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节[巴斯卦羔羊](passover,pascha[PaschalLamb,AgnusPaschalis])
逾越节是以民按法律遵守的三个节日之一,它的来源及订立一定早过《出谷纪》上的记述,盖它本来的目的是为向上主祭献初生之牲畜,是游牧民族的一种祭礼。但是到了《出谷纪》的时代,则将它与以民的获救得以自由的事迹,放在一起,以资记念不忘。
这个节期的两个主要部份,是祭献羔羊及吃无酵饼。原来它们也是两个不同的节庆,配合在一起(出23:15;12章;申16:1-8),而有了新的意义:过红海之后,过逾越节所宰杀祭献及所吃的羔羊,应使他们记忆起,因着那羔羊的血,他们曾幸免于死亡。
按出12的规定,以民应在每年正月,即「尼散」月初十,选择祭物:未满一岁,完整无瑕的山羊或绵羊,在十四日黄昏将它宰杀,却不应折断羊骨:并以羔羊的血涂在门楣及门框上,将肉烤熟后站着吃;束上腰,手中拿着棍杖,要快吃,不应剩下什么,若有所剩,应将它烧掉。故此事先应斟酌每人的食量,人太少时,可以同邻居合伙进食,普通是每十一人一只羔羊。在这个机会上,家长有责向年幼的子女解释过节的意义(出12:34,39;申16:3)。以民定居许地,并集中在耶京庆祝逾越节时,羔羊的血应倾倒在祭台之旁(申16:5-7;编下35:11)。
凡满了十二岁的以色列男子,都有责任参加过逾越节,妇女及已受过割损的外方人或客人,则可以参加,染有不洁或行路未能在「尼散」月十四日晚过节的人,应在下月十四日补过。耶稣同宗徒所吃的最后晚餐,就是逾越节晚餐(谷14:12,16等)。圣保禄说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的逾越节羔羊(格前5:7),以证明耶稣的死亡,实是有祭献性的死亡。
紧接着,自「尼散」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以民应过「无酵节」。这也正值开始收割大麦,故此「无酵节」的目的,就是将初熟之果,献给上主,求主赐福增多收成。在这七天内所吃的饼应完全以新收的麦粉作成,去年的旧面粉一概不准应用,并应将酵母除去(出12:15,18,19;13:6,7;23:16;申16:3,4;肋23:6),是为记念当时以民的仓促逃难,来不及发酵之意(出12:34,39;申16:3);并吃苦菜。这完全是农民的节日,格外盛行于以民定居之后的时代。但实际上,这两个节是完全合在一起了,这由《新约》》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无酵饼在《新约》》上有一种新的意义。保禄指出发酵的东西是腐败、不洁、邪恶、陈旧及虚伪的象征。相反地,未经发酵的东西,却是在象征正直、纯洁、真实、新生(格前5:7,8),是以信耶稣的基督徒,被比作未经发酵的面饼。基于这一点,我们也就更易明瞭耶稣提醒自己的门徒,要躲避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及黑落德党人的酵母,以及《圣经》上所说的,教友应束上腰,犹如旅途的客人,战战兢兢地过自己的教友生活,因为教友是以巴斯卦羔羊基督的宝血所拯救出来的(伯前1:13-22)。
初期的教会,过逾越节的仪式,虽然外表上大致兴犹太人相同,但它的意义却回然不同。后来才渐渐加上新的礼仪,比如守斋、守夜不眠、祈祷、鸡叫时诵读《出谷纪》上的过红海事迹、给望教者付洗等;其后,则是举行圣体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