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弗所位于小亚细亚西岸卡斯特河(RiverCayster)河口,是约尼雅民族(TheJonianGreeks)兴建的名城,由雅典王Codrus的儿子Androclus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三五六年Lysimachus(三六○~二八二)将它重建,公元前一三三年归属于罗马共和国(参阅「罗马」条)。奥古斯都将罗马帝国划分为二十五个罗马行省以后,厄城成了罗马帝国亚细亚的省会及商业中心:它是小亚细亚各地与西方民族陆路和海道交通的中枢(宗19:21;20:1;弟前1:3),也是先后能与米肋托及斯米纳媲美的重要商港(弟后4:12;宗18:29),与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地中海东岸的三大城市,居民种族繁杂(宗19:17),屡有反犹太运动(宗19:33,34)。
宗教方面,厄城盛行「敬神卖淫」(参阅「邪淫」条)及巫术(宗19:19)。居民自古敬拜一位生殖女神,与腓尼基人的阿市托洛特相似,希腊人认她为希腊的阿尔特米,罗马人则以她为狄雅纳。Chersiphron在厄城给她建了第一座神庙,后来里狄雅王国(参阅「路丁人」条)最后的一个君王Croesus(公元前五六九~五四六)给她兴建了一所巍峨堂皇的大庙(Artemision),比雅典的处女神庙(Parthenon)还要广阔四倍,是当时七大世界奇观之一,也是厄城居民的夸耀(宗10:35)。因此,厄城与雅典及耶路撒冷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三大圣城。公元前三九五及三五六年,该神庙曾遭受两次大火,后由大亚历山大于公元前三三四年加以重修。可是公元二六三年却被哥德人(theGoths)毁坏。Wood于一八六九~一九七七及Hogarth和Henderson于一九○六~一九三二曾先后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此外,奥国考古学会先后于一八九八~一九一三,一九二六~一九三六及一九五四至今日,又发掘了其他古迹,特别是罗马时代的能容二万多人(也有学者说五万多人)的剧场(宗19:29,31),及贯通这剧场与海港码头的一个长达一七三五呎的穹廊市场(Arkadiane)。
厄城的教会,是圣保禄于第二次出外传教时(五○~五二年)开创的,但他在那里只逗留了很短的时期,却叫普黎史拉和阿桂拉留在那里继续传教(宗18:18-21;参阅弟后4:19)。第三次出外传教时(五三~五八年),则在那里居住了三年之久(宗20:31),开导教诲信友,后因暴动,不得不离去(宗19:1-20:1)。由格林多回耶路撒冷时,圣保禄在米肋托召集厄城的长老,与他们辞别,苦口劝他们好好牧放耶稣的羊群,因为将有豺狼伤害他们(宗20:17-38)。果然,不出所料。因此,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六三年),给该区的信友们去信提嘶,写了《厄弗所书》。被释后,保禄第三次巡视厄城,立了弟茂德为该城的主教(弟前1:3)。这建立教会的工作,虽然艰苦重重(格前15:32),但却很有成就(格前16:3;宗19:10)。日后厄城教会的发展(默2:1-7),相信也是保禄辛苦耕耘的远果。
在《新约》中,除了保禄、弟茂德、普黎史拉和阿桂拉外,与厄城有关的,还有圣若望(默1:4,11;2:1)、亚历山大(宗19:33)、阿颇罗(宗18:24)、非革罗和赫摩革乃(弟后1:15)、厄辣斯托(宗19:22)、依默纳约(弟前1:20;弟后2:17)、敖乃息佛洛(弟后1:16-18)、斯盖瓦(宗19,14)、特洛斐摩(宗20:4;21:29)提希苛(弗6:21,22;弟后4:12)。请参阅这些名字的条款。
按照教会古代的传说,圣若望及圣母玛利亚都在厄城结束了他们的天年(另一传说,则说圣母安眠于耶路撒冷)。因此,远自教会初期(第三或第四世纪),在厄城已建有圣若望堂及圣母堂。厄弗所大公会议(四三一年)也就是在这圣母堂内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