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梵蒂冈外长就中梵关系答记者问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272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3-09 08:44:1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韩清平怎么不谈论乌克兰问题了?是因为预测完全失败、不好意思谈论吗?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可是嘲笑了你。

韩清平终于又谈论乌克兰问题,但开始用佛教的“无常”理论解释。怎么,为佛教作证?

“无常”虽然不算顶级理论,但也算一线,总比天主教朝令夕改、摸着石头过河强。

真正顶级的是:变化是一定的,但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易经,研究的就是变化的规律,在万事万物的演变中找出变化的规律,即“天道”,然后,以天道立人道。
 
回复  支持[5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3-09 08:30:5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韩清平怎么不谈论乌克兰问题了?是因为预测完全失败、不好意思谈论吗?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可是嘲笑了你。

韩清平终于又谈论乌克兰问题,但开始用佛教的“无常”理论解释。怎么,为佛教作证?
 
回复  支持[4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3-05 07:26:02 发表
期待韩清平继续推翻传统

周守仁枢机日前访问上海教区期间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韩清平 2025年3月4日

据香港教区《公教报》昨日刊出的题为《周守仁枢机访上海教区,走过对话与共融的桥梁》报道,自2月24日起,来自香港教区的访问团对上海教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该访问团由香港教区的周守仁枢机主教、夏志诚辅理主教、蔡惠民副主教、主教私人助理黃家俊先生、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会长覃志敏女士及总会神师郑德烈执事组成。

五天的行程包括:到访上海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并在堂内祈祷、到访主教府和光启社,到佘山圣母大殿朝圣并奉献弥撒、参观佘山修院和图书馆,拜访佛教龙华寺和伊斯兰教松江清真寺,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

在上海访问期间,周枢机一行得到了上海教区沈斌主教和教区其他同仁的热情接待和陪同,并和沈斌主教一起祈祷、献祭。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算是周守仁枢机以香港教区主教的身份,带领访问团对内地教会的第三次正式访问了:第一次是2023年4月对北京教区的访问,第二次是2024年5月对广东汕头和广州教区的访问。北京教区李山主教也率团于2023年11月中对香港教区进行了回访。接下来是否会有上海、汕头和广州教区的代表团回访香港教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在上述报道中这样写说:“在这次行程中,他(周枢机)留意內地教会常有念经和礼仪,但可能较少灵修活动,他指出灵修是天主教的瑰宝,看看日后能否在这方面多交流。”

这句话之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乃是因为我也很认同他的“留意”:过去多年来,在中国教会不同地方的切身经验告诉我,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AI时代,但源自“脱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前传统的中国教会,依然在靠单一的“念经”和“举行礼仪”来维系信仰生活,却忽略了学习、吸收和实践更能回应时代需要的神学和灵修想,来帮助教会和信众的生命成长。更让人感到好笑又无奈的是,有不少地方还在为“到底要念文言文的经还是白话文的经”在纠结争论着。

“念经”这一其实“取材于”中国其他宗教传统,如佛教和道教,的“虔敬”行为,也无可厚非。但倘若我们变成“小和尚“似的“有口无心的念经”,则只能让宗教信仰停留在“小儿科”的状态:做起来很容易,但却让灵性生命及其相关的生命状态始终摆脱不了近似机械式的“无意识循环模式”!

记得教宗方济各在其《福音的喜乐》劝谕中这样说: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牧灵人员,包括献身的男女,过度关注他们个人的自由和休闲时间,使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过是生活的附录,好像全不隶属他们的身份一般。同时,把灵修生活与一些宗教训练混为一谈,能从中获得一点慰藉,但不鞭策自己与他人相遇、与世界接触,或加强福传的热忱。结果,尽管有很多福传人员祈祷,我们却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个人主义高涨、身份出现危机和热忱遭到冷却,三者形成恶性的相互拖连。(78段)

上述周枢机“留意”到的现象,我想也就是教宗说的“把灵修生活与一些宗教训练混为一谈”的表现,误以为做完了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宗教训练、礼规仪式”,我们就找到了信仰的根本目的,岂不知只是“小儿学步”。

但愿教宗的劝谕和周枢机的善意提醒能帮助我们“划到深处去,撒网捕鱼”!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3-03 06:49:33 发表
韩清平怎么不谈论乌克兰问题了?是因为预测完全失败、不好意思谈论吗?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可是嘲笑了你。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1-20 08:09:54 发表
韩清平这是什么意思?暗示基督宗教欺骗世界两千年?

今天,面对依然肆虐的洛杉矶“火魔”,我继续反省“神的无能”
原创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5年01月13日 00:02 河北

在昨天的小文《洛杉矶“火魔”依然肆虐中,教宗方济各致电当地总主教》中,我除了报道教宗方济各向正在被“史无前例”的火灾肆虐的洛杉矶的总主教拍发电文,表达慰问和祈祷,也简短地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感想和心情。

就在今天中午,借主受洗节的三钟经讲话,教宗方济各再次表达了他对洛杉矶人民的关注和祈祷:“我和最近几天正在遭遇致命火灾的加州洛杉矶县的居民们在一起。我为你们所有人献上祈祷!”

教宗昨天拍发慰问和祈祷的电报,今天再次公开表达关切和祈祷,足见这火灾非同小可。从大前天到今天,我脑海中也一直被网络上看到的“末世景象”所充斥,自然也在不断地就此事件和现象进行着或被动或主动的神学和灵修反省。

有不少读者朋友,包括老熟人和新朋友,都被我昨天小文中貌似奇葩但“又很有道理”的“神明观”触动了心弦。远隔千山万水的只能要么文下留言、要么发微信交流,近在身边的干脆直接约我面谈,希望能进一步地探讨神究竟是“也有无能的时候”还是“全能全知”的问题。鉴于此,我希望在此小文中追述一些反省和想法。

首先要说的是,每次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小灾难,有思考能力且容易和神明联系到一起的人,都会有诸如我昨天小文中提及的那些想法和纠结:如果有神,而且是全能全知的,那要么灾难就是祂降下来惩罚罪人的,要么祂就是还不愿意出手相助。因此,人需要继续“烧香磕头献祭悔罪求饶”,直到祂息怒或动容后改变想法——这基本就是大部分传统宗教信仰的教导和逻辑。

与此同时,当有人,如下这本书的作者,提出说“神是软弱的”这一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看法时,自然会引来一系列的惊叹、谴责和痛骂声。

而这样的遭遇,另一位比昨天提到的伏尔泰更早的启蒙主义思想家、身为犹太人的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就已经遭遇了:就因为他认为神和自然是一体,也就是Deus sive Natura这句名言的意思。更进一步讲,斯宾诺莎认为,既然神就是自然本身,神的行为就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因此不存在神通过“超自然”或“奇迹”来干预自然规律的问题。(哈哈哈哈,道德经的观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所以,祈祷没用。西方理性三哲莱布尼茨笛卡尔斯宾诺莎领悟这一点比道德经晚了两千年。而天主教神棍到今天才勉强承认)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2-01 16:47:3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接见耆那教徒,鼓励共同致力于团结与和平

适逢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前来梵蒂冈出席会议,探讨如何携手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接见代表团成员,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在伦敦的耆那教协会带领一个国际性团队前来参加多场聚焦于多元与包容的会议。

这些会议属于耆那教徒与基督徒数十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的对话」的一部分。在圣座宗教交谈部的推动下,双方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请在场众人为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枢机祈祷。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关怀穷人、照料共同家园

教宗指出,要齐力找出方法来照料大地、关怀社会上的贫困弱小,这一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教宗吁请众人一起努力、负起共同责任。

当今社会竭力应对的许多问题,根源都是个人主义和冷漠态度。这造成对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轻视,「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当某些团体对少数群体施加威胁恐吓、加以排斥时,却有其他团体积极促进友谊、关怀,以及持久的和平。

继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每一个人继续积极努力,推广那些「在信徒与众人身上增进人情味的活动」,以应对社会上的种种阻碍。

教宗期勉大家勇敢地「继续传播希望」,致力于推动普世友爱。如此一来,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传扬爱,扶持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宗最后感谢在场众人的付出。他表示,「这种风格带给我们常新的动力去彼此关怀并照料共同的家园」。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又冲击原教旨主义者的认知了

天主教教宗请异教徒为天主教枢机祈祷 :)

中国天主教徒“道心破碎” :)

中国天主教徒:如果天主教不能用来装逼,不能用来征服中国人,不能用来推翻中共,那天主教毫无价值,浪费我的时间感情去信 :)

天主教徒一直以为自己是宇宙唯一真理,呵呵,被骗时间,被骗感情。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2-01 05:03:4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接见耆那教徒,鼓励共同致力于团结与和平

适逢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前来梵蒂冈出席会议,探讨如何携手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接见代表团成员,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在伦敦的耆那教协会带领一个国际性团队前来参加多场聚焦于多元与包容的会议。

这些会议属于耆那教徒与基督徒数十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的对话」的一部分。在圣座宗教交谈部的推动下,双方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请在场众人为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枢机祈祷。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关怀穷人、照料共同家园

教宗指出,要齐力找出方法来照料大地、关怀社会上的贫困弱小,这一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教宗吁请众人一起努力、负起共同责任。

当今社会竭力应对的许多问题,根源都是个人主义和冷漠态度。这造成对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轻视,「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当某些团体对少数群体施加威胁恐吓、加以排斥时,却有其他团体积极促进友谊、关怀,以及持久的和平。

继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每一个人继续积极努力,推广那些「在信徒与众人身上增进人情味的活动」,以应对社会上的种种阻碍。

教宗期勉大家勇敢地「继续传播希望」,致力于推动普世友爱。如此一来,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传扬爱,扶持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宗最后感谢在场众人的付出。他表示,「这种风格带给我们常新的动力去彼此关怀并照料共同的家园」。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又冲击原教旨主义者的认知了

天主教教宗请异教徒为天主教枢机祈祷 :)

中国天主教徒“道心破碎” :)

中国天主教徒:如果天主教不能用来装逼,不能用来征服中国人,不能用来推翻中共,那天主教毫无价值,浪费我的时间感情去信 :)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30 19:13:31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接见耆那教徒,鼓励共同致力于团结与和平

适逢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前来梵蒂冈出席会议,探讨如何携手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接见代表团成员,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在伦敦的耆那教协会带领一个国际性团队前来参加多场聚焦于多元与包容的会议。

这些会议属于耆那教徒与基督徒数十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的对话」的一部分。在圣座宗教交谈部的推动下,双方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请在场众人为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枢机祈祷。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关怀穷人、照料共同家园

教宗指出,要齐力找出方法来照料大地、关怀社会上的贫困弱小,这一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教宗吁请众人一起努力、负起共同责任。

当今社会竭力应对的许多问题,根源都是个人主义和冷漠态度。这造成对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轻视,「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当某些团体对少数群体施加威胁恐吓、加以排斥时,却有其他团体积极促进友谊、关怀,以及持久的和平。

继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每一个人继续积极努力,推广那些「在信徒与众人身上增进人情味的活动」,以应对社会上的种种阻碍。

教宗期勉大家勇敢地「继续传播希望」,致力于推动普世友爱。如此一来,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传扬爱,扶持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宗最后感谢在场众人的付出。他表示,「这种风格带给我们常新的动力去彼此关怀并照料共同的家园」。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又冲击原教旨主义者的认知了

天主教教宗请异教徒为天主教枢机祈祷 :)

中国天主教徒“道心破碎” :)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30 14:53:2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接见耆那教徒,鼓励共同致力于团结与和平

适逢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前来梵蒂冈出席会议,探讨如何携手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接见代表团成员,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在伦敦的耆那教协会带领一个国际性团队前来参加多场聚焦于多元与包容的会议。

这些会议属于耆那教徒与基督徒数十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的对话」的一部分。在圣座宗教交谈部的推动下,双方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请在场众人为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枢机祈祷。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关怀穷人、照料共同家园

教宗指出,要齐力找出方法来照料大地、关怀社会上的贫困弱小,这一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教宗吁请众人一起努力、负起共同责任。

当今社会竭力应对的许多问题,根源都是个人主义和冷漠态度。这造成对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轻视,「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当某些团体对少数群体施加威胁恐吓、加以排斥时,却有其他团体积极促进友谊、关怀,以及持久的和平。

继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每一个人继续积极努力,推广那些「在信徒与众人身上增进人情味的活动」,以应对社会上的种种阻碍。

教宗期勉大家勇敢地「继续传播希望」,致力于推动普世友爱。如此一来,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传扬爱,扶持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宗最后感谢在场众人的付出。他表示,「这种风格带给我们常新的动力去彼此关怀并照料共同的家园」。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又冲击原教旨主义者的认知了

天主教教宗请异教徒为天主教枢机祈祷 :)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30 11:33:04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接见耆那教徒,鼓励共同致力于团结与和平

适逢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前来梵蒂冈出席会议,探讨如何携手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接见代表团成员,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在伦敦的耆那教协会带领一个国际性团队前来参加多场聚焦于多元与包容的会议。

这些会议属于耆那教徒与基督徒数十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的对话」的一部分。在圣座宗教交谈部的推动下,双方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请在场众人为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枢机祈祷。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关怀穷人、照料共同家园

教宗指出,要齐力找出方法来照料大地、关怀社会上的贫困弱小,这一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教宗吁请众人一起努力、负起共同责任。

当今社会竭力应对的许多问题,根源都是个人主义和冷漠态度。这造成对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轻视,「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当某些团体对少数群体施加威胁恐吓、加以排斥时,却有其他团体积极促进友谊、关怀,以及持久的和平。

继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每一个人继续积极努力,推广那些「在信徒与众人身上增进人情味的活动」,以应对社会上的种种阻碍。

教宗期勉大家勇敢地「继续传播希望」,致力于推动普世友爱。如此一来,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传扬爱,扶持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宗最后感谢在场众人的付出。他表示,「这种风格带给我们常新的动力去彼此关怀并照料共同的家园」。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又冲击原教旨主义者的认知了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30 11:23:20 发表
教宗接见耆那教徒,鼓励共同致力于团结与和平

适逢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前来梵蒂冈出席会议,探讨如何携手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接见代表团成员,并邀请他们为病重的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枢机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耆那教国际代表团。在伦敦的耆那教协会带领一个国际性团队前来参加多场聚焦于多元与包容的会议。

这些会议属于耆那教徒与基督徒数十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的对话」的一部分。在圣座宗教交谈部的推动下,双方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请在场众人为圣座宗教交谈部部长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枢机祈祷。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

关怀穷人、照料共同家园

教宗指出,要齐力找出方法来照料大地、关怀社会上的贫困弱小,这一切「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方面,教宗吁请众人一起努力、负起共同责任。

当今社会竭力应对的许多问题,根源都是个人主义和冷漠态度。这造成对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轻视,「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当某些团体对少数群体施加威胁恐吓、加以排斥时,却有其他团体积极促进友谊、关怀,以及持久的和平。

继续传播希望

教宗鼓励每一个人继续积极努力,推广那些「在信徒与众人身上增进人情味的活动」,以应对社会上的种种阻碍。

教宗期勉大家勇敢地「继续传播希望」,致力于推动普世友爱。如此一来,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传扬爱,扶持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差异」。

教宗最后感谢在场众人的付出。他表示,「这种风格带给我们常新的动力去彼此关怀并照料共同的家园」。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30 11:21:16 发表
教宗方济各:《最后文件》应被视为宗座训导予以接纳

教宗方济各在世界主教会议《最后文件》的附注中重申,文件“没有严格的规范性”,在“其实施上将需要不同的调和”。但“这不表示教会没有义务从现在开始就做出符合文件指示的选择”。

(梵蒂冈新闻网)世界主教会议第16届常规会议的《最后文件》10月26日得到教宗方济各的批准,这份文件也“属于伯多禄继承人的正式训导,应予以接纳”。教宗在11月24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署名并于隔天25日发表的《文件》附注中重申,正如他在批准文件时所言,文件“没有严格的规范性”,在“其实施上将需要不同的调和”。但“这不表示教会没有义务从现在开始就做出符合文件指示的选择”。

事实上,该文件本身“就是实行罗马主教真正训导的一种形式,其中具有新意”,但文件符合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10月关于同道偕行的思想,为“理解圣统制职务是适当的诠释框架”。

共融、参与及使命

教宗重申了他于2021年10月开启的同道偕行进程。在这进程中,教会聆听圣神的声音,蒙召“看清自身的经验,并认出为活出共融、实现参与和促进耶稣基督赋予她的使命所要迈出的步伐”。教宗表示,地方教会需继续同道偕行的进程,将《最后文件》视作自己的珍宝。文件的内容“经大会全体投票并通过”,教宗方济各也予以批准,并在《文件》上签名,愿意将它发表,与大会意见一致。

委托给十个研究小组的课题

教宗提到他于10月26日的言论,重申“需要时间来作出涉及整个教会的抉择”,“这对于委托给十个研究小组的课题尤其如此,鉴于必须作出的决定,在已有的课题外,可能会增加其它的”。教宗援引《爱的喜乐》世界主教会议后劝谕的内容,再次强调,“并非所有教义、伦理或牧灵的讨论都必须透过训导的介入来解决”。此外,“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都能寻求更加本地化、适合当地传统和挑战的解决方案”。

文件的指示已经能在地方教会得到接纳

教宗方济各补充道,《最后文件》中的指示“现在已经能在地方教会和教会团体中得到接纳,同时考虑到不同的背景、已经完成和有待完成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推展具有传教使命的同道偕行教会应有的型态”。教宗写道,从现在开始,“每位主教在规定的述职中,都将汇报他所负责的地方教会按照《最后文件》的指示,作出了什么选择,遇到哪些困难,又取得哪些成果”。

应将共同的言论落实到行动

教宗方济各最后总结道,伴随同道偕行进程 “实施阶段”的任务交给了教会会议秘书处和罗马圣座各部会。教宗再次重申,正如他在10月26日所言,天主教会的同道偕行进程“需要将共同的言论落实到行动中”。教宗最后祈愿,复活主恩赐的圣神,“扶助并引导在这道路上行走的整个教会”。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5 17:02:09 发表
陸永不稱霸?星國前外長:美要二、三十年後才會相信
11:172024/11/25 中時

據觀察者網報導,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George Yong-Boon Yeo)於2024年10月下旬在劍橋大學辯論社(Cambridge Union)一場講座上表示,中國永遠不會成為西方式的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因為中國文明的歷史形成和特性與西方本質不同,這種不同,已經寫在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裡。但這一點很難一下讓美國/西方人相信,但也許經過二十年、三十年,美國人最終會相信。

楊榮文還指出,中國崛起首先是一個巨大的經濟現象,就好比一顆「新的太陽」加入了太陽系,而且「新的太陽比原有的太陽還要大」。所有人都應該把握和理解中國現象,找到與中國的相處之道,從中多方獲益。

楊榮文表示,中美關係將經歷一個漫長的考驗期。美國曾經支持中國加入全球體系。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他也在現場,那是在杜哈。從那以後,直到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中國經濟的實際價值增長了7倍,以人民幣計價增長了9倍,以美元計價增長了11倍。不少美國人對曾經幫助中國發展感到後悔,認為不應該助力中國崛起,因為中國現在已經變得過於強大,對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威脅。

這一點考慮,再加上美國(以及在某種程度上西方社會)對本土社會發展趨勢的不安,是導致中美之間出現一個相當長時間緊張關係的重要原因。這種緊張關係可能在「冷和平」和「冷戰」間來回搖擺。代理人衝突有可能發生在東南亞,也有可能在緬甸或其他地方。但美國最大的擔憂是:中國有朝一日可能取代其全球霸權地位。

如果中國像過去的蘇聯一樣,那麼這種擔憂是有道理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教訓和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論就會變得有參考價值。但實際上,中國的性質與蘇聯不同。儘管研究希臘文明可以為理解西方社會的演變提供重要視角,但要理解東亞社會的話,需要一個不同的視角——一個關於中國歷史興衰的視角。

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它擁有異常高的同質性。中國人口的92%~93%是漢族,規模上是歐洲人口的兩倍多。中國人一套文學、一套書寫體系、一套英雄體系。在歐洲,每隔幾百公里就有不同的歷史、風土、英雄和自我認知。在中國,確實也存在原始的地域差異,許多方言之間相互聽不懂,但其高級語言是基於書寫的。中國有記載祥實的歷史,有共同的歷史英雄形象。因此,這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社會。

這種同質性並非偶然,也不是某位領導者或一套政策的結果,而是植根於中國文化和文明「DNA」之中的。

實際上,中國人更喜歡生活在一個以中國人為主的社會裡。每當遇到危機時,他們會實施控制措施。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人也會抱怨,但他們會遵守規定。而中國人以外的人通常很難接受這些措施,於是選擇離開;某種程度上,中國對此是歡迎的,因為這樣一來,中國人就可以更好地關閉艙口,拉起吊橋,關上大門,設法保全自身。中國歷朝歷代都不斷修建長城。我們在Instagram上看到的長城只是一個「化石」,因為長城曾經是一個「活」的系統,不僅僅是磚石堆砌的城牆,而是一個超越長城本身的控制體系。

無論是在長城之外還是之內,如果一個哨塔上的守衛打瞌睡,未能及時發出警報(無論是對城牆外的人還是城牆內的人來說),則守衛都可能被處決,因為這是事關生死的。當局勢平穩、沒有威脅時,大門敞開,人們可以自由進出,但一旦有危險,控制措施就會啓動,監控網路被激活——不僅覆蓋長城之外,也深入內部,甚至包括動員後備力量。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就看到了這一點:人們將人口分成網格單元,然後逐一解決問題。

西方媒體和互聯網希望讓我們相信: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表現不佳。實際上,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非常出色。正如所有流行病學家都知道的,在疫情中,努力爭當最後一個開放的國家,而不是第一個開放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死亡人數是最少的,僅約一百萬。

而且,由於在疫情期間中國國內維持了閉環生產,而我們其他地方的人都在家裡,不敢接觸他人,通過手機或電腦工作或假裝在工作,領著工資,每天等待快遞員送來包裹,有時還會在家裡互相猜測是誰買了什麼。那麼,這些包裹裡的東西是誰製造的呢?來自哪裡?都來自中國。

所有的船隻都開往中國裝載製造品。他們在這裡留下東西,然後空船返回中國。楊榮文曾在物流行業工作多年。跨太平洋的貨運費通常在1000到2000美元之間,但當時價格一路飆升。當價格漲到5000美元的時候,船隊接到的指示是:不用等卸貨了,直接把集裝箱留在那裡,船隻空船返回,因為每個集裝箱的成本不過2000美元。這些成本導致了後來所謂的供應鏈危機。

在那幾年裡,中國的商品貿易順差打破了歷史紀錄。2020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順差為5300億美元;2021年,數字升至6700億美元。2022年,當外界只關注上海突然的疫情防控時,中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卻增長至8500億美元。去年,這一數字也基本持平。

當中國最終放開後,上海舉辦了一場車展。西方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大為震驚:因為當他們在各自國內按兵不動時,中國卻在全力推進。如今,中國的電動車已經主導了全球市場。他們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國,楊榮文認為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尤其在電動車領域。

楊榮文的觀點是,在某些情況下,中國的文化同質性是一種巨大的優勢。但當這種高度集中、內向型、同頻化的體系出現問題時,當這台龐大的機器卡殼時,它的「不適」狀態會持續很長時間。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長週期」現象的原因所在。

在楊榮文看來,其中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紙。在許多世紀裡,中國對紙張擁有壟斷地位。與羊皮紙、莎草紙或棕櫚葉等材料相比,中國的紙可以存儲更多數據,處理更多信息。中國人幾個世紀以來掌握了大量紙張,並將其秘而不宣。當你能夠捕獲並處理如此海量的數據時,就能組織更多的人。數據處理能力越強,就能組織越大的人類社會。正因為這種技術壟斷,中國社會創造了一個高度集中的系統,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無法實現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國社會獨一無二的特質。

當中國人說「我們沒有帝國野心,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本性」時,這是真實的情況。因為如果像英國那樣征服印度或世界其他地方,你需要組織那些與你不同的人,而他們的文化未必是你能夠消化的。對於中國來說,只要與中國人相處,一切都會簡單得多。所以,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之後,其行為會像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那樣,或者像美國自己那樣——這是一種錯誤的判斷。問題是,這個情況無法用「數學」來證明,而只能通過實踐來驗證。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也許20年,也許30年,到那時,美國人才會最終相信:這就是中國的本質。中國不是俄羅斯,不是英國,不是法國,也不是德國。

在緊張的國際局勢裡,各方都採取抗衡行動,會讓商人們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他們要面對關稅、面臨監控,面臨各種各樣的限制。因此,許多人正在遷往東南亞,包括歐洲公司、美國公司、日本公司,也包括中國公司。而且中國商人往往會「本地化」,通過更換護照,成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或印尼人。甚至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帕多瓦——溫州人也成了義大利人,其中許多人改信天主教。當我們購買標注「義大利製造」的領帶或包包時,實際上是由在義大利的溫州人製作的。

在非洲則展現了另一種模式,有不少跨種族通婚的情況。中國人並不像舊時的西方殖民者那樣住在高山上的豪宅,由僕人侍奉,而是蹬著自行車,開著小商鋪,推銷他們的商品。當然,也有一些是大商人。但無論如何,中國崛起是一個全新的現象。楊榮文有時把它比作太陽系中進入了一顆新的太陽,導致所有行星的引力場發生變化,運行軌道被扭曲。而且,這顆新的太陽比現有的太陽還大。

試想一下,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正如馬斯克所說,這是個簡單的算術問題:當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時,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目前中國人的平均生產力只是美國人的一半,但他們非常勤奮。如果中國的人均GDP超過美國的一半,則其經濟規模可能會達到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

這是一個巨大的現象。每個「天體」的「運行軌道」都會受到影響。一旦犯錯,就會撞上更大的東西。但如果能夠理解這些力量,就有可能實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軌道自由。因此,理解「中國」這個現象非常重要。這是一個龐大的現象,一個複雜的現象。在東南亞,我們因為見證過中國歷史上的變遷,本能地知道如何應對當今的中國。在東協(由東南亞十國組成的聯盟)內,如果我們運籌得當,就能扮演美國和中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穩定力量,讓各方都感到舒適,同時,我們自身也能從這種合作與競爭中獲益。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5 16:56:13 发表
李资政:草率否定中国影响力是目光短浅和不明智做法
发布: 2024-11-25 40分钟前

在中国访问的李显龙资政指出,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但“草率否定中国的影响力是目光短浅和不明智的做法”;新加坡对中国的未来仍充满信心,并将继续致力于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合作。

李资政星期一(11月25日)在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庆典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如今正面临着与改革开放之初迥然不同的挑战,经济增长因国内的经济因素而可能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复杂了。

他说,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使得各国的经济增长条件比以往更不利,跨境贸易与投资更是首当其冲。中国也不例外,因为中国经济仰赖一个稳定的全球商贸多边框架,以及与世界各地伙伴的贸易和投资。

李资政说,基于这些外部压力及不确定因素,中国更加重视政治、社会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考量;经济发展固然非常重要,但不再是国家的首要任务。“政策上的取舍在所难免,这也意味着中国蓬勃的经济增长会逐渐放缓。”

尽管如此,李资政认为:“草率否定中国的影响力是目光短浅和不明智的做法。”

他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一项百年大计;中国已经证明,它可以采取战略视角,维持一贯的长期政策和方向,沉稳应对发展过程中的短暂起伏。

此外,中国经济仍具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李资政说,中国的劳动力存在着还未开发的潜力,只要中国人民更长寿更健康、保持身心活跃并持续就业,劳动队伍就会增加。随着人口持续城市化,并从农村农业转向城市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力也应该会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产业具有高度竞争力,并十分先进。李资政指出,中国企业如今在一些行业,如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板,已经是各中的领头羊;中国企业逐渐不再处于追赶,而是以平等的地位与同行竞争,在一些行业所取得的成功已引起中国贸易伙伴的关注。

李资政:相信中国能建立大小国家皆能和平共处的稳定国际秩序

李资政认为,绝不能低估中国人民渴望国家成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决心。“这份雄心壮志驱动着他们,其影响力虽然无法以经济数据来衡量,但它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说,新加坡对中国的未来仍充满信心,相信中国在不断发展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能够也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建设性角色,为各国的繁荣和福祉做出贡献,并建立一个无论国家大小,皆能和平共处的稳定国际秩序。

他也祝愿中国在经济转型、融入全球经济,以及加强与区域伙伴和其他大国的双边合作共创双赢方面取得成功。

李资政在演讲中也表明,新加坡将继续致力于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合作关系,而新中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将继续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部分。

新加坡贸工部和中国商务部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合作蓝图,规划两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下一阶段合作,双方计划发展新兴领域,如绿色发展、数码经济和生物医药科学。

李资政说:“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在蓝图下继续发展,园区将继续展示中国如何实现高标准的经济和城市管理,并长期确保一个优质现代化城镇的持续发展。”

他也相信,苏州工业园区的模式将为中国其他科技园和工业园提供参考和启发,并将展示中国对世界的持续开放和对投资者的欢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时代,苏州工业园区将照明合作与希望之路。”

李资政在演讲最后表示,在两国领导人的明智指导和全力支持、双方官员的辛勤努力和两国企业的冲劲下,他有信心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成为两国双边合作的探路者,在未来的30年乃至更远的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8:54:52 发表
霍英东(1923年5月10日-2006年10月28日),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中国香港,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

霍英东7岁丧父,12岁进入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学习,因抗日战争爆发辍学,做过修车学徒、铆工等工作。1945年,开始经营驳运业务。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发展房地产,随后,进军海底采沙业,成为“海沙大王”。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1961年,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1965年,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79年,担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1981年后,历任东方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信德船务有限公司主席等职位。1983年,其投资建立的白天鹅宾馆正式开业。1985年,担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1996年,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11] [13]。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抗美援朝期间,霍英东在禁运下运送大量急需物资支援部队。改革开放后,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投资捐赠番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等多个项目;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设立基金会、建设教学设施;支持体育赛事,成立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多地区和学校兴建体育设施。1995年,国际奥委会授予其奥林匹克勋章。2006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霍英东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11月7日,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丧礼,其灵柩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中联办主任高祀仁、政协常委何鸿燊、人大常委曾宪梓、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恒基主席李兆基及科大校长朱经武等人扶灵。

——
霍英东不行啊,没陈日君及陈的粉丝们聪明


何鸿燊(Ho Hung San,Stanley,1921年11月25日—2020年5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宝安(随母亲),著名港澳企业家、慈善家,港澳地区知名爱国工商界人士,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信德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

1939年,何鸿燊入读香港大学理学院。1941年,去往澳门,两年后,赚得100万澳门元。1947年,创办澳门火水(煤油)公司。1953年,回到香港发展,后跻身香港超级富豪行列。1961年,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1962年,成立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1970年,澳门葡京酒店落成启用。1972年,在香港成立信德集团。20世纪80年代,染指工业生产。20世纪90年代,在澳门建立皇宫赌场,开启澳门博彩业。2002年,竞得澳门娱乐场经营权。2018年6月12日,全面退出公司董事会,正式退休。2020年5月26日,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何鸿燊是澳门博彩史上权势最大、获利最多、名气最响、在位最长的赌王,有“澳门赌王”之称,澳门人称他为“无冕总督”。他坚持爱国爱港爱澳立场,坚定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决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积极参与内地经济建设和文化慈善事业,为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1996年,获得广州市杰出贡献奖。2001年,获得金莲花荣誉勋章。2003年,获得金紫荆星章。2007年,获得大莲花荣誉勋章。201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

2020年5月26日,何鸿燊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7月8日至10日,何鸿燊丧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10日下午,大殓出殡,董建华、何厚铧、林郑月娥、谭铁牛等为何鸿燊扶灵。2021年5月30日,何鸿燊在香港正式下葬,长眠于何氏家族墓地昭远坟场。

——
何鸿燊不行啊,没陈日君及陈的粉丝们聪明


何超琼(Pansy Ho Chiu-king)女,1962年8月26日出生,广东宝安人,“澳门赌王”何鸿燊与二太太蓝琼缨所生长女。毕业于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大学市场学及国际管理学士专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妇联常委、执委。

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美高梅中国联席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天机亚太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凤凰卫视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澳娱)执行董事、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主席、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

1989年,创办天机公关。1995年,进入家族企业信德集团;1999年,完成与中旅旗下船务业务合并,创立“喷射飞航”品牌;同年,任集团董事总经理。2005年,与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合资成立美高梅超濠金殿,以个人名义进军博彩业,2011年,该公司以美高梅中国名义在港上市。2017年起,接任父亲何鸿燊出任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监督集团整体策略性发展及管理。2018年,集团新项目美狮美高梅开业,通过多元化发展,推动澳门经济转型。

2006年,何超琼获意大利仁惠之星司令勋章;2011年,以50亿美元身价成为香港女首富;2013年,入选《福布斯》亚洲50大商业女性名单,位列第15位;2018年,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2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银紫荆星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22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
何超琼不行啊,没陈日君及陈的粉丝们聪明


霍启刚,男,汉族,1979年7月2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广州番禺区,霍震霆与朱玲玲长子。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副总裁,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广州市南沙文化会执行会长,富融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天津市政协委员,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AESF)主席,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

霍启刚于十岁小学毕业去英国留学,中学毕业时以全A的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并获得了经济管理学士学位。2002年,从英国回到香港和朋友成立MINT企事业顾问公司,专做内地投资。2003年,担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2011年后,全心投入两地青年交流事务和国家体育公益事业。 2010年,出任亚奥理事会(OCA)国际关系委员会委员。2017年,担任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AESF)主席,推动电竞融入多个大型洲际综合体育赛事。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推动AESF发起亚洲首个电子体育官方赛事“亚运征途(RDAG)”,致力于建立亚洲电子竞技标准。

2013年,获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2022年10月,获第十七届“世界杰出华人奖”。2023年9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大学院士”。

——
霍启刚不行啊,没陈日君及陈的粉丝们聪明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7:32:40 发表
【专题】实施新的五年工作规划纲要推进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微言宗教 2024年03月20日 18:17

解读《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于2023年12月14日召开十届四次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中国天主教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明确的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和途径,立足圣经,继承传统,守正创新,不断促进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教会艺术等方面形成中国特色,不断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神学探讨,建设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中国天主教。

《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未来五年天主教界继续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工作明确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以及组织实施等。下面对《规划纲要》做一个简单的讲解和梳理。

一、《规划纲要》建立在对过去五年天主教中国化工作的成果及经验的总结之上

《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天主教第一个关于坚持中国化方向系统、全面的工作规划。五年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引导天主教界发挥主体作用,按照《规划》的各项要求做了许多务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不少实践经验和良性积累,开拓出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生动局面。各地天主教“两会”和各地教会参照《规划》制订本地天主教中国化的工作规划,形成许多效果明显的天主教中国化地方实践。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和难点。

为了使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工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决定制定新的天主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结合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要求,切实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进程迈向一个新台阶。为此,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组成天主教中国化调研组,先后赴宁夏、陕西、四川、山东、江苏、福建、内蒙古、山西、重庆、湖北、河南等11省(区、市)进行调研,通过座谈会、问卷和实地调研等形式,充分交流各省(区、市)天主教“两会”及相关教区五年来在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规划纲要》在制订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吸收了各地教会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在对过去五年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工作的宝贵经验上。如一些教区或堂区在中国传统节日诸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活动,以增强神长教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如很多教会在日常讲道中融入中华文化要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使神长教友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如一些省(区、市)天主教“两会”及相关教区建立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陈列馆、文化展示室或宣传长廊等,帮助神长教友认清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天主教中国化在当代的内涵、实践路径和成果。凡此种种,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做法,《规划纲要》予以推广并列为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

二、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规划纲要》的针对性

与《规划》相比,《规划纲要》更加重视问题导向,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突出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工作的各项举措,为的是使《规划纲要》更具实际操作特点,更能使天主教中国化工作落到实处,最后取得切实成效。

“重点工作”是《规划纲要》的核心部分,围绕天主教中国化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进行谋划。共分七个部分: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形成具有中国化特征的教会组织制度;建构中国化的神学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天主教;探索具有中国元素的礼仪圣艺;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为什么是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因为我们认为,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必须要不断提高天主教界的政治站位,使“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更加坚定;必须要不断深化民主办教成果,使教会的传统组织形式与现代社会的管理方式逐步结合,教会的规范、规定与国家法律法规逐渐适应,在天主教界形成全面从严治教的良好局面;必须要加大天主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研究力度,不断完善中国化的神学思想体系,筑牢天主教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不断涌现有中国特色的天主教经典注释本、讲道范本、统编教材、研究成果;必须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和陶冶,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灌注和镕铸教会的大公信仰;必须要不断探索天主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在教会礼仪、教堂建筑和音乐绘画等方面体现中国化的成果,努力创造并形成具有中国风格、拥有中国元素的教会艺术典范;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抓住教职人员这个“关键少数”,抓好神哲学院这个“关键环节”,对全国的教职人员进行轮训,充分发挥平信徒在教会中的作用;必须要在天主教界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凝聚共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自觉,形成合力,使我国天主教中国化进程行稳致远、走深走实。

三、重视民主办教精神,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会管理模式

民主办教是适合中国教会实际并具有中国化特征的教会管理机制,也是在天主教界开展全面从严治教的重要制度保障,在这一点上,《规划纲要》有很好体现。

《规划纲要》认为,落实好民主办教,必须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联席会议制度》《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工作条例》《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等;必须理顺省级天主教“两会”与教区的关系,天主教“两会”要依法依章发挥职能作用,形成责任明确、协调顺畅的民主管理体制;必须培养和吸收优秀平信徒代表进入爱国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全国层面及地方层面上的监事会的作用,为监事会按照章程和议事规则开展内部监督工作创造条件,并且在教区和堂区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严格依法依章开展教务工作。

四、突出构建中国化神学思想的紧迫性,着手培养“双通”人才

对于我国天主教来说,相对于天主教中国化的一些具体实践,一种具有深度和活力的中国化神学体系的探讨明显落后,阻碍形成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所需的强大动力,《规划纲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要在中国化神学思想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关键在于“双通”人才的培养和中国化神学队伍的形成。在这方面,天主教神哲学院必须把这个需求纳入办学目标中,在教学上增加有关中国思想、文化和历史的课程,提高修生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与学术界的深入合作十分重要,天主教中国化是一项开放的事业,不能故步自封。此外,还应该设立一些天主教中国化的实践基地、示范基地和神学研究中心,加强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同时,要重视诸如神学思想研究的成果转化工作,举办全国性或地方性讲道交流活动,使天主教中国化落到实处、开花结果。这些都在《规划纲要》中有具体要求,成为加强天主教中国化神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7:12:23 发表
“以爱同行 携手并进”——闽台天主教本地化研讨活动成功举办
福建民族宗教 2024年05月29日 11:47

5月22至25日,由福建省天主教“两会”指导,天主教厦门教区和台南教区联合主办的“以爱同行 携手并进”——闽台天主教本地化研讨活动在厦门成功举办,这是闽台天主教界首次联合举办的交流活动。厦门教区蔡炳瑞主教、台北总教区钟安住总主教、台南教区黄敏正主教以及天主教界人士、专家学者等近百名各界人士参加研讨交流,并赴厦门、漳州等地参访。

研讨活动中,来自天主教厦门教区、台南教区、嘉义教区神职人员以及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闽台天主教的历史渊源、教会发展及神学本地化进程”这一主题,分别从福传牧灵、文化共融、信仰实践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共同回顾了两岸天主教的历史渊源、互动往来以及各自教会在本地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对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闽台天主教健康传承进行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两岸同属一家,闽台天主教渊源深厚,能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等方面发挥特殊重要作用。

5月24日,台湾教会人员赴台北总教区已故郑再发总主教的家乡——厦门高浦参访,在高浦天主教堂内缅怀郑总主教爱国爱乡的赤诚情怀。随即赴漳州海澄参观古月港,感受当年作为福建“四大商港”之一的恢宏气势及繁华景象,并参访岭东天主堂、漳州天主堂。最后在后坂天主堂(1859年赴台开教李步垒教友的故乡)举行共融弥撒,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6:57:12 发表
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举办教友骨干培训班
广东天主教  2024年11月23日 16:00

2024年11月14至15日,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举办2024年教友骨干培训班,广州市天主教中青年骨干教友代表30人参加。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主席甘俊邱主教作开班动员,市民族宗教局宗教二处林兴先处长出席培训班。

林兴先处长对市天主教爱国会的工作予以肯定,并为培训班学员传达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广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并进行了宗教政策法规授课。林兴先处长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天主教爱国教友骨干的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爱国爱教实践行动。

甘俊邱主教分享了《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若干思考》和《推进广州市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2024-2028)》,通报了《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设想》和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甘俊邱主教表示,广州市天主教要加强全面从严治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天主教界的积极作用;要把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正确阐释教义教规有机结合,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要加强团体自身建设和天主教人才培养,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要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共同推进广州天主教事业健康传承。

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增强爱国意识、坚定爱国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
 
回复  支持[2反对[1]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6:12:22 发表
长三角地区系统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研讨会暨第五届渔山论坛在苏州举行

11月6-8日,江苏省天主教“两会”在苏州举行长三角地区系统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研讨会暨第五届渔山论坛。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沈斌主教莅会指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主教出席活动,长三角地区天主教神长教友100余人参会。江苏省民宗委朱亚文副主任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江苏省委统战部,上海市民宗局,江苏、浙江、安徽省民委,江苏省各设区市民宗局有关领导、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天纲教授应邀出席。

在以“系统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谭立铸、上海教区光启社社长陈瑞奇神父、南京教区陆新平主教、宁波教区金仰科主教、安徽教区刘新红主教分别从建设中国化神学思想体系、上海天主教中国化的实践经验分享、坚持全面从严治教、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和礼仪圣乐中国化探索这五个角度发表真知灼见。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系统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的心得体会与宝贵经验。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5:18:55 发表
2024年“海上论道”高峰论坛平行论坛举行
上海民宗 天主教上海教区 2024年11月23日 17:25

11月19日下午,2024年“海上论道”高峰论坛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平行论坛分别举行。各平行论坛由各宗教市级团体和相关区委统战部共同举办,围绕“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主题,聚焦本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阐释,突出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展示全市各宗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海上论道·佛教

市佛教协会与普陀区委统战部共同举办“因时而化,守正创新: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2024海上论道佛教平行论坛”。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组长、一级巡视员蔡桂其,普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魏静,市民族宗教局二级巡视员姜斌,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常藏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觉醒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安徽省佛教协会年度执行会长宽容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果光法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傅新毅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定源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唐忠毛教授,以及安徽省民宗委,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相关处室及部分区民宗部门负责人,市佛教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全市各佛教场所负责人、上海佛学院师生代表等250余人出席活动。平行论坛由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铭主持。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觉醒法师,普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魏静分别致辞。学者代表傅新毅、定源、唐忠毛以及佛教界青年代表彻忍法师、大慈法师、学妙法师、俞凯居士先后发表演讲,就管理制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开展深入探讨,发表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常藏法师对本次海上论道高峰论坛及平行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希望上海佛教界以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人间佛教思想建设为抓手,爱国爱教、与时偕行,勇猛精进、奋发作为,不断推动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2024年“海上论道”主题征文活动中,上海佛教界广泛动员、积极组织、踊跃参与,共征集到稿件260余篇,经评审,佛教界共33人获得各类奖项。平行论坛上,举行了“海上论道”征文颁奖仪式,与会领导和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海上论道·道教

市道教协会和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共同主办,浦东新区道教协会承办的“海上论道·道教:爱国爱教 进而有为——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的中国化”平行论坛顺利举行。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陈昶,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宗教办主任刘春梅,四川大学教授詹石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道教协会会长董中基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吉宏忠道长,安徽省道教协会会长李福道长,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姚树良道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李纯明道长,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中国道教协会、长三角省级道教协会相关领导、上海市道协班子成员、本市各道教场所负责人,有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上海道教学院师生代表等出席活动。平行论坛由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纪主持。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道长发表讲话,表示上海道教界为道教管理制度中国化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上海道教界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团体和场所管理中积极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教要求,不断提升团体、场所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拓宽人才培养和选用的途径,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优化创新传统管理制度,打造道观管理新模式。

市道教协会会长姚树良和浦东新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刘春梅致辞。四川大学教授詹石窗、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驰发表主旨演讲。讲经交流环节,宋小龙道长、侯程道长、谢一鸣道长围绕论坛主题,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对于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推进道教管理制度中国化的思考。

在 2024 年“海上论道”主题征文活动中,上海道教界积极响应和参与,共收到本市教职人员、骨干信众征文共114篇,经评审,2篇征文获特别奖,2篇征文获得一等奖,4篇征文获二等奖,6篇征文获三等奖,8篇征文获得优胜奖。平行论坛上,为本届“海上论道”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人员举行了颁奖仪式。

海上论道·伊斯兰教

市伊斯兰教协会和黄浦区委统战部联合主办的“海上论道”高峰论坛·伊儒会通上海篇章——伊斯兰教平行论坛,在上海小桃园清真寺二殿举行。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毛俊、黄浦区副区长袁园,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丁俊、浙江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飞、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米志成、安徽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金宏伟,上海师范大学王建平教授等有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长三角地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代表,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三支队伍”全体成员出席平行论坛。论坛由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共同主持。

黄浦区副区长袁园致辞,她希望本市伊斯兰教界以本次平行论坛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管理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双通”人才,进一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实践。

上海市沪西清真寺副教长赵天昆阿訇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艺琼作主题发言。“卧尔兹”交流环节,来自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六位青年阿訇围绕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的主题,交流加强伊斯兰教界自身建设,做到知行合一,为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贡献力量的体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白润生阿訇,副会长郭立忠阿訇分别对六位青年阿訇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金宏伟高度评价本次平行论坛的意义和成果,表示将秉持“伊儒会通”的开拓精神,关注和支持本市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实践,为培养一支伊斯兰教“双通”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参加平行论坛的伊斯兰教界人士表示,“伊儒会通”是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资源、宝贵智慧和实践路径,需要作出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发挥更大的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诲作用。

海上论道·天主教

市天主教“三会一区”与静安区委统战部共同主办“海上论道”天主教平行论坛。上海市民族宗教局二级巡视员何建,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顾定鋆,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晏可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天纲,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张化以及上海教区沈斌主教、上海天主教“三会一区”领导班子成员和近200名神父修女出席本次会议。论坛由天主教上海教区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顾张军神父主持。

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顾定鋆在致辞中希望天主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进一步展现天主教中国化上海实践成果,进一步营造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平行论坛上,市民族宗教局二级巡视员何建与上海教区沈斌主教共同为上海天主教中国化光启研究中心的成立揭牌。光启研究中心致力于深入挖掘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推动文化间的对话互鉴,积极打造我国天主教中国化学术平台,通过建立资料中心和电子图书中心等,肩负起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重任。

论坛期间,六名神长教友围绕“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的中国化”主题作主旨发言。晏可佳、李天纲、张化三名专家学者作专业点评。

受沈斌主教委托,上海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任吴建林副主教讲话。他表示,“海上论道”是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的“上海名片”,五年来,这一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上海天主教界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积极彰显新时代上海天主教界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上海天主教神长教友将继续围绕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深化理论认知,不断创新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实践探索,肩负历史责任,坚守信仰初心,持续不懈努力。

海上论道·基督教

在市民族宗教局和基督教全国两会指导下,基督教平行论坛由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主办,虹口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办协办,以“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主题,集中展示上海基督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和实践。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上海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毛云琪,上海市政协民宗委常务副主任袁鹰,虹口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宏, 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徐以骅,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冯玉军教授出席论坛。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俞光植主持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基督教全国两会驻会领导班子,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负责人,苏浙皖三省基督教两会负责人,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负责人,以及宗教领域专家学者,市民族宗教局相关处室和部分区民族宗教办负责人,上海市及各区基督教两会班子成员,华东神学院教师代表130余人参加。

郑宏在致辞中表示,虹口区宗教界积极参与 “海上论道”宗教工作品牌建设,立足区情实际,汇聚研究合力,加强规范建设,全面推进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推进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培养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玉兰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市基督教两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部署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赓续上海作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祥地的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不断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上海实践走深走实。市基督教两会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按照坚持时代性、规范性、创新性、实践性的要求,积极推动上海基督教管理制度中国化。

徐晓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海上论道”的主题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体现了系统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新要求的上海范式。我国基督教要继续坚持巩固“两会”治理模式,把全面从严治教落实到加强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的实践中去,主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持之以恒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相适应。

论坛举行了两场围绕基督教管理制度中国化进行的“圆桌对话”,分别以“‘两会’治理模式下的教会管理中国化”和“大都市信徒牧养中国化的实践与挑战”为主题,既有教会管理的历史传承、现实意义、顶层设计、创新发展的深入对话,也有基层牧者如何在信教群众中落实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最后一公里的精彩讨论。徐以骅教授作专业点评,建议上海基督教团体可以在“两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对外交往、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大理论探索和实践。

论坛期间举行了首批9个“上海市基督教中国化实践示范点”授牌仪式。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5:06:06 发表
上海举办2024年“海上论道”高峰论坛
中新网 天主教上海教区 2024年11月23日 17:25

19日,在国家宗教事务局指导下,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举办2024年“海上论道”高峰论坛。本次论坛聚焦“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的主题,集中研讨交流“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上海实践与探索。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主论坛活动。

会议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上海以“海上论道”为研究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聚焦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开展研讨和实践,是上海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执行、高质量推进的实际举措。要发挥政教学三界共同力量,形成推进宗教中国化合力。要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在系统推进上下功夫。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上海作为宗教和宗教工作的重镇,不断探索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上海实践,努力在“深”和“实”上做文章,“海上论道”品牌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促进上海宗教和谐对话、提高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上海宗教工作质量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新时代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要坚持时代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倡导并践行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坚持规范性,落实全面从严治教各项要求;坚持创新性,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坚持实践性,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好凝心聚力。

主论坛现场为评为推进管理制度中国化示范案例及“海上论道”主题征文活动获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奖。上海市区两级统战、宗教部门负责人分别交流了近年来围绕完善健全宗教管理制度,促进我国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实践和思考。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徐以骅从宗教学角度分析阐释了我国宗教治理的转型发展。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青年教职人员分别从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方面,交流了基层宗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践举措。

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轮值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在主论坛上致贺词。其他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民宗部门负责人,上海市有关党政部门、各区党委统战部(民宗办)负责人,宗教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宗教界负责人、上海宗教界负责人及代表等250余人参加主论坛活动。

当日下午,上海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分别举办了五场平行论坛,相关党政部门、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围绕推进我国宗教管理制度中国化进行深入探讨。

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党政部门、宗教界、专家学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形成“一盘棋”工作氛围,不断探索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上海实践。

从2020年起,以“海上论道”为品牌,以“高峰论坛”为牵引,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为促进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中国特色,持续开展主题征文、案例总结、理论研讨、实践创新等活动,形成了不少具有上海特点的经验。

今年,根据系统化、法治化的要求,上海在研究提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形成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的应用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工具”,进一步体现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时代性、规范性、创新性、实践性。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4:43:20 发表
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培训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
秘书处 中国天主教 2024年11月18日 19:28

11月10日至16日,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培训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李山主教、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徐绍刚教务长出席开班式并致辞。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沈斌主教出席结业式并作总结讲话。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谭立铸主持开班式。

李山主教在致辞中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重要思想,全面完整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其核心要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此次专题培训班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委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天主教“两会”的近50名青年代表参加培训。培训班为期5天,安排了9门课程和一次分组讨论。课程涵盖了宗教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关系、中学西传、中国政党制度史、天主教神学中国化等内容。丰富多样的课程和高水平的授课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结业式上,学员代表就学习感想,围绕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作交流发言。学员们一致表示,培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更加增进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系统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的具体措施,把福音精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推动中国天主教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更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回复  支持[2反对[1]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4:34:20 发表
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军训圆满结束
天光编辑部 天光报 2024年10月08日 17:21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培育团将军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特别于国庆期间在房山区的中国少年军校联盟总部基地举行了为期5天的军训,旨在培养修士的纪律意识、国防意识、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0月1日清晨,全体修生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为祖国祈福、祝祷。随后开始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军训期间,操场上响起铿锵有力的口号声,身着统一军装的修士们在教官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站军姿,踢正步,他们意气风发,步伐整齐,展现出高度的协调性和纪律性。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住了军训的严峻考验。

10月4日,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举行军训结业典礼。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北京教区李山主教出席军训结业典礼并讲话。北京市天主教两会主席、北京教区秘书长甄雪斌神父,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北京修院常务副院长师惠敏神父,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妍等出席结业式。李山主教在教官的指引下检阅了修士们的军训方阵。修士们以饱满的精神、整齐的队列和嘹亮的口号,向教区主教、一区两会领导及修院神长等展示了他们的训练成果。他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赢得了神长们的一致鼓励。

李山主教在讲话中对修士们的军训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引用圣言“你们务要在主内,藉祂的能力作坚强的人”(厄6:10)对修士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把军训中学到的坚强意志、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以及自律能力带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提出修士们不仅需要高深的爱国觉悟、灵修知识,更需要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克己的持守,期望修士们在未来的修道生活中,继续发扬在军训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落实从严治教,不断进取,勇往直前,成为天主得心应手的工具。

军训虽然结束了,但军训带给修士们的影响深远持久。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全心投入学习,书写自己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4 14:23:53 发表
北京天主教举行第一场2024年年度述职会
原创 天光编辑部 天光报 2024年11月24日 13:11 北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教的相关要求,更好地总结各堂区、各团体的各项工作,加强堂区、团体间的交流互动,北京天主教分别于11月23日、11月27日、11月29日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年度述职工作。

本次年度述职本着互相交流学习、实地参观考察的原则,改变了以往密集且大型会议的模式,采用了小而细致的区域性述职交流模式,分别安排了大兴西胡林教堂、通州贾后疃堂作为分会场,最后一场述职会议作为总结的述职模式。

11月23日上午9:30,北京天主教第一场2024年年度述职会在大兴西胡林堂区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市天主教两会主席、北京教区秘书长甄雪斌助理主教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宗教一处干部钟涵蕾莅临会议。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妍出席会议。北京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杰神父主持会议。

会上,大兴区、房山区、丰台区、门头沟区、亦庄经开区、石景山区各教堂、祈祷所的负责人,门头沟、大兴、丰台、石景山四区爱国会的秘书长分别作了2024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堂区、祈祷所主要从中国化发展、堂区建设、牧灵福传、圣事服务、团体建设、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安全工作、财务公开等多个方面,汇报了过去一年来的发展概况。各区爱国会则着重从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四进”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教关系和谐发展,推动爱国会自身建设等方面,对一年来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在汇报2024年工作的同时,大家还对新一年的工作做了详实的计划和展望。既展现了各区爱国会,各堂区、祈祷所的特色和亮点,又彼此有效地分享了有益的工作经验。

甄雪斌助理主教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了市民族宗教委和各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神长教友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天主教一年来圆满完成了多件大事要事,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甄主教从六个方面,精炼总结了参与本场述职会的各区爱国会,各堂区、祈祷所2024年的工作成绩和特点。

一是政治站位不断提升,神长教友爱国热情日益高涨。在爱国会的带领下,各区“四进”活动不断推进,针对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间断进行。二是堂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牧灵工作紧跟时代大势,形式翻新,卓有成效。三是福传方法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涌现诸多亮点,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大力推广。四是社会服务参与人数更多,受众更加广泛,神长教友向最弱小兄弟伸出援手,彰显主爱的力度进一步增加。五是堂区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亦庄、义和庄、长辛店、西胡林等堂区、祈祷所,让人感受到教会的发展蒸蒸日上,且还有非常广阔的提升空间。六是大家对安全工作普遍更加重视,得益于市、区各级政府的引领推动作用,各堂区安全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甄主教号召北京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继续在李山主教的带领下,共同积极努力协作,把北京天主教爱国爱教的圣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2 03:08:0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巴西有关部门签署七份合作文件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4年11月21日 11:12

巴西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科斯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现场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在巴期间,郑栅洁主任还与巴方相关部门签署了《关于促进产业投资与合作2024—2025行动计划》《关于开展矿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开展生物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加强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陈日君:我反对一带一路(因为会壮大中国的实力)

有些“中国人”比美国人、日本人更想打倒中国,呵呵

北京加强与拉美国家关系 分析:填补特朗普孤立主义空缺
发布: 2024-11-21 4小时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过去一周会晤多位拉美主要国家领导人,星期三(11月20日)更与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宣布,提升两国关系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受访学者分析,北京预期特朗普重新执政可能出现的孤立主义与全球领导地位真空,因此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1 17:39:0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巴西有关部门签署七份合作文件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4年11月21日 11:12

巴西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科斯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现场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在巴期间,郑栅洁主任还与巴方相关部门签署了《关于促进产业投资与合作2024—2025行动计划》《关于开展矿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开展生物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加强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陈日君:我反对一带一路(因为会壮大中国的实力)

有些“中国人”比美国人、日本人更想打倒中国,呵呵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1 12:30:41 发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巴西有关部门签署七份合作文件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4年11月21日 11:12

巴西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科斯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现场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在巴期间,郑栅洁主任还与巴方相关部门签署了《关于促进产业投资与合作2024—2025行动计划》《关于开展矿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开展生物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加强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陈日君:我反对一带一路(因为会壮大中国的实力)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21 04:37:39 发表
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特朗普准备让乌克兰“屈服” 法德必须一致发声
欧洲时报 欧时大参 2024年11月19日 01:16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17日就特朗普承诺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的言论发表了评论。他认为,这位即将于2025年上任的候任美国总统准备强加给乌克兰的和平条件等同于“投降”,这将是“乌克兰人无法忍受的”,也是欧洲人的“耻辱”。

综合法新社、《西南报》报道,奥朗德曾在2012年至2017年间担任法国总统,与特朗普短暂打过交道。在总统任期结束时,他曾在广播电台评论特朗普:“(他)所说的,即使是过分的话语,他都会更过分去实施”。

不久前,特朗普承诺会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奥朗德预测,特朗普将停止援助基辅,“这将造成实力不平衡的问题”。他说:“在和平会议上,他(特朗普)将把自2014年和2022年俄罗斯进攻以来普京获得的所有地盘交给他。然后他会对欧洲人说:‘至于其他的,如果你们认为有必要,你们可以保证乌克兰的安全,你们也可以帮助乌克兰重建’。”

简而言之,奥朗德说,“他(特朗普)准备的不是和平,而是乌克兰的投降”。他警告说,这将“让乌克兰人难以忍受”,也将是对欧洲的“羞辱”,“承认普京以武力夺得的军事利益,是违反国际法的,也将是严重的,甚至对乌克兰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并且会引发人们对俄罗斯在未来几年推动其他侵略进攻的担忧。”

奥朗德分析说,17日乌克兰能源网络遭到大规模袭击——造成至少八人死亡,约二十人受伤——就是这种前景的一部分:“这是为了让乌克兰人筋疲力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迫使他们在谈判中让步。”

他强调,面对这一前景,欧洲,尤其是法国和德国,必须保持团结,并呼吁他的继任者马克龙与将于二月通过投票产生的德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奥朗德认为,虽然德国总理朔尔茨15日与普京通话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但巴黎和柏林必须从二月起用一个声音说话,“挺身而出对抗唐纳德·特朗普”,“不把任何东西拱手让给俄罗斯”。

(欧洲时报/秋狸 编译报道)

——
“精神美国人”又支持特朗普又支持乌克兰,这可怎么办?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19 07:09:39 发表
萧旭岑:习近平点名赖清德 显示两岸已无政治回旋空间
更新: 2024-11-19 1小时前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受访时说,中国大陆官方和官媒报道,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拜登谈话中点名台湾总统赖清德,显示大陆最高领导人对赖清德定性,两岸已没有政治回旋空间。

综合台湾《联合报》《自由时报》报道,萧旭岑星期一(11月18日)在接受广播节目访问时说,大陆最高领导人过去几乎未亲自点名过台湾领导人,习近平这次的举动非常罕见。这等于是大陆最高领导人给赖清德定性,为未来的两岸关系定调,是不容小觑的讯息。

萧旭岑认为,习近平点名赖清德,是要告诉台湾,大陆的一切行动如军演等,都是针对赖清德与民进党,因为他们主张台独。

萧旭岑指出,虽然大陆过去对前总统李登辉和蔡英文恨得牙痒痒,但从未点名过,因为要保留空间、留点面子,“今天直接给赖清德定性,意味着两岸关系未来没法谈,两岸已没有政治的回旋空间,只差没有把赖列为台独顽固份子,这是非常危险的讯号”。

习近平星期六(11月16日)在中美元首会晤中,首次点名赖清德,要求美国认清赖的“台独”本性,处理台湾问题要慎之又慎。

——
中国天主教徒: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要看梵蒂冈脸色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19 07:07:3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联合国:以色列在加沙行动为种族灭绝
更新: 2024-11-16 2小时前

(纽约综合电)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战争行为符合种族灭绝的特征。人权观察组织的报告称,以色列驱逐加沙人的行为构成“反人类罪”。

委员会说,以色列无视联合国与国际法院的呼吁和指示,围困加沙、阻挠救援、发动针对性攻击、杀害平民等,是“蓄意造成死亡、饥饿与重伤”,并首次指以色列行为形同种族灭绝。

调查以色列在占领区行为的特别委员会星期四(11月14日)发表的报告指出,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初,加沙已遭到约2.5万吨爆炸物的袭击,由此造成的大规模破坏“符合种族灭绝的特征”,并将影响加沙几代人的健康。

报告说,以军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瞄准,极少有人监督,再加上重磅炸弹,突出表明以色列无视其区分平民和战斗人员的义务,也无视应采取充分保障措施防止平民死亡的义务。

报告称,以色列将饥饿作为一种战争手段,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集体惩罚。

南非去年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以色列在加沙违反了1948年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但以色列否认。

周末发布、联合国支持的一项评估警告,以色列10月以来一直猛烈进攻的加沙北部,饥荒迫在眉睫。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发言人瓦特里奇说,至少10万人逃离加沙北部。人们受困居民楼里,躲避周围的军事行动,他们的食物基本告罄。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指加沙约79%的地区仍面临撤离令。巴勒斯坦人被逼疏散到加沙南部缺乏基本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的地区。

人权观察组织早前也发表报告,指以色列让加沙人民流离失所,等同于违反人道罪。不过,以色列否定此说,坚称其目标是摧毁哈马斯发动恐袭的能力。

与此同时,以色列地面部队扩大在黎巴嫩南部的行动,一名匿名官员透露,以军不再集中于边境以北约3公里处,而是开始进入新的社区。

教宗方濟各呼籲 詳細調查以色列對加薩襲擊 是否構成種族滅絕

呵呵,韩清平看不见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1-16 07:26:35 发表
联合国:以色列在加沙行动为种族灭绝
更新: 2024-11-16 2小时前

(纽约综合电)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战争行为符合种族灭绝的特征。人权观察组织的报告称,以色列驱逐加沙人的行为构成“反人类罪”。

委员会说,以色列无视联合国与国际法院的呼吁和指示,围困加沙、阻挠救援、发动针对性攻击、杀害平民等,是“蓄意造成死亡、饥饿与重伤”,并首次指以色列行为形同种族灭绝。

调查以色列在占领区行为的特别委员会星期四(11月14日)发表的报告指出,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初,加沙已遭到约2.5万吨爆炸物的袭击,由此造成的大规模破坏“符合种族灭绝的特征”,并将影响加沙几代人的健康。

报告说,以军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瞄准,极少有人监督,再加上重磅炸弹,突出表明以色列无视其区分平民和战斗人员的义务,也无视应采取充分保障措施防止平民死亡的义务。

报告称,以色列将饥饿作为一种战争手段,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集体惩罚。

南非去年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以色列在加沙违反了1948年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但以色列否认。

周末发布、联合国支持的一项评估警告,以色列10月以来一直猛烈进攻的加沙北部,饥荒迫在眉睫。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发言人瓦特里奇说,至少10万人逃离加沙北部。人们受困居民楼里,躲避周围的军事行动,他们的食物基本告罄。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指加沙约79%的地区仍面临撤离令。巴勒斯坦人被逼疏散到加沙南部缺乏基本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的地区。

人权观察组织早前也发表报告,指以色列让加沙人民流离失所,等同于违反人道罪。不过,以色列否定此说,坚称其目标是摧毁哈马斯发动恐袭的能力。

与此同时,以色列地面部队扩大在黎巴嫩南部的行动,一名匿名官员透露,以军不再集中于边境以北约3公里处,而是开始进入新的社区。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10-03 12:31:0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继上星期日的反填海游行参加者被要求挂颈牌等多项限制条款后,香港过去两日的游行虽全属非抗议式的筹款或宗教活动,但警方仍以国安为由而加设条件,包括参与者须穿统一服饰丶手持指定物品等身份识别标志丶高至1名纠察对5名参加者的高比例纠察人数或言行不可煽动等。保安局长邓炳强没有正面回应有关安排会否成为新常态,但订明雷同原则作订定附加条件的风险评估标准。有法律研究员宜指,香港的要求较中国(内地)更苛刻。

————
李家超要小心了,小心被耶教徒斩杀 :)

香港一男子发帖讨论杀林郑月娥 被裁定煽动罪成
发布: 2024-10-02 07:02 PM

香港一名男子2020年在网上发帖讨论如何杀死时任特首林郑月娥,被法院裁定煽动罪成,押后至下周判刑。

综合香港电台、香港01和《星岛日报》报道,63岁的潘德恕2020年2月在脸书私人账号上发布贴文,讨论如何杀死林郑月娥。这条贴文在两年后被举报给警方,潘德恕随后被控在香港非法煽惑他人,非法及恶意地导致林郑月娥身体受严重伤害。

这起案件星期三(10月2日)在区域法院裁决。辩方提到潘德恕在贴文提出的想法根本没可能实现,没有一句是认真的,只是“天马行空”“讲完就算了”。但法官说,潘德恕从来没有澄清或说明贴文内容只是开玩笑,并称他低估了这条贴文在当时可能带来的效应。

法官续说,潘德恕在脸书上有700多名朋友,该煽惑贴文可能会在网上流传,不排除会有人把贴文截图和转发,甚至进行“第三次创作”。

香港在2019年发生反修例风波。法官说,2020年2月的社会气氛及政治仍然炽热,因此认为潘德恕辩解称此举为“天马行空”只是在淡化他当时发帖的目的和意图。法官认为,唯一不可抗拒的合理推论就是潘德恕有煽惑意图,因此裁定他煽动罪成,押后至下星期一(10月7日)判刑。
 
回复  支持[4反对[1]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09-15 12:27:11 发表
微博:南山听月

之前我锐评了一波中梵建交问题,我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梵蒂冈没有外交价值。今天我多说两句——非常不幸的是,不管教会怎么宣称自己的神圣性,自古以来,教会从来不能脱离世俗而决定自己的命运。

对比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天主教能维持政教分离,而东正教一直是皇帝的附庸,皇帝可以随意拿捏教会。但是之所以会有这个区别,归根到底就是世俗力量的差别:东正教处于专制集权控制下,所以无法反抗;而天主教处于封建分权的状况中,所以游刃有余。

我们稍微看看历史吧。众所周知,第一届大公会议是皇帝本人亲自主持的,当时会议上尼西亚派和亚略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而最终是皇帝钦点尼西亚派胜利。但是君士坦丁本人晚年被亚略派蛊惑,又转而来镇压尼西亚派——这个开端其实就揭示了后续教会的命运。

罗马是幸运的,因为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了,东罗马虽然想恢复故土,但最终被彻底挫败。而在中世纪,日耳曼人的封建制使得君主难以独尊——这是教权兴盛的最大保证。

典型的例子就是卡诺莎事件。当初,皇帝亨利四世与教宗额我略七世因为主教叙任权爆发斗争,教宗一怒之下绝罚皇帝,宣布其皇位非法,所有神罗诸侯不需要履行对其封建义务。这一下皇帝的反对派们开心了,他们纷纷表示拥护教宗的决定,要求罢黜皇帝,皇帝这才被吓得前往卡诺莎城堡,在冰天雪地里苦求圣父宽恕。教宗自以为得计,遂宽恕了他。

结果皇帝完全是缓兵之计,没有了绝罚的政治压力,回头就去干国内的反对派了。当时反对的诸侯拥立鲁道夫,皇帝和他们斗了两年,取得了优势,马上威胁教宗绝罚他的敌人,否则他将另立一位教宗。教宗自然震怒,再次绝罚皇帝。然后这回皇帝已有优势,完全不在于教宗的威胁,反而在次年挥师进攻罗马,教宗最终依靠瑞士卫队拼死殿后才保全性命。

所以其实教权在世俗权力面前从来没有尊严——除非教权能够有某种力量与其对抗。在中世纪,教会依靠的就是封建制下的借力打力。而到了近代,当各国纷纷完成中央集权以后,教廷几乎无法可施。意大利统一战争,教宗极力主张罗马不可被侵略,然而最终还是被灭了,于是教宗一怒之下宣布绝罚,但又有什么用呢?憋了几代梵蒂冈之囚,最终不得不向墨索里尼低头,保全了梵蒂冈的弹丸之地。

所以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教廷如果想在现实世界中有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在教廷是越来越没有力量了。我们甚至可以设想:现在欧洲基督教已经普遍衰弱了,等到未来某天,基督教在欧洲彻底失势,那时候万一意大利直接出兵灭了教廷,教廷能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吗?

所以别说什么中梵关系了,梵蒂冈的存在本身就相当虚无。
 
回复  支持[2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05-31 06:56:42 发表
中国外交部官网显示,本次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通过三份成果文件,其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强调,中阿双方在推动加沙停火止战、确保人道救援、反对强制迁移巴勒斯坦民众、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以及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解决方面的“坚定态度和重要共识”。 中国近年来积极在长期由美国主导的中东地区展现外交影响力,继去年促成断交多年的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达成和解协议后,今年4月也邀请巴勒斯坦政治势力哈马斯和法塔赫在北京会谈,讨论结束内部分裂。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东研究院研究员蔡胜荣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中国对以巴冲突的表态和此前基本一致,较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论坛的时间。 蔡胜荣指出,去年以哈冲突刚爆发时,中国拒绝谴责哈马斯的做法遭受外界质疑,但随着巴勒斯坦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正遭受信誉冲击,“中国选择这时与阿拉伯国家举行会谈,也是为了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受访时则认为,中国没有把以哈冲突视为打压美国的契机,但这次冲突确实给中国提供了展示风采和国际眼光的重要机会。“海湾国家愿意在此时与中国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体现了他们的战略期待,希望中国能继续扮演建设性角色。” 面对出席会议的巴林、埃及、阿联酋和突尼斯等国家元首,以及阿盟秘书长等组织代表,习近平说,中国愿同阿拉伯国家把中阿关系建设成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标杆,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 中国将与阿拉伯国家在石油和天然气、贸易和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这包括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未来五年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等。 习近平宣布,第二届中阿峰会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相信这将成为中阿关系又一座里程碑。”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05-30 17:55:04 发表
泰国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机制 将成首个东南亚成员

泰国内阁批淮一份正式申请书的草案,将于本月内申请加入新兴国家组成的金砖国家(BRICS)合作机制,目的是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加强其在全球舞台中扮演的角色。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泰国首相府发言人柴伊(Chai Wacharonke)在星期二(5月28日)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说,政府最终确定提交申请的计划。如果申请获得批淮,泰国将成为该组织中首个来自东南亚的成员。柴伊说,加入金砖集团将提升泰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领袖的角色。

金砖集团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并于2024年1月1日新增埃及、埃塞尔比亚、伊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新成员。

延伸阅读

印尼外长称正研究加入金砖国家好处

金砖国家百万富翁未来十年增85% 将超过七国集团
  
报道引述日本《经济新闻》说,部分人认为,金砖国家是与以美国和欧洲为首的已开发经济体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一直领导该组织的扩展。

泰国《曼谷邮报》报道,柴伊谈到,申请信函中表明泰国认识到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作用。

中国称,成为金砖国家成员将使泰国在许多方面受益,包括增强该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并增加其共同创建新世界秩序的机会。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4-05-28 03:26:59 发表
学者:三方会谈虽未涉敏感议题 重启会议仍象征好的开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蓝平儿告诉《联合早报》,“作为近邻,三国领导人能够进行会面这一事实本就非常重要”,但外界须调整对此次会议的期待,不应对会谈结果存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中日韩在朝鲜问题、对俄关系等棘手议题上的分歧不会得到解决。

除了会议召开的时间点具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闫瑾对《联合早报》称,另两大看点是关于此次会谈的内容,以及三方最终能达成哪些共识。

为了应对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日韩三国于1999年开启合作机制,发展至今已建立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70多个工作层机制为支撑的综合体系。其中,领导人会议是最高层级机制,对中日韩合作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和指导,迄今已举行八次领导人会议。中日韩三国轮流担任主席国,现任主席国为韩国。

但自2019年起,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因疫情影响和政治因素,搁置近四年半。2022年,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后,日韩关系在美国的撮合下日益紧密,两国在半导体生产等问题上持续向美国的制华政策靠拢,令北京进一步承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中国项目研究员夏尔(James Char)对《联合早报》说,近年来在拜登政府的鼓励下,日韩改善双边关系,但东京和首尔也都希望与北京建立更好的关系,因为中国是它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不希望看到去年8月签署美日韩安全条约后,美日韩关系进一步巩固。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但中日去年的双边贸易额为3179亿9800万美元(约4315亿2300万新元),较前年下降10.7%;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去年中韩贸易额为3107亿3700万美元(约4216亿7000万新元),同比下降13.5%。

中国期待重振东亚一体化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王生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的长期目标是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韩国和日本的协助与配合。因此,即便三国领导人不会在此次会议中触及重大敏感议题,但三方将以人员交流、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迁、经贸合作、公共卫生及高龄化社会、科技与数码化、灾害救援,这六大领域作为目标展开协商,最终达成部分共识。

闫瑾指出,除了北京存在必须推进三方关系的动力,若从日韩内政的需要看,两国领导人近期的支持率屡创新低,为了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和提升民调支持率,日韩首脑也存在必须缓和与中国关系的动力,以及在美中之间找到平衡点。

————
我以前说过:在中国眼中,梵蒂冈的重要性连韩国都远不如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3-09-19 16:25:53 发表
时移世易,温故知新
陈日君、天亚社、亚洲新闻社最怀念的时代

“宗教冷战”与美国-梵蒂冈的“神圣同盟”
刘 义 任方圆 上大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2022-10-08 11:05 发表于上海

在关于冷战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宗教或文化是一个相对被忽略的因素。然而,以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为代表的新一代冷战史专家,正日益拓宽学者们的研究视角,这其中就包括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宗教等因素的重视。如冷战史专家马可·克雷默(Mark Kramer)所言,随着新的档案资料的发掘,许多学者开始重视意识形态在冷战中的作用,但就其实际影响并未能形成共识。吉尔斯·斯科特·史密斯(Giles Scott-Smith)和乔伊斯·塞格尔(Joes Segal)明确指出,冷战是“一场文化和意识形态间的战争”。他们用“梦想世界”(dreamworlds)的概念来概括东西方阵营解释世界的思想框架。二者都各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且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描绘。当然,这种“梦想世界”并非铁板一块,经常面临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并受政治、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影响。他们研究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文化冷战”(Cultural Cold War)已是一个既定的研究领域。

21世纪初,戴安妮·柯比(Dianne Kirby)和菲利普·莫赫兰贝克(Philip E. Muehlenbeck)分别主编了《宗教与冷战》的论文集,对宗教在冷战中的作用予以充分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也逐渐不满足于“宗教与冷战”(religion and the Cold War)或“冷战中的宗教”(religion in the Cold War)的说法,直接提出“宗教冷战”(Religious Cold War)议题。这一词语上的微妙变化无疑更加凸显了宗教对冷战的意义。柯比指出,21世纪的学者们见证了一种学术共识的出现:“冷战有一个宗教的维度,它是一个多维度、多信仰的全球现象。”“宗教冷战”不只是冷战时期的副产品,而是一系列历史因素的复杂综合体。她认为,宗教既是文化的贡献者也是接受者;它影响主流文化,也被主流文化所影响。“宗教冷战”可以被置于现有的冷战研究成果中,“探索观念、文化及规范的影响,与物质主义的解释互补,加强国际关系领域关于冷战起因的争论”。詹姆斯·华莱士(James C. Wallace)认为,“毋庸置疑,宗教在冷战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宗教自始至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宗教不是全部故事,甚至不是事件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宗教与冷战的主题,同样也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例如,彭小瑜从天主教思想传统的角度考察了冷战的宗教起源和宗教批评问题;王亚萍对冷战时期梵蒂冈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研究;罗辉则探讨了宗教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问题。贾付强对整个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以宗教为题的冲突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出发点在于,将宗教作为考察冷战的一个重要视角,而不只是将其视为冷战的一个方面或者相关因素,甚至是被忽视或微不足道的因素。文章将重点探讨:宗教冷战的历史根源在哪里?宗教如何影响了冷战的开启和演进?宗教冷战在哪些方面区别于冷战,并因而影响了冷战的进程?宗教对于冷战的结束有何作用?文章以美国和梵蒂冈之间的关系为案例,参考了双方领导和关键人物的传记和讲话、相关档案资料和媒体报道,以及学界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结合双方互动的视角,对宗教冷战的特征和进程予以专门探讨。

一、“宗教冷战”溯源:两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罗马天主教会在漫长的19世纪始终面临着现代主义的挑战,自由主义被教会视为所有罪恶的根源。1869年的梵蒂冈大公会议试图维护教宗的地位,却展现出极端保守的态度。随着意大利完成统一和定都罗马,教宗的权威逐渐限于道德和精神领域。在现代国际关系的体系,教廷依旧怀有“基督王国”(Christendom)的梦想,反对由世俗的民族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教廷来说是一个大觉醒的时刻。”在战争的高峰阶段,圣座(the Holy See)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际秩序的异象——“天主教国际主义”(Catholic Internationalism)。它指一种基于大公教会传统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一种关于未来的愿景”。这也是一种20世纪的新发明,体现了对天主教普世主义的诠释和利用。朱莉安娜·查姆德斯(Giuliana Chamedes)在《20世纪的十字军》一书中写道:

直到激烈争议的20世纪60—70年代,教宗的国际主义提倡和推崇一种不同的、天主教特色的国际欧洲秩序——它既不是自由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的(也不是基督新教或犹太教的),而且实实在在地积极抵御其他审视或存在的方式。教廷反对威尔逊和列宁,开始同致力于推翻巴黎和平协定和共产主义革命威胁的民族-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廷重新致力于在设想的信徒和无神论者、在基督教的守护者和敌人之间竖起一道隔离墙。通过更新协定外交和反共主义动员的文化影响,天主教试图将自身关于欧洲的异象作为1945年后秩序的内在部分。

1929年,意大利政府与天主教会签订《拉特兰条约》,以法律形式把梵蒂冈在国际法中的地位确定了下来。根据该条约“政治合约”中第3、4条,梵蒂冈城国(State of the Vatican city或Vatican City,简称梵蒂冈)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上具有完整的主权地位。它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它独立的领土服务于宗座自治主权,是具有国家性质的实体。同时,《拉特兰条约》赋予了梵蒂冈城国外交的法律权利。“政治合约”第12条规定,梵蒂冈城国与世界各国政府互派往来使者。但实际上,梵蒂冈城国不表示与任何国家的外交关系,梵蒂冈城仅仅是为保证圣座的自治权。梵蒂冈城国以国家的名义存在更多的是为保护圣座的独立主权。圣座是天主教会在法律上的化身,就像国家是民族的化身一样。

“圣座”是教会真正的政治实体、主权实体。圣座的通用含义指,天主教会治理的最高机构,相当于天主教会“中央政府”,以教宗为核心的整个教会中央治理机构,包括教宗及辅佐其处理具体事务的罗马教廷。圣座作为天主教会的最高政府机构,是从属于教宗、协助其履行管理职责的机构与组织的总称。只有当梵蒂冈城国、圣座、教宗结合时,以教宗为核心的教宗外交(Papal Diplomacy)才能代表梵蒂冈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教宗(Pope)既是天主教会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梵蒂冈这一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元首。教宗站在两者的顶端,基于一种纯粹的宗教力量,是天主教会的最高宗教领袖。他是宗教、道德、精神、行政、外交、政治事务中的绝对领袖,也是唯一的权力来源。教宗的决定在天主教会和梵蒂冈教宗的意志就是法律,拥有绝对权威。教宗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教宗空缺期间,这些权力属于枢机主教团(College of Cardinals)。在外交活动中,教宗以“教会最高牧职”的身份进行交涉,而非以国家元首的头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主教国际主义”主要针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国际秩序。协定外交(concordats)是教廷的一个主要手段。然而,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后,罗马教廷逐渐把矛头集中到共产主义上面。随着布尔什维克的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发展,教廷甚至忽略了纳粹主义兴起所带来的影响。“公教进行会”(Catholic Action)是推动教宗目标的主要民间组织。1931年庇护十一世发布通谕《四十年》(Quadragesimo Anno),“发起了影响深远的反国际共产主义的十字军”。同时,教廷开始筹备无神论秘书处(Secretariat on Atheism),并于1935年开始运行。1937年,庇护十一世发布了三份通谕。第一份是关于纳粹德国的,但放弃了曾经讨论过的极权主义问题,也没有批评纳粹主义(特别是希特勒)的思想。相反,《神圣救赎》(Divini Redemptoris)通谕对苏联的共产主义做出了最激烈的批评,将“国际共产主义作为天主教和天主教会在世界上最大的威胁,”甚至是罪恶的化身。因此,即便面临纳粹的挑战,基于对天主教徒的保护,梵蒂冈仍旧采取克制态度;相反,却加强了对共产主义的批评。这也成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诟病的一个方面。

庇护十二世(1939—1958年)延续了庇护十一时期的反共立场,并掀开了宗教冷战的序幕。在1944年的圣诞节祝词中,教宗放弃了一贯的谨慎立场,公开批评专制和威权,支持民主。尽管圣座赞同联合国的一般原则,但却对苏联在其中的重要地位表示质疑。对他来说,欧洲要想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基督和他的教会”必须是“最终的依靠和指导标准”。在捷克,他鼓动主教们反对政府的某些立法,结果导致脱离教宗控制的天主教会。在南斯拉夫,由于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压迫塞尔维亚人的主教审判,梵蒂冈与铁托交恶,外交关系破裂。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梵蒂冈也都因为相关的主教与政府冲突。1949年1月,教宗明令,反对天主教徒阅读共产主义的文字材料,也不允许天主教徒加入共产主义组织。“到此时,东欧的宗教冷战变成了共产主义的国家政权与梵蒂冈围绕东欧天主教徒的忠诚而形成的争斗。”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也是同一时期苏联外交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德国入侵苏联后,卫国战争表现出“圣战”的含义。一方面,这是要抵制德国在占领区对苏联反宗教的宣传;另一方面,则是为团结英、美等西方盟友。谢尔盖(Sergii)在长时期的代理职位后终于正式成为莫斯科牧首,东正教会的活动也得以恢复。1943年,斯大林在会见谢尔盖牧首等人时明确提出“东正教梵蒂冈”(Orthodox Vatican)的说法,其意图主要在反对“罗马教宗与西方联盟的协议”。1948年,在俄罗斯教区成立500周年之际,莫斯科泛东正教会议的召开是苏联在宗教冷战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是针对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反苏议题的一项努力。会议通过了四项决议。其中,第一项内容主要是对罗马教宗的批评,认为庇护十二世是“残杀兄弟、反对民主、维护纳粹”的始作俑者,并呼吁全世界的基督徒反对其“反基督教、反民主、反民族”的行为。同时,它也反对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普世运动,认为“其政治活动与正统相悖”,从而督促东正教会拒绝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会议邀请。如此,“天主教—基督新教的西方”与“东正教东方”之间的界限昭然若揭。梵蒂冈被称作是“天主教的堡垒”,美国则被认为是“基督新教的巢穴”。

二、美国的宗教外交: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

罗伯特•福勒尔(Robert Booth Fowler)和艾伦•赫茨克(Allen D. Hertzke)曾指出美国政教关系的四大基本特征:(1)清教气质(Puritan Temper):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一种宗教的气质;(2)多元主义:美国宗教的多元主义与同新大陆的移民特征密切相关;(3)福音派特征(Evangelical Dimension):一方面是指坚持《圣经》无误、强调个人救赎、耶稣复活等传统教义的福音派教会,另一方面则是指美国宗教中普遍存在的福音派特征;(4)平民主义(Populism):与欧洲的建制宗教相比,美国宗教在整体上是草根性、个人性的。总体而言,美国政教关系的一个整体形象在于,一方面是法律机制上的政教分离规定,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中浓郁的宗教因素。在外交方面,美国的这种宗教气质有着鲜明的体现。这表现为威尔逊的自由国际主义秩序,也体现在美国以宗教为工具的扩张主义。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的宗教外交可谓得到充分体现。参照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军事—工业综合体概念,乔纳森·赫茨克(Jonathan P. Herzog)提出“精神—工业综合体”(spiritual-industrial complex)的概念,意指20世纪40—50年代利用社会资源刺激宗教复兴的努力,它是政策制定和神学思考两者的结合。“精神”反映了美国领导人在赋能灵魂方面的努力,“工业”体现了冷战初期的精神隐喻和政策,“综合体”体现了各种动机、行为体和行动错综复杂的结合。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首任总统,杜鲁门表现出与罗斯福的明显不同,冷战与遏制战略成为其执政时期的重要标签。杜鲁门把“冷战冲突视为一场宗教冲突”。他认为,共产主义作为当前首要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用一种更好的意识去打败它。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分遏制的一方和被遏制的另一方,二是“宗教为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杜鲁门在冷战时期的信念也反映了他“与生俱来的宗教信仰”。在陪同丘吉尔做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之后,杜鲁门在美国基督教联会发表了演讲。他将信仰与自由划等号,认为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和敌人。他还指出宗教领袖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其国情咨文中,杜鲁门强调:“我们力量的基本源泉是精神的。我们是有信仰的人民”。1951年,在杜鲁门的秘密指令下,心理战略委员会(Psychological Strategy Board)成立,旨在宣传美国的道德并打击苏联的共产主义。同时,一些宗教领袖帮助国务卿公共事务助理起草了《美国情报交换项目的道德和宗教因素》指导书。

杜鲁门把宗教运用在冷战外交中,一边延续罗斯福时期总统私人特使一职与梵蒂冈建立联络渠道,一边通过美国实业家、外交官麦伦·泰勒(Myron Taylor)联络各宗教力量,希望组成反击共产主义的“宗教阵线”。这一策略旨在打造一个有宗教信仰的战队(Phalanx),把全世界的宗教团结起来,用信神的团结力量来对抗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梵蒂冈无疑是实施该战略的最佳伙伴,加强与梵蒂冈的合作可达成这一目的。1946年11月,他在给教宗庇护十二的信函中表示,“团结世界上所有的精神力量,在持久的世界秩序中共创幸福、和平、安全和自由”。两人计划将不同教派联合在一起,共同反对共产主义。泰勒与杜鲁门持相似观点,认为共产主义对抗基督教和民主,这是一个“大问题”。在杜鲁门的授意下,泰勒以“团结所有人之名”返回罗马,在宗教界内建立统一阵线作为一个反共联盟。1947年,泰勒从事了几周的“精神穿梭外交”,接触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柏林的信义宗主教、伦敦的天主教主教、巴黎的教廷大使以及教宗本人。他希望所有的宗教群体基于两个信仰联合起来,即对神的信仰和对自由的信仰,这将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然而,泰勒的活动遭到美国国内基督新教领袖的反对。1947年10月,他在纽约同几位基督教领袖会面,包括基督教联合会的卡沃特(Samuel McCrea Cavert)和循道会的奥克斯纳姆(Bromley Oxnam)。后者认为,泰勒的活动违反了美国反对国教的传统,天主教和共产主义具有同样的威胁。这种理念上的分歧也影响了杜鲁门和泰勒试图拉拢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努力。1948年,杜鲁门和泰勒试图劝说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完成两项任务:剔除俄罗斯东正教会和接纳罗马天主教会。然而,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秘书长胡夫特(Vissert’ Hooft)拒绝按铁幕划分阵营。“罗马和日内瓦之间的敌对,伴随着莫斯科和日内瓦之间的明显友好,显然成为阻碍杜鲁门伟大计划的可怕障碍”。

无疑,美国和梵蒂冈之间的合作是杜鲁门时期宗教外交最成功的表现,并对冷战初期的国际秩序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梵蒂冈欢迎和支持1947年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的经济援助,称赞美国对战后欧洲重建的贡献。双方之间最成功也最具代表性的合作当属1948年的意大利选举。教廷对意大利天主教徒的施压和美国的情报工作共同确保了基督教民主党的上台,避免了罗马成为“欧洲共产主义之都”的可能。这些合作与共识确保了西方阵营在道义和宗教上的支持,也激励杜鲁门对美梵关系继续保持着乐观心态。1950年1月,年事已高的泰勒辞去私人特使一职。美国政府就美梵关系未来走向面临三种选择:由总统任命另一位前往私人特使;与圣座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终止所有与梵蒂冈的联系。杜鲁门倾向第二种选择,任命马克·克拉克(Mark Clark)为第一任美国驻梵蒂冈大使。这一任命立即激起美国国内的反天主教情绪,引起新教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抗议。美国国务院收到大量信件,其中大部分来自循道会和浸信会的教会成员,反对继续恢复关系。1952年1月13日,美国政府撤销了克拉克的任命,这意味着杜鲁门的提议失败。

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虽然没能持续杜鲁门时期与教宗的密切关系,但宗教依然是美国外交中的重要特色,且体现于冷战中坚定的反共主义立场。1953年2月1日,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长老教会,爱德华·埃尔森(Edward Elson)牧师为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施洗。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间受洗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政府见证了一种新的美国公民宗教的确立”。这一方面是为鼓动国内的反共支持,另一方面则是为削弱国外的共产主义政权。1952年12月,刚刚当选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与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见面时指出,美国政府基于一种深深的宗教信仰,而且这种宗教的概念是犹太—基督教的。1953年1月,在就职演说前,艾森豪威尔决定先做一个祷告,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他祈祷全能的主保佑这个国家和人民,同时将矛头指向了无神论的敌人。1955年,美国国会决议,将“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作为国家箴言;1956年,又将“上帝保佑的国家”(One Nation, Under God)加入效忠誓言。

艾森豪威尔的宗教情结与美国福音派的兴起相契合,但这与基要派的利益相悖。全国福音派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称赞艾森豪威尔在就职演说前的祈祷。基要派的美国基督教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则反对艾森豪威尔出席在华盛顿给教宗的弥撒,以及参加全国基督教协进会(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在纽约的大楼剪彩仪式。艾森豪威尔与著名的福音派布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艾森豪威尔将葛培理视为“国内精神和道德复兴的代理人,以及美国在国外美好愿望的大使”;葛培理则认识到,“总统的支持对于加强其国内外声望的潜力”。艾森豪威尔在宗教界的另一位密友则是其私人牧师埃尔森。1953年,在埃尔森的提议下,艾森豪威尔政府成立社会和公民秩序中的宗教行动基金会(Foundation for Religious Action in the Social and Civil Oder)。1954年11月,该基金会召开全国性的宗教会议,邀请了基督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的人士参加。艾森豪威尔本人也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1956年,埃尔森还以中东美国之友(American Friends of the Middle East)主席身份到中东进行为期六周的访问,并给沙特国王等带去了总统的信件。埃尔森的目的在于,希望联合伊斯兰教以对抗共产主义在中东的传播。

耶利米·顾恩(Jeremy T. Gunn)指出,1947年后,为了应对实际和假想的苏联威胁,一种新的价值观开始在美国浮现。他称之为“美国的国民宗教”(American National Religion)。这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因素:政府有神论、超级军事、资本主义即自由。他将此与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所提出的“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相区别,认为它是“较少来自灵性,而更多是固着于政治”。他认为,冷战大大改变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美国的意识形态,一直到冷战结束都还存在。这可能是美国人自身都没有意识到的。这一国民宗教也有着明显的“美国”标签。这是因为在欧洲及其他国家,尽管也会有政党提倡宗教,但总有著名领袖来反驳,甚至斥责将宗教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在美国,这却几乎变成了一种共识。尽管有人意识到这样做的问题,但却无法在公共场合予以明确反驳。然而,杜鲁门本来希望借助英美之间的亲缘关系成立反共同盟,却最终因基督新教世界内部的反对而破产。相反,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曾经是天主教在19世纪最主要的批评对象,美国国内也一直存在激烈的反天主教传统。但在冷战的背景下,天主教的普世主义和美国的福音派精神却形成一种合流。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3-04-04 21:09:3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继上星期日的反填海游行参加者被要求挂颈牌等多项限制条款后,香港过去两日的游行虽全属非抗议式的筹款或宗教活动,但警方仍以国安为由而加设条件,包括参与者须穿统一服饰丶手持指定物品等身份识别标志丶高至1名纠察对5名参加者的高比例纠察人数或言行不可煽动等。保安局长邓炳强没有正面回应有关安排会否成为新常态,但订明雷同原则作订定附加条件的风险评估标准。有法律研究员宜指,香港的要求较中国(内地)更苛刻。

————
李家超要小心了,小心被耶教徒斩杀 :)

李家超今早回應勞聯計劃申請在五一勞動節前遊行和集會,指警務處處長有責任確保公衆活動不違反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以及不傷害非參與遊行市民的權利,需要在平衡後作決定。

李家超指出,近期舉辦的公衆活動都有序、安全並守法進行,警方在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前,會按活動的性質、人數及風險做出決定,又要考慮香港整體情況,過往2019年很多公眾活動被綁架,違反公共安全,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傷害其他不參與公眾活動人的權利及利益。

陈日君连香港政府都推翻不了,还想推翻中国政府。一辈子一事无成

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呵呵,徒增笑料

这个世界生活着不同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周围的世界,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得偿所愿,而大多数人只能接受现实。就比如我塑造了耶教的生态,耶教徒只能接受。
 
回复  支持[3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3-04-04 20:19:5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继上星期日的反填海游行参加者被要求挂颈牌等多项限制条款后,香港过去两日的游行虽全属非抗议式的筹款或宗教活动,但警方仍以国安为由而加设条件,包括参与者须穿统一服饰丶手持指定物品等身份识别标志丶高至1名纠察对5名参加者的高比例纠察人数或言行不可煽动等。保安局长邓炳强没有正面回应有关安排会否成为新常态,但订明雷同原则作订定附加条件的风险评估标准。有法律研究员宜指,香港的要求较中国(内地)更苛刻。

————
李家超要小心了,小心被耶教徒斩杀 :)

李家超今早回應勞聯計劃申請在五一勞動節前遊行和集會,指警務處處長有責任確保公衆活動不違反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以及不傷害非參與遊行市民的權利,需要在平衡後作決定。

李家超指出,近期舉辦的公衆活動都有序、安全並守法進行,警方在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前,會按活動的性質、人數及風險做出決定,又要考慮香港整體情況,過往2019年很多公眾活動被綁架,違反公共安全,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傷害其他不參與公眾活動人的權利及利益。

陈日君连香港政府都推翻不了,还想推翻中国政府。一辈子一事无成

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呵呵,徒增笑料
 
回复  支持[7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23-04-04 19:57:19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继上星期日的反填海游行参加者被要求挂颈牌等多项限制条款后,香港过去两日的游行虽全属非抗议式的筹款或宗教活动,但警方仍以国安为由而加设条件,包括参与者须穿统一服饰丶手持指定物品等身份识别标志丶高至1名纠察对5名参加者的高比例纠察人数或言行不可煽动等。保安局长邓炳强没有正面回应有关安排会否成为新常态,但订明雷同原则作订定附加条件的风险评估标准。有法律研究员宜指,香港的要求较中国(内地)更苛刻。

————
李家超要小心了,小心被耶教徒斩杀 :)

李家超今早回應勞聯計劃申請在五一勞動節前遊行和集會,指警務處處長有責任確保公衆活動不違反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以及不傷害非參與遊行市民的權利,需要在平衡後作決定。

李家超指出,近期舉辦的公衆活動都有序、安全並守法進行,警方在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前,會按活動的性質、人數及風險做出決定,又要考慮香港整體情況,過往2019年很多公眾活動被綁架,違反公共安全,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傷害其他不參與公眾活動人的權利及利益。

陈日君连香港政府都推翻不了,还想推翻中国政府。一辈子一事无成
 
回复  支持[2反对[2]

 272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