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名,他们是居于圣地海边的一个非属闪族的民族。但是他们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民族,而是由数种较小的海边民族或部落所组成,笼统的被称为培肋舍特人,比如达味时代的雇佣军,革勒提人及培肋提人(撒下8:16,18;20:23;编上18:17),就都是属于培肋舍特种族的人。他们曾经企图入侵埃及,但被辣默色斯三世拒之于外未能得逞,只好退居于巴力斯坦的沿海地区;巴力斯坦之名的由来,便是得自这个民族名。
但是,在他们联合向外侵略发展之前的原来居地,是加非托尔海岛,亚9:7;耶47:4;及一些埃及文件,都证实这种说法的正确。按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加非托尔岛就是现今的克里特岛,不过目前因着考古学的进展,有少数学者则强调它应是现今的塞浦路斯岛。
他们在圣地所居住的地方,在《圣经》上没有特别的名字,只谓「培肋舍特地」,或「培肋舍特人的地方」(见加上3:24;撒上27:5)。这个地区包括,北起加尔默耳山,南至迦萨地区,是一片肥沃的平原土地。出产丰富,海陆交通便利,主要的城市有五座:由南而北迦萨,阿市多得,阿市刻隆,加特及厄刻龙,学者们惯称「五城」(见苏13:3;撒上6:16,17;耶25:20;亚1:6-8;索2:4;匝9:5)。
他们所崇拜的神祇是,达贡及巴耳则步布(撒上5:2-5;加上10:84;11:4;列下1:2,3,6,16),后者本是客纳罕地的古代神明,而被这批入侵者亦加以崇敬。他们虽被视为慓悍善战的英勇民族,但却因为是未受过割损的人民,时被轻视讥笑(民15:18;撒上31:4)。在厄本厄则尔一战将以民打败,非只将其当时的宗教中心史罗破坏,更将约柜夺去(撒上4:1,2,10,11),但在其达贡神受到约柜的侮辱,及人民受到灾害之后,只好将约柜原封退还(撒上5;6)。
为了同以民争占巴力斯坦地盘,两个民族变成世仇,再加上他们英勇善战,及依仗以民所没有的金属武器(撒上13:19-22),曾经自公元前第十一世纪的中叶起,极力欺压蹂躏以民,占据了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直至撒慕尔(公元前一○五○年)及撒乌耳(公元前一○二○年)时代,才将他们虎视耽耽的凶气,渐为缓和。但是基耳波亚山上一战,以民大败,撒乌耳殉职之后(撒上30:1-8),他们更变本加厉向外发展,将以民的大部分领土占领。至达味正式为王之后(九九○),才将他们全部驱逐出境。自此培肋舍特除了在商业上仍有所表现外,变成了平平无闻的民族,受着其他强权(亚述、埃及)的左右及摆布;对以民的再度侵扰,也只是偶而有之的罕事(见列下18:8)。终究与后期的犹太人归于同一命运,变成罗马帝国的属民。
在文化方面,我们知道培肋舍特人的语言与闪族的语言是迥然不同的,这种情形仍见于乃赫米雅时代(厄下13:24),至于所用的文字却无法考察。考古学告诉我们,自十二世纪起,在培肋舍特的地区,格外在「五城」地区,发现一种新式的,由外区传入的陶器,称之为培肋舍特陶器;后来的学者,更证明这种陶器,是由西方经过塞浦路斯岛而进入圣地的。这种陶器的特点,在于上面纯黑或纯红色的几何图案花纹,或梳弄羽毛的天鹅,盛装液体的陶器,且置有过滤器,过滤液体中的不洁之物。他们特别喜欢饮酒,可能这种有过滤器安装的陶器,就是为盛酒用的。
见加非托尔、克里特、培肋提、塞浦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