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划 试探、诱惑 [耶稣受试探](Tempt)
    试探、诱惑[耶稣受试探](Tempt,Temptation,Tentare,Tentatio[Christ'sTemptation,TentatioChristi])

    这个名词,固然同见于《旧约》和《新约》,但是它的意义范围却略有出入。大致说来,它在《旧约》上的范围比较窄狭,只有「试探」或「考验」之意;但在《新约》则比较宽广,盖除了上述意义之外,也有「引诱」或「诱惑」之意,即引人作恶的意思。两个在希腊原文上迥然不同意义的同体字,就只有依赖其上下文而予以确定。

    一、在《旧约》中:

    1. 天主试探人:

    明显的例子,如天主为考验亚巴郎的信德及听命,使他经历艰苦甚或绝望的试探(创22:1-19)。亚巴郎胜过考验,为后人称赞不已(见德44:20;友8:22;加上2:52)。以民在天主的大力帮助之下占领了福地,天主为考验百姓的忠诚,使当地的少数外邦民族仍然留居于其地(民2:22),以考验以民是否将与外邦人同流合污而敬礼邪神。

    2. 魔鬼试探人:

    其实是天主自己利用魔鬼来考验人的信德与为人。当然魔鬼的目的是引人犯罪作恶,比如在《创》第三章上,魔鬼是在引诱原祖父母犯命得罪天主的,可是虽然有这个事实,但「诱惑」的词句,却不见于《圣经》原文,而魔鬼也是借蛇的形像出现。其次魔鬼试探约伯的信德,不是在思想上使他兴起作恶犯罪的欲望,而是以苦难灾害来磨难他。

    3. 人试探天主:

    几时人缺少对天主信赖依靠的心,其结果便是试探天主。二者在旧、新二约中是有同等的意义,比如在旷野中的以民(出17:2)及犹大王阿哈次(依7:12)的所作所为,便是这种例子(参见申6:16;9:22;咏78:17,18,40,41;95:8,9;106:14)。

    二、在《新约》中:

    「试探」及「诱惑」两种觏念,在《新约》中常相提并论,指出它的危险性,因为人可能受了试探及诱惑的折磨和吸引而失足跌倒,背信忘义而开罪于天主。所以「天主经」上特别强调祈求,不要使我们陷于诱惑,意即不要使我们遭受致命的磨难及试探(玛6:13;路11:3)。虽然次雅各伯宗徒指出试探是使人修德成圣的方法(雅1:2-12),但是他也清楚地说明,诱惑并非来自天主,而是来自个人的私欲(雅1:14)。保禄更强调,虽然天主准许人受试探的折磨,但是决不会让试探超过我们的力量(格前10:13)。

    试探及诱惑的策动者是魔鬼(玛4:3;得前3:5)。撒殚的目的,不外是利用试探的磨难,使人背信犯罪(玛13:19-22;谷4:15-19;路8:12-14;得前3:4,5;伯前5:8,9等)。人的私欲肉情也多次是诱惑的来源(罗7:14-28;8:10;见罗6:12;13:14;迦5:16-24;伯前2:11等)。

    三、耶稣受试探

    耶稣在约但河受过若翰的洗礼之后,避居旷野,祈祷守斋四十昼夜,于是魔鬼前来试探耶稣(玛4:1-11;谷1:12,13;路4:1-13)。自古以来的传统认定耶稣受试探的地方,是在耶里哥西北的一座山上,名叫卡郎塔耳山(Qarantal)。关于这段事迹的记载,《马尔谷》只是一提即过,《玛》、《路》则加以详细的记载,不过,二者所记三次试探的次序略有出入。直觉地看来,耶稣似乎是实在地在肉体上受到试探,但是有些地方(被带往圣殿顶上),又好似祇是耶稣精神上的一种感受。是以学者们的意见颇为不一。至于耶稣三次受诱惑的方式,不外是:滥用显奇迹的权能(将石头变成面包),虚假光荣或妄赖天主的保护(自圣殿顶上一跃而下),以及野心的向往(统治天下万国)。魔鬼的目的是想如此来证明耶稣是否真是天主子,是否具有显圣迹的权能,以及如果可能,使他反抗天主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