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一词可分为人名,支派名,国家名解说。
一、人名:
是雅各伯的第四个儿子,由肋阿所生(创29:35;35:25),此名之意义在《圣经》上已有所记载:肋阿生子后说:「这次我要赞颂上主」,为此给他起名叫犹大(创29:35;参见49:8),他在兄弟之间将掌有主权(创49:8-12),他本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创38:25-26),性格高贵(创37:25,27),富有决断力(创43:8-10),能说服人心(创48:18-34)。
二、支派名:
犹大生有五个儿子(创46:12;户26:19-22;编上2:3-8)为犹大支派之祖;当进入许地时,已拥有七万四千六百可以作战的壮丁(户1:26)或谓七万六千五百人(户26:19-22)。他们居于乃革布(思高译本译作「南方」)及犹大山区(民1:1-18)。这一支派所占的地区及它的城市,见于《苏》15:12,20-63。
犹大支派犹如它的始祖,在《圣经》及以民的历史上,特别受重视及尊敬:在旷野中迁移时,犹大支派领先前进,距约柜最近(户2:3-9);在举行礼仪时,亦名列前排(户7:12-17),常占荣誉席位(申33:7);划分圣地时,犹大也是名列第一,并得了一份重要的地区(苏14:6-15;15:1-19)。若苏厄死后,犹大负起主要作战的责任(民1:1),并获得辉煌的战果(民1:19),甚至在战争不利时,《圣经》上仍强调上主时常同犹大在一齐(民10:9;撒上17:1)。
犹大支派人达味之继本雅明人撒乌耳为王,曾引起了两支派之间的隔膜,舍巴的叛乱即为此证(撒下20:1);但因两支派距离甚近,且有唇亡齿寒之感,故在撒罗满及其后政治分裂时代,实际上已成了一个支派,(列上12:21),而成为南北争夺的对象。当然犹大支派,自始至终,是在精诚团结拥护本支派人达味及其家族为王(撒下2:4;5:5),撒乌耳的仅存后裔依市巴耳被杀后,北方的支派才打发代表认达味为全国的君王(编上12:24-40;撒下5:3)。撒罗满时代犹大支派受到国王另眼看待,既不必为国王服役,又不必完粮纳税(见《列上》4:7-19),因而引起了其他支派的嫉妒与愤恨,成为日后北方人雅洛贝罕叛变及政治分裂的主要原因(列上11:26-40),其结果是北方的十个支派完全脱离了犹大支派的管辖(列上12:12,17)。政治分裂后,相继亦发生了宗教分裂(列上12:25)。
三、国家:
南国犹大的第一位国王是勒哈贝罕(九三一~九一三)。至五八七年充军为止,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与北国以色列的关系可说是先交恶敌视,而后亲善互助,终以疏远冷漠而结束(见《列上》16:23-28,29;列下8:29)。外来的侵略则先有埃及王史沙克的虎视耽耽,欲将微小的犹大吞并,勒哈贝罕王被迫献出圣殿及王宫的宝物了事(列上14:25-28;编下12:2)。阿撒王(九一一~八七○)将入侵的则辣黑打败(编下14:1-14);约沙法特王(八七○~八四八)战败阿孟、摩阿布及玛红人,而保持了厄东地区的主权(编下20;1-32);但于约兰王时代(八四八~八四一)又予丧失(编下21:16,17)。阿哈次王(七三六~七一六)被阿兰及以色列联军困于耶京城内(列下16:5,6),此时亚述兴起,大军压境欺凌犹大,上主救助了希则克雅国王(七一六~六八七)而得以解围(列下18:13-37),但其子默纳舍(六八七~六四二)是位恶君,受主惩罚,而被亚述人掳去(编下33:10-13)。约史雅王(六四○~六○九)因对抗埃及王乃苛,而战死于默基多(列下23:29);约阿哈次王被掳往埃及(列下23:34)。为惩罚约雅金王(六○九~五九八),巴比伦王拿步高派遣军队入侵犹大(列下24:2),终于在五八七年犹大国完全毁于拿步高之手,再不成为国家。
犹大国在历史上所遭遇的灾难及终于灭亡,按《圣经》的评论,应归咎于国王及百姓不忠于上主的盟约(列下23:27);除了希则克雅及约史雅外,几无一不受责斥(列下18:3-6;22:2);但上主却没有忘记许给达味的永远的宝座(撒下7:12-16),犹大子民在充军之地回头作补赎之后,仍有一部份得以重归圣地,自此开始一个历史的新阶段,由犹大而变成犹太。
见犹太、以色列、以色列遗民[遗民]、拿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