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划 拿步高(Nebuchadnezzar, Nabuchodonosor)
    人名,意谓「拿步〔神〕请保护边疆」!拿步高的名字在《圣经》原文上有数种不同的写法,思高译本一律译作拿步高。

    由历史上,我们知道在古东方曾有两位名拿步高的国王:

    一、拿步高第一:

    这位国王《圣经》从未提及,他在巴比伦约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左右称王,曾经战胜厄蓝人,但自己之国势并未因此而振,却在不久之后陷入亚述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是为巴比伦旧王朝的终结。

    二、拿步高第二(六○五~五六二):

    这位较前者着名,是巴比伦新王朝的君王,亦与以民的历史发生过密切的关系,故值得我们对其作一较详的叙述。由于考古学者供给了不少的历史文件,故我们对这位国王的事迹及年代,已能颇为准确的断定。

    拿步高在未登极之前,就已经因加革米士战争的大获全胜而一举成名。此战将埃及人击败。这一战争的发生,应在公元前六○五年的五、六月间。不久他的父王纳颇波拉撒逝世,拿步急速率兵回巴比伦,收拾政局。翌年(公元前六○四年)三、四月间,正式登极为王。其间南国犹大分成两派:一派在耶肋米亚先知的号召下,主张拥护巴比伦;另一派则仍强调步埃及之后尘,且跃跃欲试,有对抗巴比伦之企图。于是拿步高在其登极之同年,再度带兵进攻叙利亚及巴力斯坦,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各小国只有俯首称臣。耶京的百姓大惊失措,举行斋戒(耶36:9),国王约雅金却仍不重视先知耶肋米亚的警告,自行其事(耶36:20等),先知乃预言国王将「死后必弃尸原野,遭受日晒夜露」(耶36:29-31)。约雅金虽顽强自恃,但面对强大的敌军不得不暂时忍辱称降(列下24:7)。但三年之后(公元前六○一年),再度依靠埃及有意反叛,拿步高决意出兵惩罚祸首埃及(见耶46:13-26),并派遣加色丁、阿兰(叙利亚)、摩阿布和阿孟人的杂牌军队,来骚扰惩治反叛的犹大人(列下24:1,2)。但是拿步高自己进兵埃及,却受挫于乃苛法郎,于是班师回京,整军练兵,一年之后(公元前五九九年),率领强大的胜利军进攻阿剌伯(耶49:28-33),并占领埃及,大获全胜。翌年(公元前五九八年)亲自指挥部下将耶京围困(编下25:28)数月之久,终于公元前五九七年三月十六日破城而入,将约雅金的继位人耶苛尼雅国王及大批绅士、匠人俘掳至巴比伦,亲自立漆德克雅为犹大国王(列下24:17;编下36:10),并将大批贡物带返巴比伦(列下24:8-16;耶52:28)。其后于公元前五九六~五九五年战败厄蓝人,公元前五九五~五九四年间,平息本土之叛军。至此《圣经》之外的历史文件中断,而《圣经》则成了绝无仅有的关于拿步高历史的线索。

    犹大国王漆德克雅是一位庸弱无主的君王,易受人摆布,降巴比伦后未足十年,竟又反叛巴比伦(列下24:20;25:1-22;见耶37;39章),于是公元前五八七年拿步高彻底惩罚了以民,将耶京及圣殿尽行破坏,国王被擒,其诸子当面被杀后,其本人之两眼被拿步高挖出,缚以铁炼,成了阶下囚(耶39:6,7;52:10,11)。大批的以民充军于巴比伦,拿氏大概于公元前五六八年曾经再度进攻埃及(耶42:8-13;则29:17-21)。至于达1-4关于拿步高的叙述,有些学者以为所说并非拿步高,而是巴比伦帝国的最后一位君王纳波尼杜(公元前五五五~五三九年)。但这种说法也仅是一种推测,而无确切的证据。更有人以为上述数章仅是一种出于训诲目的米德辣市文体记载,并非根据历史叙述。但这种说法我们不能完全赞同(见《达尼尔书》)。友1:5所说的亚述王拿步高,则与历史不合,盖据历史的记载,在历代亚述国王的名单中,绝无拿步高一名,很可能《友》传的作者,故意用这称呼来暗示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三世(公元前三五八~三三七年)。

    拿步高在内政方面,则尽力维持不同民族间的平衡,及和谐共处。为达到这一目的,倡导敬礼加色丁人的神祇默洛达客、拿步、乃尔加耳(Neygal)神及阿兰人的欣、沙玛市、依市塔尔神,并为他们建筑了不少富丽堂皇的庙宇、高塔,格外是在首都巴比伦城内,并为自己建筑了宫殿。国势之富强,可说已达黄金时代,但可惜这个拿步高一手所造成的强大帝国,未能维持长久,于公元前五三九年,便被新兴波斯帝国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