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划 拉丁文译本 [《拉丁通行本》](Latin Versions)
    拉丁文译本[《拉丁通行本》]

    (LatinVersions,VersionesLatinae[Vulgate,Vulgata])

    在《圣经》译本中,除了希腊文译本(参阅「七十贤士译本」条)及叙利亚文译本外,拉丁文译本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兹介绍如下:——

    拉丁古译本拉丁通行本——

    (甲)拉丁古译本

    一、名称与种类

    所谓「拉丁古译本」(VetusLatina=TheOleLatinVersion),只是《圣经》学者的一个协议名称,泛指圣热罗尼莫(St.Jerome=EusebiusSophroniusHieronymus:347-419)的拉丁通行本(后详)以前的一切拉丁文译本。这些拉丁古译本究竟有多少种,至今尚未有足够资料可以断定,因为由于历代抄写的错误,文气的修改,按照希腊译本的修订以及与其他拉丁文译本的看齐等等,每本抄本的经文都有出入。只是一种译本,还是多种译本?这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两种主要的版本,即非洲拉丁古译本和欧洲拉丁古译本。这两个名称也是按照这两本译本之较为接近非洲作家们或接近欧洲作家们,所引用的《圣经》经句的语风而定。虽说如此,但这两种不同的语风在这两译本中也不很显着,很可能因为它们在翻译上彼此借镜,彼此附属。欧洲拉丁古译本又分法国版本及意大利版本:后者大概就是(学者意见不一)圣奥斯定(St.Augustine:354-430)所称的意大拉本(Itala)。

    二、来源

    至于这些拉丁古译本何时开始翻译我们不能确定,我们只可以说:在罗马帝国开始有众多不懂希腊语的信友时,便开始有拉丁文译本。大概是由北非(Nord-Africa)、高卢(Gaul=今日法国)及北意(Nord-Italy)说拉丁语的省份开始。可以肯定的是公元一八○年,至少局部的《圣经》已译成拉丁文,因为那年在北非致命的拉丁语教友,在手袋中已携带圣保禄的书信;而全部《圣经》至迟在二五八年已全部译就,因为该年逝世的圣西彼廉在着作中屡屡引用的《圣经》,已是一种定型的译文。从这些译本的语气及翻译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拉丁古译本是由多个译者在不同年代译成的,甚至有时同一本经书也先后有多个不同的译者:《旧约》译自六栏本(参阅「叙利亚文译本」条),以前的一种《七十贤士译本》版本;《新约》则译自近D组(参阅「经文」条)的希腊文抄本。

    三、重要性

    至于《拉丁古译本》的重要性,虽然有些学者加以怀疑,笔者却不敢加以否认,因为,

    《拉丁古译本》年代古远(第二世纪),《旧约》(如上所说)译自《七十贤士译本》的一本良好版本,《新约》译自希腊文本,因此为鉴经工作(参阅「圣经批判学」条),极有帮助;

    《拉丁古译本》,除了《旧约》的首正经(参阅「圣经书目」条)外,可说是《拉丁通行本》的蓝本(见后),因此,极有帮助于研究《拉丁通行本》的形成;

    拉丁礼仪,拉丁教父及作家采用的,都是《拉丁古译本》,即使《拉丁通行本》问世以后(第五世纪),拉丁古译本,尤其是《旧约》部份,仍是当时的通行本,只是第九世纪才被《拉丁通行本》取代;

    《拉丁古译本》为研究古典拉丁后的拉丁语(Post-ClassicalLatin),新拉丁语(Neo-Latin)、教会拉丁语(EcclesiasticalLatin)、教会术语的构成,神学思想的演进以及初世纪拉丁教会的动态,都有其不可忽视的资料和价值。

    只可惜这本或这些拉丁古译本没有完整地传留下来,今日只存有大部份经书。可参阅PetrusSabatierO.S.B.(1682-1742)的BibliorumSacrorumLatinaeVersionesAntiquaeSeuVetusItala,Reims1739-1751;及1949年开始出版,至今尚未全部完成的VetusLatina.DieRestederaltlateinischenBibelsnachPetrusSabatierneugesammeltundherausgegebenvonderErzabteiBeuron.

    (乙)《拉丁通行本》

    《拉丁通行本》,英文Vulgate,来自拉丁名词Vulgata,解说「普遍的」或「通行的」。这个拉丁名词,在初世纪的文献上,有时也指当时通行的《七十贤士译本》或《拉丁古译本》:只是十六世纪初叶学者才用它专指出自圣热罗尼莫手笔的《拉丁通行本》。

    一、来源

    上面我们说了;《拉丁古译本》的抄本,由于多种因素,各有出入,因此,教宗达玛索一世(DamasusI:366-384)于三八二年委托圣热罗尼莫修订拉丁古译本,先由四部《福音》开始。教宗逝世后(三八四),圣人离开罗马,到了巴力斯坦(三八六)继续修订《新约》其他经书,借镜于一本与CodexB(参阅「经文」条)很接近的希腊抄本。今日有些学者否认圣人修订了《宗》及《宗徒书信》,但这还是尚未有确证的个人意见。

    至于圣人对《旧约》的修订工作如下:

    五本次正经(《巴》、《德》、《智》、《加上》、《加下》)直接取自《拉丁古译本》,不加修订,因圣人与巴力斯坦的犹太人有同感,认为非希伯来文的经书,不是正经(参阅「圣经书目」条);

    其他两本次正经(《多》及《友》,则在朋友催逼下,译自阿剌美文本;

    艾的次正经部份(10:4-16:24=希腊文本的补录甲──补录己)以及《达》的次正经部份(3:24-94;13;14),取自《拉丁古译本》:前者按照《七十贤士译本》,后者按照《德敖多齐敖译本》(参阅「七十贤士译本」条)加以修订;

    至于《咏》,圣人先按照《七十贤士译本》修订了《拉丁古译本》的《咏》,这《咏》修订本成了罗马礼仪用本,故名《罗马圣咏集(PsalteriumRomanum),这《咏》可见诸《罗马大日课》;接着又按照《六栏本》再次修订《拉丁古译本的《咏》,这《咏》修订本成了高卢的礼仪用本,故名《高卢圣咏集》(PsalteriumGallicanum),这《圣咏集》列入了《拉丁通行本》;最后,圣人还由希伯来原文翻译了《咏》,故名《希伯来文圣咏直译》(PsalteriumexHebraeo),对这《圣咏集》可参阅DeSainte-Marie,sanctiHieronymiPsalteriumJuxtaHebraeos(CollectaneaBiblicaLatinaXI1954);

    《旧约》的首正经,圣人则用十五年工夫(三九○~四○五)译自与《玛索辣本》很接近的希伯来文本(圣人也曾按照《六栏本》修订了《约》、《编上》、《编下》、《箴》、《咏》、《歌》,但除了《咏》外-即《高卢圣咏集──全失掉或被窃取了。可能正因此,圣人才立志将所有首正经重新由希伯来文直译)。从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说:圣热罗尼莫的《拉丁通行本》,除了《旧约》的首正经(《咏》除外)译自希伯来文,及《多》与《友》译自阿剌美文外,完全脱胎于《拉丁古译本》。

    二、价值

    这本费了二十多年(三八二~四○五)修订及翻译的《拉丁通行本》,设法仿效《息玛雇斯译本》(参阅「七十贤士译本」条)的优点,即文词优雅,着重意译。《新约》修订的经文最佳,很受鉴经学者重视,通常保留《拉丁古译本》的字句,有时略加修改,使文词更优雅;《旧约历史书》的首正经译文忠肯优雅,《约》则次之;《先知书》屡有逐字翻译;《咏》(高卢圣咏集)不比希伯来文《圣咏》直译完善,译文刻版,文意不明;《训》及《歌》不很雅;《多》及友译文过于随便(前者一日,后者一夜译成);《达》的次正经部份的缺点与《德敖多齐敖译本》同,其他次正经的缺点则与《七十贤士译本》同。此外,对《旧约》的首正经份,忽视了参考《七十贤士译本》:对希伯来文难解的经句则逐字译出,词不达意,或是大胆揣测加以译释(如撒下23:8);对诗意屡不了解,也表达不了诗的体裁;有时会受到犹太解经学的影响(如苏14:15;厄下9:7),有时也会误解原意(如创49:3),或在原意上加上(如依11:10;16:1)或加强(如依12:3;51:5)默西亚的预言意义;有时则将固有名词当作普通名词译出(如创4:16;耶31:15),或将地方名词解释错误(如户24:24;则27:6;30:14);有时则加上简短的解释字句(如苏3:15;达9:26)等等。虽有这些许缺点,但是,《拉丁通行本》始终是一本权威译本,因为圣热罗尼莫精通希伯来文、希腊文及拉丁文,且对古抄本具有一锐利的审断能力:他是当时及后来几世纪的唯一权威《圣经》学者;在一切古译本中,他的译文最忠肯,文气最流畅,操词最优雅。

    虽说如此,但《拉丁通行本》问世后,却不受欢迎(尤其是《旧约》部份):学者仍然采用《拉丁古译本》只是查理士大帝时代(CharlestheGreat:742-814),由学者Alcuin的极力推荐,才取代了《拉丁古译本》。至于教会官方的批准,只是脱利腾大公会议(TheCouncilofTrent:1545-1563)于一五四六年四月八日才宣告它的正确性(Authenticity),定它为拉丁教会的《圣经》法定本。这「正确性」,按照教宗庇护十二世《圣神默感通谕》的解释,并不是指鉴经学上的正确性(TheCriticalauthenticity),即不是说《拉丁通行本》的每句每字都完全正确地与原文本符合,以致能取而代之,而是指法律上的正确性(TheJuridicalauthenticity),那就是说:既然拉丁教会经过几个世纪都使用《拉丁通行本》,并认定它在信德道理及伦理法律上没有错误,因此,它是天主教信仰正确而可靠的泉源。

    三、修订本

    《拉丁通行本》问世后,虽然起初不受欢迎,但是也有不少抄本,其中许多都有抄写错误的,因此,后期学者都觉得有修订的必要,因此,他们如Cassiodorus(570),Alcuin(800),Theodulf(821),Lanfranc(1089),StephenHarding(1134),StephenLangton(卒于一二二八年)等,都先后加以修订,其中StephenLangton的修订本--称为《巴黎圣经》(BibliaParisiensis),因是巴黎大学的用本--虽是较不完善的一本(是他开始将《圣经》加以分章的),却是最通行的一本,日后Gutenberg发明印刷后,第一本印行的《圣经》,也就是这一本(一四五○~一四五二)。可惜这些修订本都未能供予一本完全标准的版本。为了弥补这缺憾,十三世纪的学者又撰写了不少《圣经》校勘(CorrectoriaBiblica),但在鉴经学上都没有多大价值。因此,十六世纪初,有些学者,如ThomasdeVioCajetanusO.P.(1469-1534)及SanctesPagniniO.P.(1470-1536)--他是圣热罗尼莫以后,从原文翻译《圣经》的第一人--尝试另作新译。从此可见,当时的修订本和译本,林林总总,实不缺乏,但是,仍未符合理想。

    有鉴于此,脱利腾大公会议便议决出版一本法定修订本。因此,教宗庇护四世及五世先后于一五六一及一五六九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但是工作缓慢,始终未能出版。一五八五年教宗西斯督五世(SixtusV)出版了修订本,学者称它为西斯督版本(TheSixtineEdition):在教义方面,这版本无可非议;但在鉴经学方面却很不完善。因此他死后,他的继位者额俄略十四世(GregoryXIV)又另立委会,重加修订。这工作于一五九二年在继位的克肋孟八世(ClementVIII)任内完成,出版了日后(一六○四)命名的《西斯督克肋孟版本》(TheSixto-clementineEdition)。这版本时至今日仍是拉丁教会的法定本。但在鉴经学上这版本仍有许多缺憾。因此,教宗圣庇护十世于一九○七年又决定出版一鉴定本(Criticaledition),交由本笃会会士负责。这工作是按照严格的鉴经学原则进行的。一九三三年教宗庇护十一世为推进这工作,特在罗马兴建圣热罗尼莫隐修院(MonasteryofSt.Jerome)。这套巨着,现已快近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