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14号

寄望香港回归促进两岸三地的共融从天主教社会思想说起


谷寒松1   赵英珠2笔录
     本文作者由天主「三位一体」的信理为解释出发,愿意点出世界人间不易解决的「一」与「多」的张力。
     「形式派」「附属说」「三神论」都不能正确地解释天主圣三彼此间的关系,其实天主圣三彼此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这也应是人间关系的典范:普世教会与各地方教会间的关系应当如此;社会中个人与团体间的共融关系也当如此;中国的统一问题,亦可如是看待。
 
引言
人类的思想常会面临着生命上的基本问题,像是:我们从那里来?要往那里去?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的存在?如果有神,那么绝对真善美圣无限的神,怎么可能创造出这个有罪的世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有分裂?「一」与「多」的张力为什么存在?虽然这些问题也是思想家、哲学家们不断思考的模式,但却一直没有一个唯—、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
1本文作者:谷寒松神父,奥地利籍耶稣会士,罗马宗座圣经学院圣经学硕士,额我略大学神学博士,目前任教辅大神学院,负责信理神学方面的课程。中文著作有《神学中的人学》《天主论、上帝观》《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等,辅大神学院主编的《英汉信理神学词汇》及《神学辞典》都是由谷神父总策划。
2本文笔录者:赵英珠,本神学院教义系毕业,现为谷寒松神父的研究助理。
507
我们仅能概括的表达其历史演变的轨迹。
    事实上,我们是处在一个百家齐鸣的世界。中古末叶所兴起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俗化运动,直到近代仍然没有结束,这些思维也影响着后世「以人为宇宙生命中心」的看法。因着这样的思想氛围,在哲学、神学以及政治的思潮上也产生了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与主观主义。因此一元论也以两种方式在近代的思想里呈现,那就是唯心论与唯物论。
    今日的唯心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唯心论,一种是动态的唯心论。静态的唯心论主张唯有精神才是存在的,这种主张与王阳明(1472—1529)的学说相同。动态的唯心论以黑格尔(G.F W.Hegel 1770-1831)为代表,把万物视为精神绝对化的过程媒介,他认为精神在个人之内,在社会、艺术、宗教和哲学之中,渐渐地成为自己,变化为神。所以他主张,天主是一个生活中的、生生不息的、自我实现的本体,通过这个本体衍生他的生命力,因而产生了有限的存有物,这个存有物是精神本体的过程因素,在过程中有限的自我成为无限,「一元」与「多元」的张力也是如此的存在于现象中。
百年来的中国问题,也在不断地表达出「一」与「多」的特有张力,那就是海峡两岸三地的「一」与「多」的「张力」与「合一」问题。尤有甚者,面临着香港的回归与台湾的定位。香港-这一颗东方明珠,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终于回到中国的怀抱,香港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都市,也是全球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的回归,固然要考验中共的治理能力,最重要的,也象征两岸三地的互动关系,正在走入一个新的纪元。
这是一个全球性经济体制竞争激烈的时代,大陆在经济上的发展,日趋走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香港一直承继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体制;而台湾在面对全球性经济体制
508
的冲击之下,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换过程,劳力密集工业的外移,资讯电子产业与重化工业的大量投资,以确保台湾经济的持续繁荣。香港的「一国两制」,是否会为两岸三地的合一,谱出一个崭新的序曲呢?这是足以让我们拭目以待的。
本文仅就两岸三地在政治及教会上的「一」与「多」的变化,在天主圣三的角度上,以演绎的方式作一系统神学的反省,并希望在这多变的局势中有着安身立命的「定力」。
一、从天主圣三的角度反省
    两岸三地,因政治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分裂。中国面对国家社会的民主与现代化,充满了荆棘与挑战,但是民主的建构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我们不能太抱浪漫的乐观看法,海峡两岸三地都面临着三种不同程度的发展困难。
    面对这哲学、神学及政治上的「一」与「多」张力的冲突,天主教会有四种思想模式,可以作为反省天主圣三内在生命神学的基础。
    基督信仰团体肯定相信:天主奥迹绝对超越一切;人的语言却相当有限,常需靠着某些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判断来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在教会思想史中,会有这样、那样的误差观念出现的原因;政治理念也是如此。
    就大陆而言,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框架下,中国民主的路径已到达了转型时期,必须走向中国的社会主义。而台湾则刚从强人政治发展到真正的民主政治,更需要完善的政治素质与公共的秩序。香港的主权移交固然是可喜,盼能达到政经整合的更自由境地。
基督徒相信耶稣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在基督信仰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所强调「一」的背景之下,我们以下列四种思想模式,将两岸三地的政治体制落实在天主圣三思想的范畴:
509
l.形式派(Modalism
    形式派,是严格的一位一体论,强调天主性的统一:口头上承认天主圣三,实际上却否认圣三位格彼此间有区别。天主是绝对的一位,以不同的形式向外发展。
亚洲宗教文化背景中的思想,明显有形式派的趋向;政治体系也是如此。中国大陆以及台湾,较为强调「由上而下」的政经统治,今日香港虽摆脱被殖民的命运,但是未来中共在香港的治理方式,实在不得不慎重。
2.附属说(subordinationism
    附属说,是第四世纪为确保天主性的统—,而提出的有关天主圣三的解释;这理论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天主圣父有完整的天主性,圣子本质上附属于圣父,圣神则附属于圣子。
    亚略主义就是这种型态的典型代表。亚略派强调只有天主圣父是非受造、非受生的;圣子仅是受生于圣父,并不具有完整的天主性,不可能与圣父相同,只是最完美的受造物,是天主与世界的中介。不过,尼西亚大公会议(325年)否定了这个说法。
在中国政治的体系中,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体系,都有一点附属说的味道,至于谁附属谁,就值得考虑了。但是,民主的政治体系,却是透过选票竞争、在合法程序中,和平改善政府领导层的制度,这是理想而有规律的。
3.三神论(Tritheism
    三神论,是将天主拆散,分裂成三个独立自主体、三个德能、三个分开的性体、三个天主;三者内在之间,没有存在性的沟通与共融。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圣经基础。圣言必须与万有的天主父合而为一,圣神也必须留住在天主父内;如此,三位的天主合
510
为一个万有的天主。
    我们从这个角度反省海峡两岸三地的三种体制。血统上,我们都是中国人,在「一」的整体之内;但因三个不同的政治体制,而分裂为三个不同的政权实体。
今天,中共政权以和平手段收回香港主权。在主权移交的过程中,香港居民表现得相当平静,经济活动也照常运作,主要是因为政治上采取了「一国两制」政策。大陆当局也愿进一步努力维持香港发展,以促进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沟通。但是,未来两岸三地的关系,会以一国三制、三个政体的模式继续发展吗?又似乎太荒谬了。
4.天主圣三内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TrinityCommunioCircummcession
    在人类的历史中,天主愿意向人类揭示它自己是谁,在漫长的启示过程里,天主永远走在人的前面,引领着人类进入它无限奥迹的堂奥之中,慢慢地掀开自己的面纱,展露他的面容。
    天主的奥秘亦是如此;无论是形式说、附属论或三位三体论,都只是人类用自己有限的头脑,来说明天主圣三无限的奥迹,瞎子摸象而已。
    其实天主圣父、圣子以及圣神并不是三个单独的个体,也不是三个天主,而是一个天主。这是比位格更丰富的、超位格生命实体,也是天主圣三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寓居的天人合一境界。头脑有限的人类,无法完全了解天主的救恩计划,唯有借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及圣神内在的降临,才能多少了解一点位际来往的事实。
在今日的政治体系中,也不是谁依附谁,谁是较完整的政治体系代表。中国是一个整体,中国人也不希望历史、版图永远存在分离之中,为什么不能将不同政体相互依存、和平共融
511
的相处呢?这也是我们所该深思的。
二、从教会层面反省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工商业的突飞猛进,使得多数社会的群众愈来愈远离教会。促发这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泛神论、无神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的影响流传,使得人们逐渐地远离了宗教生活。到了二十世纪,最令人欢欣鼓舞的,莫过于神学的复兴。数世纪以来逐渐晦暗不明的教会传统道理,经神学家的努力,又重现了光明。神学家们也努力回应唯物哲学提出的挑战问题,使人们了解教会信仰真义,让人了解圣教会对人世间的困苦,并非漠不关心,甚至与受苦、贫穷的人站在一起,为和平、正义而奋斗。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更是特别关怀此多元化的世界,甚至对此多元化世界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尝试提出天主教会的看法。教会是在天主圣三内生活的团体,根源在永生天父的圣爱内,把这爱扩展到人类世界,促进和平。由此观点,我们仍以下述的四个面貌,来反省教会在现代世界的救恩角色:
l.形式派(Modalism
    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强调:教会的根源来自永生天父的圣爱,为救主基督创建于时间内,并在圣神内团结为一,其宗旨为「人类的得救」;所以,至今教会努力成为一个有形可见的精神团体。
这观念使罗马教会非常重视「一」的精神,因而常忽略了世上其它「多元」的声音。尤其台湾与香港的教会,本地教会的精神比较看不出来;大陆教会所呈现的是另一个局面,部分成员在具体的政治体系中求生存,而不愿接受罗马教廷的干涉。
512
2.附属说(subordinationism
    在神学基础上,附属说与形式派似乎有点类似,但严格来说又有不同,非常强调天主父的权柄和权威,子和圣神仅附属于父而已。
在教会的层面上,台湾和香港的教会也有这个状况,比较注意教廷的反应,没有太多自己的主张,本位化的色彩也不易看出。
3.三神论(Tritheism
    三神论,非常强调各个地方教会独立存在、各司其职,彼此间没有什么沟通,也碰不到彼此内心的深处。
    梵二以前,罗马教廷与基督(新)教、东方(正)教会及其它宗教的关系就有一点这样。梵二《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使教会调整了这个态度,主张天主教会绝不摒弃其它信仰真、善、美、圣的因素,甚至尝试对分裂教会有更深的尊重和交谈共融。
大陆教会,虽因政治因素而分离,但我们相信天主的救恩是无限的,在很多时候,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天主爱的奥迹中,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4.天主圣三内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TrinitycommunioCircumincesslon
    这才是真正合一的基础,梵二《教会宪章》强调:教会是耶稣基督在人间建立的团体,他时刻支持、临在于教会中,是信、望、爱的有形可见的圣统组织团体。天主藉着教会向世界传播真理和恩宠。
在天主圣三的奥迹中,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在神学上是一个整体的教会。普世教会的精神可以在地方教会中临在。而在地方教会中也可以看到普世教会的特色。因为在天主圣三的奥
513
迹中天父是天主、圣子也是天主、圣神也是天主;类比地说,三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并将此特色呈现在地方教会中。所以,「一」和「多」的共存,并非分裂,而是活泼、有朝气的合一与整体。
三、从致力整体社会和谐的层面反省
    透过电视转播,民众观看了热闹非凡的移交典礼,现在庆祝的浪潮过去了,我们可以静下来反省一下,香港回归最深刻的意义在那里?
    上面我们已经从天主圣三内在相互和谐、相互共融的经验,反省到海峡两岸三地和谐共融的可能性。但,回归后的两岸三地会呈现什么样的新局面呢?这是我们难以预料的。
    站在台湾的立场来看,台湾的领导者必须有高瞻远瞩的智慧,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村的型态已然形成,台湾属于世界的一部分,应随时准备好自己,做好社会建设以迎接日后海峡两岸的互动。千百年来中国的苦难,使得人民害怕分裂,既然害怕分裂,为什么不能和平共融呢?
    海峡两岸要走向一个和谐共融的联合体制,双方都必须在各自和平进步的社会制度上做好准备,等待时机成熟,达成更进一步的联合共融。
    但是近来台湾社会所发生的现象,有些令人怵目惊心,使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为什么几千年来素以礼仪之邦、高尚文化称著的中国人,现今一下子全变了呢?虽然我们不否认社会中无数善良的人士,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努力生活,为着台湾社会的和平进步而奉献自己。但是,每遇悲惨社会事件,百姓慷慨救济或大声疾呼,为什么在多数善良百姓中,少数恶徒却影响社会如此巨大呢?
面对社会的负面现象而感到无力时,天主教会提出「辅助
514
原则」,来协助平衡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有史以来,个体与社会间的平衡很难掌握,从人性尊严来说,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应属同等。因为,社会有义务谋求个人的福利,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而个人也有义务支持社会的发展与成长,两者相互辅助称为「辅助原则」
「辅助原则」一方面是上级对下级工作人员的管理及支持原则。执政者尊重个人的职分及能力不加干涉,只有在必要时或下属工作人员能力不足时,才予以协助,并给予下面几种层面上的协助:
1)在经济生活上:提供工人工作及公道的待遇,不把他们视为生产工具,使他们乐于工作。
2)在社会生活上:支持、补助家庭体系的不足,健全家庭伦理,推动社会发展。
3)在政治生活上:高层级团体、人员有秩序地管理社会、维系社会安全。 
4)在文化生活上:提供所有人公平得到教育、欣赏艺术、享受文明的成果、发挥潜能的机会。
    5)在宗教生活上:尊重、支持、鼓励、保护地方性的宗教生活,必要时给予所需的协助。
辅助原则也有从下而上的结构,也就是在基层的老百姓或团体为整体社会有所贡献: 
    1)在经济生活上:有责任发挥专长,努力工作,守法缴税,贡献社会,造福众生。
2)在社会生活上:修身、齐家并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注重公共利益。 
3)在政治生活上:人民有责任关怀政治,参与及监督政府。 
4)在文化生活上:人人都能参与、从事艺术创作,充实精神生活。
515
    5)在宗教生活上:人民有权利积极活泼地选择及表达信仰,贡献所信仰的宗教。
    1971年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在罗马召开,首次讨论了有关当今世界的社会正义问题。因为天主教会愿意把福音的光带到人类社会,以达到改变人心、匡正社会风范。主教们认为:「为正义奋斗,一同参与改善世界,在我们看来是宣扬福音的建设性活动。」
    台湾问题,是「个人内在的心灵」问题,心灵若不改善,所有的贪婪、残酷、自私仍然存在;但也包含了社会体制的弊端,使得众多善良的心灵无法产生善的动力和效果。改善社会需要全国人民与政府一起努力,从今(1997)年的五O四、五一八的游行,我们看到了人民寻求善的渴望及面对恶质体制的悲愤和怒吼。
6月1日,天主教台北教区也组织一项「家庭有爱、社会平安」的游行活动,特别注重「齐家」一面,也就是强调家庭对社会的重要一面。由此看来,愈来愈多的人感觉到「天主教会一定要站出来,实行先知性的使命」。借着爱家系列活动,教会提醒下层级人员的责任,甚至教会还需要先知性地指出上层级的责任,在社会制度上革新。
四、从当今人类的需要落实在信仰生活上的反省
当我们继续上面的反省,针对人类具体的问题综观今日世界,科学愈发达,文明愈进步,人的内心却日益空虚,更是感受到人生渺茫,无所归宿。为什么人们的内心会有如此虚无的感觉呢?原来人的空虚,来自人的有限及对罪恶的具体经验,所有的宗教都在努力地解决有关人世间的贪婪、罪恶以及有限人类面对具体的死亡奥秘。也就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全力去面对无奈的黑暗势力以及万事皆空的事实。
516
   在基督信仰中,我们肯定死亡是生命的转捩点,因为永远生活、创造生命的天主,照顾、保存整个人类的生命,尤其是在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过程中,天主对整体人类的生命和死亡,有着决定性和创造性的答复。生活在基督复活信仰中的人们,相信耶稣临在每一个人的死亡与复活的过程中,成为战胜死亡的力量,靠着这个力量,驱使人类在爱中跟随基督。我们相信唯有藉着他,人类才能和他一起复活,一同进入父的光荣中,到时候两岸三地的政治分裂也不成为严重的问题,那时候在天主圣三的奥迹内,不同的政党,在一个联合的体制中,相互渗透、相互共融、相互依存;人类生命也从下面三个角度走向和谐:
1.由孤独到共融
现代人所拥有的财富、技能及经济力量是史无前例的。同样,现代人内心的疏离、冷漠、动荡不安也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经济体制,使得人的价值不再重要,都市化的生活使得人与人、人与天主之间的关系变得麻木不仁、毫无感觉。基督徒信仰团体非常重视共融的氛围,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层面上,尊重生命、和谐共融是教会一再强调的。我们必需尊重每个地方、每个政党的独特性。因为从整体的天主观来看,人类的生命小从个人,大至整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性,唯有在圣三内的共融,才能更进一步达到政党间、国家间的共融。
2.从君主到民主
从人类历史过程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政治体制都在修正脚步,愈来愈民主化的趋向,当相互修正到一个程度,便可走向一个可以放到台面上交谈的民主。在人类趋于人本主义和民主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主的不同面貌,
517
在不同的时代呈现自己,教会也一直努力的维持一个较平衡的看法,使得基督化的民主信念日益呈现。
3.从失望到希望
    当我们看今日两岸三地社会中不甚理想的部分,常会有一些不满,甚至有些失望,甚至感到绝望。如此沮丧的氛围,会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恐惧,如同黑影般的笼罩着整个社会。不少的关怀社会人士、社会公益团体振臂疾呼、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慎用核能,甚至以实际行动为促进正义和平而奔走。
但是,在基督信仰的观照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活在人类生命过程中的天主,其内在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它是一切希望的泉源,也是我们所称的天主圣父。在人类生命的历史中,我们清楚地体验到人类生命的死亡与复活的奥迹,多少人为了这分信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五、结论:基督徒的合一与中国的统一
    当今世界,愈来愈强调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甚至基督徒之间彼此的合一,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村、这个生命共同体。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所召开的目的,也是在强调教会与其它信仰、民族、国家间的共融与合一,在多元化的社会之中,基督信仰的团体,应该活出在天主圣三内在的合一生命,因为我们拥有一个至善至美的天主圣父。他与圣子、圣神之间彼此是和谐共融的,天主不喜欢分裂与战争,他希望众人都合而为一。
    中国也能统一起来,也可以说是海峡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许可在天主圣三爱的奥迹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也唯有如此,社会国家的建设才能落实到富
518
足安康的大道。我们相信几十年后的中国人,已经不在乎什么党来统一中国,为什么不能大家联手来促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共融呢?
51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