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五划 伪经(Apocrypha)
    此名是由希腊文的一个形容词而来,意即「隐藏的,暗密的」。仳离兄弟教会平常以此字,指称天主教所谓的「次正经」(Deuterocanonici);至于天主教所谓的「伪经」,他们平常多称作「Pseudepigrapha」,意即「伪书」,他们用以指称天主教所谓「次正经」的中文名称,不外「不经之书」,「次经」或「外传」。为天主教人士,伪经是指那些以《圣经》为题材及命名类似《圣经》,而未经教会承认为《圣经》的古老着作。

    伪经尤其出现在公元前后的两个世纪中,学者大都依它们的内容分为《旧约》及《新约》伪经:

    一、《旧约》伪经:它们明显表出当时经师之间的两种趋势:注重法律,倾心历史。这些伪经大都是以希伯来文或阿剌美文写成,但原文已尽遗失,留传于后世者,大都是些希腊文的译本。今按《旧约》书目分类如下列诸书:

    1. 历史书:喜年纪或称小创世纪、亚当厄娃传、依撒意亚致命录、厄斯德拉卷三、玛加伯卷三。

    2. 训诲书:十二圣祖遗嘱、撒罗满圣咏、撒罗满诗歌、默纳舍祷文、玛加伯卷四等。

    3. 先知书:哈诺客书、梅瑟升天记、厄斯德拉卷四、巴路克默示录、厄里亚默示录、厄则克耳默示录、息彼拉神谕等。

    这些书都是写于犹太人遭殃受害的时代,故此它们的主旨,是在鼓励同胞,坚持等候来日的胜利。

    二、《新约》伪经:源于基督徒,但其中所记不一定常属正道,这些错道理至今大部分仍保存在希腊文本内。今照《新约》书目之分法,开列如左:

    1. 福音:希伯来人福音、厄彼翁人福音、埃及人福音、十二宗徒福音、伯多禄福音、多默福音、雅各伯原始福音、救主童年福音、尼苛德摩福音等等。

    2. 《宗徒大事录》:伯多禄、保禄、伯多禄及保禄、若望、安德肋、多默、斐理伯、巴尔纳伯大事录等。

    3. 《书信》:耶稣与阿布加尔、格林多人致保禄、保禄致辛尼加、辛尼加致保禄书信等。

    4. 《默示录》:伯多禄、保禄、多默、童贞圣母默示录等。

    伪经的产生,大部份是由于人们的好奇心及宗教的热诚,好意地将一些《圣经》上的漏洞加以补缀,如耶稣的童年生活,宗徒们的结局,及有关末世论的问题等。这些书由于它们的题材、背景都与《圣经》有关,无怪乎有些书在个别的教会中,曾被利用及被列入正经书目中,如《厄斯德拉》卷三竟被列入希腊《圣经》书目。至于《新约》作者,有时引用了伪经上的话,并不相反天主默感的道理,按学者们的意见:格前2:9;弟后3:8;犹9:14节等,都是取自伪经。

    伪经的存在,使我们更清楚地明瞭《圣经》的时代背景,能帮助解决许多的困难,尤其在两者比较之下,使我们更能确定《圣经》的真实性,因为它们的文笔简明朴实,不如伪经似的,富于幻想的渲染,以及文词的修饰。

    圣教会的礼仪,受伪经的影响非浅,格外在许多经文方面,如亡者弥撒的祝文,来自《厄斯德拉》卷四2:34,35。其他一些庆节亦然,如圣母献耶稣于主堂节。公教的许多艺术作品,尤其是图画,多自伪经取材。