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禄(PeterSimon,PetrusSimon)
人名,来自阿剌美文「刻法」(盘石)一词的希腊文翻译,是耶稣十二位宗徒中最杰出的、最重要的一位,是宗徒之长,教会的最高首领,具有最大的权威。他生于贝特赛达(见该条),原名西满(若1:42)他的兄弟名安德肋,以捕鱼为生(若1:44;路5:10)。传说他是无知的乡民,贫穷的渔夫,是不甚切实的,因为,由《圣经》上种种的暗示,我们知道他们二人出于小康之家,有自己的捕鱼工作,并很可能在加里肋亚湖边设有自己的卖鱼店铺。弟兄二人又是热心宗教的人,故此曾离乡背井,南下犹大听洗者若翰的宣讲(若1:35-42)。他的父亲名叫约纳(玛16:17),亦名若望(若1:42)。伯多禄结过婚,并同他的岳母住在葛法翁(玛8:14;谷1:29;路4:38)。但是由《福音》及格前9:5之所载,我们不能断定,当耶稣召叫他们时,是否他的妻子仍然健在。
《福音》及《宗》关于伯多禄生平的记载:在这两部书上提及伯多禄的地方,竟达一百六十一次之多,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宗徒,我们只可以在此作一综合的报导。耶稣第一次见伯多禄时,就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刻法」(盘石)(若1:42),从最初就同若望及雅各伯,成了耶稣的三位爱徒中的一位,成了耶稣的全能、光荣及受辱的见证人(路8:51;玛17:1;谷9:2;路9:28;玛26:37;谷14:33)。但是,在他生平中最大的转机,应是在某一次当耶稣由伯多禄的鱼船上向群众讲完道理之后,叫他下网捕鱼。伯多禄虽然已徒劳无获的工作了一夜,但仍照耶稣的话投下网去。那知,竟然捕得了满网的大鱼,不得不招呼捕鱼的同伴,载伯德的两个儿子若望及雅各伯,前来帮忙。伯多禄见此奇迹惊慌失措地跪下说:「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罪人」。耶稣却对他说:「不要害怕,从今以后,你要作捕人的渔夫。」果然,伯多禄舍弃了一切,跟随了耶稣(路5:4-11)。
在耶稣显示了五饼二鱼的奇迹之后,百姓有意强迫耶稣作他们的君王,耶稣先打发宗徒们上船过海(加里肋亚湖),暂时躲避一下风头。正当半夜,宗徒们在海中划船时,耶稣显现给他们。宗徒们惊魂稍定之后,认出可能是耶稣时,伯多禄要求在水面上行走,到耶稣所站的地方去。耶稣说:「来吧!」他果然毫不犹疑下船在水面上大步行走,但走不多远,见水势很凶,开始惊怕起来,同时并开始下沉,乃大喊:「主,救我吧!」耶稣将他拉起,责斥他缺乏信心(玛14:22-31),但他果敢的性格可见一斑。
百姓和门徒在听到耶稣讲论圣体圣事的道理之后,心中不服,满口怨言,各自东走西散离耶稣而他去。此时耶稣问宗徒们:「难道你们也愿意走吗?」伯多禄挺身而出,代言答道:「主!惟有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若6:60-69)。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伯多禄是心直口快的一位坦白人。此事发生后不久,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境内,伯多禄又一次表示了他直爽的性格,代表其他门徒承认耶稣是「默西亚永生天主子」(玛16:16,19),也就是在这个机会上,耶稣见时机已成熟,乃郑重的将教会首长的权位预许给他:「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伯多禄(盘石),在这盘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玛16:17-19)。
最后晚餐中,耶稣首先要给伯多禄洗脚时,伯多禄基于对耶稣的尊敬心情,梗直的说:「不,你永不可给我洗脚」!可是在听到主的反驳之后,却又本其原来的爽朗性格心直口快地,甚至颇富幽默感地说:「主!不但我的脚,而且连手带头,都给我洗吧!」(若13:4-10)。紧接着耶稣预言了伯多禄在当夜要三次否认自己。伯多禄闻言竟夸下海口说:「即使我该同你一齐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以表示对耶稣肝脑涂地的忠诚赤裸之心,但未免太冒失了。可是他也的确尽了他的匹夫之勇,来向耶稣表示他的忠贞之志,当夜他就手执一把利剑,奋不顾身,冲向那一批来逮捕耶稣的士兵及大司祭的仆人,一剑将仆人玛耳曷的右耳削了去,而受到耶稣的责斥(玛26:51-54;路22:50-51;若18:10-11)。因为这与耶稣的教训是完全不合的,此时伯多禄非但冒失,而竟有些是莽撞了;但无疑的,他的心地是正直的,是完全出于对耶稣的忠诚及爱护。至此伯多禄已的确茫然不知所措,又见耶稣已垂手就捕,乃实行了走为上策之计,但逃不多远,又觉心有不甘,对耶稣忠贞的诺言,应有所交代,乃转过身来「远远跟着耶稣」(玛26:58等)。
经过若望的人事关系,得以进入大司祭的庭院,在近处观看耶稣案件的结局,就在这里三次被人追问是否是耶稣的弟子,伯多禄竟三次否认,且强调自己与耶稣毫无关连,耶稣转脸看了他一眼,这时伯多禄才如大梦初醒,于是跑到庭院之外,凄惨地痛哭起来(玛26:69-75;若18:15-18等)。
耶稣复活后第一个获得显现的宗徒就是伯多禄(路24:34),听耶稣的指示率领其他宗徒北上加里肋亚,重操捕鱼的业务。某日早,天色仍在朦胧之际,耶稣站在湖边(加里肋亚湖),立即被若望认出,伯多禄又是满腔热火,急不及待地跳下水去,游至岸上问候耶稣。就在这天早上,耶稣三次问伯多禄是否爱自己(主耶稣),伯多禄鉴于以前背主的大错,心中已有所警愓,再不敢逞强,只谦虚地三次答应:「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见时机业已成熟,伯多禄的心理状态也已作好了准备,紧接着耶稣将以前预许给他的教会中最高职权,正式的委托给他(若21)。
在圣神降临的日子上,宗徒们领受圣神之后,伯多禄一马当先,代表其他的宗徒,向围观的群众讲话,当天就有三千人回头,领洗入教(宗2:14-41)。几天后伯多禄同若望进入圣殿祈祷时,治好了一个胎生的瘸子,招惹了群众好奇的围观,他再度乘机报导,又有五千人回头,因而遭到公议会的逮捕,第二天才被释放了出来(宗3-4:22)。
自教会诞生伊始,伯多禄就成了这个新兴团体的首脑人物,是他安排了选举玛弟亚为宗徒的事宜(宗1:15-26),是他责罚了犯罪的夫妇阿纳尼雅及撒斐辣(宗5:2-11)。他的名声很快的传布开来,很多病人都求他医治,甚至只要病人动下他的衣边,或使他的影子由自己身上掠过,就能获得痊愈(宗5:14-16);也是他首先视察了撒玛黎雅的教会(宗8:14-25)。至此耶京的公议会见此风不可长,乃再度下令逮捕了宗徒,这次又是伯多禄代表发言,驳斥公议会的无理。于是被鞭打后,再度获得释放(宗5:17-42)。自此伯多禄只好由耶京向外发展,在里达治好瘫子艾乃阿,在约培复活死人塔彼达(宗9:32-43),并在凯撒勒雅接受第一名非犹太人的教外人,意大利营的百夫长科尔乃略,及其全家领洗入教(宗10)。大约在公元四十二年上,黑落德阿格黎帕开始对教会的残苦迫害,将大雅各伯宗徒杀死,将伯多禄下到监里,但由于天使的救助而脱险。至此伯多禄知圣地已非久居之地,乃「往别的地方去了」(宗12:3-17)。
《圣经》上虽未明确地指出,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学者们大都同意及主张,此时伯多禄去了罗马,当时在罗马已有一批五旬节那天在耶京归化的犹太教友,故此伯多禄在罗马并不是完全陌生的,相反的一定受到了优厚的招待。自此罗马成了教会的中心,由罗马伯多禄开始管理支配整个教会的事务,给小亚细亚的教友写的两封公函,也是发自罗马(见伯前5:13)。但是他并没有定居罗马而不动,他仍然尽了他视察教务的最高职权,如此在公元四九年,我们见他重新出现于耶京,主持第一次的宗徒会议(宗15:6-21,见《迦》2:1-10)。其后更去了安提约基雅,在这里同保禄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冲突。
原来在耶京大会议上,原已决定教会对一切归依教会的人,应一视同仁,不应有犹太人及教外人的分别,但是向来直爽果断的伯多禄,却在安提约基雅冒然的间接支持了那些由犹太主义回头的教友,而激起了由外教回头者的不满及沮丧,是以保禄基于正义感起来强烈的反对了这位宗徒之长的模棱两可的暧昧态度,并指出由此所加于教会的损害(迦2:11-14)。伯多禄自知理曲,只有逆来顺受,就此了结了这一场风波。但自此之后,二人合作无间,毫无隔阂的迹象可寻,以致教会,自古以来就时常将二人的名字相提并论,是以所谓教会初期的伯多禄主义及保禄主义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见宗15:7-12)。至于有关伯多禄其他的传教行程,在《圣经》上所记载的不多,远不如保禄的行程清楚。
伯多禄在尼禄迫害教会的时代,大约在六四至六七年间,为主致命而死,被当时的教友葬于现今的梵蒂冈丘岭上,亦即后日伯多禄大殿座落的地方,自古以来有不少的传说一致拥护这一事实。自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大殿之下的考古挖掘,更证实了这一传说之不误:大殿圆顶楼之下的正中地方,就是圣教会第一位教宗伯多禄坟墓的所在地。但在第三世纪的中叶,当伐肋黎雅诺皇帝难为教会正炽之际,伯多禄的尸首曾一度被迁往圣色巴斯提盎地窟之中,免得落于迫害者之手而受到亵渎,但不久之后,即重被迁往其原来的旧址,重新安葬。
见宗徒、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