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6号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意义与反省


黄瑛瑛
(新加坡基督教宣道者福音堂,辅神教义糸硕士班)
引言
    不久前,问一位正预备上主日学的四岁小侄女:你要去哪里?去教会(chuech)!去做什麽?去探访主耶稣!
    其实,这不只是孩童的观念。在许多成人信徒的观念中,教会是个地方、建筑物、宗派、机构、一个聚会的地方——朝见上帝、敬拜他之处;在那里,它的临在是很真实的。
    错误的教会观(教会是个地方),可能带出错误的神观(上帝只在教堂)、错误的人生观(走出教堂,人生与上帝无关)、价值观(圣俗分隔,在教堂中的「工作」为圣。生活中其他事物为俗;
简写表
NBD  New Bible Dictionary,ed.J.D Douglas(London,Inter-Varsity Press,1962)
DNT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ment,ed.Xavler Léon-Duf-our(New York,Harper&Row,1980.)
EBD  The Eerdlnans Bible Dictionary,ed.Myers,Alien C.(Michigan,Win.B.Eerdlnans Publishing Co,1987)
533
那些「守主日」「望弥撒」的信徒,觉得自己实在是不错的信徒……)。难怪多数信徒(1)不看重与上帝的位际关系:没有灵修生活、不好好读经、祷告,自然也看不出一切人间事物与天主的关系。因此,多数信徒的生活与非信徒无异,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轻重不分,穷一生追求质生活享受……
I、教会的定义
一、εκκλμσία字义②
    新约沿用LXX的译法,LXX多数将旧约的Qahal(congreg-ation)译为ekklésia。旧约其实有两个字指集会,一为Qahal,另一为edah。前者著重集会的动态性,後者著重其持续性。Qahal表达宗教性(代下卅23)或非宗教性的(耶廿六17)集会(meeting called together)。LXX有96次将Qahal译为ekklésia,其中80次指上帝的子民宗教性的聚集;有时也译自edah(Synagogee)两者皆应用於宗教性的聚集,故LXX也使此两字别具意义:—一将原为公民按律法聚集的讨论和决策的集会,改用於上帝呼召信者听地发言的聚集—一称为qahal Yahweh:上主的集会。新约自此便多用此两字表达教会的聚集。而散居在外受过希腊文化的犹太人,以Synagogue(会堂)来表示自己的聚集,故初信基督徒则以ekkle’sia称教会,新约只有一次在读者以犹太信徒为主的雅各书中用synagogue。虽Synagogue指会堂,但新约其实未用ekklésia指教堂。
Church以希腊文形容字Kyriakós (belonging to  Lord:属主的)而来,更明确地是Kyriaké oikia(belonging to the house of the Lord:属主家里的)。而希腊文此字的变化与「呼召」的动词Kaleo、名词Klesis关系极为密切:ek=out,Kiétos=callied,
535
因而是called out of the world,而ekklésia指上帝特别呼召聚成的。
二、新旧约的应用(3)
    就新旧约在上述所提有关之字汇的应用,可整理成下列意义:
    1.大会:
    例常召集之政治性集团(徒十九39)。
    2.一般的聚集者、会众(撒上十九20、徒十九32、40)
    3.以色列的集会:为宗教目的(申四10、卅一30、士廿2等),如聆听律法(申九10、十八16等)。
    4.指基督徒的教会或会众:
    (1)教会的聚会:林前十一18、34等。
    (2)教会、会众:居住於一地区基督徒之总称(太十八17、徒八3、腓四15等),又如耶路撒冷的教会(徒八1、十一22等)。
    (3)家庭教会:罗十六5。
    (4)所有信徒所属之普世教会:太十六18、徒九31等。
    (5)神的教会:无论地方教会或普世教会,特称为「基督的教会」(罗十六16)。
三、教会的范围(4)
    从字义及新旧约的应用,可看出教会包括:
    1.宇宙性的教会:
    凡信主的弟兄姐妹,包括尚存或已亡者,如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之「大公使徒的教会」(One,holy,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亦称「无形的教会」,及以弗所书一22、三10、21,歌罗西书一18、24所表达的,也是整体、唯一的教会。但新约却未将宇宙性的教会当作是所有地方教会加起来的总和。
535
    2.地方性的教会:,
    指信徒於不同地方之聚集,如保罗常用以指「某某」(地方名)上帝的教会(林前一2、帖前一1、罗十六5等),是整体、唯一的教会之代表和实现。
四、误解与应用(5)
    ekklésia含丰富的意义,故不易译为其他语文。英译用church时,据(认识教会》的作者高力富说:「一般人以church为路边的建筑物或过时的机构。」他并说:「丁道尔(Tyndale)将圣经译为英文时,ekklésia都译为congregation,他相信,若此翻译一直为人们所沿用,英美教会史恐怕会有很大的不同!」
据笔者观察,华文教会在应用「教会」此两字时,亦有等同於「教堂」「堂会」「宗派」等的用法。但把教会与建筑物等同,也许是由於圣经中有类似的比喻(约二19—21、弗二19—22、林前三a9、&前二4一5)。
五、小结
Ekklésia由Qahal的动性意义及其深厚的以色列背景衍生出来的意思是:蒙召出来,为达目的而前行的团体。以新约背景可解;释为:由世界中被召,为天国而聚的一群。
故教会是身分特殊的一群人(蒙主所召),由世界中出来,朝特定目标(完美的教会—一天国的实现)前进。
 
II、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关於教会的比喻中,最普遍、常用的比一喻,故此图相的意义是重要的课题。
一、主要经文
    论及这比喻的主要几段经文及其要点为:
536
    罗十二3—8:一个身体有许多肢体。
    林前十16—17、十一29:一个饼、一个身体,教导圣餐意义。
    林前十二1—31;肢体生活(用「身体」一词达17次之多)。
    弗一23、二16、四4、12、16,五23、30:共8次。
    西一18、24,二I7、19,三15:共5次。
罗十二3一8、林前十二1一31、彼前四10一11、弗四4一7:肢体的恩赐。
二、图相的来源(6)
    以身体作教会的比喻,完全没有旧约或犹太典故的根据,福音书与使徒行传亦无。保罗可能在与路加医生谈话时得到这观念,当他写肋骨相连的比喻时(弗四16、西四19),「亲爱的医生」正与他同在(西四14)。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四章12节用「成全」(Katartismos)一字,是希腊名医格兰(Galen)接骨用的术语,此词用於身体的比喻中,可能特别有意义。三、图相的意义
    当保罗以“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来表达教会的意义时,他巧妙地利用身体的结构之不可分割,表达了基督与教会关系之密切度—一时刻同在、亲密联合。
    当讲王权时,上帝与人的关系是遥远的,王者是高高在上的,人必须服从上头来的命令,王权使人望而生畏。但头与身体的关系却是那麽地亲密,并且是片刻也不离开我们,正如约翰所说的:“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麽。”(约十五5)
    保罗又将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比作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弗五25—32),强烈地表达其亲密度如同「二人成为一体」。
而在以弗所书及歌罗西书里,他看到了身子所含的最广的范围。他没有否认教会是由会友组成,却明显地带出,基督天上的地
537
位具有普世的意义(7)。
    因此,保罗用「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生动地表达基督为首,及头与身子、肢体与肢体之间的亲密关系。
    现分三点叙述之:
    1.基督是教会的头(林前一18、弗五23、一15-23等):
    圣多马斯(8)认为「头」的三要义为:
    (1)从次序上来说:基督高居首位。
    (2)从圣洁上来说:它是动机与能力之发源处,且感觉遍布全身。
    (3)头居主导位置,并影响全身。
    再从另一个角度扑克头与身子的关系:
    (1)他是教会的创始与救赎者:他以血建立了教会(徒二十28),藉著爱与死、复活、外天,他救赎了教会,并以他的教导建立了教会的信仰根基。藉著拣选十二门徒,亲身教导、训练,留下许多训言。他是恩典的源头,使人藉著信与洗,归入教会(罗六3一5),并继续同在,使人可存永恒的盼望,指望永远得救续的来临。
    (2)他是教会的保守与引导者:他赐下圣灵保守、看顾教会(约十四16—18、使一4二),并藉圣灵的同在居住其中,让我们分享它的生命,使教会成为“属天而设立在地上的组织”(9),正如它所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20)。
(3)他在教会居首(10):首有首领、权威、至上的意思。保罗在以弗所书不但告诉我们,他是在教会中掌权居首的,并带出宇宙性的幅度:“他是万有之首”(一2-23)—一他统治万有。故教会(作为身子)应顺从他。因此,教会是因他而存,在他里存,也是为他而存,靠他而存。肢体的一切心思意念、动作,教会内一切活动都为了高举他。
538
    2.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罗十二、林前十二等)11:
    圣经用“基督的身子”(The Body of Christ),不是“基督徒的身子”(The Body of Christian),故教会不只是由基督徒组成的,更是在基督里,以基督为首,各肢体联合而成。
    (1)相属—一成为肢体:保罗在提出身体的比喻时,强调各肢体的不同,教会不是在各肢体同意下形成,却是各肢体「在基督里」「自动成形」。故不是出於「人的意愿」或成为「自愿团体」,而是上帝的主动、自主的心愿。因此,肢体的加添或退出,非出於个人的选择,凡属基督就彼此相属(罗七二4—5,林前十二4—6、12—16),保罗清楚地说:「肢体若说我不属於身子(林前十二15)此乃无稽之说。
    (2)联合—一只有一个身体:肢体在基督里,同属基督身体,也同联於元首基督(弗四3—6、腓二1—11、15—16),联於基督是合一的基础。身体从头得到供应,基督也藉圣灵与教会同在、保守、看顾;保罗在提到肢体原有分别、恩赐各自不同之後,劝勉信徒要彼此顾惜(林前十二25)、彼此建立,正如同一身子的各肢体不可能彼此排斥。故保罗藉肢体强调不同却共存、同为一个身子、同服一个头,其「个别中的总体观念」非常清楚。
3.教会内各人互为肢体:
肢体的特色乃在各不相同又相互依存。
(1)配搭——事奉上:肢体的不同恩赐,可发挥不同功用,在不同职位上事奉上帝。各人的成长与美好的配搭,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弗本16)。
(2)洪融—一生命里:虽然在有关肢体的经文中,没有直接用「共融」(或译成「团契」,原文Koinonla)这字眼,但在提及这
539
字的经文,却都显示出肢体生活的内涵,及初期教会在肢体生活上的实践(12)。Koinonia在和合本圣经,必须用许多不同的中文字汇来表达,这显示原文丰富的内涵。英译有译为fellow ship、partipate、shareing等等。主要的意义是:共属、参与、分担、共享等,指生命的深度交流,切实地彼此相爱的互动关系。初期教会活出了Koinonia的真义,保罗(及其他使徒)也在书信中提醒信徒,我们(作为肢体)的生命是应「深度交流」的,正如身体的骨节相连、血脉相通。
    4.建立基督的身体:
    以弗所书四章11—17节,告诉我们上帝赐恩赐予教会是为装备圣徒,至终要达到建立基督身体的目标。
    (1)装备圣徒:四12
    他装备圣徒为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和合本和思高译本都将「装备」译成「成全」,A.V.则译为:Perfecting the Saints,NIV:to prepare God’s people,新译本R.S.V.译为「装备]。原文Katartizo是「完全人」的动词与哥林多後书十三章11节同。其实装备的过程使人成长,「完全」则为目标(太五48)。装备是医学的专用名词:把脱臼的骨接回原处。因此,上帝赐下恩赐为装备圣徒,即使他们站在「原应站之位」(即上帝的原意)来事奉他。
    (2)各尽其职:四12
    即承担圣工。因此,上帝要先赐恩赐、装备,各肢体才得以各尽其职。7节:说明基督负责「分配恩赐」,故各肢体都有一份「特别的恩赐」,上帝也乐意承认(是他原本的美意)各人按特长来事奉他,教会也在「各职」中有其结构、层次、次序。
(3)建立基督的身体:四12—17
540
    前面讲到各肢体当在事奉、恩赐上成长。接下来则提到另一必须达到的目标(「直到」的意思):在信仰上的成长,即「对神的儿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各人才得以「长大成人},而全教会才得以「渐渐增长」。
    成熟生命的标志(V14—16)是1)有稳定的信仰,2)满有爱心,3)忠於职守,对身体增长有贡献。Hunter(13)认为这节经文的用字简扼活泼,它描绘教会是「一个有机体,各肢体从基督一教会的头一领受生命,收受互惠,务求整体有所长进」。
    5.结语:教会——基督的身体?——奥秘!
    Hunter对V16的解释正可作为「教会—一基督的身体」的结语。进一步说,世人看不见上帝,教会—一基督的身体却是实际可见的,身体的特质因而成为她的见证—一天国在地上实现。
    实际上,「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一个奇妙的比喻。罪人得拯救,且得与基督(那宇宙创始、掌权者)合一,并在地里面,信者又因而成为一体。按人有限的理智是不可思议的,正如以弗所书五章32节保罗所说:「这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基督和教会说的!」
 
III、现代教会——做为基督身体的反省(今日华人教会图相)
一、基督是教会的头?——今日教会是「多头怪兽」?
    1.只有一个头:别忽视他的独一性
    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他是唯一通向上帝的道路,也是唯一赐下救恩的救赎主,唯一的复活主,唯一的中保(使二32—36、林前十五、提前二5);三位一体的上帝是宇宙间独一真神(申六4、可十二29、约十七3),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然而今天在
541
宗教对谈中,有些人甚至可以摒弃、修改真理,为了讨好其他宗教人士。例如:所谓基督徒会说,所有宗教都可以领我们到上帝那里,信孔子和信耶稣是一样的。应该领人归信基督的人竟说:「你看来跟佛比较有缘,你就去庙堂吧!」
    在最基要的信仰上妥协、让步。修改,我想,那是「在宗教上犯奸淫」,教会(基督的新娘)摒弃了唯一的丈夫—一人尽可夫!
    2.别让其他人、事、物做头:
    若留心观察今日信徒的生活,到底有多少每主日参加弥撒(或崇拜)的信徒,他们的生命真以主为主,让它在生命中居首位?
    人们心中无主,自我就是上帝,利益冲昏头脑。物质条件提高,生活素质却降低;科技高速发展,道德急速沦落;人们因经济的高成长率而骄傲,「神明」也得听命於我——凡不听「我」旨意者,我必将他斩首分肢(14),人心败坏至不惧神明,本末颠倒,以己为主。
    有些人的生活,以钱为主、以物质为主、以人为主、以工作为主……为这一切在信仰上可作让步。
    牧师传道、神父修女等「奉献的人」,若是在事奉。生活中,固执己见,并不寻求遵循主的引导,其实他们也可能掉入「以己为主」的试探,或若为了「饭碗」讨好人,也「以人为主」了。
    在中国人极看重「人情、面子」的社会中,华人教会许多问题,也可能「碍於面子」而「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许多时候真理、真相、事工可能因而歪曲,这是让「面子作主」。
    基督是教会的头?今天在教会的圣工中、在信徒的生命中,被高举的到底是什麽?
    基督应在宇宙中掌权,它应在万事上被高举(弗一21—22)?他的宇宙性的幅度更加被抹煞;世人对她不以为杵,认为他是教育
542
家、道德家已是不错了。基督徒的错误人观(三元论)及所带出的属灵属世分隔的「隔离式圣洁」(15),使牧者只鼓励信徒参加聚会、礼拜堂的活动;而不会鼓励他多作科学研究、多往才艺发展(这也许也与华人很实际的民族性,及牧者们的「现实」有关),很少基督徒得以在科学界、文学界、艺术界……荣耀主(像文艺复兴时代那样),当然更甭论「基督在各界掌权」了。
    上帝创造世界,人破坏世界。创造之始,上帝将管理、治理大地的重任交予人(创一28)。基督徒对大地、文化的责任应重新提起;袖的名应在世界被高举!
二、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一无头的机器人?
    教会原是个有机体,是个生命。但观察今日教会却像个机器人。
    大家机械式地参加聚会,没有感受、没有意见。弥撒(或崇拜)该是为圣三感恩欢庆,却是沉闷得像丧事礼拜;祷告会其实是读经会或听讲会;该讲道的无道可讲;主日学不一定有圣经真理的教导。基督徒的生命了无生气,教会生活没有活力;事奉的人例行公事,有时「效率」也不错……
    堂会成立了十年、几十年、百年,仍只一间(或发展了多一间),年年开感恩会庆祝一番。(不是该开个祷告会,认罪悔改吗?)
    来教堂的人,机械式地温文有礼(因被教导那叫爱!)忘记我们的主也曾暴跳如雷(太廿一12—17等)、忧怀不已(可十四33—36等),保罗也曾气愤得口出粗言回,也会爱得热泪盈盈(林後二1—4)。
    今天,在教会中互称弟兄姐妹的「家人」、「肢体」,有多少能坦诚相见、敢说真话、有道德勇气?生命原就是生气蓬勃的,圣
543
灵的大能不更是满有活力吗?
    教会—一基督的身体,是否像「无头的机械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作」下去?三、教会内的肢体生活?—一不痛不接如同尸体?
    1.和乐相处:
    教会团契、聚会,常常一片太平升华、乐也融融。配合中国人的「民以食为天」,常边吃边谈,「团吃」却没有团契,共吃却没有共融。
    我们对共融(或团契)的原义没有深入了解;许多人於是习惯地把「应酬文化」带入教会。
    2.缺乏深交。
    许多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都观察到,中国人很看重面子、情面,人与人之间缺乏深度的交往。或者加上自卑、耻感文化四等因素,关闭、不开放,面上笑容可掬,内心世界却鲜为人知,这种交往方式在华人教会中清楚可见,每主日见面打招呼、「亲热问候」的人不少,但真正有交往、认识的人则不多。
    喜乐少能共享(不要骄傲!),忧伤不敢流露(要有信心,要喜乐!),能掩盖他人缺点,鼓励发展恩赐的,真是少之又少,尚有背後攻击致肢体伤痕紧桑、残缺不齐。
    肢体不是血脉相通吗?为什麽我们总是不闻不问、不痛不痒如同尸体?
四、建立基督的身体—一建立教堂?建立堂会的声誉?
    教会内许多宗派、神学理论、礼仪、方法、说法……经常让信徒混乱;也叫未信者迷惑不已。身体不是只有一个吗?为什麽好像分裂的身体。
    许多堂会努力建立教堂,许多教堂的空间,是最浪费地土的——只有周末、主日才用!有些甚至连主日周末也没充分使用;有些堂会努力表现,有些总排斥别的堂会,有的说:只有来我们教会的才会得救(什麽时候耶稣竟在他那里降生?)有的说:只有我们的耶稣才是真的……
    我们在忙著建立教堂?建立名声?建立私利?建立事工?建立礼仪?……还是建立基督的身体?结论:神会她循籼所爱的教会?
    以弗所书说:「教会是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一20),「满有丰盛的荣耀」(一18),「爱与能力齐集」(三14—20等)。
    对比圣经中所描绘的教会,那满有能力的生命在我们面前展现。作为今日华人教会的一分子,作为基督身体的肢体,我深感愧於面对为教会舍己的主。
    求主赦免他的子民、它的儿女,许多亏欠、软弱和不足,复兴地的教会。使甘於奉献自己为教会努力的人,愿在她面前装备自己,追求更认识所信仰的上帝、追求生命的成长,以致能帮助别人也成长。求主让我们对信仰认真、对人真诚,在混乱、迷惑、败坏的世代中,看重生命多过一切;更充分地发展它所赐的恩赐,建立地的身体;勇於高举基督,荣耀我们在天上的父。
参考书
1)王正中编《圣经原文串珠注解)台湾:浸宣出版社,1992。
2)王正中编《圣经原文字汇中文汇编》台湾:浸宣出版社,1982。
3)黎加生编著《圣经神学辞典》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
4)Xavi。Léon—dufour,ed,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ment(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1980).
545
5)《圣经辞典》香港:思高圣经学会,1975。
6)王正中编《中希英逐字对照新约圣经》台湾:浸宣出版社,1985。
7)冯国泰(Curbs Vaughan)著,汇思译(以弗所书研经导读》三版;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3 。
8)沈保罗《天窗—一以弗所书讲解》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2。
9)薛利(Bruce L.Shelley)著,锺越娜译《教会是什麽?》美国:活泉出版社,1986。
10)牛毕真(h.Newbigin)著。胡簪云译〈〈上帝家里的人》香港: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65。11〉唐佑之著《教会与我》香港:证道出版社,1975 。
12)Pius Parsch,We are Christ’s Body,(U.K.Challoner Publication Ltd.1962).
13)Hation.Thomas,The Church(Wilmington:Michael Glazier,1985).
14)Gerard S. Sloyar, ed, The Church of Christ ( Washington: Prentice—Hall,Inc,1964).
15)Mura,Ernest,The Nature of  the Mystical Body(London,B.Herder Book Co,1963).
16)张春申《基督的教会》台湾:光启出版社,1989。
17)张春申《教会的自我反省》三版,台湾:光启出版社,1983。
18)史保罗(Paul.Smith)著,关佑发、梁坤仪译《岌岌可危的当代教会》香港:亚洲归主协会,1980。
19)盖时珍(Gene  A.Getz)著,蒋黄心湄译《教会的身量》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71。20)吴主光《教会质素增长》香港:种籽出版社,1981。
21)余德慧《中国人的面具性格—一人情与面子》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87。
22)张春申<中国教会与基督论>(神学论集)37(1978),435—449。
23)钟鸣旦<罪、罪感与中国文化>(神学论集)97(1993),335—362。
24)薛福(Francis A.Schaeffer)著,李陈长真译《众目睽睽下的今日教会》台北:中华翻译中心,1974。
25)章力生《教会论》宣道出版社,1991。
 
注:
1)80年代,新加坡有位神学生,向在教会中带职事奉的青年人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在青年团热心事奉,或做主日学教导的青年人,都没有固定每天读经、祷告、有灵修生活的习惯。
2)本段整理自NBD 228-229,EBD 215-217,DNT 134,张春申,《基督的教会》(台北,光启出版社,1989)19,23。
3)本段整理自Walter Baner著;戴德里译,《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台湾:浸宣出版社,1986)187。
4)高力富(Michael GriffithS)著,刘良淑译(认识教会》(台湾:校园出版社,1976)11—12 。张春申(基督的教会)19—23。
5)高力富;8。
6)此段摘自高力富,41—42。
7)薛利著;锺越娜译《教会是什麽》(美国活泉出版社),29。
8)Gerand S.Sloyan,ed.The Church of Christ(Prentice  Hall,Inc,1963),27.
9)张子华,《教会的再思》(香港证道出版社,1984,5。
10)此段整理自冯国泰著,汇思译《以弗所书,研经导读三版》(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3)39—42
11)张春申,71—72。沈保罗《天窗》(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2)81—82 。
12)此段整理自 Ernest   Mara,The    Nature    of   the    Mystical    Body    M.     Angellne Bouchard,trans.(London:B.Harder Book Co,1963)63—72,高力富,43—55。13)王正中编《圣经原文字汇中文汇编》(台湾:浸宣出版社,1982)425 。冯国泰(Curtis Vaughan)著,汇思译,三版(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3),111
14)依笔者浅见,世界上其他地方似乎没有求神不应,愤而毁神像者,若有也是偶尔发生,台湾却是个「普遍现象」,堪悲 !
15)李健安,(山青一点横云破—一神学与生活》,马来西亚:人人书楼;1992
16)加拉太书五章12节:「割绝」原意「割损」,在我看来,保罗因割礼责备弟兄姐妹,「气得骂粗话」了。
17)钟鸣旦<罪、罪感与中国文化>《神学论集》97,(光启出版社1993),335—362。余德慧编《中国人的面具性格—一人情与面子》三版(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87)。
54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