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力斯坦无疑是一盛产葡萄的地方(见户13:23,24),是以较为富有的,甚或小康之家,都种有自己的葡萄园。一个典型的葡萄园见于依5:1-7,所咏唱的葡萄园歌。从依的经文可知,农人先将土地做一翻挖掘的工夫,使土壤松软,再将地上的石块除去,然后插上优良精选的葡萄枝,园的周围做上篱笆或围墙(参阅户22:24),以免狐狸的侵扰(歌2:15),或过路人的蹂躏。园中再筑上一守望台和一个榨酒池。从《依》的这一素描,的确将葡萄园犹如一幅图昼活现于读者眼前。不过以上所说,是指一个物质葡萄园,但《依》的经文已很清楚的以那物质的葡萄园来象征以民,甚至天主要「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犹大人」在葡萄园园主(天主)与他的葡萄园(以民)之间举行审判,换言之,天主将葡萄园予以人格化,来和园主评理。园主在向葡萄园质问:凡他能为葡萄园所作的,还有什么没有作到?园主所希望于葡萄园的是结好的葡萄,而它为什么却结了野葡萄!所谓野葡萄,即味酸既不能吃,又不能用来榨酒,只是一无用处的野产。这原是天主对以民的怨怼,同时也是《依》所以论及葡萄园之用意。以葡萄园指以民这一思想或用法,
直到《新约》时代时仍然采用,是以耶稣也用了同样的素描(玛21:33-41),来指当时的犹太人。不过,耶稣以园户特别指以民的领袖,当时以民的领袖,也清楚明白了耶稣取譬的用意(见玛21:45)。至于耶稣在玛26:1-16所讲的雇工譬喻,则以葡萄园来暗示他日后所立的教会,劝勉日后在教会内工作的人员,不管蒙召时间的早晚,只要他们忠实工作,就必会得到园主天主公平的报酬。至于圣保禄所说:「谁种植葡萄园而不食它的出产呢」(格前9:7),是指一般的葡萄园,其用意从积极一方面来说,凡勤力劳作的,必不会没有饭吃;从消极一面来说,世间无不劳而获的便易事,正如他在得后3:10所说:「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应当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