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远离罪恶——从教职人员性丑闻谈起
今天想起了…… 2010-06-16 16:54:29 (本文作者:方平)
没有仁慈、怜悯、宽恕之心的人能否得救?
又看了《远离罪恶》这个讲述天主教神职界性丑闻和教会当局不积极作为的电影。Liongate presents in association with disarming film。这个话题是不能逃避的。电影最后的字幕是“the catholic Church declined to be interviewed for this documentary”恶表是有祸的。因为他伤害了教会和人灵。
这一敏感、痛心的内容背后令人反思。
1、 性教育不成熟,性泛滥的时代,体现在这时代。是对社会整体的冲击,对每一个家庭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冲击。不仅仅是司铎。更多的是因为司铎有太多的光环,人们的心中他们就应该是不会犯此类错误的天使。我们记得,连天使都有试探和跌倒。
2、 有人乐衷此类宣传。记得,美国有一个电台甚至报导说某某红衣主教如何如何,有鼻子有眼。结果呢,主教临终前写下了一本书《平安的礼物》。对于澄清的事实和正面的消息,那个电台却闭口不言了。这不禁让人感慨所谓的“媒体正义真实之声”。没有正义、和平的心态,舆论就能让彼拉多钉死耶稣,“我在这人身上找不出该死的罪来。”中国饱受十年浩劫的舆论之苦。即使那么多的无辜的人被整死,仍然是一片歌颂伟大、正确、光明。
3、 教会要改革,促进体制完善和修院教育、人格、合作关系等多方面漏洞。
4、 看到疯子的病态,有人取乐于此。看到犯人被处决,有人驻足笑看。这样麻木,人性会泯灭。仁、义在不在,慈悲怜悯不在,人将不人。耶稣是税吏和娼妓的朋友,也是某些“正义者”的敌人。因为,耶稣能体会到他们的残缺和渴望。
5、 要让行为治疗师、心理专家介入。法律和赔钱算是公道吗?不,绝不公道。有一些人专门靠此发家致富。“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在世界各地都一样适用。这是社会流程,绝不是教会风格。教会是救赎,是治病救人。天主教在世界各地为许多边缘青年、艾滋病携带者关心付出,但对神职的身心健康却不大关心。似乎他们只应该付出,而不需要治疗。心理学大量介入教会培育系统。能够了解很多人格缺陷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6、 此类宣传片有很大的模糊和误导。尤其是情绪误导。此类宣传片,更多的应该是剖析深沉病因。不能只告诉病态而不提病因。我们不能让人关注病态,更因找寻病因。有一种政治电影,是为了增加仇恨和矛盾而存在的。这也是一种教派性质的政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