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划以上 旷野 [荒野](Wilderness)
    旷野[荒野](Wilderness,Desertum[Desert])

    一、《旧约》中的旷野

    所谓巴力斯坦的旷野,并不是我们平常所想像的荒沙赤地,而几乎全部是属石灰石的山岗地带,因缺乏雨分或土质恶劣,而成为荒野地带。《圣经》上称之谓旷野,但这些旷野并不是绝对性的,因为考古及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现在或《圣经》上所称的旷野地区,古时亦曾有过人烟及文化的存在,是以并非人不能生存的旷野。《圣经》上为指示旷野所用的名词颇为丰富,今简述如下:

    1. 「米得巴尔」(Midbar):

    原是指一片广大、可用为牧业的平原而言(撒上17:28;咏65:13;依42:11;耶23:10;岳1:19;2:22),其次才是指不毛之地,或沙漠地区而言(创14:6;出3:1;申11:24;撒上24:1;列上19:15;依32:15;35:1等),另外亦有寓意的用法,即为表示凄惨荒凉,贫乏荒芜之意(依14:17;耶2:31;欧2:5等)。

    2. 「阿辣巴」(Arabah):

    意谓「旷野,凄凉、无人烟地区」,加以冠词则格外是指阿辣巴及阿辣巴河而言(亚6:14)。此字原有遥远的干枯地区之意,故此多次与「米得巴尔」通用(依33:9;35:1,6;40:3;41:19;51:3;耶2:6等)。

    3. 「耶熹孟」(Yeshmon):

    即旷野之地(申32:10;咏68:2),有时同「米得巴尔」对用(咏78:40;106:14;107:4;依43:19,20),若加以冠词则变成固有地名(撒上19,24;26:1,3,见希伯来语文)。此外尚有一些其他指旷野的代用名词,如「空旷」,「干旱之地」,「凋零之区」等。

    二、《新约》:

    《旧约》中的旷野意义仍沿用于《新约》,所不同者是《新约》除了「犹大旷野」外,从未提及其他任何固定的旷野,并且有些地方「旷野」与清静之地意同。

    三、旷野的象征意义:

    旷野象征天主的惩罚,天不降雨,地无出产,先知们惯用此种意义(依6:11,12;13:9,20-22;34:10-17;耶19:10;17:6;哀5:18;则6:14;26:19;29:9;索2:13;默17:3),人居之地将满布鸱鸮、驼鸟、魍魉、豺狼及野狗(依13:20-22;34:11-16;索2:14;路8:29;11:24;默18:2),但在默西亚时代旷野将变成美丽的田园(依32:15-17;25:1,2,6,7;41:18,19)。

    以民四十年的旷野生活,在宗教上为以民的子孙有着重大的记念意义。它是天主向以民表示爱情结盟的黄金时代(申32:10-12;欧2:16,21,22)。若翰在旷野度过数年苦修生活之后,便在约但河附近的旷野地带,开始他的传教生活(路1:80;2:4)。耶稣受洗后,亦在旷野四十昼夜禁食及受魔鬼的试探(玛4:1-11;路4:1-13)。耶稣多次躲避群众,走向旷野去祈祷,并在旷野两次显增饼的奇迹,用以证明他是赐给真「玛纳」(指圣体圣事)的默西亚(谷1:35,45;6:31-41;若6:26-40)。《默示录》的作者神视中见默西亚的母亲--教会,在生子后逃避至旷野,象征的记念厄里亚在旷野中的避难(默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