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圣经》所载,在上古时代,人已以畜牧为业(创4:2)。以民的圣祖都是牧人,即无一固定处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雅各伯及其家人来到埃及时,就自称为「牧羊的」(创46:32;47:3)。
虽然当时的埃及人,因其文化已达到高深地步,「厌恶一切放羊的人」(创46:34;43:32),但为近东民族,包括古时的埃及人在内,畜牧究竟是被人所重视的职业。于是「牧守」就成为用于国王或国神的尊称。
以民将畜牧作业视为持守廉洁的生活方式。梅瑟为民领袖,达味为王,亚毛斯受任为先知以前,都是牧羊人(出3:1;撒下7:8;亚1:1;7:14)。牧人的生活虽多辛苦(创31:48-31),但也天真烂漫,诚朴无伪。从此可以明白耶稣诞生在白冷后,天使为什幺首先向那些守夜看护羊群的牧人们,宣告救主来临的喜讯的原因(路2:8-13)。
畜牧的主人,或将羊群托给自己的儿女看守(创37:2;撒上16:11;创29:9;出2:16),或雇佣工牧放。佣工的工资是钱,或是所生羊群的一部份(匝11:12;创30:28-42;格前9:7)。
《圣经》上多次描述牧人的劳苦生活:白天应寻找草场、水源或水井(咏23:2,4;则34:14);晚上把羊赶回圈里(户32:24;编下32:28);在野外帐幕里过夜,但不能放心安眠,因为常得提防保护牲畜(创31:40);祇能用棍杖和投石器(咏23:4;米7:14),抵御猛兽和盗贼(撒上17:34-37;亚3:12;若10:12),有时在旷野修筑堡垒以看守群畜(编下26:10)。
牧人必须为牲畜负责(出22:9-14;创31:39)。每天当牲畜出入栈圈时,叫牠们从自己的杖下经过,以便点查数目(肋27:32;耶33:13;则20:37)。如果因他疏忽之故,主人遭受损失,牧人应当赔偿(创31:39;出22:9-12;亚4:12)。
《圣经》多次用牧人与羊群的比喻,说明首领与民众,上主与以民的关系。自从雅各伯家蒙选后,天主被称为「以色列的牧者」(创48:15;49:24)。多次描写天主是百姓的善牧,如何爱护其子民,(咏23:1-4;80:2;依40:11;49:9,10;耶31:1;则34:11-22;米4:6;德18:13等)。
在世上替天主管理其子民的,如梅瑟(依63:11)、民长(撒下7:7)、达味(撒上5:2)和其他君王及首领,都被称为「牧人」(参见依56:11;耶10:21;25:34;则34:1-10等)。有时,天主派遣外教的君王「牧养」他的百姓(耶6:3;依44:28)。
由于以民的首领不尽义务,不负责任(依56:11;则34:3-10;匝11:17),天主将来要将「羊群」托与一位忠实的牧者(耶23:1-4;3:15),他的忠仆默西亚(米5:3;则34:23;37:24)。
在《新约》内,耶稣以「善牧」的譬喻,说明自己是天主预许的牧者,描述他对选民及众人如何关注和慈爱,为救赎人类,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若10:11-16;玛18:12-14;路15:4-7)。他被派遣,固然首先是为了拯救「以色列家失迷的羊」(玛10:6;15:24;谷6:34)但也奉献自己「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耶稣将匝13:7论那位要被杀害的民牧的预言,贴合在自己身上(玛26:31,32;谷14:27,28),以预言他的死亡,但也暗示他复活后,要将四散的羊再聚集在一处;又用牧人及羊群的譬喻,描述他将来要审判万民(玛25:31-33)。
「灵牧」、「伟大的司牧」和「总司牧」,宗徒们用这些尊称,把光荣复活了的主耶稣对教会的关系,很适当地表达出来(伯前2:25;5:4;希13:20);同时也提醒管理教会的长老和领袖,因是代替这唯一「善牧」,故应效法他的芳表,牧放天主的羊群。如此,才可希望将来由善牧那里领到牧者的工资(伯前5:1-4)。这些尊称又劝导并抚慰教徒,去信从依恃那关照他们的一切善牧(伯前5:7;若10:4,14)。
在教会初兴的时候,信徒们最喜欢用善牧这个尊称,称呼救主耶稣。在罗马茔窟内及古时圣堂墙壁上,多次见到善牧的像。他或背着找到的失迷的羊,或羊群环绕在他四周。
自古迄今,教会内也以「司牧」或「牧师」,称呼负责管理教会或地方教会的人员(参见若21:15-17;伯前5:2;弗4:11;宗20:28)。
此外,《圣经》曾一次用拟人法称死亡为「牧人」,他将那些不恭敬天主的富人,当作自己的羊群,赶到阴府里去(咏49:15)。
见圣经中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