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划以上 饼 [供饼](Bread)
    饼[供饼](Bread,Panis[BreadofthePresence,PanisPropositionis])

    饼或面饱几乎是一切古东方民族基本食品。以民普通皆以价值较低的大麦饼作饼(民7:3;列下4:22;则4:9;若6:9,13),小麦饼则似乎是上等人家的食品。面包之制作大都是每个家庭主妇或婢女的职务(创18:6;撒上8:13;撒下13:6-8;耶7:18;玛13:35等),作法是将面粉加以适中的水分与酵母揉在一起(耶7:18;则7:28;玛13:33),切成块放在不同形式炉上烤。烤炉平常是安置在天井中间,有时是数位妇女及数个家庭的共有物,可轮流使用(肋26:26)。已烤好的面饱就收藏在篮子里(创40:16;出29:3;玛14:20;路16:9),食用时并不是以刀切,而是以手擘开而食(依58:7)。

    面饱与以民的日常生活既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是以「缺少面包」意即指以民在过着贫穷苦难的日子,多次是以民反抗的原因(出16:3;户21:5)。天主为解救百姓之痛苦,使天降「玛纳」,养活百姓,是以有「天上之粮」的说法(出16:4,15;申8:3;厄下9:15;智16:20)。面包之有无,象征天主的降福与否(出23:25;撒下3:29;耶5:17;哀1:11;2:12;则4:16,17;咏37:25;132:15等),是以食粮丰富成了默西亚时代的特征(依30:23;33:16;55:1-3;耶31:12;咏78:25等)。其次在社会生活上,与路人分食面包是好客的表示(见创18:6;列上17:13;19:6;列下4:42-44;则4:9等),与人共食面包则是友谊的象征(见咏41:10;若13:18),施食与穷人是仁爱的表现(见依58:7;则18:17,16;约31:17;箴22:9;多4:16等)。含泪而食,或快乐地食用面包,是表示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依30:20;咏42:4;80:6;102:10)。

    在祭祀上,面包几乎是一切以务农为主的民族的主要祭品。在《圣经》上有「供饼」,即是以细面所作成的十二个饼,分成两行(每行六个),供在上主面前的纯金桌上,作为上主与百姓之间的盟约纪念(肋24:5)。

    耶稣也强调面包之与人生的重要。是以在他亲口传授的经文中--天主经(见天主经条)--就有求天主赐给我们日用粮的一项祈求,而且这是天主经七项祈求中唯一以物质为对象的祈求(见玛6:9-13;路11:1-4)。在增饼奇迹中,耶稣许下要赐与人类「生命的食粮」--圣体圣事。如此耶稣用人生基本的需要,来教导人们超性生命的道理,使人更易明瞭。他更清楚的宣告:「我是生命的食粮。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若6)。此外,耶稣说:「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