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今也称箭头文字,以其字形如箭头。这箭头文字,据近一世纪考古学家的研究,为公元前四至五千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叔默尔人所发明,最初只是将某种具体东西刻画在泥块上(象形),让太阳晒干,之后再把泥块用火焙烤。以后在刻画时改用削尖的芦苇,由于改用芦苇,线画较为细致,且逐渐将曲线改为直线,这一改进使原有的符号,除原有的意思外,另加入一意形(或会意)如★这一符号原意指人的脚,过后也有「走」的意思,这即箭头文字之由来。
叔默尔人最初用这些符号只是为记些家常琐事,之后也为宫廷所采用。最初这文字是由上而下直写,后来为了书写便利(书写时,左手执泥块或石块,右手执刀笔),而改为由左至右横写,书写时既利用尖形的东西(或芦苇或尖刀),是以头部较粗较深,而尾部较浅较细,因而形成了「楔子」或「箭头」形状,故西欧考古学者称之为ScripturaCuneiformis而我国译为楔形或箭头文字。
这箭头文字,既如上述为叔默尔人所发明,但发扬广大其用途的,则当归功于阿加得人。阿加得人原属闪族后裔,当他们由北部侵入幼发拉的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后,他们原来本无文字,遂采用了叔默尔人的箭头文字,当然为了就合他们的语言,对原有的文字不免有所变更和改进,如叔默尔人的语言为纯单音,称人为「Lu」,而阿加得人则按他们的语言改称「Amelu」。以后因了他们,尤其日后形成的亚述、巴比伦等大帝国的影响,使古代近东各种族,如赫特族、厄蓝族、曷黎族等都采用了这种文字,当然他们也都各按他们的语言,对原有的文字有所变更,因而这一文字通常称为叔默尔--阿加得文字。
由阿加得族后来形成了亚述大帝国,它的历史可说由撒尔贡王朝始(约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直到乌尔第三王朝,它的文字仍是正楷,但自从巴比伦第一王朝开始,这种箭头文字发展为两种趋势,即新亚述体和新巴比伦体,前者较清楚整洁,采直线形,后者则仍采曲线形,介于古式与新式之间。公元一九二二年在卡帕多细雅所发掘的小泥块文件,即属这类箭头文字。按专家的意见,远在卡帕多细雅能发现这类文字,并非因这类文字当时在卡帕多细雅已广为应用,极可能是由美索不达米亚来该地经商的商人,把该类文字带至该处。
此外一九二八年以及一九四八年在霞斐尔(C.F.A.Schaeffer)指导下在辣市沙木辣(Ras-Shamra)(即古腓尼基地方,今叙利亚西北部)发掘出的,即今日所惯称的「乌加黎特文件」,所用的也是这类箭头文字。按专家考据,乌加黎特文件,仅采用了箭头文字,也只藉用了箭头文字来写他们原有的语言,而且总共只有三十个符号,即今日西欧文字中所称的子音字(Consonantes)。这些文件据考古学者的意见,当属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产品,这样足证这个所谓阿加得箭头文字流行之广泛。这一文字直流行到公元前五百多年波斯大帝国时代,之后,逐渐为更便利的阿剌美文及以后的希腊文所代替。
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