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9号 |
台湾义务使徒训练的发展与展望 |
萧掷吉
前言
教友的时代真的来临了!玛窦福音第十六章 2-3节,耶稣说:」到了晚上,你们说:天色发红,必要放晴,早上,天色又红又黑,你们说:今日必有风雨;你们知道辨别天象,却不能辨别时期的征兆。」
义务使徒在台湾推广已有十七年的经验,曾训练培育了不少教友在各本堂区从事服务的工作,我们刚才分享了杨赞妹姊妹宝贵的实务经验,也体会到在教友职务中,义务使徒所担任的角色和对地方教会的贡献,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碰触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再深入去探讨。此次神学研习会的主题:教友职务,正是帮助我们做一番省思的好机会。
壹、 使徒工作是一份喜乐的职务
—、喜悦地答复天主的召唤
1.有计划地创造学习的机会,训练工作帮助教友们自觉,发现自身的使命感、天主对他的特别召唤、个人的神恩等,在参与中发觉——教友的时代来临了。
2.使徒工作是富挑战性的,因此需多了解信仰(圣经)、教会的性质组织、善会团体、灵修、祈祷、礼仪、教友生活、教会与社会政经生活之关系,关注社会的现象与脉动,对时代
的讯息作出恰当的反应。
379
3.善用所学并努力度见证的生活,在堂区或社会上按自己的神恩来作服事的工作。
二、观念与态度
1.是「训练」而不是讲习或进修,不只是理论或知识上的增加,或仅停留在自我牧灵的阶段,而是学习以简单易懂、易学、易用的方法,着重在技巧的启发,作理论与实务的配合。训练不仅增长个人的信仰和灵修生活,对参与教会事务与教友的职务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教友生活中充满新的精神与动力。
2.参与训练的目的,并不是只为接受主教的派遣,或成为教会内专职支薪的工作者,而是培育成为义务工作者,成为使徒,作葡萄园中有用的工人。
3.使徒的职务各有其不同的恩赐与范畴,让每个人的恩赐能充分地在服务事工中实现,在团体内发挥其影响力,自己觉得胜任愉快且乐在其中,充分享受信仰和成为使徒的喜乐。
4.培育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发展方式,鼓励教友在福传的责任和使命感中乐意委身基督,成为神父、修女、传道员们的同工与伙伴,因此应多作观念上的沟通与突破,发掘教友中的人力资源,善用他们的恩赐。
贰、培育成为使徒
一、发掘地区性的需要
1.本堂主任及教友领袖深入地探讨地区性的实际需求,研拟适合当地需要的具体可行的训练方案。
380
2.经宣导及共同的反省,让更多的教友能充分地了解需求,激发参与的意愿。
3.经验显示教区主教、本堂主任及本堂修女们,对训练计划的支持与鼓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透过定期和学员交谈、了解与关心,加深认识个别的和团体的神思,作未来人力资源的调配,促进提升训练的效果。
二、课程内容
※ 基本课程:
1.主要科目——圣经(新、旧约)、梵二文献(教会宪章、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教友传教法令、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教会意识(教会本质、教会模式)、神恩、教友的召唤…等。
2.运用研究、宣讲、团体分享、生活分享、视听辅助器材表达圣经。
3.祈祷、洗礼、送圣体、礼仪(主日圣道礼仪、祝福婚姻、殡葬等)。
4.信仰分享一讲道、要理重点、堂区实务与实习、信仰见证、带领慕道者。
※ 特殊课程:(视地区性之需要选择安排)
教友灵修、教友神学、讲道法、要理讲授法及实习、教会史、口才训练、基信团、个人福传、圣乐教学、群体动力、领导训练、神思复兴运动、视听媒体(海报、文宣、表演、戏剧、器材)运用、电脑操作、青少年辅导、社会服务工作、探访病人、善会团体(传协会、圣母军等)组织与发展、族群文化及地方传统、家庭访视、祈祷会、社会关怀……等。
381
三、训练的方法
※ 教学方式
1.参加的对象均为成年教友,大部分都有自身的工作和家庭责任,多属自愿参加性质,为的是获得信仰上的增长,不是为成为教义专家,因此训练时间不宜太长,方法上要能活泼吸引人,同时要养成守时的习惯。
2.依学员之程度和当地需求,选择合宜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训练计划亦可安排循环轮流的方式。
3.时间的安排通常在平日晚上,以每周一至二次、每次二小时为宜,或选择性的作周末研讨会或退省。依情况和环境之不同拟定一至三年的正式培育训练课程。
※ 教学法
1.理论少实务多,着重观念的理解和个人生活上的实践运用,启发学员即学即用、边学边做,强调实习以增加实务经验。见证实例:《个人福传》课程实习
《个人福传》课程的主旨:是学习在生活接触中把握机会传福音,将信仰的基本教义,以直接的、简单易懂的方法和人分享,带领人打开心门,以祈祷与基督接触的体验。
分享一个个人的经验:由高雄搭火车北上桃园参与此次研习会,在旅程中运用个人福传方法,认识邻座陌生的旅伴卢先生,一路畅谈的经验:
展开交谈的契机:充分把握天主给予的良机,藉祈祷求圣神在我们心中运作,主动地找机会问候,从交谈中了解他的一些背景资讯和谈话的题材,一步步地引导。
做个人的见证:掌握谈话的中心主题,适机地分享信仰生活经验(伯前三 15,16a),如与子女的沟通、个人对
382
宗教信仰的认知、对方在美国留学阶段中接触基督信仰的体验……,以诚恳的态度和得体的应对,得到他的认同和回馈。
为他的需求祈祷:他在三月八日将通过电机工程博士论文考试,为他祝福也为他全家祈祷。
创造追踪的机会:留下好印象与他交朋友,藉机交换名片和联络电话,送给他耶稣叩门福传卡。
2.多着重分享个人的信仰生活体验、自己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
3.课程内容是主题介绍,不是专题演讲,因此要简短、具体、富启发性、导向生活、容易传达也容易教导给别人、能活学活用。
4.多运用:
思考——反省——讨论——分享的方式,启发思考反省、共同讨论、团体分享。
脑力激荡:由讲师发问题,学员个别或小组研究,报告心得,讲师综合。
运用基信团的方法:七步法、五步法、主题法等。
学员分组作专题研究报告及实习心得,由团体分享评估,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小组的成长。
其它:角色扮演、戏剧表演活动、海报、集体创作、游戏中学习等方式。
参、反省与展望
一、善用人力资源
1.堂区内善于运用培育后的人才,按各人的恩赐,多给予机会和实务的参与。
383
2.使徒工作有一定的限度和领域,需要本堂主任和堂区工作者能信任他们,堂区教友传教协进会多给予关心与实质上的协助,多肯定、少苛责,使之更乐于全力以赴。
3.提升本堂传道员之定位,赋予新的使命感,以辅导使徒们的灵修及福传技巧,发展密切的合作关系,带领他们成为堂区的福传伙伴。
二、培育当地师资
1.由学员中择优做进深的培育,以储备为讲师或辅导员,多给予实习和实务的参与,以增加其参与感。
2.本地人才的参与是绵延训练成效较理想的作法,广罗当地人才,增强地区的参与感,使能独立、持续地推动训练计划,培育当地的师资人才。
3.为培育工作的永续发展,在训练方法及技巧上,需要透过沟通、观摩及经验上的交流,使整体的训练方向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使徒工作需要团体的支持
1.我们鼓励使徒要归属于一个信仰团体,透过团体的祈祷支持,在团体中培育更成熟的信仰生活。
2.使徒团体需要透过灵修活动培养更深刻的信仰内涵,定期聚会、交流或退省,分享经验相互鼓励支持。
3.定期的再培育,借着研习不断地自我成长和更新观念,让使徒工作能跟得上时代的需求,不断地赋予新的价值观和远景。
4.成立教区性的「培育工作执行小组」,以团队的力量对整体的培育方向及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384
肆、台湾使徒训练记要
一、南投信义乡地利村——训练教友使徒的先声
1959年台中玛利诺会周重德神父,训练七位布农籍教友义务从事传教工作,领导教友团体,主持讲道、祈祷、探访病人、主日圣道礼仪等。
1976年四月一日开始二年的训练,每两周一次二 ~ 三天的讲道实习。
1978年三月结训有19名派遣。
二、新竹教区——使徒训练的奠基期
1977年五月,筹划山地教友训练,由汪德明神父负责。
1979年五月七日,竹东「山光义务使徒训练班」成立,每月训练一周。1981年六月廿一日由单主教在新竹派遣28名。
1983年三月新竹市办平地训练班,每周二小时三年循环课程持续进行中,1986—88年刘主教派遣102名。
﹡注:1979年在台北成立「义务使徒训练推广中心」由汪德明神父任中心主任,正式使用「义务使徒」名称。
三、南投雾社
1982年二月,南投县仁爱乡等地在彰化静山,分国、日语班为期两年训练。1986年五月甘一日嘉义林主教派遣17名。1987年十月三日台中王主教派遣29名。
四、花莲教区
1981年九月八日,台东花东义务使徒训练班,每月有四天为期两年。1984年五月十五日单主教派遣38名。
1983年三月十六日花莲阿美语使徒训练。
385
1985年十月三日花莲市使徒训练。1986台东市办闽南语使徒训练28名被派遣。1989台东池上为布农、阿美族使徒训练派遣17名。
五、其它地区
1985-1989年分别有台北市仁爱天主堂、花东旅北同乡、兰雅、内湖、新北投、通化街天主堂、基隆市、朴子四湖、新店、桃园复兴乡青年使徒等地办理中、短期训练。
1994年九月台南由郑主教派遣30名。
六、国外地区推广
(1) 孟加拉、尼泊尔
(2) 日本山口县
(3) 韩日朝圣团
(4) 马来西亚
(5) 澳门
(6) 汶莱、新加坡
(7) 韩国亚洲主教团协会开会
(8) 新加坡
(9) 马来西亚(东马)
七、高雄教区
1984年三月七日每周二小时以国、台语二年课程,1986在高雄市派遣30名。
1994年九月七曰实施「平信徒培育计划。由汪德明神父、萧掷吉先生等负责推动,每期三 ~ 四个月、每周二小时,采循环教学。
1994年十月二日原住民使徒训练为期三年,每期三个月每周二小时。特送圣体员培育1994年八月甘八日单主教在屏东佳平派遣28名。1995年五月廿一日在桃源梅山派遣6名。
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