄弟姐妹。「一个肢体受尊荣,所有肢体一同欢乐;一个肢体受苦,所有肢体一同受苦。」(格前十二26)
    堂区大家庭如果各自独立,毫无关联,我做我认为对的,你做你认为对的,中间毫无沟通,走在不同平面上,不同的船上,如何能团结呢?教外人也看得出我们各自为政,不像团体。口头上说要相亲相爱,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更不必说传福音了。
    处在人的世界里,不免有喜、怒、哀、乐、意见不合之处,如
131
果堂区大家庭成员都意识到主耶稣是信仰核心,彼此之间有摩擦是正常的。在冲突、摩擦中,大夥更和乐,关系愈密切。这种家庭式关系愈密切,堂区运作愈兴盛,一定吸引很多慕名而来者。教友、神父热诚接待他们,使他们有归属感,他们会带领更多人来参与或加入这爱的大家庭。因为我们在圣神内合而为一,相亲相爱,携手共创未来。为大家庭的好处,每人付出心血,不分你我而相爱,这确实是一门需要我们彼此学习的学问。
(二)善用恩宠,做证天国
    「神思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圣神所赐;职分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主所赐;功效虽有区分,却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圣神显示在每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格前十二4—7)我在堂区负责牧灵工作时,每当堂区举办对外活动,如圣诞晚会、游行、布置马槽……等,常让我为天主赐给人各种不同的恩宠而感谢。以布置马槽为例,有教友修理圣诞灯,有的架竹竿,有的画画。在忙中难免有些不和之处,但大家同心合意发挥自己才能,集合每人恩宠,成为一项杰作。大伙累了,坐下来欣赏杰作时,口中不时唱著:「感谢,赞美天主,阿肋路亚。」那时真是心旷神怡。
    真的;天主实在赐给我们很多眼睛看得到的外在恩宠,还有很多没意识到的恩宠,如果好好应用这些思宠,能使人受益。我觉得不需要太谦虚,天主白白给我们的,是要我们用来光荣神,不是藏著它,或「偷」了他的光荣,在堂区里更能体会这一点。每个人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做我能做的,你做你能做的,互相扶持,互相体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天国的来临而努力
    「虽然在教会内每人所循的道路不同,可是大家都有成圣的  使命,都因天主的正义共享同样的信德」(伯后一1)。每人职位不同,
132
在天主眼中仍是平等的。会有位神父说过:「牧灵人员和教友都本著基督诚恳、牺牲和处处忘我的服务精神,足能实践和发展堂区去达致其真正成为充满神恩的信仰团体的目标。」我和这位神父实有相同的看法,希望这愿望早日实现。
四、 结论
经过这些反省,使我更肯定堂区工作的重要性,也了解处在人的社会里是一个学习的大熔炉。我投入、付出多少,学到宝贵经验也更多,即使是辛酸的痛苦经验,回想起来也是甜美的。
    我在堂区工作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它带给我成长的痕迹是多么美丽和宝贵,体会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经之路,从前只是理论,在此更加体会了。与其说我来服务,到不如说:「我来学习,体验人生」。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从别人身上可看到基督的临在,看到教友努力的成果,不禁为他们感到高兴。
    而牧灵工作者和教友之间实存在一些特殊关系,因为基督是稳固的磐石,我们在这上至八、九十岁,下至刚出生婴儿的大家庭,各自尽好自己的本分,为成圣的目标前进,共融在基督的爱中。只要体会人都不是完美的,是有限度的,各自退一步想,我想基督神国就实现了,福音早日广传,让更多人体会这救恩的喜乐。
    最后我以一首贺三纳歌本里的歌来做整篇的总结:「上主之神在我心,她召唤我去传报福音,这事我应该做到,正如天父派遣我,我也派遣你们到各处,到全世界去做证,为我去做证。她派我向贫困者传报福音,告诉犯人,他们的罪可得到赦免,失明的能重见光明,被压迫的能重获自由,并告诉每个人天主之国已经来临,并告诉每个人天主之国已经来临。」
133
参考书籍
①梵二文献 中国主教国出版
②教友传教委员会,传协会合编 教友领袖研习课题 闻道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一
③信仰探讨中心筹划及编辑小组编 信徒团体 新天地出版社 一九八八
④汪德明原著,韦薇翻译 教友的时代 光启出版社 一九八六
⑤朱蒙泉著 生命的流溢 光启出版社 一九八0
⑥见证二O四期 一九九一 
13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