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9号 |
福音的基督朋友(上)—— 新约教友职务的基础 —— |
黄怀秋
Lay ministry(教友职务)或non-ordained ministry(非按立职务)l是个现代名词,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出来的新观念。而开风气之先,起带头与领导作用的,当是梵二的平信徒神学。当然,梵二并非完全没有准备;其实,进入二十世纪,由于许多因素的转变,教会已经储备了足够的能源,可以重新出发,开创平信徒的新时代了。而梵二也仅是整个教会以最高训导当局的立场公开肯定且赞同这个转变罢了。
不过,正因为有了梵二的背书,这个一直以来不仅籍籍无闻、甚至有点不可想象的新观念也不能不迎接新的阳光了。学术方面,近年来有关教友职务的研究如雨后春笋2;实践方面,早在七十年代,西欧某些最重人权、最讲休闲的国家(连堂区神父每年都有一个月休假)已开始设立牧民助理。香港在九十年代跟进,而且是政策性、制度性的纳入「教区重组计划书」中。台湾方面,虽然还没有整体性、或教区性的文献规定,但
1 Non-ordained ministry我尝试翻译为「非按立职务」,与「按立职务」(ordained ministry)相对。这个新名词还未有正式的中文译名。Ordination是晋升铎品,也是晋升执事的仪式,藉覆手或按立成就。今试翻译为按立职务,以代替圣秩职务,一方面避开了圣/俗的敏感,另一方面也符合了ordained一词的动词性质。
2 参考书目的部分由詹德隆神父拟就。分训导文献、书籍、和杂志三大类。中文书目不多,兹附在最后,不分类。
323
是平信徒(含修女)全职或兼职性地参与堂区或教区工作,也早已行之经年了。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探讨梵二的转变,也不是要窥测今日的实况,而是要更追根溯源地深究「教友职务」这个新概念的古老来源,看看它在基督宗教的成立阶段,也就是在新约时代的本来面貌。
不过,既说是新观念,「教友职务」这个名词在新约中自然是付之阙如。其实,不仅教友职务,就连教友或和它可以交互使用的「平信徒」也找不到。理由很简单:教会二极化(神职/教友)的情形还未出现,因而也没有那些因为这二极化而产生并慢慢普遍起来的词汇了。
不过新约虽然没有教友之名,我们却不能说它也没有教友之实。纵观整个新约,我们不难发现它里面原来竟然跃动着一群为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的救恩所充盈,愿意追随他的表样,在一个团体内,度一种爱和服务性的仆人生活,并且在实践上,表现出高度的伦理情操的新天国子民。这一群新新人类,第一次在安提约基雅被称为「基督徒」(宗十一26)。
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应该就是今日教友的老祖宗了。在福音书,他们以基督门徒的姿态出现;到了宗徒书信,他们则是某个教会内的「圣徒」。新约到处都是他们的足迹,他们明明地出现在书信的前面,也隐藏在福音的字里行间。其实新约每一本书、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而写,为了指明、也为提示他们正确的基督道路。
如此说来,新约的教友倒是找到了。不过新约的教友却不是一种「职务」,假如职务至少意含一种比较固定的、或制度性的状态的话。然而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不仅大部分的新约作品没有提及教会的领袖,即使提及了(如玛窦福音、牧函等寥寥可数),那时候的领袖也不可按今日所说的「司铎职务」
324
(priestly ministry)或 「按立职务」(ordainedministry)来理解。可以说,大部分的新约作品都是没有职务的,没有教友职务,也没有非教友职务。
不过,纵使新约的教友不是一种职务(ministry),他们却显然是服务性(dokonia)的。包括福音书和保徐书信都充分显示出这一点:基督徒的生活必须效法基督的生活:「不是为受服侍,而是为服侍人」(谷十44)。不仅如此,这一种服务性还应用到所有基督徒身上,他们没有二种生活的模式,没有二种服务,一种为教友,一种为神职。可以说,没有职务的新约却有一种服务,也只有一种服务:基督的服务、基督徒的服务。
如此说来,新约虽然没有教友职务,它却为教友职务提供了基础。这基础就是新约的基督门徒。而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目标。由于时间、篇幅、和个人心力的种种限制,我把范围缩小到四本福音。我们看看福音中所跃动的这一群门徒,特别注意他们以基督为中心的服务性生活。企望这个研究对整个研习会的主题——教友职务——有一点启发、也有一点催生的作用。时代会变异,然而拥抱 「知古通今」这个原则,为相信圣神在教会中带领的基督徒而言,应该是可行的吧!
—、几点考量
看福音的基督事迹,对他的门徒一定不会陌生。打从加里肋亚的公开生活开始,他的身旁就经常围陇着一群跟随他、聆听他、也见证他的奇迹作为的基督门徒。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是那十二位,不过除此之外其它绝大多数却是籍籍无闻的。许多时候,这些基督的门徒,尤其是那十二位,经常被后人理解成或诠释为新约的神职人员,然而他们与后来的神职却
325
是毫无关系的。新约从没有提过他们的「按立职务」 (ordained ministry),他们只是广大的基督门徒而已。
下面将讨论这些基督门徒。在分述每本福音的门徒特色之前,让我们先提出几点比较一般性的考量。
l、两个层面的基督门徒
第一个层面是三十年代基督自己的追随者,第二个层面是六十至九十年代福音作者所隶属的基督徒团体内的基督信徒。这二个层面的基督门徒虽然在时间上相隔了半个世纪,在福音中却是紧紧地积叠在一起的。他们共同出现在福音的门徒经文里,也共同出现在作者和读者的视界里,难解难分。
首先要清楚的是:福音是一个团体的所有物,有它固定的读者群。四本福音,分属四个不同的团体,也对这四个不同的团体说话。而所谓团体都是指独特的、在某一特定时空之中的具体的基督徒团体一有它自己的成员,有它面对的困难,有它独特的需要。福音不仅产生于这个团体之中,也为这个团体而写,它要回答团体的需要,告诉它的成员:他们所相信的基督是个怎样的基督,他们又是怎样的基督徒。
可以想见的是:当福音记述耶稣的事迹,记述他和他的门徒之间的互动的时候,它不是记述一些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在一群与它毫无相干的「基督门徒」身上的事情。反之,这些基督门徒就是它的成员。当基督召唤门徒,他所召唤的就是他们;当基督派遣门徒,所派遣的也是他们。总之,在福音作者笔下,和在它的读者眼中,福音中所蕴含的,尽是他们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这些读者,就是福音作者写作的对象。他们是某一个教会团体内的所有成员,而不仅是这个团体中的领袖。福音不是为一个团体的领袖而写的,它所记述的不是主教、神父、或修会会士追随主基督的经过,
326
而是每一个基督徒的事,它要感动的是每一个立意追随基督的人,告诉他们:怎样的人才配称作基督的门徒。事实上,它最早的读者是单一的,没有圣职*平信徒的分野,有的只是基督徒。在福音,尤其是最早的福音马尔谷中,我们根本看不见有领袖团员的出现,十二人和他们身边的群众同样追随耶稣。今天,我们或许会以为只有圣职人员才是追随耶稣的门徒,福音给我们另一幅基督门徒的图像:是我、是你、是每一个基督信徒。
2、群众、门徒、十二人
门徒,希腊文是mathētēs可敢,它的动词根manthanō原是学习(to learn)的意思。所以门徒就是学习的人(someone who learns),他是一个学生3。在犹太后期的辣彼时代里,许多有名的辣彼都有一大群追随他的门徒,后者追随他的老师,也在老师的传统下学习「妥拉」(Torah)
耶稣的门徒,换言之,就是他的学生。他们也像许多辣彼的门徒一样称呼基督,他们的老师,为「辣彼」(谷九5;十一21;若一38;四31)。但基督毕竟不是一个辣彼,除了他并没有接受一个辣彼的严格训练(谷六2;若七15)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风和许多辣彼都有所不同:他没有教他们妥拉,没有要求他们熟记他的话语甚至他的身体语言,没有让他们 「毕业」自己去当一个辣彼。总之,这一位不是辣彼的辣彼却像许多辣彼一样有一大群追随他的门徒。
在新约,还有另一个字和门徒有关,那就是akoloutheo
3D.Müller,〝mathetes 〞in C. Brown(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Grand Rapids:Regency, 1975), I, pp. 483-490.
327
(to follow):跟随4。在希腊文,akoloutheō源自 keleuthos(a path),后者是路途、路径的意思。因而跟随就是和某人走在同一条路上。到了辣彼时代,跟随有了特定的意义:一个学生在辣彼身后追随左右。可以说,他随侍在侧,随时服侍,随时待命,也随时学习。
在基督身旁,经常有一群追随他的人,从加里肋亚开始(玛四25),一直到耶路撒冷(玛廿一8),他们听耶稣讲道,见证他的奇迹,既心仪(谷一22),又害怕(谷五15)。然而福音只把他们称为群众(Ochlos)5。单是跟随,还不能构成门徒。
虽然追随者不一定是门徒,门徒的特色却是跟随。福音多次以跟随来描述门徒的反应。当耶稣召叫他们,他们立刻抛下一切来跟随他(谷十32),甚至耶稣和群众讨论门徒的特色,他也用跟随(玛八18-22)的字眼。在福音,尤其是玛尔谷,追随特指追随耶稣走苦难的路(谷八34)。可以说,追随不仅是门徒应有的态度,还是构成门徒应有的条件。不敢许诺跟随的富少年(谷十2 122)要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
如果说:一种中性的、不相干的、无意识的跟随还不能构成门徒的话,那么有目标的、坚定的、许诺性的「我决定跟随」就是门徒的开始了。所以群众是会反悔的,门徒却只能跌倒。统治阶层曾经害怕群众不敢捉拿耶稣(玛廿一26-46),但后来却说服了他们一起要求除掉他(玛廿七20),犹达斯甚至可以带着一班群众拿着刀剑棍棒来捉拿他。凡此种种都显示出群众的不稳定性。当然门徒也可以跌倒,鸡叫之前伯多徐三次
4C.Blendinger,〝akoloutheō〞,Ibid,pp.480-483.
5H.Bi6tfDhsfd,〝ochlos〞,Ibid,11,PP.800-801.
328
不承认耶稣,然而他还是在后面跟随(谷十四54),因而到复活之后,也能领受基督所预许的圣神。
然而群众和门徒毕竟不是界线分明的。基督给予门徒的东西几乎没有一样不同时给予群众。大门没有深锁,在这条路上跟随了许多人,人人的机会均等。门徒不是闭着门造出来的,他们和所有的群众一起聆听山中圣训(玛五1)和天国的比喻(玛十三1)。许多话都是耶稣对群众和门徒一起说的,许多奇迹也是一样。基督宗教并不是神秘宗教,也不专属于一部分精英分子,人人都可以成为追随基督、服侍基督、学习基督的 「同路人。。这个现象为今天的教会服务有很大的启发性。
话虽如此,福音却的确记下了一批很醒目的门徒,圣经以享有名词 dōdeka(the twelve)称呼他们,中文译作「十二人」,或「那十二位」。
这十二人的存在是没有疑问的。问题是:这十二人就相等于基督的门徒吗?也许不是。因为圣经虽有十二门徒的传统(谷六7;十一11),但更常见的是直呼「那十二人」,以及不指明数量的「门徒」(复数),如「耶稣把门徒叫来」「门徒来到耶稣跟前」及「耶稣和门徒在一起」等讲法,在在暗示耶稣的门徒是不定数量的,不限止于十二位。看来是:在耶稣的许多门徒中,有十二个人比较特殊。但这十二个「比较特殊」的门徒仍旧处身于其它门徒之中,他们没有构成另一个团体,也不见得和耶稣的关系比较亲密,特别得到他的「心传」。他们总是在其它门徒中间,和他们一起追随耶稣。福音中没有那一段话是特别对那十二人说的。就连似乎带点「秘传」色彩的比喻之解说也不例外,虽说「耶稣独自一人」,耶稣的这一段话,却是对「那些跟从他的人和十二门徒」一起说的(谷四10;参阅谷七17;十三36)。这十二人和其它门徒一起跟从耶稣走往耶路撒冷,一起伴随他进入了圣城,甚至在最
329
后的晚餐厅内,我们也不能肯定只有十二人。马尔谷是保留的,路加显然有其它人在内(路廿二11,14,39)。达文西的名画脍炙人口,他的「最后晚餐」似乎比圣经的原文流传更广,也更深植人心。
如是,十二人其实只是门徒的一分子。他们没有获得特别的传授,更没有特别的职责。他们不能被视为新约圣经中的司祭,耶稣根本没有设立司祭,他也无意成立新的司祭,好代替旧的。他们也没有获得按立,并因此按立自成一个阶级(order)与其它门徒相对,好像后来的神职,相对于平信徒一样。在新约时代,这些都还没有发生。那时的门徒是单一的,十二人与否,都是基督的门徒。
然则为什么要选定十二人呢?如今许多圣经学者都同意十二人的选定的确可以追踪到历史耶稣,而不是初期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结构而加添的材料。不过十二人的选定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制度性的,与教会的权力结构无关。十二人首先象征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如是,耶稣愿意在他身边选定一个象征性的团体,这个团体也和古代的天主子民一样,为数十二。从设立十二人这件事上,我们看到耶稣的末世意识:他愿意在这末世之日,成立一个新的团体,这个团体将代替旧的,成为新的天国子民,见证天主在人间的统治。而这个新的天国子民,是所有追随他的门徒,里面虽然含有一个十二的因素,却不仅是十二人。
福音中,正如群众和门徒的界限并不明朗,门徒和十二人也并非截然分开。门徒永远向着群众开放,十二人也位于门徒之中。它们不是三个没有交接的圆互相对立,那么他们是三个同心圆吗?也不一定。因为同心圆意含一层层的远离,但是十二人不一定在这个圆的正中央,他们只是在门徒中间而已,
330
他们和基督的关系也不一定和其它门徒有什么不同。而更重要的,他们不是教会内的神职,他们只是基督的门徒而已。
3.门徒的典型(model)
福音是门徒的手册,里面所记载的点点滴滴都是门徒的事:怎样才算基督的门徒?基督门徒又该如何自处?在这里,门徒共有二个层面,一个是耶稣时代的门徒,另一个是福音团体中的基督门徒。我们还可以加上第三个层面:今天阅读福音的基督门徒。
在一个程度上,耶稣时代的门徒是日后所有基督门徒的典型。这是福音写作的目的之一,让读者们把自己和这些门徒等同起来,他们就是我们自己。他们怎样做,我们也该怎样做。耶稣召唤门徒,门徒抛下一切跟随他;耶稣平息风浪,门徒跪下来朝拜他(玛十四32)。这些门徒不是别人,正是捧读福音的信众。甚至那些没有挂名门徒的门徒,他们其实也是门徒的写照:例如表现出大信德的客纳罕妇女(玛十五28),回来光荣天主的癞病人(路十七15),还有几经艰苦才被基督开了眼的天生瞎子(谷八26),呼号达味之子最后跟他而去的巴尔提买(谷十46-52)。总之,福音中的所有人物,或正面或反面地,都为我们指出一个基督徒该有的生活方式。
但是福音并没有把门徒理想化。这一点在马尔谷福音中尤其明显。门徒不仅会跌倒,事实上他们跌得好重,因此他们不可以奉为日后基督徒的模式,为他们所效法。我们不是门徒的门徒,基督徒的老师只有一位,可供他们仿效的模型也只有一个。基督徒不是一代代的仿效下去,他们必须追溯生命的源头。基督徒既是跟随基督,基督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最终模型。
如是,福音从来没有标榜任何一个理想的门徒,这连玛窦福音的伯多禄也不例外,就连宗徒大事录的保禄也不例外。如
331
果保禄身上有一点点理想门徒的影子,只因为他的确活出了基督,走出了基督的路。如是,福音也没有一样给门徒的教训不是以基督的生活为模式。有人说,山中圣训是基督徒生活的大宪章,但是山中圣训所给的,没有一样超过基督生活的方式;可以说,基督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山中圣训。路加最后晚餐席上的训言也是一样,马尔谷三次预言受难中间所穿插的门徒守则也是一样。他就是基督徒的法律,基督徒的守则。这一个守则很简单。犹太人有六百一十三条法律,基督徒却只有一项:爱和服侍(Service:diakonia)。
以上的一般性考量是一般性的,就是说:它不止于一家的说法,而是普遍性地存在于所有福音中。除此之外,个别的福音还有它独特的门徒观,在这一般性的看法上添加上各自的色彩。
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