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名,地名,其意义甚难确定:
有人谓乃「肥沃多产」之意,盖它所占的巴力斯坦中部地区,是肥沃的区域;有人谓是「草场」之意,更有人说是「土山」之意,不一而足。
1. 厄弗辣因是若瑟同翁城的司祭颇提斐辣的女儿阿斯纳特所生的儿子(创41:45-52)。雅各伯临死之前,将若瑟的两个儿子作为己子,与其他的儿子有同等权利。祝福他们时,圣祖故意两手交叉,将右手放在厄弗辣因的头上,左手放在长子默纳协的头上,虽然若瑟曾提出抗议,力图矫正,盖以民以右为上,但雅各伯无动于衷且解释说:他的两个孙子,将各成支派,二者之中,厄弗辣因将占上风(创48:8-20)。圣祖之言果然应验。若瑟死前曾见到厄弗辣因的第三代子孙(创50:23)。厄弗辣因的两个儿子于加特地方被培肋舍特人所杀(编上7:20-23),父亲悲伤万分;后来又生一子,名叫贝黎雅(编上7:23)。
2. 厄弗辣因支派:它在以民的历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犹大支派的势力及重要性在它之上。它的历史千秋,可简述如下:当以民在西乃山附近第一次调查户口时,它有四万零五百壮丁(户1:33);第二次于摩阿布调查时,其户口只得三万二千五百人(户26:37),稍为减少,变成以民中的小支派。但是自若苏厄受梅瑟之重用始,此支派日渐强盛。若苏厄即出于此一支派,先被打发去侦探圣地(户13:8;14:6),后继梅瑟之位,成了全体百姓的领袖。划分圣地时,他的支派厄弗辣因占据了巴力斯坦中部最好的土地,南有丹及本雅明,东有约但河,北有默纳协,西有地中海。此支派的壮丁骁勇善战(民5:14),在克服客纳罕人上出力最大(苏17:14-18),使革则尔的客纳罕人降服纳税,占据北方的重要城市贝特耳(民1:22-29),曾因未被邀请参加对米德杨的战争,而与基德红相敌对(民8:1-3);又因未得参与对阿孟的战争,而斗争依弗大民长(民12:1-6)。
厄弗辣因支派在撒慕尔执政时,是全以民的首领(撒上1:1),其族人雅洛贝罕在达味及撒罗满死后,倡导分裂,竟能运动十个支派随从他,而另建北国以色列,以厄弗辣因的山城舍根为京都(列上12:24)。自此北国与厄弗辣因支派在历史上竟混为一谈,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此一支派并有自己的方言(民12:56)。先知们如依撒意亚(7:8,9,17;9:8,20;11:13;17:3;28:1,3)、欧瑟亚(4:17;5:3,5;6:10;8:9)、耶肋米亚(7:15;31:9,18,20)、厄则克耳(37:16,19)、匝加利亚(9:10,13;10:7)及一些圣咏(60:9;78:9,67),多以北国(以色列)来指厄弗辣因,格外是在叙利亚厄弗辣因战争之后,当时北国的土地大为缩小,而只剩原来的厄弗辣因及默纳协地区。
二、城名,耶稣在复活拉匝禄之后,及受难前不久,曾来此城。它在犹太省旷野的边界上,耶京之北,及贝特耳之东南约四公里处,现称泰依贝(见若11:54)。
见默纳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