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古时代学者们解释《圣经》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是将《圣经》不清楚的词句或内容,加以澄清解释,或将《圣经》不恰当的词句加以修正,或者将《圣经》古老的表达方式加以现代化。这种澄清修正或使现代化的工作,大都是按照注解家的个人主观评断而为之。故此很显然地,有的地方是作对了,但也有不少的地方,却使原文更为不清,甚至误解。这种注解又有两种:一种是书于《圣经》正文行与行之间的(G.interlinearis),一种是写于正文每段之后的(G.ordinaria)。要者是应与正文完全分离,不然就成了夹句(Interpolatio),这也就是注解与夹句分别之所在。
注解的原则虽然如此,(与正文分开),但是日久天长,《圣经》一遍一遍的抄写,不知不觉的有不少注解(单词或语句)被抄入正文之内,致使《圣经》的正文丧失其原来的真面貌。这种事实的造成,可能是出于抄写人的疏忽、误会,也可能是出于他的善意。不过这些外来的插词或插句,因着对《圣经》细心的研读,及多种不同手抄本的彼此比较,是容易被发现出来的,因为它们大都是些原文的重复,生硬甚至格格不入的词句,这就是《圣经》校勘学的主要工作对象--发掘《圣经》的真面貌。这竟成了一种《圣经》的专门学问,且有不少的着作问世,以资参考。《思高圣经译本》就采纳了不少学者们的意见,将共同被认为是插句的地方以〔……〕记号表示出来,供读者留意。
见解经的串炼、若望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