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划 本雅明(Benjamin, Beniamin)
    意谓「右手之子」,以民以右为南,故亦有「南方之子」的意思。它的象征意义则是:「吉祥之子」,或「上主宠爱之子」。《圣经》有此名者共五人之多,主要者当然是雅各伯的幼子本雅明,他是雅各伯圣祖老年所生的儿子,其母是辣黑耳,与若瑟是同父同母的弟兄,生于白冷之附近。其母在生产本雅明时,因难产而死,死前称其名为本敖尼(意谓我的厄运之子),但雅各伯立即改称为本雅明(创35:16-20)。雅各伯特别钟爱他,因为他是最年幼的一子,又是由特别得宠之妻所生,这格外见于他丧失若瑟之后,只有在得到其他弟兄的保证后,雅各伯才准许本雅明下到埃及去购粮。若瑟对他亦特别亲热,(创43:29-34;44:1-34)。他生有五个儿子,成一家之长,及一支派的始祖(创46:21;户26:38-41;编上7:6-12,8)。

    本雅明支派:雅各伯死前预指本雅明支派「是只掠夺的豺狼」(创49:27):的确,它居住的地方就是「袋狼山谷」(撒上13:18),与培肋舍特人屡次作战,获得不少的战利品,以豪勇善战,嫉恶激烈着称(见民20:16;撒上22:7;撒下1:21,22;编上8:40;12:2;编下17:17)。出离埃及时,它只有三万五千人(户1:36,37),人口之少,较之其它支派是倒数第二,但在西乃旷野时代人口却大增,在摩阿布平原调查户口时,已达四万五千六百人(户26:41),相反地,西默盎及纳斐塔里支派的子孙却在减少。在划分许地时,它的首长是厄里达得(户34:21),是站在革黎斤山上祝福人民的支派之一(申27:12)。

    在民长时代,本支派因与客纳罕人杂居往来而受上主之罚,将耶里哥丧失于摩阿布王厄革龙之手(民1:21;3:13,14)。然后回头向主,有厄胡得民长出而拯救他们脱离摩阿布人之压迫(民3:15-20)。德波辣时代,参加联军而战胜客纳罕人(民5:14)。后又随从邪神的敬礼被上主所惩罚,而受阿孟人之侵犯(民10:9)。有依弗大民长起而拒敌(民11章)。民19-21章的叙述,是本支派的一段耻辱史。因基贝亚的恶行,全以民对之大生反感,誓许要联合攻打本支派,不参加者将以死刑处之,任何支派不得将己女嫁给它的族人。数次战而不克,终在最后一次战争上,本支派几全军覆没,只剩下了六百人。后来全民在贝特耳放声大哭本支派丧亡的厄运。结果略将誓言修改,而将两城的女子嫁给他们,使他们不致完全泯灭门户(民19-21)。

    全以民的第一位国王撒乌耳出自本支派(撒上10:21)。国王死后,本支派曾誓死不欲接受达味的统治(撒下2:12-31)。阿贝乃尔初曾拥护撒乌耳之子依市巴耳,后则弃之而从达味,亦将全支派带向达味一边,但心不甘者,仍大有人在(撒下3:19;4:2-8;编上12:29)。故此曾数次向达味叛变,而未成功(撒下19:41-43;20:1-22)。以民分南北朝之后,本支派基于其历史传统,及心理成份,本应是反对犹大的,但它却可能由于经济及地理的关系,放弃了北国,而追随了达味王朝(列上12:21;编下11:1)。自此之后,本支派的北方土地,便不时在受着北国君王的骚扰(列上12:29;编下11:5,10,11)。而本支派及犹大支派的历史,也由此便常被人混为一谈(编下15:9,10;厄上1:5;4:1)。在巴比伦充军之际,本支派经过其族人,摩尔德开及艾斯德尔,救全以民于杀身之祸(见艾传)。本支派同犹大支派是最初自充军地返来重建耶京的人(厄上1:5;厄下11:31-35)。在玛加伯时代,本支派的一人,名息孟者,因与大司祭敖尼雅三世,发生冲突,而献计与赫略多洛王,没收耶京圣殿的宝库(加下3:4等)。在死海边的谷木兰洞内发现的文件中有「战争卷」,载有本、犹大及肋未支派同属光明之子。

    在《新约》中,保禄属本支派(罗11:1;斐3:5)。「由本雅明支派中盖上印的有一万二千」(默7:8)。

    本支派历来的边界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人事的更动及战争的牵联,没有即成不变的界线,参见苏18:11-28;16:1-3;15:6-9。它的城市见苏18:21-24;参见厄下11:31-35。

    《圣经》上其他以此为名的人物:

    1. 彼耳汉的儿子,英勇善战(编上7:10)。

    2. 哈陵之子,充军后被迫与其外方妻子离婚者(厄上10:32)。

    3. 充军后居于耶京者,曾修治自己家门前的耶京城墙(厄下3:23),可能与厄下12:34所提者,同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