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临」一词,在希腊文化上是有特殊意义的,它尤其指某神的光临或某帝王的驾临而言,并不是普通的来到或来临。《新约》本着希腊文化的这个固有观念,用以专指「上主的来临」(得前2:19;3:13;4:15;5:23;格前15:23;玛24:3,27,37,39;雅5:7,8;伯后1:16;2:4,14;若一2:28),祇有一次是指示假基督的来临(得后2:8,9。注:思高译本正确地译作「来到」)。
在《旧约》时代先知们曾经不断地报告「上主的日子」的来临,达尼尔更强调「人子」的来临(达7:13)。这种观念亦进入了《新约》中:「天主的国」业已来临(谷1:15),救援已到(格后6:2),时期已满(迦4:4;弗1:10),末世在即等(格前10:11);并且在《新约》时代的祈祷中,「主的来临」成了当时祈求的对象之一:「吾主!来吧!」的阿剌美文「Maranatha」祷词,竟成了希腊化的呼求(格前16:22)。
主,耶稣的出现共有两次:一次是于白冷的降生,第二次是在世界的末日。虽然圣教会,尤其教父们,不时将两次的出现,都称作「来临」,但在《新约》上似乎各有其专用的术语:即将第一次的出现称为「显现,显示」,第二次的出现称为「来临」(更好说是「驾临」或再来)。
圣保禄更清楚地刻划出主来临时的种种步骤:天使吶喊,号声大作,随从出现,兴高彩烈的,他戴着尊贵的冠冕,披着伟大的光荣,圣人们围绕着他,死人们复活起来前往迎接,在天空云彩中与他会合,其后就是公审判的出现(得前4:13;5:11;格前15:23-28)。
但是耶稣何时再来这个问题,却的确使初期教会的信徒恐慌不安;保禄甚至相信他自己在未死之前,就可能见到主的来临(得前4:15-17;格前15:51-52)。不过,保禄也不得不承认,主来临的日期是在不知之数。故此时时应当提高警觉,恒心等候,犹如防备盗贼。现在是耐心等候的时期,是受苦受磨难及试探的时期,在这个等候的时期中,应照常工作。他自己也继续传教,建立教会,努力不懈,又似乎主的来临并非是迫在眉睫的急事似的。当得撒洛尼的教友们为了主来临的事忐忑不安之际,保禄给他们指出了两个主将来临的确切征兆:背叛教会及假基督的出现(得后2:8-10)。上述保禄的道理与《福音》上的思想是一致的:「至于那日子和那时刻,除了父以外,谁也不知道,连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谷13:32;见玛24:36;伯后3:8-10)。其实,按照保禄及《福音》的道理,主耶稣来临之迟早及何时来,都是无关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应当时时醒寤振作,「将你们整个的灵魂和肉身,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来临时,保持的无瑕可指」(得前5:23;见得前5:1-11)。《默示录》亦以等待的心情,以祈祷的方式作全部《圣经》的结尾:「主耶稣,你来吧」!(默22:20)。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新约》时代的教会,好似在以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耶稣的即将来临,有不少的语句,好似在指示主的来临已指日可待;但是,这种心情的流露,以及急切的希望,究竟有什幺真正的意义及价值,学者们各有自己的看法及解释。不过无论如何,热切等待及关心耶稣再来的心情,对整个教会的信友们来说,是有重大意义及价值的,因为它使信友更专心致力于上主的事务,更以希望及愉快的心情,来善度此生,更以完全依恃及爱慕的心情,来准备及净化自己的心灵。
见末世论、「吾主!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